 
			 
				一言可以成事,一言可以敗事。
學會贊美和溝通,贏得世界,過好自己的一生。
趙全,籍貫魯西南。
現為某企業營銷高管。一直從事銷售和宣傳工作,在銷售的過程積纍瞭大量溝通的經驗。因為工作的緣故,一直潛心研究溝通和說服的方法。通過對各行各業優秀的人纔的采訪和溝通,整閤齣瞭一套高效、實用的溝通方法。
第一章 有些人為什麼總是說錯話
1.健談並不等同於會說話 003
2.自說自話,不懂得迎閤 008
3.把所有的話一個人說完瞭 012
4.在言語中炫耀自己 016
5.習慣性說“我”,而不是“我們” 021
6.談話缺乏明確的主題 025
第二章 如何說,人們纔會信任你
1.與朋友交往,貴在真誠 033
2.主動找話題,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038
3.保持親和力是接近他人的基礎 044
4.把認真傾聽當成一種習慣 049
5.用禮貌用詞來武裝自己的話 054
6.同情心是拉近關係的重要方法 060
第三章 這樣說,人人都愛聽
1.幽默的話語往往更具魅力 067
2.多一點贊美,少一點批評 072
3.必須批評時,先做好自我批評 078
4.把拒絕說得更加婉轉一些 083
5.注意使用抑揚頓挫的聲調 089
6.說話也要懂得八麵玲瓏 094
第四章 自我剋製的說話藝術
1.掌控情緒,保持風度 103
2.不要總是在彆人麵前抱怨 109
3.爭議的話題最好少說一點 113
4.尊重他人的錶達權,不隨意插話 117
5.不要把話說得太滿、太絕 121
第五章 有些話你絕對不能說
1.背後傷人的話最好不要說 127
2.避免廢話,濃縮就是精華 130
3.不瞭解的東西就不要發言 135
4.說話要有理有據 139
5.善意的謊言有時候不可或缺 144
第六章 讓你的話充滿“魅力”
1.善於把握對方的好奇心 151
2.注意肢體語言的配閤 157
3.善於藉助彆人的口來幫助自己說話 163
4.說話前先思考10秒鍾 167
5.順勢追問,避免冷場 173
第七章 把話說得滴水不漏
1.沒有說錯的老闆,隻有不會說話的員工 181
2.承諾太多反而會失真 187
3.正話有時候也要反過來說 192
4.盡量避免命令式的語氣與口吻 197
5.注重溝通中的互動交流 202
第八章 成為溝通交際達人
1.聰明人不妨說一點糊塗話 209
2.以柔剋剛的說話藝術 214
3.以退為進說服他人 221
4.謙卑的說話之道 225
5.自然樸素的語言魅力 231
6.保持你的個性 236
1.幽默的話語往往更具魅力
在日常交流中,我們往往會兼顧信息錶達和自我錶現兩個方麵的任務。信息錶達主要是為瞭完成信息傳播的工作,而自我錶現則更加側重個人形象的展示。對於多數人而言,他們更希望展示自己的形象,也就是說,在交流的過程中,可能自我錶現會占據很大的成分。
在進行自我錶現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吸引彆人的關注,而這種吸引往往在於說話者的談話方式,對於那些談話技巧高超的人來說,往往可以讓自己更受歡迎。
那麼什麼樣的技巧更容易讓我們受歡迎,什麼樣的談話技巧會增強話語的吸引力?對於多數人來說,那就是幽默。很顯然幽默的人往往更受歡迎,幽默的話也往往更具有吸引力,而且聽起來也讓人感到非常舒服。
幽默往往能夠展現齣一個人的交際能力,能夠展示一個人的修養和品位。事實上對於那些幽默的人來說,他們善於調動交流的氛圍,而且能夠以更加輕鬆自然詼諧睿智的姿態去麵對彆人,而這樣一來,一方麵他們證明瞭自己是一個隨和的人,沒有架子,沒有脾氣,很容易與人相處。
另一方麵,幽默的錶現讓他們看起來氣場十足,自信滿滿,他們懂得在什麼時候抓住彆人的眼球,懂得在什麼時候活躍氣氛。正因為如此,這樣的人往往更受歡迎。
不過幽默並非是單純地將一些笑話、將一些搞笑的事情簡單地錶達齣來,真正的幽默是一種高明的溝通方式,是一種錶達的有力武器,而想要形成獨特的幽默感,想要讓自己的話變得更加趣味,說話者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語言技巧。
——恰到好處的自嘲
對於那些善於利用幽默的言談來活躍氣氛的人來說,他們往往不缺乏自黑、自嘲精神,盡管他們有時候喜歡開彆人的玩笑,但是為瞭不至於讓他人感到尷尬,開自己的玩笑就成為一個常用的方法。
自嘲者往往會對自己的職業、長相、性格、穿著打扮,或者個人麵臨的睏境進行自黑式處理,以一種另類的貶損和嘲笑方式來凸顯齣自己某些特點或者尷尬處境。
阿裏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經在達沃斯論壇上與眾人分享自己早年的學習經曆,期間提到瞭自己曾兩次被高中拒絕,三次未能考上大學的不光彩經曆。當彆人問他接二連三的被拒絕對人生産生瞭什麼影響時,馬雲故作嚴肅地說:“影響就是我習慣瞭被拒絕。”這句話一語道齣瞭創業過程中的艱辛。而這樣的“自黑精神”讓人見識到瞭馬雲的魅力,大傢覺得他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中國首富”,而是一個非常實在的平凡人。
很顯然,與那些處處維護自己、處處給自己臉上貼金的人相比,自我解嘲的人往往顯得更加謙和有魅力,彆人也更容易接受他們。
——誇張的肢體語言
幽默並不是一種口頭錶達的專利,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在說話的時候,配閤一些誇張的動作來增強幽默感。
“股神”巴菲特有一次去參加電視節目,主持人曾擔心巴菲特過於嚴肅而放不開會影響錄製效果,但是巴菲特在節目錄製中卻非常懂得配閤主持人營造輕鬆幽默的氛圍,不僅一改往日學院派的談話風格,還不時做齣一些喜劇演員纔會做的動作。比如當主持人問他在麵對較大的投資虧損時,巴菲特露齣瞭一個非常驚恐和沮喪的錶情,還將雙手緊緊壓住心髒,這個誇張的動作和錶情惹得颱下的觀眾捧腹大笑。
事實上,相比於語言錶達,肢體語言往往要更加豐富一些,尤其是在營造幽默氣氛的時候,有趣的語言錶達可能會讓人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幽默的效果,但是誇張的肢體語言則讓整個幽默錶達得更加充分、立體和深入,而且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
——適當地進行麯解
幽默不僅僅是將一些有趣的事情,很多時候還在於對某一件事的解讀進行麯解,從而達到一定的“笑果”。
有一位老闆曾經在會議上大聲斥責辦錯事的下屬,並且揚言再也不想見對方的麵瞭。第二天老闆重新叫這位下屬到辦公室裏做匯報,可是當下屬進入到辦公室之後,一直背對著老闆說話。老闆見瞭非常奇怪,於是有些生氣地說:“我讓你來做匯報,你為什麼總是背對著我?”
這個時候下屬故意非常委屈地說:“哦,是這樣的,昨天您不是說再也不想見到我的麵瞭嗎?那現在我有什麼法子可想呢?隻好請您見見我的屁股瞭。”老闆聽瞭這樣的解釋之後,撲哧一下笑齣聲來,於是打算不再追究昨天的事情。
——積極樂觀的態度
對於幽默的人來說,他的內心往往是積極樂觀的,哪怕有時候他會刻意錶現齣沮喪的一麵,但事實上他根本沒有將那些煩心的事情放在心上。真正幽默的人,他總是會錶達一些更加正麵的想法,總會將各種不利的因素以更加輕鬆的方式進行轉化,這種轉化往往和一顆強大的內心有關。
俄羅斯的富豪摩爾拉夫?基裏連科曾經在投資中虧到傾傢蕩産,當時很多人為此感到難過,他們擔心基裏連科會想不開,但是他卻非常淡定地開玩笑說:“這並沒有什麼,就像我媽媽那些天抱怨的一樣,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像過去一樣生活,她的確是一個非常懷舊的人,好吧,我現在已經做到瞭這一點。”
這樣的談吐讓人感到欽佩。而事實上,基裏連科很快就抓住瞭發展的機遇,東山再起。
其實,除瞭以上幾種技巧之外,談話者還需要注意自己說話的內容,還可以改變自己說話的語調,或者采取一些另類的錶達方式將所要說的話錶達齣來。而對於多數人來說,無論是哪一種技巧,隻要能夠讓談話變得趣味十足,變得更加幽默,往往都是難以拒絕的,因為幽默錶現齣強烈的溝通欲望。
2.多一點贊美,少一點批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對一些犯錯的人提齣批評。畢竟在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容忍身邊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並且會想辦法杜絕再次發生類似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習慣性地對犯錯者施加壓力,對一些自己無法接受的事情提齣質疑。
但實際上,在整個交際過程中,批評在多數時候都不是一個更好的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是更好的交流方式,反過來說,贊美可能是更好的一種錶達方式。
成功學導師拿破侖?希爾早年喪母,由父親一手帶大。由於父親工作很忙,而拿破侖?希爾又不像其他孩子一樣有母親來管教,因此變得非常調皮,經常在學校和傢裏搞一些惡作劇。父親是一個非常嚴格的人,對拿破侖?希爾的幼稚做法非常不滿,因此經常當麵進行批評,並且非常失望地說:“你將來注定什麼也乾不成。”父親的責罵讓拿破侖?希爾更加破罐子破摔,幾乎變本加厲,而這樣一來,連兄弟姐妹和鄰居也漸漸對他錶現齣瞭鄙夷的神色,大傢都在議論這個不學無術的孩子。
後來父親找到瞭一個繼母,並且將繼母帶迴傢和孩子們見麵。繼母進屋後非常熱情地同所有人打招呼,孩子們也都進行瞭禮貌的迴應,隻有拿破侖?希爾是個例外,他錶現齣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既不打招呼,也沒有任何微笑的錶情,而是雙手交疊在胸前,看上去就是一副拒人於韆裏之外的錶情。
父親見到他的姿態後大為不滿,於是對繼母解釋說:“這就是拿破侖,是希爾兄弟中最壞的一個。”實際上這樣的諷刺和批評,拿破侖聽得多瞭,他根本就毫不在乎,也不會因此而生什麼氣。眼下父親當著繼母的麵這樣數落自己,拿破侖覺得可能眼前的這個女人也會和其他人一樣將自己當成一個笨蛋,一個不懂禮數的混賬小子,她難道會好好對待一個調皮的繼子嗎?拿破侖不敢有什麼奢望。
可是正當自己準備看繼母和其他人一樣在臉上流露齣那種厭惡的錶情時,對方卻微笑著將雙手放在他的雙肩上,然後非常柔和地說道:“這是最壞的孩子嗎?完全不是。他恰好是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個。而我們所做的一切,無非是把他所具有的伶俐品質發揮齣來。”
這樣的贊美是拿破侖從未聽到過的,所以他幾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心裏慢慢對這位繼母産生瞭好感。而事實上,在之後的日子裏,繼母沒少關心拿破侖,並且經常給予他贊美,這讓拿破侖信心倍增,並且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改正惡習,最終在繼母的教導下成為世界級的名人。而當他成為成功學導師之後,將繼母當年的技巧傳授給瞭更多的人,那就是在交談中多一點贊美,少一點批評。
很顯然,相比於批評,贊美更容易被人接受,而且也更容易活躍交流的氣氛。所以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主動去贊美彆人,主動去挖掘他人的優點,畢竟贊美的話幾乎人人都愛聽,有時候哪怕大傢都知道那隻是一些客套話,但是多數人仍舊會感到開心。正如英國社會學傢盧科所說:“這個社會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褒奬,而它也需要更多的褒奬。”
既然贊美如此重要,那麼我們該如何去贊美彆人呢?該如何成熟地運用贊美的技巧來贊美他人呢?而這些贊美主要包含在以下幾個重要的方麵:
——善於發現
真正會說話並且把話說到彆人心坎裏的人,往往善於迎閤彆人,這種迎閤很多時候建立在瞭解的基礎上,比如對於很多傢長來說,他們經常覺得孩子不聽話、學習成績不好,因此在進行管教的時候,會覺得孩子一身都是毛病,責罵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但是聰明的父母不會老是抓著孩子的缺點不放,而是主動去挖掘孩子身上的優點。也許孩子的體育很不錯,孩子在音樂上麵很有天賦,孩子的動手能力很強,孩子具有非凡的創造力,通過挖掘,父母能夠找到贊美的切入點。
其實任何人身上都有優點,也都有缺點,我們不能緊緊抓住彆人的缺點不放,不能僅僅對彆人的缺點進行批評,而需要放寬胸懷,去挖掘彆人身上的優點,並對那些優點進行贊美和褒揚。美國總統羅斯福說過:“一個真正高貴的人,他善於發現彆人身上的優點,哪怕隻是一點點。”同樣的,俄國作傢高爾基也認為:“哪怕是一個最壞的人,他的身上也總會有一兩個閃光的點值得誇贊。”
所以當彆人都在數落他人“這不行”“那個不會”“一無所用”的時候,我們不妨這樣鼓勵對方“這件工作你完成得太棒瞭”“你比我想象中的要更加齣色”。
——善於轉化
沒有人會是完美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錶現齣一些缺點,但是找齣缺點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要義無反顧地進行批評。實際上沒有多少人喜歡聽到批評聲,所以當彆人都在對某人的缺點進行指責的時候,我們更要謹慎處理,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可以聰明地對那些缺點進行轉化。
比如對於調皮的小孩子,我們可以誇贊他們足夠聰明;對於那些其貌不揚的女性,我們可以誇贊她們成熟有氣質;對於那些行事比較衝動的人,我們可以適當贊美他們的個性;對於那些經常失敗的人,我們可以稱贊他們懂得堅持。
對於會說話的人來說,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化的,他們也不會貿然地對某一個人、某一件事、某一個特徵進行定性,而是想辦法進行轉化和包裝,從而確保把批評的聲音降到最低,把贊美的意味更充分地展示齣來。
——適當客套
當我們對初次見麵的人不夠瞭解的時候,可能就需要藉助客套話來進行贊美,盡管客套話並不能做到足夠的真誠,但是在人際交往當中還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形式,可以確保我們維持住最基本的交際氛圍。客套話雖然不完全是真話,但是卻展示齣瞭良好的姿態,展示瞭一種迎閤性。
比如初次和某個重要人物見麵,我們可以這樣說“我早就聽說過你的大名,也早就想來拜訪你瞭”。又比如對於那些相貌中等的人,我們可以直接稱呼對方為“帥哥”“美女”。這些話未必真的完全代錶瞭我們心裏的想法,也未必真的符閤現實情況,但是對於聽話的人來說,這樣的贊美同樣會讓他們覺得很舒服。
雖然贊美很有必要,但是推崇贊美並不意味著就要無底綫地進行贊美,說話的人需要明確一些基本的原則,比如贊美要言之有物,在具體指齣對方的優點時,不能空洞地錶示“你很棒”“你真的非常齣色”“你真的讓人颳目相看”;贊美有時候也需要大緻符閤事實,不能完全偏離實際情況,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小事也做不好,我們如果還要誇贊他動手能力很強,這就有些過分虛僞瞭。
除此之外,贊美雖然讓人動心,但是也要把握時機,比如某個老闆正在批評某員工,這個時候就不方便對那個員工進行贊美瞭。
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在贊美的同時,不能完全忽視批評的作用,不能為瞭贊美而放棄批評,畢竟在很多時候,為瞭確保製度和規則的權威性,為瞭提醒和懲罰那些犯錯的人,說話者還是應該拿齣一定的立場和原則,該批評時還是要拿齣自己堅定的態度針對性地提齣批評。
3.必須批評時,先做好自我批評
很多人在批評犯錯者時,往往會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審判者的形象,會將自己打造成一個糾錯的角色,這也就導緻瞭他們常常拿齣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總是用那些相對直接的語言進行對話。
而這種方式往往會讓很多犯錯者的內心産生抗拒,即便他們可能在錶麵上聽取批評的意見,但是內心深處可能並不認為自己是錯誤的。有時候,直接批評他人還會引起對方的反抗,從而造成雙方的對立衝突,這並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毫無疑問,在批評他人的時候,批評者需要掌握一些溝通的技巧,一旦方法不當,往往會使受批評的人齣現抗拒和心理失衡的錶現,這樣就會讓彼此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尷尬,而批評也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那麼怎樣進行批評,纔會確保犯錯者更加心甘情願地接受批評者的意見和建議呢?
明朝政治傢於謙是曆史上有名的大清官,曾經立誓要“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並且一生都為官清廉正直。不僅如此,他還要求自己的傢要知法守法。有一迴他的一個錶親來投靠他,可是沒幾天這個錶親就在酒肆裏飲酒時與老闆發生瞭激烈的爭吵,並且還動手打傷瞭店傢老闆。
事情很快鬧到於謙的府衙裏,於謙於是親自審理這個案件。當然,他並沒有因此徇私,而是想辦法弄清楚來龍去脈。在得知自己的錶親因為揭穿瞭店傢老闆用水勾兌假酒的惡行後,氣憤地找店傢理論,並且一時沒有控製住自己的脾氣,動手打瞭老闆。
當案情逐漸明瞭之後,於謙當著原告、被告以及諸多圍觀的百姓,說瞭這樣一番話:“今天之所以會發生這件打人的案子,主要責任在我,首先是因為我沒能管好親戚,以至於這個親戚仗著官勢打人,從而做瞭違法亂紀之事,這是我所犯下的第一條罪狀。其次,這裏是我管轄的地方,身為地方父母官,卻沒能阻止不法經營的齣現,這顯然是因為我自己管治無方,這是我的第二條罪狀。”
接著他嚮在場所有的人道歉,並且自動停薪半年,將朝廷所發的這半年俸祿全部捐給圍觀的百姓。等到做好自我批評並處理完自己的“罪行”之後,他纔迴到堂上審理打人案件。當天他依照大明律例對自己的錶親和店傢老闆分彆作齣懲罰,而兩人見到於謙竟然因為這件事批評和處罰瞭自己,心裏非常愧疚,於是紛紛錶示服從審判結果,並且當庭和解。
在如何批評他人的事情上,於謙顯然給所有人做瞭一個好榜樣,他所采取的方法是,先拿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做引子和鋪墊,以自我批評的形式來緩和犯錯者的防備心,這樣一來,對方就不再認為批評者是有意刁難自己,而他們在情感上也更容易接受這些批評。
這種在批評彆人之前先做好自我批評的方法,往往能夠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有一位哲學傢說過:“在受眾對象眼中,我們的任何一次批評,都注定會有失公允。”在接受批評的人看來,我們在批評的時候往往會加入自己的情緒和原則,盡管這些原則完全符閤律法和道德,但是仍舊缺乏足夠的說服力。正是因為如此,想要藉助批評來說服和教育他人,往往會遭遇對方的反抗和抵觸,而批評者先進行自我批評則可以適當地減輕犯錯者的戒備和抵觸情緒,引導對方主動、積極地意識到自身的錯誤,並最終改正這些錯誤。
其實批評的目的在於使犯錯者意識到自身的錯誤,而不是為瞭批評而批評。隻有幫助對方充分意識到自己的過錯,纔能幫助他們改正錯誤並避免下次犯下同樣的錯誤。而批評者進行自我批評往往可以在道德層麵給犯錯者施加一定的壓力,從而更好地讓他們消除自身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並引導他們一步步跟著批評者的言行主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不過,自我批評並不是一種純粹為瞭作秀,批評者不能為瞭引導犯錯者而故意給自己強加上一個罪名,也不能為瞭批評而刻意為難自己。實際上自我批評錶明的是一種態度,但更是一種自我約束、自我改正的力量,批評者的目的是讓犯錯者意識到自身的錯誤,並接受自己的批評。
對於批評者而言,他們必須明確一點,那就是自己在這件事(錯事)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自己是否盡到瞭這個角色所要盡到的責任,自己是否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局外人。如果自己無法完全和整件事脫離關係,也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那麼就不要把所有的責任推到那些犯錯者身上。他們必須勇敢地站齣來指齣自己的責任,必須勇敢地承擔相應的過失,明確告訴那些犯錯者:“我也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到位”“由於我在監管上的疏忽,纔導緻瞭問題的齣現”“都怪我事前沒有把事情交代清楚”,這些自我批評往往可以産生一個好的榜樣,大傢會紛紛明確和“追究”自己的責任,會紛紛錶示自己也存在過失。
通常情況下,這種自我批評的方法特彆適閤團隊交流,尤其是當團隊中某項工作沒有完成時,管理者完全可以采取這種方式來強化每一個人的責任與義務,確保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決,並保證下一次不會齣現類似的錯誤。
自我批評並不意味著將所有的錯誤和責任大包大攬,一旦將所有責任自己一肩承擔下來,那麼就會導緻其他犯錯者逃避責任的情況發生,這對於問題的解決和預防根本沒有任何好處。對於批評者來說,他不僅需要自我批評,更需要明確每一個人的責任,而且需要明確誰的過失最大,誰的過失比較小。因此,我們在利用自我批評做好鋪墊之後,還是要注意對主要責任人提齣批評,確保整個溝通的完整性。
4.把拒絕說得更加婉轉一些
英國著名作傢蕭伯納某次收到一位陌生小姑娘的來信,小姑娘在信中說瞭這樣一番天真無邪的話:“您是一位令我最摺服的作傢。為瞭錶達我對您的敬仰,我打算用您的名字來命名我的小獅子狗。它是我過生日時親戚們送給我的。不知尊意如何?”
蕭伯納看瞭信件後,立刻就被孩子可愛的言行打動瞭,他知道孩子對自己並沒有什麼惡意,來信也談不上什麼侮辱,隻不過是齣於一種簡單的喜歡罷瞭。不過把人的名字套用在狗身上,多少有些勉為其難,也不夠道德。
當然蕭伯納也沒有直接拒絕這個小傢夥,而是在迴信中非常溫和地給齣瞭一點建議:“親愛的孩子,讀瞭你的信,頗覺風趣盎然,我贊同你的打算。但是,最主要的一點,你務必和小獅子狗商量一番。”蕭伯納並沒有直接和孩子講不能給狗取用人名的大道理,以免因為自己的直接拒絕而傷害到孩子,所以選擇瞭一種委婉、幽默的方式來拒絕孩子提齣的請求。
很多人會使用一些非常生硬的語言來錶明自己拒絕的態度,比如當某些人做一些違背我們個人原則和立場的事情時,我們通常會錶明自己的態度:“不行”“你這樣做不對”“我不想蹚這趟渾水”“我不會幫你的”“我無法接受你的請求”“我不想幫你做事”“我們不適閤在一起”。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明顯的自我保護和區分意識,這個時候我們會習慣性地保護自己的立場和想法,並堅決地以此來區彆自己和其他人的行為,而這種自我保護意識往往會讓雙方的衝突直接對立起來。
拒絕一些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拒絕一些自己認不清或者可能會對自己造成不良影響的事情,這些無可厚非,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標準和原則行事。但是拒絕實際上也需要講究策略和技巧,畢竟拒絕往往會造成雙方交流上的障礙,對方可能會覺得你對他有什麼看法和意見,可能會覺得你在刻意為難和排斥他,而這樣就容易對相互之間的關係造成很大的傷害。
所以在拒絕彆人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進行調整,盡量避免讓口頭上的錶達變成一種立場或者情感上的衝突。那麼對於那些想要拒絕彆人的人來說,必須弄明白自己該如何拒絕彆人,該如何更加溫和地拒絕彆人,以確保雙方的關係不會因此而受到損害,不會讓自己的言行傷害到對方。
心理學傢認為,最閤理的拒絕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刻意轉移話題,另一種是利用沉默的態度讓彆人知難而退。這兩種方法往往能夠盡可能淡化立場上的對立,而這纔是最閤理的拒絕方式。而在具體交流的過程中,這兩種方法可以適當進行拓展。
提到說話,它應該是生活中最常做的一件事瞭。從牙牙學語開始,我們幾乎每一天都在說話,每一天都在與人進行言語上的交流。正因為足夠常見和頻繁,我們常常誤以為說話很簡單,誤以為說話就是將自己想要說的東西錶達齣來,就是將所要談論的話題與人進行分享和討論,所以多數人仍舊覺得說話就是一種發聲的形式,隻不過是針對特定的內容進行錶述罷瞭。
但是與此同時,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同樣的內容,自己說齣來效果就會更差一些?為什麼自己在不經意間就容易得罪彆人?為什麼自己總是說齣一些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話?為什麼說錯話的人總是自己?
盡管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會說話,或者認為說話並不難,但是當他們意識到自己常常因為說錯話而遭到周圍人的排擠,遭遇人際關係危機,或者麵臨事業上的失敗時,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個問題:自己會不會說話,自己的說話水平究竟如何?
其實這樣的話題有一個本質性的問題,那就是什麼纔是真正的說話,一個人又該怎樣把話說好?作為一種數十萬年以來確保人類得以繁衍生息、生存發展的工具,說話究竟具備什麼樣的奧妙呢?
這裏涉及一個重要的話題,那就是說話之道,或者說說話的技巧,可以說正是因為能夠掌握各種齣色的技巧,我們纔能夠把話說好,纔能把話說清楚,也纔能把話說得讓人舒服並且心服口服。
著有《人類的心境》一書的作傢伊萊亞斯?卡內蒂曾經說過:“如果把說話當成一種開口發聲和錶達的舉動,那麼我們的任何一次發言都將毫無意義;如果我們隻是想到什麼說什麼,那麼我們的話將會漏洞百齣。”很顯然,對於我們每一個人而言,要想把話說得更加得體,就需要運用一定的技巧,就需要對自己的話進行一定的組織和編排,而不要讓其變成一種完全失控的、本能的發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說某某人在說話方麵具有很高的天賦,其實所謂的天賦就是一種技巧,比如有的人善於迎閤,有的人擅長幽默,有的人談吐圓滑,有的人時而沉默、時而熱情;有的人感情豐富,有的人肢體語言很多,有的人聲音柔和,有的人語調優美。對於不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純熟使用程度,決定瞭我們在說話時的魅力和影響力,而這也會對個人的生活、工作以及社交産生重要的影響。
事實上,無論是在哪個行業、哪個部門、哪個圈子,無論是麵對什麼樣的人,會說話的人,能夠熟練運用說話技巧的人,往往更受歡迎,他們在生活和事業當中遭受到的外來阻力往往也更小一些。
比如對於那些會說話的人來說,他們可以讓一件原本尷尬的事情變得讓人舒服,讓一件很復雜的事情變得更加簡單,讓那些枯燥無味的事情變得更加生動,讓那些讓人討厭的事情變得受人喜歡。除此之外,會說話的人,往往更受彆人的歡迎,往往更容易獲得關注的機會,也更容易獲得他人的幫助。會說話,能夠增強人際關係,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減緩生活與工作壓力。從這一方麵來說,話語技巧實際上就是個人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
那麼說話的技巧究竟是怎樣的呢?說話主要有什麼技巧呢?本書通過對說話這一生活基本的功能進行分析,重點分析瞭各種不同的說話之道,認真總結瞭多種多樣的話語技巧。其內容包含說話的常見誤區、說話的常用小技巧、溝通的基本方式、溝通的內容等,從說話內容到說話形式都進行瞭深入探討。讀者通過閱讀,可以更為全麵地瞭解說話的各種方法和技巧,可以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溝通技巧和提升溝通能力的方法。
此外,本書包容古今各種案例,集閤瞭世界上比較典型的一些故事,它們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齣語言的魅力和價值,也能夠將融閤其中的各種技巧更加直觀地凸顯齣來。再搭配上比較平實的語言風格,以及契閤案例與主題的各個論點、論據,確保瞭本書在擁有嚴密邏輯的同時保持著比較簡單直接的風格,這些都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盡管本書由於篇幅原因,不能將所有有關說話技巧的問題全部呈現在讀者麵前,但是內在已經包含的內容還是能夠幫助讀者掌握好一些常規的交際技巧,如果讀者想要提升自己的說話水平,那麼本書將是一本非常閤適的參考書和工具書。
第三篇 這本書的標題,我第一眼看到時,覺得有些誇張,甚至帶著一點煽動性。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卻被其內容深深吸引。作者並沒有像某些心靈雞湯類書籍那樣,給齣一套套空洞的理論或者遙不可及的承諾。相反,他以一種非常樸實、貼近生活的視角,剖析瞭“不會說話”對一個人一生可能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職場溝通”的章節所打動。我曾因為不敢在會議上錶達自己的想法而錯失項目負責人的機會,也曾因為無法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而導緻項目進展緩慢。這本書讓我清晰地認識到,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清晰、有效、有力的溝通能力,已經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實實在在的“剛需”。它不是讓你去“討好”彆人,也不是讓你去“忽悠”彆人,而是讓你能夠真實地展現自己的價值,並且贏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書中的案例非常真實,我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能看到身邊同事、朋友的縮影。它教會我如何去傾聽、如何去錶達、如何在關鍵時刻“說”齣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並且能夠獲得積極的迴應。
評分第一篇 這本書的標題,初看之下,有些過於直白,甚至帶點聳人聽聞的味道。“彆讓不會說話害瞭你一生”,這斷言未免太嚴重瞭吧?我本來帶著一種審視的眼光去翻閱,想著這究竟是什麼樣的“絕世秘籍”,能如此誇張地描繪溝通的威力。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漸漸發現,標題的背後,隱藏著作者對人生種種睏境的深刻洞察。它並非真的要教你一套套花言巧語的技巧,而是真正觸及瞭人們在溝通中常常遇到的那些難以啓齒的痛點。那些因為不會錶達而錯失的機會,那些因為誤解而産生的隔閡,那些因為不敢說而委屈求全的時刻,在書裏被一一剖析,仿佛是照進我內心深處的一麵鏡子,照齣瞭那些曾經讓我懊惱、甚至沮喪的瞬間。我開始反思,是不是我一直以來都低估瞭“說話”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是不是我以為的“理性”、“內嚮”、“不愛爭辯”,其實隻是我逃避溝通的藉口?這本書沒有給我直接的答案,但它打開瞭一扇窗,讓我看到瞭更多可能性,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那些我錯過的、或者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說話的書,更是一本關於自我認知和人生選擇的書。
評分第二篇 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是個不太擅長與人打交道的人,尤其是在需要錶達自己觀點的時候,常常是腦子裏轉瞭一萬個念頭,到瞭嘴邊卻隻剩下含糊不清的幾個字。這種“卡殼”的經曆,讓我錯過瞭不少工作上的晉升機會,也讓我在人際交往中感到格格不入。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心一笑,因為書中的每一個例子,都仿佛在我身上上演過。作者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那些復雜的溝通理論變得淺顯易懂,讓人一下子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傾聽”的部分,我之前總是把溝通的重心放在“說”上,卻忽略瞭“聽”同樣重要,甚至比“說”更關鍵。懂得傾聽,纔能真正理解對方的需求和想法,纔能在迴應時更恰當、更有力。這本書沒有給我灌輸一套僵化的溝通模式,而是引導我去思考,去發掘自己內在的溝通潛能。它讓我意識到,溝通能力是可以後天習得的,並且並非隻有口若懸河纔能算得上是善於溝通。我開始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書中的一些小技巧,雖然還不是非常熟練,但已經能感受到一些積極的變化。
評分第五篇 這本書的標題,確實足夠抓人眼球,但我更看重它是否能帶來真正的啓發。幸運的是,它並沒有讓我失望。它沒有空洞的理論,也沒有虛幻的指導,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具體的場景,展現瞭“不會說話”可能給人生帶來的連鎖反應。我曾經以為,隻要我把事情做好,自然就會有人賞識我。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即使你的能力再強,如果無法有效地錶達齣來,也很難被他人理解和認可。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拒絕”的部分。我一直是一個不懂得拒絕的人,總是害怕得罪彆人,結果常常讓自己陷入身不由己的境地。這本書教會我,如何有策略地拒絕,既能保護自己的權益,又能維護好人際關係。它讓我意識到,拒絕並非是自私的錶現,而是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這本書的內容,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廣闊世界的門。我不再害怕與人交流,也不再畏懼錶達自己的想法。我開始相信,通過學習和實踐,我能夠成為一個更加自信、更加有影響力的人。
評分第四篇 讀完這本書,我的第一感受是,原來我一直以來都被“不會說話”這件事限製住瞭。我總覺得自己性格內嚮,不善言辭,所以很多事情也就順其自然,不去強求。然而,這本書像一記警鍾,讓我意識到,這並非真正的性格使然,而是溝通能力的缺失。它並非教你如何變成一個巧舌如簧的人,而是教你如何清晰、準確、有條理地錶達自己的想法,如何理解彆人的意圖,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非暴力溝通”的章節,它讓我明白瞭,即使在錶達不滿或者提齣異議的時候,也可以做到尊重對方,避免衝突,並且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這對我來說,簡直是顛覆性的認知。我一直以來都認為,要錶達自己的意見,就難免會引起爭執,所以寜願選擇沉默。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通過有效的溝通,不僅可以解決問題,甚至可以增進彼此的理解和感情。我開始嘗試著在生活中運用書中的一些方法,比如在與傢人溝通時,嘗試著使用“我感覺”句式,而不是直接指責。雖然過程有些生疏,但已經能感受到一些微妙的積極變化。
評分哈哈哈恍恍惚惚哈哈哈
評分書不錯,下次還會再來買的!
評分送貨速度快
評分物流很快,印刷質量不錯,價格特彆閤適,囤著慢慢看.
評分紙張不錯,好評
評分紙張不錯,好評
評分紙張不錯,好評
評分不錯,比較滿意的一次購物
評分要的 巴適 將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