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作家和书法家的双重身份,从自己的学书经验出发,从传世碑帖的文化解读出发,从中国传统书学的人文精神出发,以极富感染力的散文语言,理书道之来龙去脉,说碑帖之前世今生,窥书家之书里书外,品书作之美丑优劣。希冀有益、有利、有用于当今众多学书者和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
诸荣会,著名作家、书法家。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教授)、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发表文学作品400多万字,出版散文集、长篇人物传记等20多部;曾获南京市文学艺术(政府)奖、紫金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孙犁文学奖优秀散文奖、在场主义散文奖、冰心散文奖等。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展览,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报》《中国书法》《书法》等报刊发表书作、书论近百件,并出版书法理论专著《读碑帖》等;2017年9月,由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等主办的“另起一笔——诸荣会书法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举行。
从文学品味的角度来看,作者的语言功底可谓是炉火纯青,他使用的词汇精准而富有张力,但又绝不故作高深。很多地方,我甚至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描述性的句子,仿佛在品味一首精心锤炼的诗歌。比如,描述墨迹晕染时的“枯润相济,气韵生动”,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那种微妙的平衡感。这种对文字表现力的极致追求,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精神——形神兼备。它让我意识到,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是要用“心”去阅读作者在纸上留下的“心迹”。这种高度的文学自觉性,使得全书的阅读体验保持在一个非常高的精神层面,让人感到愉悦,同时也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滋养。
评分读完一部分后,我发现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完全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将抽象的美学概念,巧妙地融入到对具体书法作品的细致剖析之中。他不像是在“讲解”,更像是在“对话”,用一种极其亲切、充满个人情感的笔触,引导读者去体会每一个横、竖、撇、捺背后的深层含义。我尤其欣赏他对“意境”的捕捉,比如描绘王羲之的“飘逸”时,文字仿佛也变得轻盈起来,读起来有一种凌空蹈虚的感觉;而谈及颜真卿的“雄浑”时,笔力则变得沉着有力,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坚韧不拔的力量。这种“以文摹书”的手法,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理解书法艺术的门槛,让那些原本高悬的艺术殿堂,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人性的温度。这种将“形”与“神”完美结合的解读,是许多专业书籍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魅力之一,在于它对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贯通上,处理得极其自然流畅。作者似乎深谙中国文人的“万物皆有灵性”的哲学观,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书法作品中蕴含的诗意和哲思,并将之与具体的文学典故、历史背景进行互文对照。例如,当他分析某位书法家的书风时,会立刻联想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或某位诗人的情怀,使得单纯的线条艺术一下子拥有了厚重的历史纵深感和丰富的情感层次。这让我的阅读过程变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漫游,我不再仅仅关注笔画的粗细变化,而是开始思考:这种用笔方式,是否反映了作者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洒脱与挣扎?这种思辨的深度,让这本书远超了一本单纯的书法鉴赏指南,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文人精神史的侧影。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书法的了解非常零碎和表浅,总觉得那是一门高不可攀的技艺。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并非是那种只会堆砌术语、令人望而却步的学术著作,反而像是一位博学多识的长者,耐心地牵引着我这位初学者,一步步走进这个浩瀚的艺术世界。作者的循循善诱,让我开始尝试用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那些看似“不完美”的笔触,理解了“自然天成”才是最高境界的追求。读完后,我甚至开始留意身边的一切文字,无论是日常的标识还是旧书上的手写批注,都多了一层审美的视角。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学转换,它成功地将一种传统艺术的审美情趣,植入到了现代人的日常感知之中,这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深得我心,封面那种留白的处理,古朴中透着一股雅致,让人在翻阅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一种沉静的仪式感。内页纸张的质感也挑选得恰到好处,既能很好地承载墨色的浓淡变化,又不会有廉价的油腻感。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的选择既有传统书法的韵味,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阅读舒适度,疏密得当,让人在品味那些精妙的笔画结构时,思绪不会轻易被打断。作者在文字的布局上似乎也遵循了某种书法的章法,行文的节奏感极强,仿佛能从中读出一种内在的气韵流动。初次翻开,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所吸引,仿佛一下子被拉进了一个远离尘嚣、只专注于笔墨之间的精神世界。这种视觉和触觉上的愉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我对接下来要探索的那些深奥的书法美学有了更高的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