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味道,永远深存于我们的记忆之中,无法复制,无法忘怀。
在文字中找寻属于共有的舌尖乡愁。
藏在记忆深处的美食,是个人记忆,也是集体回忆。
高贵与平易完美结合,吃过一次后便久久难忘,鲁菜里不止有煎饼卷大葱。
回忆总是和味道联系在一起的。味道的传承之美,比味道本身更甜蜜和温馨。
那些不能忘怀时光与味道,都渗透着对美食的恋恋不舍和对家乡的深深想念。
书中附有可操作性强的实用菜谱,还有赏心悦目的图片。
记忆里那些熟悉的味道,那些菜,那些一起吃菜的人,一段又一段温暖的画面,你还记得吗?
《老家味道?山东卷》以齐鲁大地上特色美食为线索,讲述了作者在大学期间与同学、朋友享受到的特色山东美食,每一样美食都跟身边的人有关,充满了许多趣味故事,那是一段段回忆起来就让人感受到无限幸福的“老家”味道。作者通过文字很好地串联起了美食与生活、美食与记忆里的人情味,文笔清新,亦庄亦谐,字字暖心。
陈欣然,生于河北,长于天津,在山东度过了人生华美的青春岁月。现供职于天津某媒体。
素
香气弥漫整个青春的拔丝地瓜
记忆里的那盘醋溜土豆丝
绽放在餐桌上的花朵
有关豆腐的几道美食
大明湖里有珍馐
梨丸子的故事
地瓜干和萝卜干
荤
把子肉与蓝颜知己
鲅鱼的 N 种吃法
虫子也能变美味
关于扒鸡的一件小事
一段甜辣交织的记忆
泺口与糖醋鲤鱼
南肠与“小暖男”
女孩与朝天锅
记忆里的缕缕肉香
主食
最豪爽的山东味道
戗面馒头里的智慧与时光
难忘泉城大包
手擀面里有乾坤
与足球和美食相伴的夏天
美味与诗歌相伴
寓意美好的胶东面点
物美价廉的青春味道
道不尽
胶东海鲜(一):返璞归真是最美
胶东海鲜(二):高贵与平易完美结合
精雕细琢孔府菜
淄博美食甲天下
后记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别具一格,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美食评论家的架子,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对故土的深厚情感。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在山东长大的人,带着乡音和热忱,在慢慢地跟你分享他家乡的味道。尤其是描述那些已经被现代化快餐文化逐渐稀释的传统小吃时,作者的笔触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怀旧和不舍,让人感同身受。比如关于“煎饼卷大葱”的描述,寥寥数语却精准地捕捉到了那种粗犷而直接的美味体验,那是北方人豪迈性格的体现。文字的力量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彰显,它不仅仅是在告诉我们“怎么做”,更是在传递一种“为什么这样做”的精神内核。我发现自己一边看,一边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了那些烟火气十足的市井早餐场景,仿佛能闻到那刚出锅的热气和油香。
评分这本《老家味道:山东卷》的封面设计实在太吸引人了,那种质朴的色彩搭配和带着岁月痕迹的字体,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了山东广袤的土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之前就对鲁菜的精致和胶东海味的鲜美心驰神往,拿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光是目录的排版就很有心思,从面食到鲁菜的经典大菜,再到地方小吃,层次分明,让人对即将展开的味觉之旅充满了期待。我特别留意了关于“九转大肠”和“葱烧海参”的章节,那种对食材的精挑细选和对火候的极致把控,光是文字描述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这本书不仅仅是菜谱的堆砌,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山东人生活哲学和地域风情的百科全书,每道菜背后似乎都藏着一个关于家庭、关于季节更迭的故事。作者在介绍烹饪技巧时,用词精准却又不失亲切,仿佛邻家那位经验丰富的老奶奶在耳边细细叮嘱,让人感觉即便是厨房新手,也能从中获得制作出地道鲁菜的信心和勇气。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编排结构感到非常惊喜,它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标准化的食谱格式,而是将每一道菜都置入了一个具体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之中。比如,讲到潍坊的火烧时,作者不仅详细描述了如何发面、烙制,还穿插了关于潍坊春节习俗的片段,将食物与节日庆典紧密联系起来,这让阅读体验一下子立体了起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食材来源的考究,比如提到用鲁西南的花椒和临沂的豆瓣酱,这种对“原产地”的坚持,体现了对食物本味的尊重。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山东这片土地的四季更迭如何影响着餐桌上的变化——春天的荠菜,夏日的西红柿鸡蛋,秋天的螃蟹,冬日的炖肉,每一种时令食材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展现出一种顺应自然的智慧。这种人文关怀和美食技艺的完美融合,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烹饪指南。
评分我必须称赞一下这本书的细节处理,它真的体现了“卷”这个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它没有满足于仅仅介绍济南、青岛这些知名城市,而是深入挖掘了德州、菏泽等地的独特风味,这一点对于真正想了解山东美食全貌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例如,书中对鲁西地区腌制酱菜的复杂工艺进行了深入剖析,那种需要耐心和时间去等待的“慢生活”哲学,让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感到一丝宁静。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处理一些传统工艺的描述时,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又用现代的视角进行了解读,使得这些古老的技艺更容易被当代读者理解和接受。这种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感,是很多地方美食书籍难以做到的,它让这本书既有收藏价值,又具备很强的实用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配图虽然没有走那种过度精美的路线,但却达到了“恰如其分”的境界。那些照片的色调是温暖而沉稳的,它们不是那种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而过度摆拍的“网红照”,而是更贴近食物在真实家庭餐桌上的样子。这种真实感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我尤其喜欢书中穿插的一些老照片或者手绘的地图标记,它们像是一块块拼图,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立体的山东美食地理坐标。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山东的各个角落进行了一场深入的美食寻访。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菜谱,更是一种对待食物、对待生活应该有的敬畏之心和探索精神,这种收获是无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