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华:
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金融科技研究所所长、北邮在线执行总裁、博士后导师、教授、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互联网金融职业技术培训认证标准负责人、普惠金融教育家、中国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江西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国家发改委主管《财经界》杂志栏目专家、 “创新金融dian峰对决赛”常驻评委
主编的书有《互联网金融概论》《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金融科技概论》《互联网金融法律与实务》等。应邀接受过* 、BTV、第1财经、中国网等多家媒体的节目访谈。2011年-2016年连续6年被评为工信部行业教育培训工作“先进个人”。协办了2015年、2016年中国国际互联网金融博览会并出席开幕式剪彩。荣获2017中国财经界年会“中国经济年度领军人物”。
吴家富:
沐盟集团创始人,现任集团董事长。清华大学全球供应链EMBA,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 MBA,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硕士,中 共 中 央党校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 副理事长,美中贸易发展协会中国总部 副会长,2016中国金融行业年度贡献人物,第2《创业英雄汇》投资人嘉宾。 作为北京市第1批“下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于2014年创建沐盟集团,目的是为了以“产商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投资,推动产业发展。 获得2016年第2届中国国际互联网+金融博览会“2016中国金融行业年度贡献人物”荣誉称号。
我之前对“融资租赁”一直存在一些误解,总觉得那是大企业才能玩的东西。但《供应链金融》这本书,通过一个非常接地气的案例,让我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书里介绍了一家大型工程机械制造商,如何通过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来加速其产品的销售。这个案例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客户在购买昂贵的挖掘机、起重机等设备时,并不需要一次性付清全款,而是可以通过融资租赁公司,分期支付租金,并在租赁期满后选择购买。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这种模式下,制造商、租赁公司、以及最终用户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控制。他解释了租赁公司如何评估设备的残值、如何管理租赁合同的履行情况,以及如何处理设备回购或二次租赁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售后回租”的概念,也就是企业可以将自己已经购买的设备,卖给租赁公司,然后由租赁公司再租给企业使用。这样,企业就可以一次性获得一笔资金,用于其他急需的业务发展。这本书让我明白,融资租赁远不止是简单的“租”和“买”的结合,它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灵活和高效的资产管理和融资手段。
评分《供应链金融》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金融工具的介绍,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盘活”企业“沉睡资产”的实操指南。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章节,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知识产权的看法。作者通过一个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如何将一项核心技术专利,通过评估、登记等一系列流程,变成一种可以用于融资的“资产”。书中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的评估方法、质押登记的法律程序,以及在知识产权发生侵权或价值下降时,融资方的风险应对机制。这对于那些以技术、品牌、软件等无形资产为主要价值来源的企业来说,简直是打开了融资的新通道。我之前一直觉得,只有有形的厂房、设备才能做抵押,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无形资产同样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它还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支持知识产权融资的生态系统,包括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担保公司、以及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机构。读完这部分,我深刻地感受到,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有效地利用和转化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于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研究“保理”这个概念,之前总觉得它离我有点远,直到我翻开了《供应链金融》这本书。其中关于“反向保理”的章节,简直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非常生动地解释了,对于一个大型零售企业来说,如何通过反向保理,将自身强大的信用传递给其上游的供应商,让他们能够更便捷、更低成本地获得融资。书里举了一个服装零售巨头的例子,说明了这家公司是如何主动与银行合作,建立一个保理融资平台,让成百上千的供应商,特别是那些规模较小的,能够以一个非常优惠的利率,提前拿到货款,从而解决他们的资金压力,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和生产的连续性。作者特别强调了这种模式对于稳定供应链的重要性,让核心企业能够确保货源的稳定,减少因供应商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的断供风险。而且,书中还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反向保理操作,比如在交易过程中就嵌入融资功能,或者通过应收账款转让等方式。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了供应链金融是如何实现“共赢”的,它不仅仅是给融资方提供便利,更是对整个供应链生态系统的一次优化和升级。
评分《供应链金融》这本书,我大概是去年这个时候开始看的,当时正是对企业融资和资金周转的痛点比较敏感的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应收账款融资”的那几个章节,它把一个看似很复杂的金融工具,剖析得非常透彻。作者没有止步于理论的讲解,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介绍实际的案例,比如一家中小型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如何利用其与大型电器制造商之间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模式,获得了急需的流动性,从而能够扩大生产、抓住市场机遇。书里详细描述了整个融资的流程,包括如何与银行或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如何构建交易场景、以及最终如何通过平台完成资金的流转。更让我觉得实用的是,它还分析了这种模式下,不同参与方(供应商、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平台)的风险点和收益点,甚至还给出了如何规避和优化风险的一些建议。虽然我不是金融专业的,但读起来却一点也不费力,感觉作者用非常平实的语言,把这些专业知识“翻译”了出来,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得明明白白。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看到了金融工具如何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以及如何能够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单纯的“吸血鬼”。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接触《供应链金融》这本书,是带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毕竟“金融”这个词听起来就有点高冷,而“供应链”又是那么的日常。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它里面讲的东西,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有趣得多。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了“仓单质押融资”,我之前只知道仓单是货物的凭证,没想到它还能变成一种融资工具。作者通过一个粮食贸易公司的案例,详细地展示了如何利用存放在标准化仓库里的粮食仓单,去银行申请贷款。他解释了仓单的法律效力、如何进行仓单的核验和监管,以及仓单质押融资过程中,银行和仓储企业之间的责任划分。最让我觉得神奇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动产融资”的概念,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商品,一些生产设备、车辆等动产,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也能作为融资的抵押物。这对于那些重资产、流动性差的企业来说,简直是福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很多我以前从未想过的融资模式,也让我对“资产”的定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很多我们司空见惯的物品,都可以被赋予金融的价值。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还未阅读
评分书到用时方恨少
评分好…………………………………………………………………………
评分书到用时方恨少
评分书到用时方恨少
评分好…………………………………………………………………………
评分还未阅读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