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琴史--中华生活经典
定价:23.00元
作者:(宋)朱长文,林晨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101075274
字数:120000
页码:1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作为一名业余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我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找到权威解读的领域,而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大量的引文和旁证,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知识体系,让人信服。但更难得的是,它没有高高在上地宣讲,而是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引导读者去探索。比如,它对不同时期琴谱的解读,详尽到几乎可以让我尝试去复原当时的演奏状态。这种知识的普及性,做得非常成功。它让我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并非深锁在象牙塔中,而是可以通过一代代有心人的努力,被现代人所理解和继承的。这本书无疑是这条继承之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起点,让我对未来深入学习琴学,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不仅在于其史料的详实,更在于它对“道”与“器”关系的深刻阐释。朱长文并非仅仅记录了琴的发展,他更是在探讨,如何通过“器”(古琴)来体悟和接近“道”(宇宙真理、人生哲理)。书中对于不同流派的琴风论述,譬如“刚健遒劲”与“清微淡远”之间的辩证统一,让我对中国艺术审美中的多元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跨越时代的对话,迫使我反思我们当下社会对于“技艺”和“精神”的片面追求。我们似乎更注重效率和结果,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心性修炼。通过阅读此书,我被重新拉回到一种更具内省性的状态,明白了真正的艺术追求,从来都是一场漫长而耐心的修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涤荡了许多浮躁的念头。
评分坦白讲,初拿到书时,我对“史”这个字有些敬畏,担心里面充斥着晦涩难懂的年代考据和人名地名。但朱长文的叙事方式,却出乎意料地具有感染力。他巧妙地将那些冰冷的史实,用一种近乎文学化的笔触加以串联,使得历史的脉络清晰流畅,引人入胜。特别是他谈及某些名琴的流传兴衰时,那种对器物命运的喟叹,读来令人动容,仿佛那不再是简单的木头和丝弦,而是承载着千年风骨的生命体。这种将“物”与“人”、“事”与“情”完美融合的写作技巧,是许多现代史著所缺乏的。它教会我,研究历史,不能只看事件的发生,更要体会事件背后蕴含的情感张力与文化心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一角,那种对“道”的执着追求,远超乎想象。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爱不释手,那种典雅中带着厚重感的封面,让人一拿在手里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墨香四溢的时代。内页的纸张质感也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像有些古籍影印版那样泛黄刺眼,也不会过于光滑而显得轻佻,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中华书局的出品果然是品质的保证,排版疏朗有致,注释清晰准确,即便是对古代乐律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借助那些详尽的笺注跟上作者的思路。我特别欣赏他们对文字的处理方式,那种老派的、严谨的风格,让人感觉不是在读一本简单的“书”,而是在与一位古代的贤者对话。初翻时,那些错综复杂的古乐器名称和复杂的指法描述,确实让人望而生畏,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作者的叙述逻辑非常清晰,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将你引入那个深邃的音乐世界。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这本《琴史》不仅仅是历史记录,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评分读罢全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这绝不仅仅是一部枯燥的“史书”,它更像是一部浸透了文人雅士生活气息的百科全书。朱长文先生的笔触,细腻入微,他写琴史,写的却是那个时代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修身养性之道。书中穿插的那些关于古人如何抚琴、如何待客、如何将琴声融入日常起居的描述,让我这个现代人深感震撼。我们现在追求的“慢生活”,在古代的琴道中早已有着深刻的体现。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缭绕的幽香,看到阳光下琴弦微微颤动的光影。他对历代琴人的评价,也绝非简单的褒贬,而是基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个体生命境遇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同情和洞察力。读到某些片段,我甚至会停下来,想象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竹林幽径、松风拂面的场景中,体会那种“一音入耳,万虑皆空”的境界。这本书的力量在于,它让遥远的过去变得可触摸、可感悟,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