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金石字典》是一部较为的金石篆刻工具图书,以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的九千三百余字为基本字,汇集自殷商至秦汉时期的甲骨文、钟鼎文、刻石以及秦砖、古陶、古玺、古币、古兵器之铭文,每字均注明出处或器物名称,所收例字之全,注释之细,在同类图书中实属少见。其检索、查阅之法,采众家之长,按《康熙字典》之部抢先发售序分类,并引入现代检索方式,以笔画多寡编出检字总目。其书结构科学、分类准确,实为金石篆刻的《金石字典》於一九八二年台湾地区维新书局初版後,於一九九五年由中国书店再版。二十年後,汤成沅先生後人遵其遗愿三次出版。 汤成沅 编纂 著作 汤成沅,祖籍江苏如东县,弱冠外出求学并就业,侨居海外达五十余载,终其一生心怀故土,致力传播中华文化。先父多才多艺,精通文史,工於书法,尤精於金石文字之学,所编著《金石字典》一书,博采众家之长,而又匠心独运,自成一体,受到金石文字学者的广泛推崇。该书早在一九八二年於台湾地区维新书局出版,一九九五年由*国书店再版,虽先后两次印刷,及至新世纪即难以寻踪。二〇〇七年,临终时遗愿该书能永传後世。作为一名业余的古代艺术爱好者,我对那些记载了历史风云的器物铭文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苦于缺乏一本系统且易懂的工具书。《金石字典》的出现,完美地填补了这个空白。它最人性化的地方在于其检索系统的构建。不同于那种只有生僻字条目的冰冷罗列,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贴合使用者的需求,无论是按照笔画、部首,还是按照特定的器物类型来查找,都能迅速定位目标信息。更妙的是,对于那些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含义或字形的字,它都会清晰地标注出时间范围和主要出土或出土的背景,避免了初学者因为混淆时代而产生误解。我曾为了辨认一块战国瓦当上的模糊字样而焦头烂额,结果翻阅此书后,仅用几分钟就锁定了准确的字形和可能的含义,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只有长期与古籍打交道的人才能体会。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提供知识本身,更体现在它极大地提高了研究和欣赏的效率,让复杂的考据工作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探索下去的兴趣和热情。
评分说真的,市面上那么多所谓的“权威”工具书,要么内容陈旧,跟不上最新的考古发现;要么过于偏重某一朝代,导致适用范围受限。然而《金石字典》展现了一种宏大而全面的视野。它涵盖了从商周青铜器铭文到魏晋碑刻、乃至明清墓志等多个领域的代表性字例,这种跨越千年的广度,让人不得不佩服编纂团队的魄力和执行力。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一些异体字和简化的处理方式非常成熟。它并没有简单地将异体字视为“错误”,而是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进行分析,解释了它们在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合理性,这对于理解古代书写的灵活性和地域差异至关重要。每次我重新翻开这本书,总能发现一些之前被忽略的细节,比如某个特定书风下偏旁部首的微妙变化,或者某一特定地域的用字习惯。这种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它不是一次性的知识倾销,而是一个持续引导你进行深度思考的过程。它让“读懂”古物,不再是少数专家的特权,而是可以通过系统学习达成的目标。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金石字典》主要是冲着它名头的响亮,但真正捧在手里、翻开内页的时候,才体会到什么叫“名不虚传”。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透露着一股沉稳的古典美,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即便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图版质量。对于金石学研究而言,清晰的拓片或摹本至关重要,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锈蚀痕迹,在书中经过精心的描摹和印刷,变得清晰可辨,即便是那些细微的笔画变化和结构差异,也逃不过读者的眼睛。这对于进行细致的字形对比和碑帖考证工作来说,简直是莫大的帮助。我特别喜欢它在释文后附带的“相关考证”部分,它不仅仅给出了一个结论,更像是一场微型的学术辩论,展示了不同学者对同一铭文的不同理解和推测,这种开放性的态度非常值得称赞。它教会我们,文字的解读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不断发现和质疑中前行的过程。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字典,它更像是一位耐心而博学的老师,引导着我们在浩瀚的古文字世界中,一步步建构起自己的认知框架,让人受益匪浅,难以放下。
评分这本《金石字典》绝对是历史爱好者和古文字研究者的福音,它的内容之详实,编排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光是初翻目录,就能感受到编纂者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态度。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金石文字的分类梳理,那种脉络清晰的结构,让即便是初次接触相关领域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举个例子,书中对先秦时期各国文字的异同点分析得极为透彻,不仅罗列了大量的字形对比,还辅以详细的背景介绍,让我们能一窥古代文字演变的生动图景。不同于那些只注重罗列字形的工具书,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活的历史教科书,它不仅仅告诉你“这个字长什么样”,更告诉你“它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以及“它在当时社会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那些深入骨髓的考据所折服,许多过去我自认为已经理解透彻的概念,在书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阐发。例如,关于一些偏僻的、只出现在特定器物上的字,作者竟然能找到确凿的考古证据来佐证其释义,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这部工具书的学术价值。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书写艺术和文字源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其厚重感和知识密度,足以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远超乎一本“字典”的范畴,它更像是一套精心策划的视觉百科全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出版这样一本内容扎实、图文并茂的严肃著作,本身就是一种对学术的敬畏。我特别喜欢它对每一个词条的排版布局——释文、出处、释义、以及最重要的拓片或摹写图,它们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信息闭环。这种设计极大地减少了读者在查阅过程中在不同页面间跳转的烦恼。而且,图注的清晰度和精准度令人印象深刻,即便是那些在原器物上已经模糊不清的符号,经过作者的考证和绘制,也变得清晰明了,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第二现场”观察依据。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暂停下来,端详那些被放大和细致描绘的线条,感受着千年前工匠或书写者留下的力度与情感。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单纯依赖电子资料难以获得的。总而言之,《金石字典》不仅是一部权威的参考书,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让冰冷的文字重新焕发出历史的温度与光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