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共産黨宣言
ISBN:9787010189710
作者:馬剋思 恩格斯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8年4月
定價:35.00元
編輯推薦
2018年是馬剋思誕辰200周年,隆重舉辦馬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活動,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一件大事,是凝聚共識的重要舉措。為配閤相關紀念活動,我社計劃專題齣版一係列相關圖書,本叢書是這一係列幾年齣版物的一部分。 書目包括:1.馬剋思 恩格斯《共産黨宣言》 2.馬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3.馬剋思《德意誌意識形態》(節選) 4.馬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 5.馬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 6.馬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7.馬剋思《法蘭西內戰》 8.馬剋思《哥達綱領批判》 9.馬剋思《資本論》(節選) 10.馬剋思 恩格斯《馬剋思恩格斯論中國》 11.恩格斯《反杜林論》 12.恩格斯《自然辯證法》 13.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14.恩格斯《傢庭、私有製和國傢的起源》 15.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內容簡介
《共産黨宣言》是馬剋思、恩格斯為共産主義同盟撰寫的綱領。在這個綱領性文獻中,馬剋思、恩格斯科學地評價瞭資産階級的曆史作用,揭示瞭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論述瞭無産階級作為資産階級的掘墓人的偉大曆史使命,揭示瞭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産主義必然勝利的曆史規律,指齣:共産主義的特徵並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製,而是要廢除資産階級所有製,共産主義不僅要同傳統的所有製關係實行徹底的決裂,而且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徹底的決裂。共産主義的新社會將是這樣一個聯閤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本次文庫本在原來譯本的基礎上擬增加《 共産主義原理》和馬剋思、恩格斯關於《共産黨宣言》的重要論述摘選以及《共産主義者同盟章程》。上述增加文獻多選自《馬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2009年版《馬剋思恩格斯文集》未收錄或《馬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已齣捲次尚未收錄,中央編譯局發稿時會重新校訂譯文。
這份譯本的裝幀設計,從一個純粹的物質角度來說,倒是十分樸素和實用主義。沒有花哨的封麵插圖,也沒有過於厚重的紙張,體現齣一種“內容至上”的原則。這反而契閤瞭作品本身的精神內核——工具性和思想性遠大於其外在的包裝。對於經常需要攜帶和閱讀的讀者而言,這種輕便的設計非常友好。而且,正是這種不事雕琢的樸素感,似乎更增添瞭一層曆史的厚重感,仿佛手中捧著的不是一本新書,而是某個世紀迴響的宣言。它不需要用浮華的視覺語言來吸引眼球,其自身的重量和文字的力量,足以穿透一切錶麵的裝飾,直抵讀者的內心深處。這種低調的呈現方式,反而襯托齣瞭其思想的強大張力,讓人更加專注於文字本身所承載的巨大曆史信息量。
評分坦率地說,初讀時可能會被其中激昂的口號和革命的激情所感染,但沉下心來仔細咂摸,會發現其真正的價值在於其嚴謹的辯證法邏輯。它並不滿足於停留在“為什麼不好”的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改變”以及“改變的結果會是什麼”。這種前瞻性,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無疑是石破天驚的。它不僅是對當時歐洲社會弊病的控訴,更是一份對未來社會形態的詳盡藍圖勾勒。當然,讀者在閱讀時需要保持一種批判性的距離感,畢竟時代背景與我們當下所處的環境有著巨大的鴻溝。但即使剝離掉其作為行動綱領的特定曆史使命,它所蘊含的關於權力、財富分配以及人類解放的終極思考,依舊閃耀著無法磨滅的光芒。它迫使我們去思考,在任何社會結構下,個體與集體、剝削與被剝削的本質性關係是否已經發生改變。
評分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初翻時還真有些齣乎意料。我原本以為“經典”二字意味著晦澀難懂的鴻篇巨製,讀起來定要搬齣字典和厚厚的注釋本。然而,它行文的速度之快,邏輯的推進之緊湊,著實讓人在短時間內領略到一股強大的思想衝擊波。那種直指核心、毫不拖泥帶水的敘事風格,仿佛一位經驗老到的演說傢,站在曆史的十字路口,嚮所有在場的聽眾擲地有聲地宣告著一個即將到來的時代更迭。它不是那種需要反復揣摩纔能領悟其皮毛的文字,它的鋒芒是直接且銳利的,直插你對既有社會結構的認知盲區。特彆是對於初次接觸這類宏大敘事的人來說,這種直接性反而成瞭一種極佳的入門契機,讓你在極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一套觀察和分析社會矛盾的基本框架。它用最簡潔的語言,勾勒齣瞭一個宏大到令人敬畏的曆史圖景,讓你在閤上書本後,那種“世界觀被重塑”的感覺久久不散。
評分閱讀體驗中,最引人入勝的並非那些具體描繪的階級鬥爭場麵,而是它對“曆史必然性”的構建方式。作者們展現齣一種近乎宿命論的洞察力,將人類社會的發展視為遵循某種鐵律的自然過程,而非偶然事件的堆砌。這種敘述視角,使得整部作品具有一種冷峻的、不帶感情色彩的科學美感。它像是一颱精密的鍾錶,一步步拆解瞭舊有秩序瓦解的內在驅動力——經濟基礎的矛盾。我尤其欣賞其中對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剖析,那種將其視為一個自我掘墓過程的論斷,極具穿透力。讀到那些關於生産力與生産關係衝突的論述時,我仿佛看到瞭一張看不見的巨大網絡,所有的社會現象,從政治到文化,最終都能被歸結到其底層的物質基礎之上。這種層層剝離,迴歸本源的分析方法,是極其高明且經久不衰的思維工具。
評分讀完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這部作品更像是一把“思維的萬能鑰匙”,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操作指南”。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的底層視角,一套可以被應用於分析任何時代、任何地域的社會矛盾和權力運作的通用模型。你不需要完全贊同其所有的結論,甚至可以對其某些具體預言的實現程度提齣質疑,但其揭示的底層邏輯——生産力發展與社會關係的緊張——是具有普遍解釋力的。對我個人而言,它極大地拓寬瞭理解社會新聞和政治事件的維度,不再滿足於錶麵化的報道,而是習慣性地去追問其背後的經濟動因和階級利益。這種思維習慣的養成,纔是閱讀這類經典著作最寶貴的迴報,它提供瞭一副看清世界復雜性的“高倍顯微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