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医学临床“三基”训练 护士分册 第四版(新版)
定价:36.00元
作者:吴钟琪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357599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一书1992年**版出版发行,至今已经历了18个年头。本书自发行以来,一直受到全国各级医院广大医务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的支持和热爱,先后3次进行了修订、再版。随着外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出现,根据读者的要求,2010年我们对本书进行了第四次修订。本次修订内容是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版的统编教材为依据,以医学临床“三基”训练为重点,面向各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我们力图精益求精,使本书不断充实和完善,把它建设为医学临床“三基”训练的一套品牌图书。
内容提要
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基础医学课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医学生学习临床课程的基础和桥梁。目前我国医学高等院校(包括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中开设的基础医学课程达18门之多,本书不予以全面介绍。鉴于《医学临床“三基”训练》一书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医师、护士和医技人员的医学“三基”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因此本书选择了与临床关系更为密切的一些基础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卫生学等课程进行重点介绍。
目录
1 基础医学基本知识问答与自测试题
1.1 人体解剖学
1.2 生理学
1.3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1.4 病理生理学
1.5 药理学
1.6 卫生学
2 医学伦理学基本知识问答与自测试题
3 护理心理学基本知识问答与自测试题
4 基础护理学基本知识问答与自测试题
一、环境
二、人院和出院护理
三、舒适与安全护理
四、清洁、消毒、
五、隔离技术
六、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七、病人的排泄需要与护理
八、给药治疗的护理
九、静脉输液与输血
十、病情观察与危重病人护理
十一、临终护理
5 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
一、护理文书书写基本要求
二、入院告知书书写要求
三、入院病人护理评估书写要求
四、三测单书写要求
五、临时医嘱单书写要求
六、长期医嘱单书写要求
七、长期医嘱执行单和执行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卡书写要求
八、手术护理记录书写要求
九、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
6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基本知识问答与自测试题
7 基本护理技能训练
7.1 铺床法
一、备用床
二、暂空床
三、麻醉床
7.2 基础护理操作
一、床上擦浴
二、口腔护理
三、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
四、床上洗头法
五、鼻饲法
六、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七、尸体料理
7.3 无菌技术操作
7.4 穿、脱隔离衣法
7.5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法及三测单绘制
一、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法
二、三测单绘制
7.6 给药法
一、口服给药法
二、注射给药法
三、静脉输液法
四、静脉输血法
五、雾化吸入给药法
7.7 药物过敏试验法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二、链霉素皮肤过敏试验法
三、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法
四、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五、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法
六、碘过敏试验法
七、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法
7.8 冷、热疗法
一、热水袋使用法
二、热水坐浴法
三、冰袋使用法
四、乙醇拭浴
7.9 导尿术
7.10 灌肠法
一、大量不保留灌肠
二、保留灌肠
7.11 引流管冲洗法
一、“T”引流管冲洗法
二、膀胱冲洗及滴药法
7.1 2 胸腔引流法
7.1 3 急救技术
一、给氧法
二、人工呼吸器使用法
三、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四、自动洗胃机洗胃法
五、床旁心电监护仪使用法
六、徒手心肺复苏术
7.1 4 标本采集法
一、粪标本采集法
二、尿标本采集法
三、痰标本采集法
四、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法
五、咽拭子培养采样法
8 围手术期、麻醉及疼痛护理基本知识问答与自测试题
9 放射治疗护理基本知识问答与自测试题
10 急症护理基本知识问答与自测试题
11 特殊护理基本知识问答
12 营养护理基本知识问答与自测试题
13 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与自测试题
14 专科护理学基本知识问答与自测试题
14.1 内科护理学
14.1.1 心血管内科
14.1.2 呼吸内科
14.1.3 消化内科
14.1.4 血液内科
14.1.5 内分泌内科
14.1.6 肾病内科
14.2 外科护理学
14.2.1 普通外科
14.2.2 神经外科
14.2.3 胸外科
14.2.4 泌尿外科
14.2.5 骨科
14.2.6 烧伤科
14.3 妇产科护理学
14.4 儿科护理学
14.5 传染科护理学
14.6 神经内科护理学
14.7 精神科护理学
14.8 皮肤病性病科护理学
14.9 五官科护理学
14.10 中医科护理学
14.11 康复护理学
一、概述
二、康复护理
三、物理治疗
14.12 高压氧医学
15 临床医技基本知识问答与自测试题
15.1 临床检验学
一、概述
二、检验结果评估
三、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四、法定计量单位
五、常用化验项目英文缩写
15.2 临床药学
一、特殊药品管理
二、注射药物配伍禁忌
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四、药品的储存
五、口服药物注意事项
15.3 医学影像学
一、X线成像
二、超声成像
三、计算机体层成像
四、磁共振成像
五、介入放射学
15.4 临床病理学
一、组织检查
二、尸体解剖
15.5 临床核医学
一、核医学原理和特点
二、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三、核医学检查注意事项
作者介绍
吴钟琪,教授,硕士生导师。1938年生,河北人,中国党党员。1962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历任该院高压氧科主任及医务科科长等。1988年赴澳大利亚弗灵顿大学学习医院管理及高压氧医学。1992~1999年任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吴钟琪为我国高压氧医学学术带头人之一,曾任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学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医政司医用高压氧岗位培训中心主任.现任湖南省高压氧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湖南省医院协会副会长、湖南省老年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卫生事业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享受特殊津贴。主编了《现代诊疗新技术》、《医学临床“三基”训练》系列丛书、《医学精粹》丛书、《中国农村医师全书》、《高压氧医学》、《高压氧临床医学》、《高压氧在儿科及产科的应用》、《中国高压氧医学论文集》、《全科医师临床药物学》、《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试参考》系列丛书、《临床操作与思辨能力训练》丛书、《临床医学试题精集》、《临床症状鉴别及诊疗》等著作,共4000万字以上。此外还参编和翻译了《腹部外科手术学》、《医院感染学》、《实用内科学》等多部著作。现担任《现代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及《当代护士》、《中国航海医学与高压氧医学》等杂志的编委。先后入选《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中国科技名人录》、《中华科技精英大典》及《当代中国科学家学术思想精粹》。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前瞻性和实用性。在医疗领域日新月异的今天,一本优秀的教材不仅要传授现有的知识,更要引导读者思考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讲解一些基础理论的同时,也会适时地提及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让读者能够对行业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书中提供的临床案例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够覆盖到临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绝大多数情况。作者在分析这些案例时,不仅给出了标准的操作流程,更重要的是,还深入剖析了每个决策背后的逻辑和考量,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数和应对策略。这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大大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描绘不同角色之间的配合,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在复杂的临床环境中,护士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这种全局观的培养,对于我们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又不失亲切的人情味。作者在讲解专业知识时,用词精准,逻辑清晰,让人一眼就能抓住重点。但同时,他又善于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情感关怀的探讨,例如如何与患者建立信任,如何安抚焦虑的家属,这些内容在其他许多技术性教材中是很难看到的。作者通过讲述一些感人的医患故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护士,不仅仅是技术的执行者,更是情感的支持者和生命的守护者。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做得非常出色,每一个案例都仿佛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让我们能够学到如何在复杂的临床环境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有效的干预。而且,书中的很多建议都非常具有操作性,我甚至可以直接将一些指导性的内容应用到我的日常工作中,立刻感受到了学习的即时反馈和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对临床工作充满热情的新晋护士,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指导我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书籍。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书,初次翻阅便被其严谨的结构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所吸引。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先是搭建了基础的知识框架,然后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到更复杂、更精细的临床操作和病情判断。我特别喜欢其中的案例分析部分,那些详细描述患者病情变化、医生护士如何应对的篇章,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让我能够站在实践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习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有效方法。书中的插图和流程图也做得非常棒,很多复杂的操作步骤被分解成清晰易懂的图示,极大地帮助了我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我甚至会将一些重点图示抄录到自己的笔记本当中,以便随时复习。而且,作者在文字的运用上也恰到好处,既有医学的专业术语,又穿插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引导,让我不仅学会了“做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在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哪些人文素养。
评分这本书的印刷质量着实不错,纸张厚实,触感温润,装订牢固,即便翻阅多次也不会有松散的迹象。封面的设计也十分用心,简洁大气,充满了医学的专业感,同时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温度。文字的排版清晰明了,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内容方面,我觉得作者在知识的呈现上做了很多细致的考量。比如,在解释某些复杂的概念时,会巧妙地运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或者插入一些生动形象的插画、图表,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无疑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而且,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一味地堆砌理论,而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让我们能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每一个案例都设计得非常有代表性,能够涵盖到多种不同的临床场景和患者情况,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提前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更加充实和有效,也更能激发我对医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设计理念非常人性化,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学习习惯和需求。首先,目录的设置非常清晰,每个章节都划分得井井有条,方便我快速定位到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其次,在每个章节的开头,都会有一个简短的引言,概括本章的学习重点,这能帮助我提前做好学习准备。在内容讲解方面,作者非常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前后章节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一味地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而是通过大量的互动式设计,比如设置一些思考题、小测验,来引导我主动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这些互动设计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让我能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而且,书中提供的参考资料和延伸阅读的建议,也为我提供了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途径。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陪伴我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