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美,亲历民间寻绣,字字写尽时代隐匿的风物人情
绣片之美,每幅堪比珍宝,方寸之间有动人的山河岁月
寻绣记
作 者:张书林 著作
定 价:68
出 版 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6月01日
页 数:280
装 帧:平装
ISBN:9787546420615
编辑推荐
张书林写作《寻绣记》,文风直率朴实,让人大有亲临其境之感。文学以朴素为道,真诚为要,见证大千世界的繁复。不仅如此,在摹写世界时,她在平常事物中发现美好。读《寻绣记》,犹如打捞传统文化的旧时光,在今天同样是弥足珍贵的。
内容简介
《寻绣记》讲述了一个裁缝眼里的世界,她是裁缝,也是一个寻梦者,本书以作者亲历的角度,从寻找民间古老绣片的角度出发,以绣为线索穿梭在时间的旷野,接触有别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形态,遇到花,遇到鸟,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们,遇到怅然若失的故事。所有的书写者无疑是试图讲述各自眼里的人生,《寻绣记》也不例外,只是角度更加独特,呈现出的画面更加别开生面
作者简介
张书林,女,湖北人,汉族,现居北京。
成都作家协会会员,服装设计师,中国民间老绣收藏家,老绣应用于现代服饰的开创者,楼上的拉姆、阴丹士林的品牌创始人。
张书林用近二十年时间,跑遍了云、贵、川、湘、晋、秦、冀等多个省、市、自治区,历经千辛万苦、耗尽家产,收集了明、清、民国等时期的老绣片近二十万张,抢救与保护了部分珍贵绣种,为老绣研究领域提供了部分实物资料依据
推荐语
民间久远的刺绣,叫老绣;偶然结识的奇女,叫书林。喜欢老绣,到痴迷癫狂;收藏老绣,到华夏第一;研究老绣,到文章成集。当这一切跨越时尚的摆设,楼上的拉姆这一个老绣设计服装品牌,便以活蹦乱跳的生动,让书林的妖魅,得到了海内外的延伸。
任芙康——文学评论家
书林的衣服是妖气的,带着穿越的表情。这个裁缝同样会缝制文字,而且依然惊艳。她是和这个世界背道而驰的人,她是另一个星球的灵魂。她来到我们中间,为的是告诉我们,有些孤独,从来与众不同。
雪小禅——著名作家
书林写作《寻绣记》,文风直率朴实,让人大有亲临其境之感。文学以朴素为道,真诚为要,见证大千世界的繁复。不仅如此,在摹写世界时,她在平常事物中发现美好。读《寻绣记》,犹如打捞传统文化的旧时光,在今天同样是弥足珍贵的。
朱晓剑——作家
拥有远超过她年龄和生活空间的一大堆绣片,这是奇迹;她还奇迹般地赋予了它们时尚的生命。她还有用文字描摹这奇迹的能力。她是独特的,时尚被她定义。
蔡军——资深媒体人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于某种“时间感”的探讨,那种跨越世代、周而复始的宿命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在描绘一幅宏大的时代画卷,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挣扎被刻画得既令人心酸,又充满了一种坚韧的力量。我仿佛能感受到时间在书中流淌、沉淀、又重新焕发生机的过程。作者处理历史细节的手法极其考究,那些关于地域风俗、生活习惯的细微描摹,都使得整个故事背景具有了无可置疑的真实感和厚重感。读完后,我没有那种故事已经结束的失落感,反而有一种“生命仍在继续,故事仍在演进”的开放性思考。它促使我去重新审视自己与过去、与周遭环境的关系,思考那些看似永恒不变的事物,其实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是一本需要被慢慢品味,并值得反复回味其深层意蕴的佳作。
评分书中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程度,简直达到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步。很多时候,作者并不直接告诉你某个角色在想什么,而是通过他们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或者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对白,将复杂幽微的内心世界立体地展现出来。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角色,而是在“观察”真实的人类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比如,书中对一个配角在面对抉择时的那种内心挣扎,那种矛盾与纠结,我仿佛都能感同身受,甚至能体会到他呼吸的频率变化。这种深刻的代入感,是很多优秀作品都难以企及的高度。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才能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刻画得如此入木三分,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洞察世事之锐利。读罢全书,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一串串事件,而是一张张鲜活、有血有肉的面孔。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极其精妙,它不像有些作品那样急于抛出高潮,而是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匠人,不紧不慢地为你铺陈故事的底色。开篇的时候,作者似乎故意设置了一些迷雾,让你需要投入更多的专注力去捕捉那些零散的线索,这种“慢热”反而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迫使我去深入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意。随着情节的逐步深入,节奏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一些关键情节的推进犹如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将你推向情感的制高点,但即便在紧张的时刻,作者也总能留出那么一小块空间,让你喘口气,消化一下刚刚发生的情感冲击。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掌控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得整部作品读起来酣畅淋漓,绝无拖沓之感。我特别欣赏那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性停顿,每次合上书卷,脑海里都会自动回放刚才读到的场景,久久不能散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带着一丝复古气息的配色,和书名那种文雅的字体搭配起来,简直就是古典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我一拿到手,就忍不住反复摩挲着封面纹理,那纸张的质感,不是那种廉价的光滑,而是带着微微的粗粝感,让人感觉作者和出版社在制作过程中确实是用心了。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讲究,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留白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特别是章节标题的设计,那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字体选择,每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个新的惊喜。这种对实体书细节的极致追求,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让人忍不住想要分享给每一个同样热爱阅读和注重生活品质的朋友。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全面升级,从触感到视觉,都让人感到愉悦和满足。
评分这部作品在语言风格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可塑性与多样性。它并非固守一种单一的文风,而是根据不同的场景和人物的身份,灵活切换语调。在描述那些历史场景或传统习俗时,文字显得古雅沉稳,用词考究,仿佛能嗅到历史尘埃的味道;而当叙述现代或情感冲突时,语言又变得简洁有力,充满了现代的冲击感和情绪张力。这种游刃有余的文字驾驭能力,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我尤其钟爱作者在某些关键转折点所使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它们并非故作高深,而是恰到好处地提升了文本的意境,让原本平实的情节瞬间充满了诗意和哲思。这种既能扎根于现实,又能触及灵魂深处的表达能力,无疑是区分平庸作品与杰作的重要标志。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发现新的语言美学上的亮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