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人體復原工程——人體使用手冊2(網)
定價:29.00元
作者:吳清忠
齣版社:花城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53605313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為吳清忠先生完成《人體使用手冊》之後六年的研究成果。以科學的方法,顛覆所有我們一般對中、西醫的認識,並打破中、西醫對“人體構造”的迷思。他認為:“在現有的醫療技術,對於人體自我修復工作的運行知識仍是一片空白”。而機械工程師齣身的吳清忠則從係統化的角度,讓我們首先認識自己的身體構造、零部件的巧妙組閤與運作原理,進一步瞭解人為什麼會生病,所以應如何保養身體。告訴你相信我們的身體會在“*適當”的時間,自行啓動“復原工程”,讓身體恢復健康。
由吳清忠先生著述的《人體使用手冊》作為他的養生心得,於2002年完稿後,在網上流行,成為眾多網友分享健康經驗的熱門網絡書。而2005年平麵書分彆在颱灣和大陸齣版,更是屢居暢銷排行榜首位,成為近年來*受華人讀者青睞的保健養生著作。更因其通俗易懂和極具創意的詮釋語言,把現代係統學理論與古老的中醫養生保健精粹結閤起來,使世人對中醫體係以及一些常見病防治有瞭更為感性的初步認識。也因此掀起保健圖書的齣版熱潮。其中所提齣的日常保健的一式三招和兩個重要觀念,簡單易行,並深入民心。廣大讀者身體力行,也因此引發非常熱烈的討論與互動。目前,《人體使用手冊》總銷售已超過一百五十萬冊(大陸市場近一百三十萬冊)。
完成《人體使用手冊》以後的六年來,吳清忠一如繼往潛心中醫研究。繼“如何使用人體”之後,他進一步研究“人體復原工程”的課題。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說:“《人體使用手冊》在2002年就完稿,已經是六年前的事瞭。這六年來,我遇見瞭幾位很好的老師,學習瞭許多新東西。我自己和傢人的健康也在不斷的進步之中。人體的復原過程,是這六年來*主要的體會。我不是醫生,我的研究隻是養生的心得,是每一個人都能自己做的。”
針對讀者通過他的和訊提問的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尤其是對一式三招操作的細節,以及在實施瞭一式三招後血氣上升身體開始瞭修復工作,因而齣現許多癥狀,諸如此類的問題使吳清忠覺得有必要提供他新的研究成果與經驗,幫助讀者對身體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在這本剛剛齣版的新書中,作者更提齣什麼纔是病?以及生病該怎麼辦?等等更新的見解。他認為身體齣現不舒服的現象並不意味著生病,而沒有癥狀也並不錶示身體健康等重要的觀念。他在書中寫道:“養生是一種思考方式,身體齣現瞭癥狀,不要立即判斷身體生病瞭,應該先思考身體在做什麼,再用正確的方法處理每一個癥狀。”而如何敲膽經、疏通心包經及按摩穴位的正確方式,都以詳細及清楚的繪圖錶現,讓讀者一目瞭然,輕鬆掌握,所以《人體復原過程》也是修習一式三招的重要指南。
作者還提醒讀者在麵對人體復原時如能量提升的反應、排除寒氣的反應、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反應、排除體內化學物質的反應、肝血增加的反應,諸如此類,應該如何麵對與處理。
人人都想擁有健康的身體,卻往往忽略日常生活的保健。在《人體復原工程》中,作者提倡改變飲食習慣,如細嚼慢咽、午後輕食等都是傳統中醫中被我們忽視卻值得推展的理念。這纔是擁有青春健美的正確方嚮。而情緒上齣現的問題,往往是疾病的根源,惟有尋根問源,纔能杜絕疾病的發生。所以吳清忠說:“治療的目標是疾病的根源,不是癥狀。”
那麼,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身體?
吳清忠提齣一個生動的譬喻,即身體與企業是一樣的。企業的問題往往齣現在經營者身上,隻有企業傢自己能解決。人體也一樣,大多數的疾病就像企業裏的問題,必須自己改變纔能改善,不能全靠醫生。所以,一個有知識的現代人應該打破莫須有的知識界限,把醫學當成自己也能學習的一門學問,花點精神學習養生知識,自己主導養生和祛病的工作,做自己身體的總經理。纔能擺脫疾病,得到健康。
《人體復原工程》既是《人體使用手冊》的續集,也是中醫科學化的實踐典範。是每個現代人的健康寶典。
目錄
前言 做自己身體的總經理
篇 科學的中醫
章 五髒六腑的科學意義
第二章 中醫與西醫的差異
第三章 人體的髒腑與企業組織的比較
第二篇 正確的健康觀念
章 疾病的定義
不舒服的癥狀不是疾病
沒有癥狀並不就沒有病
第二章 血氣能量
沒有癥狀的健康惡化
血液是能量和物質的載體
生物體內的物質轉換
老化速度和迴春
第三篇 養生之道
章 停止創造新的疾病
第二章 敲膽經
如何幫嬰幼兒敲膽經
膽囊已經割除瞭,還要不要敲膽經?
第三章 早睡自然醒
第四章 氣的調度
第五章 疏通心包經
心包積液狀態的實時檢測
利用磁鐵片疏通心包經的方法
按摩心包經的三個步驟
第六章 細嚼慢咽
第七章 午後輕食
第八章 橫膈膜按摩法
第四篇 人體的復原工程
章 能量提升的反應
第二章 排除寒氣的反應
排除胃寒的反應
排除膀胱經寒氣的反應
排除肺髒寒氣的反應
第三章 中暑
第四章 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反應
第五章 排除體內化學物質的反應
第六章 大小腸修復的反應
第七章 病由心生
生氣的機製
如何減少怒氣的傷害
便秘的性格
頭發掉光瞭,怎麼辦?
乳癌
人可以貌相
修身養性是養生的起點
第五篇 讀者的互動
章 敲膽經問答
第二章 早睡問答
第三章 按摩心包經問答
第四章 寒氣問答
第五章 綜閤性問答
作者介紹
吳清忠,曾經在颱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從事機器人的研究;颱灣生産力中心推動颱灣的工業自動化發展;美國波士頓顧問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擔任世界銀行中國工業貸款顧問;香港晨興集團(Morningside Group)擔任中國區首席代錶,從事直接投資基金管理工作;颱灣榮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齣版信息顯示其來自一個相對專業的齣版社,這多少讓我對內容的嚴肅性有瞭一些信心,畢竟涉及到“工程”和“復原”,非嚴謹的論述難以服眾。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連接基礎生物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應用之間的橋梁書籍。很多科普讀物要麼過於學術化讓人望而卻步,要麼過於簡化而流於錶麵。我希望《人體復原工程》能夠找到那個完美的平衡點,用嚴謹的科學依據支撐起宏大的“復原”願景。我個人對時間管理和精力分配頗有研究,因此我尤其關注人體在不同“負荷”下的最佳恢復麯綫。如果作者能將運動生理學、營養學甚至神經科學的知識融會貫通,並將其轉化為一套可供普通讀者理解和執行的“操作規程”,那這本書的價值將是無可估量的。它不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應該是一本能夠指導我們如何“重寫”身體默認設置的實戰指南,幫助我們擺脫被動接受身體狀態的宿命,真正成為自己生命係統的“首席工程師”。
評分我注意到書名中包含“人體使用手冊”的定位,這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我們每天都在使用自己的身體,但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用戶培訓”。這本手冊的齣現,無疑是填補瞭一個巨大的知識空白。我希望作者能夠像對待精密儀器一樣對待人體,細緻入微地講解每一個組件的功能、連接方式以及常見故障的排除方法。我特彆想知道,在“復原工程”的框架下,慢性疲勞、輕微炎癥這類“亞健康”狀態是如何被定義和處理的。這些看似微不足道卻極大地影響生活質量的問題,往往是傳統醫療體係難以有效乾預的灰色地帶。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套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的係統工具箱,而不是僅僅提供臨時的緩解措施。一個好的手冊,應該能夠幫助用戶建立起對自身係統運作的深刻理解,從而在日常生活中做齣最有利於長期健康運行的決策。這種賦能感,遠比任何單一的健康建議都來得寶貴。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未來感和實操性,雖然我手頭上還沒有拿到實體書,但光是從“人體復原工程”和“人體使用手冊”這兩個詞匯組閤來看,就足以讓我這個對身體機能提升充滿好奇的人興奮不已。我一直覺得,我們對自己的身體瞭解得太少瞭,總是等到齣瞭問題纔想起來去“修理”或者“保養”,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將人體視為一個可以被工程化理解和優化的係統。我猜想,作者吳清忠先生一定是站在一個非常宏觀和深入的角度去解構人體的運作機製,可能涉及瞭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忽視的生物力學、代謝循環乃至精神層麵的影響。我期待能從中找到一些顛覆性的認知,比如如何更科學地分配日常的能量攝入,或者如何通過微小的動作調整來激活身體的自愈能力。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像一個“使用手冊”那樣,提供清晰的步驟和原理,那麼它對於任何希望掌控自己健康的人來說,都是一份無價的指南。我特彆好奇,它會如何處理“復原”這個概念,是側重於病後恢復,還是更偏嚮於日常的“防衰老”和“效率提升”。這種融閤瞭工程學思維的生命科學讀物,在我看來,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知識形態之一。
評分我聽說這本書的作者吳清忠在相關領域頗有建樹,所以對這本書的專業性和深度抱有很高的期待。從一個資深“養生愛好者”的角度來看,市麵上充斥著太多碎片化、缺乏係統性的健康信息,很多所謂的“秘訣”往往禁不起推敲,很快就會被新的理論取代。我更傾嚮於尋找那種能夠建立起完整知識框架的著作,讓我能夠理解“為什麼”要做某件事,而不是盲目地“照做”。“人體復原工程”這個提法暗示瞭一種自上而下的係統性重構,這讓我聯想到復雜的機械係統調試,需要先診斷核心問題,再進行模塊化的優化。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探討人體不同係統間的相互作用,比如壓力如何影響內分泌,而內分泌又如何反作用於肌肉的修復效率。如果書中能用嚴謹的邏輯鏈條將這些復雜的生理活動串聯起來,並用易於理解的語言闡述齣來,那麼它就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部理解生命哲學的著作。我關注的重點是那些被主流醫學界相對邊緣化,但又確實對個體體驗有巨大影響的細節,期待能從中發現提升生活質量的突破口。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尤其是那個“2(網)”的後綴,讓我對內容的迭代和更新性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這是否意味著它是在前一本書的基礎上進行的全麵升級和補充,還是針對特定網絡社群的深度反饋和調整?我更傾嚮於後者,因為網絡時代的信息流通速度極快,一本好的“使用手冊”必須能夠快速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並融入實踐。對於一個注重效率和結果的人來說,我最看重的是書中的可操作性。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非常具體、可量化的指標和建議,比如針對不同年齡段或不同工作強度的“復原”方案。比如,如果我是一個需要長時間伏案工作的腦力勞動者,這本書能否提供一套快速恢復脊柱穩定性和眼部機能的工程化流程?我希望作者不僅僅是描述現象,更要給齣精確的“參數設置”和“調試步驟”。如果能輔以圖錶或模型來直觀展示人體結構的動態變化,那就再好不過瞭。我期望的不是玄乎其玄的“能量”,而是基於物理和化學原理的、可重復驗證的身體維護策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