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南方的立场:南方都市报社会精选(辑)
定价:19.80元
作者:李文凯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806526446
字数:
页码:2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南方的立场:南方都市报社会精选》(辑)是南方都市报社论的次结集。社论代表了报社对于时局和事件的立场。
内容提要
本书是南方都市报社论的次结集。社论代表了报社对于时局和事件的立场,本书更是集中体现了南方都市报这张在风雨中成长的报纸独立的、符合社会进步方向的思考和发言,所选定的立场、关注的角度、申说的力度、坚持的韧性,使其有别于个人发言的性质与力量,更具备公共讨论和博弈的意味与价值。
个人观点的精彩尖锐,在私人言论已不受明显管制的背景下,正趋于常态,而且也非报纸所独美;社论代表报社作机构发言,所选定的立场,关注的角度,申说的力度,坚持的韧性,则有别于个人发言的性质与力量,更具备公共讨论和博弈的意味与价值。因此,如果有读者在欣赏我们的街谈与个论的同时,能够保持对南都社论的特别关注,则说明他了解机构发言的价值与现状。出版南都社论的年度选集,值得凸显的,正是我们对于机构发言的实践与建设。 本书把一年的社论选编成集,以此为读者提供一段时事格局的索引与速读。 那么,翻开这本集子,开始我们的重逢吧。
目录
序
政策法制化不只是“政策”变“法律”
全球化冲击下,我们怎样“保卫”春节
公众参与是推动进程的大动力
改革精神需要鼓励决策程序更须尊重
没票回家的人,愿你在他乡过个好年
建设服务型,离不开积极公民
如何提拔比自己更强的人到重要岗位
倡富济贫不如助富济贫
倡导理性大辩论谋求改革新共识
民主进程有赖于自下而上的探索
不求全功,在行动中解决看病难
代表或委员可以更明确地代言利益各方
捐肾救妻事件:媒体应自省,医院要自责
我们和李文娟一起,期待《证人保护法》早日面世
参政应继续电子民主须扶持
鼓励社会创新培育积极公民
规范使用,警察才可“敢于开枪”
铭记广州十三行辉煌与毁灭的教训
我们的希望就在于思想
优化社区基层治理,业委会合法性是关键
必须有完整住房政策,方能引导市民理性判断
舆论监督艰途勇进,只为探索事实真相
官煤勾结不止 “铁腕”治理无效
银行屡屡强夺民利,“垄断”行业慎防民意抛弃
中大教授证明猜想,科技进步贵在释放创造精神
《新闻联播》28年,谁换了新颜
酒吧看球之争:社会生活应优先于公共管理
应以大善意欢迎民间组织的批评
立法争议显利益分歧,民意吸纳程序须改进
更自由地解读和开掘姚明精神
横渡珠江:自愿方显价值
人人都有流浪的权利,理应全力救济
让香港高校招生冲击波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警惕“科研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民间活力成就哥德堡号狂想
健康管理比健康歌曲更重要
舆论监督不会止步于公共部门的傲慢
资兴瞒报灾情,为何是中央媒体来披露
变电站困局:穷尽责任方可归咎市民
从绝望中升起希望从灾难中反省生命
“欣弗”事件暴露信息公开的惯性与惰性
规制垄断,不能只有舆论讨伐
基层公权懒散要为博贺水厂乱局负责
廉租房应该建成永续流动机制
在中国成立工会,沃尔玛为何放弃“原则”
高莺莺案定论尚早,自杀之说仍有疑点
打破陋习,建设习惯于较真的政治文化
公共生活里容不下“领情”与“买账”
邱兴华案:追问个人之恶归认社会价值
资本有恃无恐媒体有心无力
轻视法律的不是媒体,是富士康
“世界工厂”不足为荣人道关注并非虚蹈
小任湘,你的坠落碎裂了我的心
义务教育,有教无类比因材施教更重要
我们为什么要还原郭云的生命轨迹
文化繁荣有赖于充分开掘社会现实
廖冰兄:悲愤漫画,赤子真情
古装“申奥”:我们是否已经不能讲述自己?
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为基,宪政秩序为纲
诺贝尔奖之痛:我们还是要向美国学习
土地吃紧中部吃香 旧城复建考验
诺贝尔和平奖:相信穷人,反抗贫穷
安理会一致制裁朝鲜核讹终究自食其果
继承鲁迅:因为热爱而绝不放弃批判
秦中飞遭遇诗案,难道彭水还停留在古代?
实名制:公共管理要摆脱权力监视的嗜好
以长征精神对照现实,方是彰显其价值的好方式
业主自治要做中国基层民主的训练场
广州禁摩的成败系于50万辆摩托之外
助农民工变新市民,城市社会责无旁贷
秦中飞获得赔偿:彭水当然无法停留在古代!
禁电动自行车,说服市民需要理由还需要承诺
“反人类”一经定案罪责难逃
记者的使命就是说出真相
禁摩禁电:请为无力者心怀愧疚
资本玩家屡获绿灯 制度缺陷纵容犯罪
作协重启玫瑰之门 作家肩负良知期望
禁电虽付实施 民间再呈理辩
一年以后,我们怀念仁者任仲夷
黄健翔辞职央视:就让媒体将它小题大做
公务员成就业,岂为国家之幸事乎
以真实复杂的纪录片,为中国当下寻找历史的坐标
冠军不能微笑,国家哪有荣誉?
吸引人才不应迷信物质主义
国企红利究竟由谁掌控由谁分享?
警惕开放带来的增长幻觉消磨改革意志
网民成为时代英雄管理理应与时俱进
央企越壮大,经济越安全?
政治给法律留下尊严 法律给政治留下面子
立斩邱兴华是对程序公正的执意漠视
十大新闻关宏旨 大众感知有隔阂
十年:我们的付出与收获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你能否做一个人?
作者介绍
李文凯,《南方都市报》总编辑助理、评论部主任。当过文化站站长,任过报刊、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四川安岳人。著有诗歌集《笛语丘陵》等。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非虚构作品,特别是那些聚焦于社会议题、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评论集。听说这本集合了南方媒体多年来精选的文字,这让我非常感兴趣。我设想它会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一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充满矛盾的社会现象。我期待读到那些不那么“主流”的声音,那些在喧嚣中保持清醒、敢于直面复杂性的报道和评论。那些真正有价值的社会观察,往往是尖锐而富有同情心的结合体。我希望这本书里的文字能像老酒一样,时间越久,回味越悠长,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层次和意义,而不是读完就忘的快餐式信息。那种能扎根于现实土壤,同时又具备人文关怀的写作,才是我真正想拥有的精神食粮。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不错,拿到手上就能感觉到一股沉甸甸的质感,封面那种略带磨砂的触感,加上字体排版的匠心独运,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喜欢那种留白的处理,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一种沉静而有力的氛围,仿佛在邀请读者进入一个深邃的思想空间。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每一篇文章的细节,但光从这个外在的呈现来看,就知道出版方在用心打磨这本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被认真对待的文化产品。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也经得起推敲,让人对它所承载的“立场”有了更高的期许,希望它能带来耳目一新的观点和深刻的洞察。它在书架上静静地立着,就已经散发出一种不容忽视的存在感,足以吸引路过的目光,并让人忍不住想翻开它一探究竟。
评分说实话,我选书的眼光有时候挺挑剔的,尤其对于这种汇编性质的文集。我担心内容会显得松散,缺乏一个统一的脉络或强有力的核心论点贯穿始终。当然,也可能正因为是“精选”,才意味着每一篇都是千锤百炼的精华,彼此之间也许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张力与对话。我更关注的是,这些文章是否成功地捕捉到了那个特定区域乃至整个社会在转型期所经历的阵痛与希望。好的社会评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批判,更应该包含着对未来的建设性思考,哪怕是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暗示也好。我希望能看到作者们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将复杂的情感、严谨的事实和深刻的见解熔于一炉,达成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这种文字的力量,远比空洞的口号更具穿透力。
评分我这次购买,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对特定媒体精神的追溯与致敬。那些曾经在特定时空下,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敢言的姿态,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媒体作品,总是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价值。我期待这些精选的文字,能够像琥珀一样,凝固住某些重要的历史瞬间和思想的火花。我希望翻开书页,能感受到那种文字背后蕴含的巨大勇气和责任感,那种在巨大压力下依然坚持独立思考的职业操守。即便时代背景有所变迁,但优秀的社会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应当是永恒的。这本书对我而言,可能更像是一部精神史的侧记,记录着一群知识分子和媒体人对现实世界的独特书写和不懈探索,值得细细品味其历史坐标。
评分从这本书的标题来看,“立场”二字颇具分量,这立刻将它与那些追求客观中立的纯粹新闻报道区分开来。我个人偏爱那些有态度的表达,只要这种态度是基于事实和理性的,而不是情绪化的宣泄。我好奇,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立场快速更迭的时代,这些“南方”的观点,是如何保持其持久的锐度和相关性的?它们是否能提供一种与当前主流叙事不同的参照系,帮助我们构建更全面的认知地图?我希望里面的文章能够提供扎实的案例支撑,而不是空泛的说教。如果每一篇文章都能像一个微型的社会实验报告,清晰地呈现问题、分析动机、并展示行动的后果,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无可替代了。这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一场与时代前沿思想的严肃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