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零基础学正宗陈氏太极拳(附赠DVD光盘1张)
定价:35.00元
作者:陈斌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381749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零基础学正宗陈氏太极拳 实战绝技(套装全2册)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冠军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太极少帅”陈斌精诚之作中国太极拳五大门派当代**名师联袂推荐!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 陈正雷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嫡宗传人 杨振铎孙式太极拳第三代 孙永田武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 孙建国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马海龙正统陈氏太极拳奉献!精美图文 高清DVD影像全方位呈现。跟随“太极少帅”步入太极起源圣地河南陈家沟,嫡传陈氏太极拳入门功法要领、秘传练功方法首度公开。
内容提要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初学太极拳的人读这本书,会从陈斌清新的表述方式中找到亲切感,因为这里面避免了传统图书的书卷气。《零基础学正宗陈氏太极拳》中也集合了陈斌习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悟及其初出茅庐时的稚嫩。相信方家内行读这本书时,不仅能感受到陈斌对太极拳的热爱和激情,更能通过本书体会到与作者隔空“切磋”的乐趣。
目录
章溯本追源,了解太极拳
节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及演变
(一)关于太极
(二)关于陈氏太极拳的起源
(三)关于太极拳发源地
(四)关于陈氏太极拳的传承
(五)关于太极拳的流派
第二节陈氏太极拳的特点
(一)外似处女,内似金刚
(二)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
(三)武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
(四)陈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
(五)意识、呼吸、动作三者之间密切结合
(六)实战性的竞技运动:双人推手和双人黏枪
第二章太极拳的发展状况
节练习太极拳的好处
(一)生理效益
(二)精神效益
第二节太极拳在当今世界的发展状况
(一)明星、商业巨子们对太极拳推崇备至
(二)太极健身一股新的健身潮流
第三章陈氏太极拳基本功
节先明理,再学拳
(一)五心:敬心、信心、决心、恒心、耐心
(二)三要素:师资、天资、勤学苦练
(三)一个认识:认识太极拳的本质
(四)“三练三不练”原则
第二节陈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
(一)头颈部
(二)躯干部
(三)上肢部
(四)下肢部(腿部)
第三节基本手型动作解说
(一)掌
(二)拳
(三)钩手
第四节基本步型动作解说
(一)中定步
(二)弓步
(三)虚步
(四)独立步
(五)仆步
(六)坐盘步
第五节基本桩功动作解说
(一)太极浑元桩
(二)单鞭桩
(三)懒扎衣桩
(四)斜行桩
第六节基本行步动作解说
(一)放松行步
(二)屈膝行步
第七节缠丝劲练习动作解说
(一)单手正面缠丝(右手)
(二)单手正面缠丝(左手)
(三)双手正面缠丝
(四)单手侧面缠丝(右)
作者介绍
陈斌,1979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为陈氏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自五岁开始师从父亲陈正雷大师练习家传拳术至今,功架纯正,拳械纯熟,对武术理论及相关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现任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家沟太极拳馆执行馆长兼主教练、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副秘书长、香港陈氏太极拳总会副主席、清华大学体育经济与法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1996年8月,于第四届河南省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中获成年男子组陈氏太极拳第二名;少年男子组陈氏太极拳、剑名。
1998年开始正式教授太极拳。同年5月,在河南省“武协杯”传统武术交流大赛中夺得男子陈氏太极拳冠军;同年8月在第五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中获男子组陈氏太极拳、剑两项一等奖。
2001年4月,在“云台山杯”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中获男子组传统陈氏太极拳、剑及56式三项冠军。
2002年至今,多次率陈家沟太极拳馆代表队参加全国及国际太极拳各大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
2003年10月,组织并参与了第十八届世界客属肯亲大会开幕式太极拳表演。
2004年4月,策划、组织并直接参与了河南洛阳牡丹花会开幕式上创下吉尼斯纪录的三万人太极大演练活动。
2004年10月,策划、组织及参与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开幕式上的大型太极方阵表演,并在赛事期间代表河南省队参赛,取得一金一银的优异成绩。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简洁有力的书法题字,透露出一种沉稳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浮躁的、只求速成的读物。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上去有种温润的手感,翻阅起来非常舒适,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特别留意了内页的排版,字体的选择恰到好处,疏密有致,使得复杂的拳理和招式图解得以清晰地呈现。每一页的留白都把握得非常到位,这在专业书籍中其实是很难得的。它没有过度使用花哨的色彩或不必要的装饰,所有的设计都服务于内容的传达,这一点我非常欣赏。特别是那些关键的动作分解图,线条清晰流畅,人物的动作定格精准到位,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捕捉到要领。此外,书本的开本大小适中,便于携带,无论是放在书包里还是放在床头,都显得恰如其份,体现了出版社对读者使用体验的细致考量。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也经得起推敲。
评分从整体结构上来看,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极其清晰,它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让人感到每一步的提升都是有据可循、水到渠成的。从最基础的桩功和发力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单式动作的拆解,再到完整的套路演练,过渡衔接得非常自然流畅,毫无跳跃感。尤其是对初学者极不友好的缠丝劲的讲解,作者没有直接堆砌复杂的术语,而是巧妙地将缠丝劲的原理融入到每一个动作的开合变化中去解释,让读者能够在实际练习中去“感受”到劲力的流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这种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编排方式,大大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读完一个章节,我总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立马想拿起兵器或者站到垫子上亲自去尝试一下,这种强烈的实践驱动力,正是优秀教材所具备的特质。
评分这本书对于动作细节的讲解,可以说是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这对于想要真正学到“正宗”拳架的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比如,在介绍“起势”时,它不仅告诉你要“虚领顶劲”,还细致地描述了如何调整脊柱的微小角度,如何感知脚下“涌泉穴”与地面的连接感。对于像“野马分鬃”这样容易出现重心偏移的动作,书中特意设置了多个不同角度的剖视图,并配以非常详尽的文字注释,指出常见错误及其修正方法。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描述和图示调整了自己的几个老毛病,惊喜地发现,即便是没有现场老师的指导,我的动作也变得更加圆活和稳定了。这种对规范性的极致追求,体现了编者对陈氏太极拳精髓传承的责任感。相比市面上那些只教套路动作的图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你“为什么”要那样做,而不是简单地“怎么做”。
评分我必须得强调一下,这本书在内容上所展现出来的严谨性和权威性,绝对不是一般市面上的武术书籍可以比拟的。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显然是下了大功夫去查阅和印证不同流派的细微差别,最终确定了最符合“正宗”陈氏太极拳精髓的表述方式。这种对标准的坚守,对于希望打下扎实基础的爱好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安全阀。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统一的习练蓝图,避免了学习者在信息爆炸时代被各种相互矛盾的说法所困扰。整本书贯穿着一种对武学传统的敬畏感,它不仅仅是一本指导手册,更像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的记录和传递。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着深厚的内力和多年磨砺的经验总结,让人油然而生信赖感,确信自己正在跟随一位真正的大师的指引前行,走在一条正确的武学道路上。
评分我花了些时间仔细阅读了这本书的理论基础部分,发现作者在阐述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和内功心法时,所用的语言是那种既有古风韵味又不失现代易懂性的完美结合。它没有一味地引用晦涩难懂的古代典籍,而是用现代人的视角,将“阴阳相济”、“刚柔相济”这些核心概念,用非常贴近生活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层层剖析开来。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意、气、力”三者协调运用的那几章,作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如何从“形似”过渡到“神似”的过程,这对于许多卡在瓶颈期的习练者来说,无疑是一盏明灯。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普通入门教材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武学心法的“引路经”,引导读者去体会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拳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哲学。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闭目冥想,回味作者对“松静自然”的阐述,感觉自己对内在的觉知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