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研究
定价:39.00元
作者:李诗瑜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115484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田径教学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对于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积极性上的生活态度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分为九章,将田径运动教学细致划分为走跑类、跳跃类和投掷类,涵盖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从田径运动历史发展背景到具体项目教学方法均有详细论述,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各项目技术动作、教学步骤、训练方法,并分析归纳出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注意事项等。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留出了的思考空间,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究性。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关于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的专著。主要内容包括:田径运动的起源、分类与功能,我国高校田径运动的发展,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基本理论、内容与方法,田径运动的体能训练以及各分类项目的教学等个方面,集实用性与科学性于一体。
目录
目?录
章?田径运动概述…………………………………………………… 001
节?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001
第二节?田径运动的分类与功能?…………………………………………007
第三节?我国高校田径运动的开展情况?…………………………………013
第二章?田径运动的科学基础…………………………………………… 017
节?田径运动的生理学基础?…………………………………………017
第二节?田径运动的营养学基础?…………………………………………023
第三章?田径运动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035
节?田径运动教学的基本理论?………………………………………035
第二节?田径运动教学的内容与方法?……………………………………042
第三节?田径运动教学的考核与评价?……………………………………046
第四节?田径运动教学的管理体系与注意事项?…………………………051
第四章?田径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056
节?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056
第二节?田径运动训练的内容与方法?……………………………………065
第三节?田径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068
第五章?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研究………………………………………… 072
节?体能训练概述?……………………………………………………072
第二节?田径运动力量素质训练?…………………………………………074
第三节?田径运动耐力素质训练?…………………………………………078
第四节?田径运动速度素质训练?…………………………………………081
第五节?田径运动柔韧素质训练?…………………………………………086
第六章?走跑类项目教学与训练研究…………………………………… 094
节?田径走跑类项目的技术动作?……………………………………094
第二节?田径走类项目的教学与训练?……………………………………103
第三节?田径跑类项目的教学与训练?……………………………………108
第七章?跳跃类项目教学与训练研究…………………………………… 120
节?田径跳跃类项目的技术动作?……………………………………120
第二节?田径跳跃类项目的技术教学?……………………………………129
第三节?田径跳跃类项目的技术训练?……………………………………133
第八章?投掷类项目教学与研究………………………………………… 143
节?田径投掷类项目技术动作?………………………………………143
第二节?田径投掷类项目技术教学?………………………………………153
第三节?田径投掷类项目技术训练?………………………………………165
第九章?田径运动竞赛知识……………………………………………… 173
节?田径运动竞赛的组织?………………………………………………173
第二节?田径运动竞赛的编排?……………………………………………175
第三节?田径运动竞赛的裁判?……………………………………………179
参考文献…………………………………………………………………… 192
作者介绍
李诗瑜,男,1975年生于贵州省正安县,苗族,党员。就职于贵州省正安县中学,教龄19 年,目前已成为正安县业务精湛的体育学科带头人,曾被评为遵义市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贵州省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先进个人”。经他指导训练的学生获得国家一级奖8人次,二等奖8人次,三等奖十余人次,获省级奖百余次。
文摘
序言
第三段: 坦白说,我原本对《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研究》这类书籍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觉得可能会枯燥乏味,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不像很多学术著作那样刻板。作者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述,将抽象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例如,在讲解耐力训练时,他将身体的能量供应比作汽车的油箱,将不同强度的训练比作不同的驾驶模式,让人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书中关于力量训练的章节,提供了非常多样化的训练动作和器械选择,并且详细解释了每个动作的肌肉发力原理,这对于想要系统性进行体能训练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如何制定长期训练计划的部分,它强调了循序渐进、周期性训练的理念,以及如何根据运动员的身体反应进行调整,这让我对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训练中的难题。
评分第五段: 《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研究》这本书,让我对田径运动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十分合理,文字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作者在书中不仅讲解了基础的田径技术,还深入挖掘了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比如空气动力学在跳跃项目中的应用,以及生物电信号在肌肉收缩中的作用,这些内容让我大开眼界。书中关于“个体化训练”的理念,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作者强调,每个运动员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身体素质、技术特点、心理状态都存在差异,因此训练计划也应该因人而异,这才是最有效的训练方式。书中提供了一些评估运动员个体差异的方法和工具,非常实用。我还喜欢书中关于“训练监测与反馈”的部分,它指导我们如何通过各种数据来评估训练效果,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训练策略,这使得训练过程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田径训练并非一成不变的公式,而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优化的过程。
评分第一段: 最近读完了一本名为《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研究》的书,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虽然我之前对田径运动并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但翻开这本书后,却被它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深深吸引。作者在书中对田径运动的各个项目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技术动作的分解到训练方法的优化,都给出了非常专业的见解。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强调了科学训练的重要性,还穿插了许多实际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地展示了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训练达到突破性的成绩。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非常精美,清晰地展示了复杂的动作要领和训练计划,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心理训练的部分,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克服紧张、保持专注,以及如何建立自信心,这些内容对我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也大有启发。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适合田径运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阅读,对于任何对体育科学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它让我对田径运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这项运动的浓厚兴趣。
评分第二段: 读《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研究》这本书,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学术的盛宴。书的纸张质量非常好,印刷清晰,阅读体验极佳。我特别赞赏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严谨细致的研究精神,仿佛他本人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田径教练,将多年的心血倾注于此。书中对技术细节的描述,比如短跑起跑时的身体角度、跳远助跑的节奏变化,以及标枪投掷时的全身协调,都写得极为透彻,仿佛能看到运动员在赛场上流畅的身姿。而且,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将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田径训练理论体系。这让我意识到,一项看似简单的运动背后,其实蕴含着如此深厚的科学原理。书中关于损伤预防和康复的内容也做得非常到位,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这对于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此外,作者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提出了差异化的训练方案,这体现了他的教学理念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评分第四段: 翻开《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研究》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精美的装帧设计,凸显了其学术价值。书的内容深度非常可观,对于我这种对田径运动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锦上添花。书中对各种训练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高强度间歇训练、超量恢复理论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动作的微调来提升运动表现,都阐述得非常到位。作者的观点非常具有说服力,他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文献,论证严谨,逻辑清晰。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对于“训练负荷管理”这一核心问题的重视,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训练目标、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以及恢复情况来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这对于避免过度训练和提高训练效率至关重要。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更是将理论知识落到了实处,让我看到了科学训练在实际比赛中的巨大威力。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田径训练的理论认知,更让我学会了如何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训练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