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書--生物心理學(原書第9版) [美] 約翰·比奈爾、楊莉 機械工業齣版社

正版新書--生物心理學(原書第9版) [美] 約翰·比奈爾、楊莉 機械工業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約翰·比奈爾,楊莉 著
圖書標籤:
  • 生物心理學
  • 心理學
  • 神經科學
  • 行為神經科學
  • 認知神經科學
  • 生理心理學
  • 約翰·比奈爾
  • 楊莉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麥點文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59030
商品編碼:29489293565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生物心理學(原書第9版)

定價:150.00元

作者: 約翰·比奈爾、楊莉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111559030

字數:

頁碼:

版次:9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神經生理學傢周紹慈導讀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莉領銜翻譯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普渡大學等近300所高校使用教材
國際生物心理學領域*代錶性和影響力的教材之一

內容提要


本書清晰且引人入勝地介紹瞭當前生物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強調學生與臨床案例研究、社會事件、個人啓示、有意義的暗喻和令人難忘的奇聞逸事進行直接的思想碰撞。


本書主要特色
涵蓋領域的發展動態,本書以嚴謹認真的態度,新增瞭750多處對文章或書籍的引用。
有效利用個案學習,這些個案可以激發興趣,加深印象。
精美的插圖,每一張圖都精心地設計以錶達概念並闡明和鞏固正文。
首本關注錶觀遺傳學的《生物心理學》,本書介紹瞭錶觀遺傳學這個新領域,概述瞭前沿知識。


創造性思維是這個版本的一個核心主題。大眾通常認為科學和創造性是對立的,但是根據作者的經驗,很多生物心理科學中的重大進展都得益於創造性思維。那些認識到要轉變用文化和訓練中根深蒂固的傳統方法去思考生物心理學問題的生物心理學傢促成瞭這些重大發展。作者對創造性思維和生物心理科學相互作用中的兩件事情特彆感興趣:傳統方法顯然不適用,識彆和擺脫它們比較睏難;當運用新的視角時,長期存在的問題通常會得到解決。這個版本聚焦於創造性思維,就是為瞭使你的生物心理學學習變得更加有趣,並鼓勵你成為更富創造性的思考者。
本書不僅是收納瞭學科*進展的教科書,還可作為補充讀物,給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專業的學生以及腦科學愛好者以新的啓發和思考。

目錄


目錄導讀
譯者序
前言
緻學生
章 作為神經科學的生物心理學 1
——歸根到底,什麼是生物心理學
什麼是生物心理學 3
生物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其他學科有什麼關係 3
哪類研究展現瞭生物心理學方法的特徵 4
生物心理學有哪些分支 7
聚斂性操作:生物心理學傢如何閤作 10
科學推理:生物心理學傢如何研究腦內無法觀測的活動 11
批判性地思考生物心理學的主張 12
主題迴顧 15
思考題 15
第2章 進化、遺傳和經驗 16
——行為的生物學思考
思考行為的生物學:從二分法到相互作用 17
人類進化 20
基本的遺傳學 29
行為發育的錶觀遺傳學:遺傳因子和經驗的相互作用 36
人類心理差異的遺傳學 39
主題迴顧 41
思考題 41
第3章 神經係統的結構 42
——神經係統及其結構和細胞
神經係統的整體布局 43
神經係統的細胞 46
神經解剖學技術及方位描述 50
脊髓 52
腦的五個主要分區 53
腦的主要結構 53
主題迴顧 60
思考題 60
第4章 神經傳導和突觸傳遞 61
——神經元是如何發送和接收信號的
靜息電位 62
突觸後電位的産生和傳導 64
突觸後電位的整閤與動作電位的産生 64
動作電位的傳導 66
突觸傳遞:神經元之間化學信號的傳遞 69
神經遞質 74
突觸傳遞的藥理學機製和行為 77
主題迴顧 80
思考題 80
第5章 生物心理學研究方法 81
——瞭解生物心理學傢做什麼
觀察和刺激人腦的方法 82
記錄人類心理生理活動 86
侵入性生理學研究方法 89
藥理學研究方法 92
基因工程 94
神經心理學測試 96
認知神經科學的行為方法 99
動物行為的生物心理學範式 101
主題迴顧 104
思考題 104
第6章 視覺係統 105
——我們如何看到世界
光綫進入眼睛,到達視網膜 107
視網膜及光信號到神經信號的轉化 109
從視網膜到初級視覺皮層 114
邊緣識彆 116
顔色識彆 121
視覺皮層的工作機製和意識自覺 124
主題迴顧 130
思考題 131
第7章 感覺機理: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和注意力 132
——人如何認識世界
感覺係統組成的原理 133
聽覺係統 135
軀體感覺係統:觸覺和痛覺 141
化學感覺:嗅覺和味覺 148
選擇性注意 152
主題迴顧 154
思考題 155
第8章 感覺運動係統 156
——我們如何運動
感覺運動功能的三大原則 157
感覺運動聯閤皮層 159
次級運動皮層 161
初級運動皮層 163
小腦與基底神經節 164
下行運動通路 166
感覺運動的脊髓環路 168
中央感覺運動程序與運動學習 173
主題迴顧 176
思考題 176
第9章 神經係統發育 177
——從受精卵到你
神經發育階段 178
人類嬰兒齣生後的腦發育 185
經驗對齣生後神經環路發育的作用 186
成人的神經可塑性 188
神經發育疾病:自閉癥和威廉姆斯綜閤徵 190
主題迴顧 193
思考題 193
0章 腦損傷和神經可塑性 194
——腦損傷能否恢復
腦損傷的病因 195
神經係統疾病 200
人類神經係統疾病的動物模型 205
神經係統損傷的應答:變性、再生、重組和功能恢復 207
神經可塑性和中樞神經係統損傷的治療 211
主題迴顧 215
思考題 215
1章 學習、記憶和遺忘 216
——你的大腦是怎樣儲存信息的
雙側內顳葉切除的失憶效應 217
科薩科夫綜閤徵引起的失憶 223
阿爾茲海默癥引起的失憶 224
腦震蕩後的失憶:記憶鞏固的證據 224
從進化的視角看海馬在記憶中的作用 227
內側顳葉中的神經元與記憶 231
記憶在哪裏儲存 233
學習與記憶的突觸機製 236
結論:記憶的生物心理學和你 239
主題迴顧 241
思考題 241
2章 飢餓、飲食和健康 242
——為什麼一些人進食過多
消化、儲能和能量的利用 243
飢餓和飲食的理論:設定點理論與正嚮激勵理論 246
決定我們吃什麼,何時吃,吃多少的因素 248
關於飢餓和飽足感的生理研究 250
控製體重:設定點和調整點 255
人類肥胖:原因、機製和治療方法 258
神經性厭食癥和神經性貪食癥 262
主題迴顧 264
思考題 264
3章 激素和性 265
——“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有什麼問題
神經內分泌係統 266
激素和身體的性發育 271
激素和腦與行為的性發育 273
人類性發育異常的三個案例 276
激素對成人的影響 279
的腦機製 282
性取嚮和性彆認同 284
主題迴顧 287
思考題 287
4章 睡眠、夢和晝夜節律 288
——你需要多少睡眠
睡眠階段 289
我們為什麼需要睡眠,為何我們在該睡覺的時候入睡 292
睡眠剝奪的影響 293
睡眠的晝夜節律性周期 298
參與睡眠的四個腦區 301
影響睡眠的藥物 304
睡眠障礙 305
長期睡眠減少的影響 308
主題迴顧 311
思考題 311
5章 藥物成癮和腦奬賞迴路 312
——令人快樂但有害的化學物質
藥物作用的基本原則 313
學習在藥物耐受中的作用 315
五種常見的濫用藥物 318
關於成癮的早期生理心理學理論 326
成癮機製的現代研究方法 329
值得注意的成癮案例 332
主題迴顧 333
思考題 333
6章 偏側化、語言和裂腦 334
——左腦與右腦
功能腦偏側化的介紹 335
裂腦 337
左右半球之間的差異 343
腦偏側化與語言的進化學觀點 346
語言的皮層定位:威爾尼剋-格施溫德模型 349
威爾尼剋-格施溫德模型:相關證據 351
關於語言的認知神經科學 354
關於失讀癥的認知神經科學 356
主題迴顧 358
思考題 358
7章 情緒、應激和健康中的生物心理學 359
——恐懼,情緒中陰暗的一麵
緒論:從生物心理學角度看情緒 360
恐懼、防禦、攻擊 365
條件恐懼的神經機製 367
人類情緒的腦機製 369
應激與健康 372
主題迴顧 377
思考題 377
8章 精神疾病的生物心理學 378
——神經錯亂的腦
精神分裂癥 379
情感障礙:抑鬱和躁狂 384
焦慮癥 389
妥瑞癥 392
臨床試驗:新的心理治療藥物的研製 394
主題迴顧 398
思考題 398
結語 399
附錄A 自主神經係統 400
附錄B 交感神經元與副交感神經元的部分功能 401
附錄C 腦神經 402
附錄D 腦神經的功能 403
附錄E 丘腦核團 404
附錄F 下丘腦核團 405
術語錶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約翰·比奈爾
(John P. J. Pinel)
《生物心理學》的作者,在濛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麻省理工學院短期工作後取得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員職位,目前他是該學校的榮譽退休教授。比奈爾教授是一名備受贊譽的教師,也是200多篇科學論文的作者。然而,他覺得《生物心理學》纔是他與職業生涯相關的主要成就:“它將與我職業有關的所有摯愛:學生、教學、寫作和研究都聯係在一起。”
比奈爾把他的許多成就歸功於他的妻子——瑪吉(Maggie)。她在不同的時期分彆是專業的藝術傢、設計師和私人教練。多年來,他們在很多項目上都有閤作,《生物心理學》中高質量的插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她的專業和努力。


譯者簡介
楊莉
現任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及腦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導。中國心理學會生理心理學分會委員,廣東省腦發育與腦疾病防治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神經科學學會理事。早年師從華東師範大學周紹慈教授,於1991年、1995年分彆獲得神經生物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1998~2013年先後在美國南伊利諾大學醫學院和貝勒醫學院從事神經退變性疾病,尤其是阿爾茨海默癥的研究。目前研究興趣包括探討阿爾茨海默癥的發病機理及治療靶點、社會行為及情緒的神經基礎等。

文摘


序言



《生命之痕:探尋意識、行為與神經的交織》 這是一本關於生命奧秘的探索之旅,它將帶領讀者深入理解生命體,特彆是人類,是如何通過生物機製産生思想、情感與行為的。本書並非直接介紹某一本具體的教材,而是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勾勒齣生物心理學這一迷人領域的輪廓,揭示其核心問題、研究方法及其在理解生命本質中的重要作用。 生命,是宇宙間最令人著迷的現象。從微觀的細胞活動到宏觀的社會互動,無不展現著其復雜而精妙的規律。而生物心理學,正是試圖搭建一座橋梁,連接生物學的客觀事實與心理學的個體體驗,揭示生命體與其生存環境互動的深層機製。它是一門跨學科的領域,融閤瞭神經科學、心理學、生理學、遺傳學、解剖學、生理化學乃至進化生物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旨在迴答那些最基本卻又最令人好奇的問題:我們為什麼會思考?情感從何而來?學習和記憶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我們會産生特定的行為?意識的本質又是什麼? 核心探索:生命機製與心理活動的互動 生物心理學並非僅僅關注大腦的結構或功能的孤立研究。相反,它強調的是“生物”與“心理”之間的動態互動。這意味著,本書的探討將圍繞以下幾個核心展開: 神經係統的宏觀與微觀圖景: 從整體上看,我們將審視大腦是如何組織起來的,各個區域承擔著怎樣的基本功能。例如,大腦皮層的不同區域如何協同工作,處理視覺、聽覺、語言、運動等信息。同時,我們也會深入到微觀層麵,探索神經元的工作原理,突觸的傳遞過程,以及各種神經遞質和激素在調節情緒、認知和行為中的關鍵作用。我們將理解,每一次思想的閃現,每一次情感的湧動,都離不開神經細胞之間復雜的電化學信號傳遞。 遺傳因素與環境影響的交織: 生命的藍圖由基因繪製,但生命的展現卻並非一成不變。本書將深入探討遺傳在塑造我們心理特質、行為傾嚮以及對特定刺激的反應方式中的作用。然而,我們並非基因的奴隸。環境因素,包括童年經曆、社會文化、生活壓力等,同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將探究基因與環境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個體的發展軌跡,解釋為什麼具有相似基因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中會展現齣截然不同的行為模式。 感知、認知與行為的生物基礎: 我們如何感知世界?從眼睛捕捉光綫到大腦解讀圖像,這其中涉及怎樣的神經網絡活動?我們如何思考、學習、記憶和解決問題?這些復雜的認知過程,又與哪些大腦結構和功能緊密相關?本書將揭示,我們看似簡單的感知和認知行為,背後是多麼龐大而精密的生物學運算。同時,我們將探討各類行為,從基本的生存反射到復雜的社會互動,其背後的神經和激素調控機製。 情感、動機與心理健康: 情緒是人類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喜悅到悲傷,從憤怒到恐懼,它們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本書將追溯情感産生的神經生理基礎,探討大腦如何處理和調節情緒,以及情緒失調可能導緻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時,我們將審視動機的生物學根源,例如飢餓、口渴、性欲等基本生理需求,以及這些需求如何驅動我們的行為。 意識的奧秘與未解之謎: 意識,或許是人類最深刻也最難以捉摸的謎團。我們如何擁有自我意識?“我”的概念是如何産生的?本書將呈現當前生物心理學界對意識的各種理論和研究進展,雖然答案仍未完全揭曉,但我們對意識與大腦活動之間關係的理解正在不斷深化。 研究方法:科學探究的嚴謹與創新 為瞭揭示生命機製與心理活動的奧秘,生物心理學采用瞭多種科學嚴謹的研究方法。本書將穿插介紹這些方法,讓讀者瞭解科學傢們是如何進行探索的: 腦成像技術: 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腦電圖(EEG)、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等,這些技術能夠實時監測大腦在進行特定活動時的血流變化或電活動,幫助我們定位特定認知功能對應的大腦區域。 動物模型研究: 通過對實驗動物進行神經損傷、基因改造或藥物乾預等,研究其行為和生理變化,從而推斷相應機製在人類中的作用。 神經電生理學: 記錄單個神經元或神經群體的電活動,直接研究神經信號的傳遞和處理。 臨床研究: 通過研究患有特定神經係統疾病或精神疾病的患者,瞭解疾病對大腦功能和心理狀態的影響,反過來推斷正常大腦的功能。 比較心理學: 通過研究不同物種的行為和認知能力,尋找共同的生物學基礎,並探討進化對心理和行為的影響。 意義與啓示:理解生命,關照自我 《生命之痕:探尋意識、行為與神經的交織》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所揭示的科學知識,更在於它所帶來的深刻啓示。 更深刻地理解人類自身: 認識到我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並非憑空産生,而是建立在精密的生物學基礎之上,這有助於我們更客觀、更全麵地認識人類自身。它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個體的差異性,消除不必要的偏見,並以更包容的態度對待他人。 應對心理健康挑戰: 隨著對大腦功能和心理疾病生物學機製的深入瞭解,生物心理學為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提供瞭科學依據。它有助於我們理解抑鬱、焦慮、精神分裂癥等心理健康問題,並為預防和乾預提供新的思路。 優化學習與教育: 瞭解學習和記憶的神經基礎,可以幫助我們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例如,理解不同年齡段大腦發育的特點,有助於製定更適閤的教育策略。 促進科技創新: 生物心理學領域的進步,也為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等前沿科技的發展提供瞭重要的理論和技術支持。 這是一場關於生命本源的探險,一場關於我們如何成為“我們”的深刻追問。本書將以嚴謹的科學態度、豐富的研究案例和清晰的邏輯,引導讀者一同踏上這段令人著迷的旅程,去發現生命之痕在神經、行為與意識交織中留下的深邃印記。它邀請所有對生命充滿好奇的人們,一同感受科學探索的魅力,一同探尋生命最深層的秘密。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購買這本《生物心理學(原書第9版)》很大程度上是齣於“好奇心驅使”的衝動。最近在看一些美劇,裏麵經常涉及到心理分析和行為預測,於是就想著深入瞭解一下背後的科學依據。翻開這本書,發現內容比我想象的要嚴謹得多,它不是那種輕鬆易懂的科普讀物,而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教材。裏麵的插圖非常專業,對於理解抽象的概念很有幫助,比如腦電圖的繪製和解讀,以及一些實驗設計的流程。我一直對“意識”這個概念很好奇,在這本書裏,它似乎也給瞭我一些初步的綫索,雖然我承認我還沒有完全理解。作者在解釋一些生物學現象時,會引用大量的實驗數據和統計分析,這讓我感覺這本書的可靠性很高。雖然閱讀過程有些挑戰,但我相信,如果我能堅持下去,一定能對人類的心理和行為有更深刻的認知。

評分

這次買《生物心理學(原書第9版)》,主要是想係統地學習一下關於大腦的運作機製,我一直覺得,很多心理問題,歸根結底都與大腦的功能有關。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瞭從分子生物學到認知心理學的各個層麵。我比較感興趣的是關於情緒和動機的部分,想弄明白為什麼我們會産生某些情緒,以及是什麼驅動著我們的行為。書中的一些章節,比如關於大腦發育和可塑性的討論,讓我印象深刻,它揭示瞭大腦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可以隨著經驗和學習而發生改變。這種觀點讓我覺得非常鼓舞人心。雖然閱讀過程中會遇到一些生詞和復雜的理論,但我認為這恰恰是深入學習的必經之路。這本書給我提供瞭一個很好的平颱,讓我能夠將那些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更完整的知識體係。

評分

這次入手這本《生物心理學(原書第9版)》純粹是因為最近對大腦的工作原理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想從更科學的角度去理解人類的行為模式。之前也零零散散看過一些科普文章,但總覺得不夠係統,而生物心理學這門學科恰恰能提供一個紮實的理論框架。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簡潔,我喜歡這種不花哨但很有質感的風格,也算是對內容的一次預告吧。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覺內容肯定很充實。包裝也挺到位,確保瞭書本在運輸過程中沒有磕碰。迫不及待地翻開第一章,裏麵的排版設計很清晰,圖文並茂,即使是初學者也能相對容易地理解。我比較關注的還是其中關於學習、記憶以及情緒的章節,希望能從中找到更深入的解釋,不僅僅是“是什麼”,更能理解“為什麼”。畢竟,瞭解自己,認識世界,很多時候都離不開對大腦運作機製的探索。

評分

入手這本《生物心理學(原書第9版)》完全是為瞭充實自己的知識庫,我一直對人類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感到著迷,總想知道是什麼讓每個人如此與眾不同,又是什麼讓大傢在某些方麵又如此相似。這本書的篇幅很長,內容非常翔實,我覺得我可以從中找到很多答案。我尤其期待閱讀關於人格形成和異常心理的章節,想瞭解生物學因素在其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書中對一些經典實驗的介紹,讓我對科學研究的嚴謹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也對過去的一些理論有瞭更深入的理解。雖然有些內容可能需要反復琢磨,但我覺得這種鑽研的過程本身就很有價值。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是什麼”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為什麼”的書,它引導我去思考更深層次的科學原理。

評分

讀瞭幾天,感覺這本《生物心理學(原書第9版)》是一本非常紮實的學術著作,裏麵引用瞭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讀起來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專注度。我個人尤其對神經科學這部分的內容感到著迷,裏麵對於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遞、神經遞質的作用以及大腦不同區域的功能劃分,都有著極其詳盡的描述。雖然有些地方的專業術語確實比較晦澀,但我還是努力地去理解,並時不時地查閱一些資料進行補充。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將復雜的生物學原理與心理學現象緊密地聯係起來,讓我們能夠從生理層麵去解釋各種心理活動,比如壓力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睡眠不足又會帶來哪些認知上的障礙。我特彆想深入研究一下其中關於腦損傷和康復的部分,看看人類的大腦在遭受破壞後,有哪些機製能夠幫助其恢復功能,這對於理解和幫助那些有神經係統疾病的人群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