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全新正版 自行車騎行實用指南
定價:49.00元
作者:雨兒 祁洪旭 於覲誠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1542909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20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單車健身傻瓜入門書,一看就懂!▲本書主要由英國自行車技師、車手撰稿,並由自行車媒體BIKETO美騎網的專業編輯進行編譯,內容本土化,閱讀無障礙。
內容提要
有著10年騎自行車旅行經驗和撰寫騎行類圖書經驗的作者們,力圖以簡單、明瞭、實用的圖文和視頻(掃描二維碼),幫助一個從未騎自行車旅行過的人,從判斷自己是否適閤騎自行車旅行開始,到選擇自己適閤的自行車及配件、騎自行車旅行配件,到閤理地安排自己的騎行,科學、安全且健康地騎行,結閤現代科技手段定製適閤自己的自行車旅行計劃並完成之,從而達到自如地自行車選購、維修、保養、裝備與定製自行車旅行的目的。讀者們可以根據需要,或從頭到尾地閱讀,或選取基本任一部分內容閱讀。書尾我們給齣瞭30條較經典的騎自行車旅行的綫路,並會在戶外誌網站定時更新這些綫路的資訊。本書工作:695813105,聯係電話/微信:13439712909,歡迎讀者們隨時溝通。
目錄
章 選擇自行車
節 騎自行車旅行之自我判斷
一、健康判斷
1、騎自行車有利於身體健康
2、不適閤騎自行車旅行的人
(1)未達到法定騎自行車上路年齡的人
(2)心髒病患者
(3)血壓高患者
(4)癲癇病患者
(5)糖尿病患者
(6)做過腦部手術的人
(7)患閉塞性脈管炎的人
(8)孕婦
3、不能在高海拔地區騎行的人
二、心理判斷
1、癔癥患者
2、旅途精神病
3、其他不適閤長途騎行的人。
第二節 自行車選購指南
一、自行車類型
1、QB對自行車的分類
2、騎自行車旅行常用的車型
(1)山地自行車
(2)公路自行車
(3)旅行自行車
(4)摺疊自行車
二、自行車價位的選擇
三、車架尺寸的選擇
1、車架的尺寸是怎麼量的?
2、選擇車架尺寸必須考慮的因素
(1)有效上管的長度(EFFECTIVE TOP TUBE LENGTH)
(2)STANDOVER HEIGTT
(3)臂長(臂展)
4、若喜歡某款車架,但沒有適閤自己的尺寸,怎麼辦?
5、女士是否要騎女式自行車?
6、BIKE FITTING
四、車架材質
1、鋼車架
2、鋁閤金車架
3、鈦閤金車架
4、碳縴維
5、其它材質的車架
(1)鈧閤金車架
(2)鎂閤金車架
第三節 自行車配件選購指南
1、鞍座(車座、座墊)
(1)根據坐骨的寬度選擇鞍座
(2)鞍座不是越軟越好
(3)山地自行車鞍座和公路自行車鞍座有區彆
(4)無鼻鞍座
2、車把
(1)車把
(2)把立
(3)把套或把帶
(4)副把
3、腳踏
4、內、外胎及胎壓
(1)內胎
(2)外胎
(3)尺寸配套
(4)胎壓
5、座杆
6、變速
第二章 選擇騎行裝備及正確使用
節 日騎行、短途騎行裝備選擇及正確使用
一、裝備
1、頭盔
(1)頭盔的選擇
(2)正確佩戴頭盔,頭盔纔能起到保護作用
2、騎行手套
(1)透氣性、防潑水性
(2)吸震性
(3)防滑
(4)尺寸要閤適
3、騎行褲/裙、騎行服
(1)騎行褲/裙
(2)騎行服
4、鞋底稍硬的鞋、鎖鞋
5、手電/車首燈、尾燈
6、備胎、打氣筒、組閤工具包等
7、截鏈器
8、補充能量的食品、水
9、手颱(業餘電颱)
(1)手颱是救命工具
(2)學會使用手颱
(3)中國6個主要波段中適閤語音通聯的頻率
二、選備裝備
1、騎行眼鏡
2、魔術頭巾
3、碼錶
4、束褲帶
5、民用手颱
第二節 長途騎行裝備選擇及正確使用
一、裝備
1、騎行馬甲
2、洗漱用品、防曬霜
3、後貨架、馱包
4、卡、類
5、充電寶、電源插座
二、選備裝備
1、騎行護膝
2、車首包、車梁包
3、膠帶、絕緣膠帶
4、輻條扳手
第三節 進藏、“自虐”級綫路裝備選擇及正確使用
一、裝備
1、分體式雨衣、雨褲
2、著裝
3、睡袋
二、選備裝備
1、鞋套
2、刀具、餐具、火種
3、小食品
4、保溫壺
保溫壺大小以能放入水壺架為宜。
5、小電吹風
三、高原反應及其他
1、不適閤騎自行車進藏的人
2、高原反應的預防
3、攜帶的藥品
(1)抗高反類藥品
(2)創可貼
(3)醫用膠布、綳帶、碘伏、棉簽
(4)高錳酸鉀
(5)A.P.C
(6)紅黴素軟膏
(7)眼藥水
(8)治療感冒、拉肚子的藥
第三章 自行車的調試、維修與保養
節 自行車的調試
一、鞍座角度、高度、前後的調整
1、鞍座的角度
2、鞍座高度的調整
3、鞍座前後的調整
二、刹車製手的位置
三、車把的寬度、高度調整
1、車把的寬度
2、車把的高度
四、把立的調整
五、快拆
1、快拆
2、快拆的使用方法
(1)錯誤的上快拆方法
(2)正確的上快拆的方法
(3)不要弄丟快抓上的螺母
(4)快拆的保養
(5)注意事項
六、檢測
第二節 騎行前的檢查<
作者介紹
雨兒:本名張娜。戶外誌網站負責人之一。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係,專職從事圖書策劃、撰寫和戶外活動策劃、定製。《北大嚮左 清華嚮右》主編;《騎車去西藏》、《騎車遊中國》、《騎車遊北京》、《騎車遊東北》、《騎車遊上海》《騎車遊中國美綫路》、《騎車遊延慶》、《騎遊門頭溝》、《騎車遊颱灣》統籌策劃、撰稿人。《單車學校教你的52堂課》(颱灣KHS單車學校校長謝正寬著)大陸版特約審讀及部分章節撰稿人。《2015年北京四季采摘休閑攻略》特約編輯、撰稿。《我愛騎行——青少年自行車啓濛教材》撰稿人、編委。祁洪旭:戶外誌網站負責人之一。《騎遊門頭溝》編委、《騎車遊颱灣》主編、《我愛騎行——青少年自行車啓濛教材》撰稿人、編委。酷愛騎行多年,騎跡遍布半個中國,自行車維護與保養行傢。於覲誠:戶外誌網站知名編輯、作者,北京某高校在讀碩士。《騎車遊中國》編委,《騎車遊北京》《騎車遊上海》《騎車去西藏》《騎車遊東北》《騎車遊中國美綫路》《北大嚮左 清華嚮右》《騎車遊延慶》《騎遊門頭溝》《騎車遊颱灣》主編。韓璐:戶外誌網站知名編輯、作者,北京某高校在讀碩士。北方:戶外誌網站知名作者。《騎車遊中國》《騎車遊北京》《騎車遊上海》《騎車去西藏》《騎車遊東北》《騎車遊中國美綫路》《北大嚮左 清華嚮右》《騎車遊延慶》《騎遊門頭溝》《騎車遊颱灣》主編。午後陽光:本名高海超。戶外誌網站知名作者、領隊。《騎遊門頭溝》編委。同鄉:本名李李漢康,戶外誌網站知名作者、領隊。東東:《騎車去西藏》《騎車遊中國》《騎車遊東北》統籌策劃。英子:本名孟英。戶外誌網站知名編輯、作者。頭狼:本名李嘉宇。已完成桂、瓊、粵、閩、浙、滬、蘇、湘、黔、滇等地11590公裏的騎行。袁茂君:知名戶外運動人士,愛好體育攝影,中國嗨單車網創始人,駿彩體育CEO,緻力於推廣自行車、徒步、鐵三等戶外運動項目。常兆睿:北京大學在讀研究生,戶外誌網站作者。《騎車遊北京》《騎車遊上海》《騎車去西藏》《騎車遊東北》《騎車遊中國美綫路》《騎車遊延慶》《騎車遊颱灣》《騎遊門頭溝》副主編。 落英:本名陳允誠。自行車、徒步、鐵三等戶外運動的知名人士,戶外誌網站知名作者、領隊。《騎車去西藏》編委。
文摘
序言
最近入手瞭一本據說是自行車騎行聖經的書,心裏本來期待滿滿,想著終於能找到那種能讓人茅塞頓開的寶典瞭。結果呢,翻開之後,發現內容似乎更偏嚮於那種……嗯,怎麼說呢,是那種非常基礎,甚至有點兒像是給完全零基礎的讀者準備的入門手冊。比如,它花瞭很大篇幅講解如何選擇一輛適閤自己的自行車,什麼山地車、公路車、城市車之間的區彆,以及它們各自的適用場景。這些信息雖然有用,但對於一個已經騎行瞭一段時間,至少對自己的裝備和用途有點概念的人來說,就顯得有些囉嗦和冗餘瞭。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關於長途騎行的路綫規劃技巧,比如如何應對突發的惡劣天氣,或者更深入的機械維修知識,比如變速器的微調技巧,或者是如何在野外快速處理爆胎之外的復雜問題。這本書在這些“進階”的內容上,幾乎是點到為止,或者乾脆就沒有涉及。感覺作者的視角停留在瞭“如何開始騎行”這個階段,而對於“如何精進騎行”的探索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這讓期待能從中挖掘齣一些新知和高階技巧的讀者,多少會感到一絲意猶未盡的遺憾。整個閱讀過程,就像是迴到瞭大學時代聽基礎課,知識點都對,但深度和廣度遠遠達不到預期的要求,實在讓人提不起精神去深入研讀每一個章節。
評分我個人對這種“大而全”的圖書嚮來持保留態度,而這本《指南》完美地印證瞭我的這種疑慮。它試圖涵蓋從購買第一輛自行車到進行中短途休閑騎行的所有方麵,但結果卻是每方麵都蜻蜓點水,沒有哪一個點能真正做到深入剖析和獨到見解。比如,關於“騎行中的營養補給”這一章,它羅列瞭碳水化閤物、蛋白質的重要性,推薦瞭一些常見的能量棒和電解質飲料,但這幾乎是任何一本健康入門書籍都會提及的內容。真正有價值的、讀者會關心的,是如何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比如高海拔或酷熱沙漠)來調整水分和電解質的配比;又或者,如何根據自己身體的代謝速率來定製個性化的補給計劃。這些更具實戰性和個性化的內容,這本書裏付之闕如。它更像是一個百科全書的“自行車詞條集閤”,而不是一本能真正指導你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書”。每次想從中找到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時,都不得不耐著性子翻閱大量與當前問題關聯不大的基礎知識,這種信息篩選的成本太高瞭,讓人不禁懷疑,我是否應該直接上網搜索更精準的答案,而非依賴這本厚厚的印刷品。
評分從作者的署名來看,似乎是集閤瞭多位作者的心血,但遺憾的是,全書的敘事風格呈現齣一種令人睏惑的割裂感。前幾章的語言非常平實、直白,像是社區論壇裏的熱心網友分享經驗;而到瞭中間關於自行車曆史和流派演變的部分,突然變得學術化起來,充斥著生僻的術語和過於嚴謹的定義,讀起來非常費勁,仿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在寫同一本書。更彆提最後幾章關於“騎行中的心理建設”這種偏嚮哲學的探討,語氣又突然變得文藝起來,用瞭很多比喻和象徵手法,這對於一本號稱“實用指南”的書來說,實在是不閤時宜。這種風格的跳躍性太大,使得閱讀的連貫性和沉浸感被不斷打斷。讀者很難適應這種情緒和專業度的快速切換,導緻我對整本書的信賴度也隨之降低——如果連作者的思路都沒有統一,那麼他們所提供的建議,其穩定性和可靠性自然也讓人打上問號。我希望能看到的是一個統一、穩定、貫穿始終的專業視角,而不是一場風格的“大雜燴”。
評分這本書在講解騎行姿勢和安全規範時,那種說教的口吻讓我感到略微不適。它用瞭大量的篇幅強調“必須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路麵情況”這類常識性的提醒,雖然初衷是好的,但語氣上缺乏一種與讀者平等交流的尊重感。感覺作者是將我們所有讀者都視為一個尚未學會過馬路的小學生。更讓人覺得可疑的是,書中對於一些被認為是非常專業的騎行技術,例如如何在陡峭的下坡時保持車身平衡和有效製動,或是如何應對側風影響下的高速巡航,其講解方式顯得有些晦澀難懂,甚至有點“紙上談兵”。作者似乎是基於自己的理解來組織語言,但這些語言並沒有很好地轉化為讀者可以輕鬆理解和模仿的動作要領。比如,它會提到“重心要靠後,但不能完全貼閤坐墊”,這種描述就非常模糊,到底“靠後”到什麼程度纔算閤適?沒有清晰的圖示輔助,也沒有前後對比的文字描述來明確界限,讀起來讓人心裏沒底,反而生齣一種“不如自己去試錯摸索”的念頭。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風格,說實話,有些過於“復古”瞭,仿佛是從上個世紀的印刷品裏直接拿齣來的。色彩搭配非常樸素,幾乎全程都是黑白文字,偶爾穿插的插圖也顯得有些粗糙,綫條感很硬,細節處理得不夠精細。這在如今這個追求視覺體驗的時代,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減分項。對於騎行這種本身就充滿活力和色彩的運動來說,一本好的指南應該用更生動、更具吸引力的視覺語言來引導讀者。我甚至覺得,作者可能在編輯和設計環節投入的精力遠不如在文字內容的梳理上,但問題是,文字內容本身又沒有達到那種“非看不可”的深度。例如,當介紹騎行裝備時,光靠文字描述那些碳縴維、鋁閤金的特性,遠不如一兩張高清的材質對比圖來得直觀有效。而且,書中引用的數據和案例,也感覺有些陳舊,似乎沒有跟上近幾年自行車技術飛速發展的步伐。現在的電子設備、智能穿戴設備在騎行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本書對這些“現代元素”的融入明顯不足,讓人感覺它更像是一個停留在十年前的資料匯編,而非一本麵嚮未來的“實用指南”。對於追求效率和現代感的讀者來說,閱讀體驗算不上愉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