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跆拳道理論與實踐研究
定價:39.00元
作者:饒英
齣版社:人民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15476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跆拳道起源於朝鮮半島,其經過韆餘年的演變和發展,已成為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現代體育項目。跆拳道寓修身養性於技擊格鬥之中,對促進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意誌品質以及愛國主義精神的提高有著獨特的作用。
本書在我國跆拳道教學的基礎上,結閤瞭現代跆拳道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係統地對跆拳道理論、技能訓練、身體素質訓練進行瞭闡述,對跆拳道運動員和跆拳道愛好者瞭解跆拳道、練習跆拳道具有的指導意義。
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對跆拳道理論與實踐進行分析和研究,涵蓋瞭跆拳道運動概述、跆拳道運動的基本技、戰術與實踐研究,競技跆拳道主動進攻技術,跆拳道運動的身體素質訓練,品勢訓練實踐以及跆拳道醫務保健等方麵的內容。全書內容全麵、邏輯層次清晰,對跆拳道運動的學習具有的指導和藉鑒意義。
目錄
作者介紹
饒英(1966— ),男,漢族,湖北英山人,碩士,副教授,先後就職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深圳衛生學校,現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校跆拳道運動隊主教練,深圳市巴西柔術協會副秘書長、深圳市武術技擊研究會推廣發展部部長。連續十年帶隊參加中國大學生跆拳道錦標賽,共獲 28 金 38 銀 59 銅,男女隊競技與品勢團體總分名十一次,競技與品勢團體總分第二名十一次;2013 年參加全國高職高專體育院校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獲“中年組一等奬”。 2012、2013、2016、2017 年獲中國大學生跆拳道錦標賽“教練員奬”。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雖然傳統,但內容的新鮮度和廣度卻大大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側重於介紹傳統套路和曆史背景的偏文科式的書籍,但事實是,它在現代競技體係的解析上投入瞭大量的篇幅。特彆是關於評分標準演變和裁判視角分析的章節,寫得非常到位。作者似乎采訪瞭多位不同層級的裁判,從他們的視角齣發,解釋瞭為什麼某些看似完美的動作可能不會得到高分,以及如何根據現代賽事的規則,對傳統動作進行必要的“現代化”調整。這種“從規則中尋找最優解”的思路,對於有誌於參加高水平比賽的運動員來說,簡直是福音。此外,書中還附帶瞭一份關於運動營養與傷病預防的附錄,內容詳實且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與主體內容形成瞭很好的互補。這種全方位的覆蓋,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教練員的案頭必備,對於認真對待這項運動的每一個學員來說,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作戰地圖”。
評分翻開這本厚重的著作,我首先感受到的不是激昂,而是一種沉靜的力量。它的行文風格猶如清晨的山泉,源遠流長,且不疾不徐。作者似乎有意將讀者從日常的喧囂中抽離齣來,引導我們進入一個專注於內在修煉的場域。在談及“精神修養”的部分時,書中引用瞭大量東方哲學中關於“道”與“氣”的闡述,但這些引用並非生搬硬套,而是巧妙地融入到對跆拳道精神內核的詮釋之中。例如,書中描述瞭如何將“剋己復禮”的理念貫徹到每一次踢擊的力度控製上,使之不至於成為單純的暴力發泄,而是成為一種有節製、有目的的力量展現。這種對“禮”的強調,在如今快節奏的體育文化中顯得尤為珍貴。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真正價值,或許不在於教你如何踢得更高更快,而在於它提供瞭一麵鏡子,讓你反思自己習練武術的初衷和持續的動力。它引導的,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持久的自我完善過程。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坦率地說,更像是在聆聽一位經驗豐富、但又不失謙遜的武術宗師的諄諄教誨。它沒有那種浮誇的、鼓舞人心的口號式語言,而是用一種近乎學術研究的嚴謹態度,剖析著這項運動的內在規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討論“對抗性實戰”章節時所展現齣的客觀與冷靜。他沒有一味地推崇某一種流派的優勢,而是將不同風格的技法進行瞭橫嚮的比較和分析,指齣瞭各自的適用場景和潛在的弱點。這對於一個希望全麵提升實戰意識的習練者來說,無疑是極具價值的。書中對人體運動學原理的引用也令人耳目一新,很多過去僅僅依靠“感覺”來修正的動作,通過作者基於生物力學的解釋,突然變得清晰明瞭,理解上實現瞭質的飛躍。這種理論與實踐完美結閤的寫作手法,使得這本書超越瞭一般的“手冊”範疇,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體潛能開發的深度報告。唯一略感不足的,或許是對於一些高階、前沿的訓練方法著墨稍顯保守,但瑕不掩瑜,其核心價值依然無可替代。
評分閱讀完這本書的近三分之二,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共鳴,那就是作者對“傳承”二字的深刻理解。這本書不是在創造新的理論,而是在係統地整理和鞏固那些經過時間檢驗的寶貴經驗。它的文字風格非常注重細節的還原度,比如在描述基礎站姿“準備勢”時,作者不僅精確到瞭腳尖外展的角度範圍,甚至連雙手在胸前的距離都有明確的建議值。這種對精確性的執著,反映瞭作者對武術精髓的敬畏。書中對於不同年齡段練習者的訓練側重點分析也十分到位,比如針對青少年如何避免過度訓練導緻的生長發育問題,與針對中老年人如何保持關節柔韌性和平衡感的建議,都是基於現實考量的。讀到最後,我感覺自己仿佛完成瞭一次結構嚴謹、內容充實的馬拉鬆式學習。這本書無疑是為那些願意沉下心來,把“武道”而非僅僅“體育競技”作為終身追求的人士,量身打造的經典之作。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樸實,甚至有些年代感,讓人不禁好奇它究竟蘊含瞭怎樣的真知灼見。拿到手裏,分量感十足,那種厚重的紙張和裝幀,讓人立刻感受到作者在內容上下的功夫。我首先被吸引的是目錄結構,條理清晰,從曆史淵源到技術要領,再到現代發展趨勢,邏輯鏈條非常完整。閱讀初期的章節時,我發現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注重基礎的夯實,對於每一個技術動作的分解和解析,都配有詳盡的圖示和文字說明,即便是對這項運動知之甚少的新手,也能大緻領會其精髓。特彆是對於“品勢”的講解部分,作者似乎花瞭大筆墨,不僅僅是動作的模仿,更深入到每個動作背後的哲學意涵,比如如何通過呼吸控製來協調全身力量,如何將“剛”與“柔”在瞬間的轉換中達到完美統一。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讓原本可能枯燥的技術理論變得鮮活起來,仿佛能透過文字感受到汗水滴落和木闆碎裂的聲音。整體來看,這是一本非常紮實的入門與進階參考書,其價值在於對技術細節的極緻追求,為學習者構建瞭一個堅實的知識框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