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向红丁:我能让你战胜糖尿病(赠送418元血糖仪,请见页面详情)
定价:45.0元
作者:向红丁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57603427
字数:2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协和内分泌专家几十年糖尿病治疗经验总结
★适合中国人的糖尿病全面防治方案
★全国糖尿病患者都在学习“三五防糖法”
张学良、陈立夫、梁实秋等很多人都身患糖尿病享年高寿,
90%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能被很好地控制,都是因为用错了方法。
糖尿病人可以让身体带病延年,甚至比正常人活得更有质量!
好的医院是家,好的药材是食物,好的康复是运动,好的医生是自己。
赠品说明:
1.每本书赠送一台血糖仪及试纸,详情见书内赠品卡。本赠品由九安医疗特别赞助,由中华糖尿病协会监督发放。(赠品卡,以微信扫码和电话领取的方式验证序列号后,由九安公司邮寄。每本书每个序列号只能领取一次,重复无效。)
2.本书同时赠送20集向红丁教授亲自主讲的大型糖尿病防治知识系列节目——“穿越糖潮”视频,扫描书上二维码即可观看。
赠品明细:
5.血糖仪便携包一只
本书同时赠送25集向红丁教授讲解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穿越糖潮”视频。
实物拍照样图详见书摘与插画:
内容提要
本书由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专家向红丁根据他的“三五防糖法”理论,结合在糖尿病防治领域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撰写而成。通过饮食调养、运动调养、病情监测、并发症防治、日常宜忌等多方面内容,对糖尿病的防治进行系统、通俗地讲解,并提出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实用方法。让没糖尿病前期患者远离糖尿病,让糖尿病患者战胜糖尿病。
目录
作者介绍
向红丁
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
中华糖尿病协会会长
中央文明办及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抗衰老协会主任委员
糖尿病防控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
内分泌专家,健康教育科普专家。早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曾任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现任卫计委老年医学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卫计委糖尿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长、《中国糖尿病杂志》副总编辑。在糖尿病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发表论文60余篇。
文摘
章 什么是糖尿病
新资料表明,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11.6%,100个人里面有11个人是糖尿病患者,也就是说中国目前有1.14亿的糖尿病患者。那么,究竟什么是糖尿病呢?
西医管糖尿病患者叫DM,D就是多尿的意思,M就是甜的意思,所以西医上称糖尿病叫甜性多尿。中医叫消渴症,消瘦加上烦渴。但是这只不过反映了糖尿病的一些特点,不是糖尿病的因素。也就是说,人也可以尿多但不是有糖尿病,同时尿里也可能没有糖,却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堆积过多的疾病。也就是说,糖尿病的诊断需要靠血糖测定,当血糖升高到程度就是糖尿病。
我们可以自己看化验单来判断自己的血糖代谢状况,正常人的血糖应该是空腹血糖小于6.1毫摩尔/升,同时餐后两小时血糖也要小于7.8毫摩尔/升。如果有一项超过这个正常值,就说明你的血糖已经不正常了;如果空腹血糖已经大于或者等于7.0毫摩尔/升,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就可以诊断为已经患了糖尿病。
利用测量血糖值诊断糖尿病是全世界统一的标准,血糖高是糖尿病的标志。但很多人不能理解血糖高意味着什么,在国外,糖尿病的别名是“沉默的杀手”。糖尿病严重时会引发脂肪、蛋白质、矿物质、水及酸碱代谢紊乱,引起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就又会造成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所以,人们常说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统计数据显示,3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在46%以上,5年以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在61%以上,10年以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会更高。
有数据显示,全球有一半以上的盲人、一半以上的截肢者、接近一半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有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糖尿病的高并发症发生率,导致了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这也是糖尿病可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在后面章节会具体谈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并发症多,治愈率低,给人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了极大威胁。在胰岛素疗法问世之前,糖尿病像妖魔一样,曾无情地夺走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不过,现如今我们也大可不必谈糖色变。自从1922年人类将胰岛素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后,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尤其是,我们一旦了解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就可以提前预防,及时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如果已经是糖尿病患者,就应该控制饮食,勤加锻炼,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有些人认为糖尿病是吃糖吃出来的。这是一个误区。虽然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是目前研究认为,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两个:是遗传因素,也就是说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遗传的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比如1型糖尿病遗传的主要是使胰岛容易遭受病毒攻击,并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的基因;2型糖尿病则遗传的是使胰岛素分泌功能较差,容易发生肥胖,进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并伴胰岛素抵抗的基因。第二是后天因素,或者是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怎么造成糖尿病高发的呢?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肥胖者越来越多。而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原因,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身体较为肥胖,尤其是腰、腹部。过度肥胖还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比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脂肪含量增加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2.平均寿命延长。虽然糖尿病患者日趋年轻化,但相对来说,老年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因为老年人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加重。我记得一个数据,说194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7岁,那也就意味着很多人还没有得糖尿病就离开了人世。但现在活到七八十岁是多么平常的事儿,人们的平均寿命基本上翻了一倍,而平均寿命的延长也使很多糖尿病患者显现出来。
3.医疗条件的改善。大家关心糖尿病,愿意了解糖尿病,糖尿病的检测手段也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普及,所以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查不出来的。血糖很容易检测,一查血糖就清楚身体到底正常不正常。
这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加。虽然我们明明知道有这三个原因,但是我们无法改变,我们不能为了不得糖尿病而降低生活水平,缩短平均寿命,恶化医疗条件。我们希望生活水平又好,活得又长,同时还享受比较好的医疗条件,而不得糖尿病。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这个呢?这就要关注造成糖尿病暴发性流行的因素,即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我认为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包括以下四条。
1.对糖尿病无知。我们看到很多人,实际上已经得了糖尿病很多年,甚至都有了并发症,却完全不知道糖尿病是怎么回事,这都是为无知而付出的代价。
2.热量摄取过多。原来没东西可买,有东西也买不起,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什么、喝什么一般均不难实现,但是吃得不健康就会使糖尿病发生、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了“吃货”一族,要不《舌尖上的中国》能那么火吗?“吃货”们常常饮食过多而不知节制,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常常是早餐不吃,午餐应付,晚餐胡吃海喝。吃得不健康加上不健康的吃法,结果导致营养过剩,从而诱发糖尿病。于是,就出现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就越多”的局面。
3.运动太少。我看过近十几年来中国人的热量摄取得比以前多了还是少了的调查。结果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中国人的热量摄取比十年前少了,那么为什么少了还会变胖,还会得糖尿病呢?我想,因为热量摄取虽然少了,但运动更少了。比如,自从有了电视,有了网络,有了便捷的交通工具,宅男宅女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即便出门也是坐车,谁会没事在走路上浪费时间?现代人是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能坐车,当然不会骑自行车或者走路了。
4.紧张焦虑。我们管这种情况叫作心理应激增多,老是处于紧张、焦虑、不愉快的状况,内分泌科的大夫就知道,人处于这种状况,身体里面有些激素就会分泌增多,这些激素很多都是升高血糖、升高血压的激素,所以人在紧张焦虑的时候容易血压高、血糖高,容易罹患糖尿病。
糖尿病有遗传性,我们不能选择和改变。环境因素的前三条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也无从改变。我们能做的,也必须做到的,那就是改变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采取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模式,才能使我们远离糖尿病。……
序言
我最近一直在关注一些关于健康管理的新趋势,特别是针对慢性疾病的创新疗法。这本书的书名《向红丁:我能让你战胜糖尿病(赠送418元血糖仪,请见页面详情)》一眼就吸引了我的目光。首先,“向红丁”这个名字,给我一种既专业又亲切的感觉,好像是一位在健康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能够深入浅出地解答各种疑难杂症。而“我能让你战胜糖尿病”这句话,则是一种非常直接且充满信心的表述,这在许多理论化的健康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它传递了一种积极的、赋权式的理念,让读者觉得并非只能被动地“管理”疾病,而是有机会能够“战胜”它,重新掌控自己的身体和生活。这对于很多正经历糖尿病困扰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慰藉和激励。更不用说,页面下方还标注了“赠送418元血糖仪,请见页面详情”,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实在的福利,能够帮助读者立即开始实践书中的内容,无需额外花费和等待。我很好奇,这位向红丁医生究竟有着怎样的背景和独到的见解,能够如此自信地提出“战胜”糖尿病的说法?他所倡导的方法是基于科学研究的突破,还是独特的个人经验?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颠覆性的观点,或者是一些非常实用、易于操作的行动指南?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它仿佛是一个承诺,承诺着一种更好的健康未来。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向红丁:我能让你战胜糖尿病(赠送418元血糖仪,请见页面详情)》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位睿智的长者,用温和却坚定的语气,向我展示一条通往健康的道路。书名中的“向红丁”,带着一种朴实而专业的质感,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医疗领域默默奉献、经验丰富的专家。而“我能让你战胜糖尿病”这句话,则像是一剂强心针,直接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摆脱疾病的渴望。“战胜”这个词,比“控制”、“管理”更有力量,它意味着一种彻底的改变,一种重获自由的喜悦。这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常常觉得,糖尿病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限制着我的生活,让我时常感到焦虑和不安。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让我看到了摆脱枷锁的可能性。更何况,如此慷慨地赠送价值418元的血糖仪,足以证明作者和出版方对读者的诚意,也表明他们希望读者能够及时、有效地利用书中的知识。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位向红丁医生是如何定义“战胜”糖尿病的?他的方法是否简单易行,是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患者?这本书是否包含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健康秘诀,或者是一些基于最新科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份宝贵的健康投资,让我看到了重拾健康人生的希望。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股清流,直接点明了主题,又带着点让人好奇的色彩。“向红丁”这三个字,听起来既有熟悉感,又仿佛是一位值得信赖的专家。而“我能让你战胜糖尿病”更是直击痛点,对于饱受糖尿病困扰的人们来说,这句话无疑是黑暗中的一道光,燃起了战胜疾病的希望。再加上“赠送418元血糖仪,请见页面详情”,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将潜在的读者直接吸引到购买的边缘。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的书,市面上相关的书籍琳琅满目,但很多都让人眼花缭乱,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笼统,难以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而这本书的书名,却给了我一种“对症下药”的感觉。我猜想,作者“向红丁”一定是一位在糖尿病治疗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他可能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书名中的“战胜”二字,也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力量的信息,让我觉得这并非只是简单的“控制”或“管理”,而是真正地将糖尿病“赶出”生活,重获健康。至于赠送的血糖仪,更是锦上添花,省去了我再去挑选和购买的麻烦,让我能够立刻开始行动,将书中的知识付诸实践。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包含解决方案和实用工具的完整套餐,充满了诚意和对读者的关怀。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健康管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像糖尿病这样需要长期对抗的慢性疾病。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向红丁:我能让你战胜糖尿病(赠送418元血糖仪,请见页面详情)》,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哇,这太有吸引力了!”。首先,“向红丁”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力量,似乎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能够指引迷途。而“我能让你战胜糖尿病”这句话,更是直击人心。多少糖尿病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有过绝望,有过迷茫,渴望着能够彻底摆脱疾病的束缚。这本书的承诺,正是他们内心深处最期盼的声音。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生活,不再被血糖监测、饮食限制、药物副作用所困扰,而是能够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的美好。更何况,书页上还赫然写着“赠送418元血糖仪”,这简直是雪中送炭。对于很多刚确诊或正在积极管理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一个好用、精准的血糖仪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418元的价值,也说明了赠品的品质并非敷衍了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位“向红丁”究竟是谁?他的方法是否真的如此神奇?这本书又将如何一步步带领我走向“战胜”糖尿病的彼岸?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的知识,更是一种关于希望和重生的承诺,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获得指引和力量。
评分我是一位长期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通读者,平日里喜欢翻阅一些关于健康管理的书籍,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实用的建议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当我在书店(或网上)看到《向红丁:我能让你战胜糖尿病(赠送418元血糖仪,请见页面详情)》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吸引住了。首先,书名中的“向红丁”这三个字,听起来既有个人色彩,又带着一种专业指导的意味,让我觉得这是一本由一位有经验的专家撰写的著作。而“我能让你战胜糖尿病”这句话,则异常直接和有力,对于饱受糖尿病困扰的人们来说,这绝对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承诺。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被告知如何“管理”糖尿病,而这本书却提出了“战胜”这个更具挑战性和激励性的目标,这立刻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健康不仅仅是“管理”出来的,更是通过积极的努力和正确的方法“赢得”来的。此外,书名中还特别强调了“赠送418元血糖仪”,这个细节非常有吸引力。它表明出版方不仅提供了知识,还提供了实用的工具,让读者能够立即开始实践,这对于想要改变现状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贴心的举动。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简单易懂、操作性强的健康指导,帮助我真正地摆脱糖尿病的困扰,重拾健康和活力。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内容,才能让作者如此自信地提出“战胜”糖尿病的承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