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从0开始学太极剑太极扇
定价:35.00元
售价:25.6元,便宜9.4元,折扣73
作者:杜燕平,双福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06499408
字数:
页码:14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每天几分钟,轻松练太极。怎样在家中轻松习练中华瑰宝太极剑和太极扇?太极剑和太极扇的关键如何快速掌握?本书将为您一一揭晓。
《从0开始学太极剑太极扇》是专为初学者准备的习练读物,书中用高清且精美的图片将太极剑和太极扇一一详细解析。内容讲解细致,从入门讲起,包含适合每天练习的“初级太极剑和初级太极扇”、适合挑战难度的“进阶太极剑和进阶太极扇”等,并有养生保健细节指导和提高实战技能的攻防指导等特色内容,更加入动作方向的细致标注和上一步转折提示,让读者真正看懂、学会。随书附赠精美光盘,老师实景演示,精准把握动作和时间,让大家学习太极更轻松。
目录
作者介绍
杜燕平,国家一级裁判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武术六段,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青岛市一级教练员,青岛市老年大学武术健身特聘专家老师。武德双馨,多年来培养出众多底子和教练员,带领团队在重大赛事屡获佳奖。
文摘
章 揭开太极的养生奥秘——养生静心,健康自然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太极无愧其中之精品。而今,太极运动风靡世界。美国《时代》杂志将之称为“全球一亿五千万人练习的‘完美的运动’”。关于太极运动的起源,众说纷纭,目前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观点:一类认为大约由南朝的韩拱月、程灵洗发起,经唐朝许宣平、李道子,宋朝成必,元朝张三丰,明清朝的王宗岳、蒋发,清中叶陈长兴不断传承兴盛;一类则是认为太极运动是明末清初陈王廷所创。18世纪20至60年代,相继出现了陈有本在老架基础上编成的陈氏新架太极拳,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又在此基础上创编的赵堡架和忽雷架。随后,杨露禅在陈式拳基础上创编的绵拳架,经其子杨健侯和其孙杨澄甫修润定型为杨式太极拳套路。1956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相继组织太极拳名家创编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整理、修订了杨式八十八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太极拳推手练习法等。整理创编了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及用于全国武术锦标赛的四十二式太极拳和四十二式太极剑竞赛套路。1986年起,全国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推手比赛正式开赛,每年一届。1991年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将太极拳设为比赛项目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同场竞技切磋。虽然太极运动究竟是何人何时创造的尚无定论,但是可以肯定,太极运动绝非一蹴而就,是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形成的,世代沿袭,经久不衰,名手辈出,也见证了太极运动的博大精深。
如今,太极运动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常见的全民健身方式之一,不仅被广大中老年朋友采用为健身锻炼项目,也受年轻人士青睐,成为修身保健的热门方式之一。
驱病保健的太极运动
太极运动目前已被国内外医学界证明是一种重要的健身和预防疾病的手段。它除了能增强体质外,还是辅助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心肺病等慢性病的好方法,更对身体的各主要系统具有的保健功效。
神经系统
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练太极要求心静、用意、思想集中,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因而太极能增强中枢神经的机能,对全身来说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
心血管系统
太极对心血管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发生的,太极运动对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胸部的横膈运动,都起到了锻炼的作用,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是一种用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
身体骨骼、全身肌肉、全身关节
练太极对骨骼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很突出,以脊柱为例,练太极拳时要求含胸拔背,以腰为轴,这说明练习太极与腰部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常练习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的作用。练习太极时要求动作连贯、屈膝沉胯、圆活、周身节贯穿,腿部的力量得到提高,因此,练太极有防老之说。
消化系统
由于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因此可以促进消化,预防便秘,这对人也是很重要的。
太极运动的特点
尽管太极存在各种流派,在习练过程中略有差异,但在基本特点上是一致的。太极是一项心静体松、柔缓自然、连绵不断、动中寓静、意念的武术项目。如果把长拳当做一首刚健明快的奏鸣曲,那么太极则是一首柔缓抒情的小夜曲。太极运动特点:心静意导、呼吸自然,中正安舒、松柔连贯,动作圆活、周身协调,轻灵沉稳、刚柔相济。
……
序言
章 揭开太极的养生奥秘——养生静心,健康自然
中华瑰宝太极运动
驱病保健的太极运动
太极运动的特点
第二章 太极入门——了解太极基础
太极运动入门必知与宜忌
练太极时的着装、环境及呼吸
太极基本步型、步法、腿法
太极基本身型、身法、眼法
第三章 养生太极剑——一招一式,祛病延年
养生太极剑基础
太极剑的结构与名称
如何选购太极剑
太极剑基本手型
太极剑基本剑法
初级太极剑
预备势——宁静心神,消除身体疲劳
起势——促进血液循环
并步点剑——预防肩、颈、背疾病
弓步削剑——协调眼手一致,灵活眼睛
提膝劈剑——防止下肢无力、膝痛等病症
左弓步拦——疏通经络,强筋壮骨
左虚步撩——稳固脊柱,调练心肺
右弓步撩——舒缓颈椎,锻炼上臂、脖子、肩膀
跳步平刺——保养腹部器官,润滑关节
弓步直刺——防止上肢麻木
收势——改善呼吸功能,调理全身气血运行
进阶太极剑(套路组合)
全程图解
预备势——安五脏,消除身体疲劳
起势+云手——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精神忧郁
左弓步平刺——调理肝脾,防止下肢无力
后举腿崩剑——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增强心肺功能
仆步横扫——灵活双踝、双膝,预防关节炎
云剑抹带——拉伸腿部肌肉
向左平带——疏通经络,活血化淤
叉步平斩——灵活脊骨,滋养脊部肌肉神经
回身反刺——牵拉手臂,灵活身体
跳步平刺——保养腹部器官
摆腿抹剑——提高平衡能力
左虚步劈剑——缓解腰肌疲劳
丁步点剑——运动腿部,灵活眼睛
转身云剑并步平刺——保健颈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收势——定心凝神,调练心肺之气
第四章 潇洒太极扇——一开一合,内外兼修
太极扇基础
太极扇的名称与结构
如何选购太极扇
练习太极扇的基本手型、握法
练习太极扇的基本开扇法
初级太极扇
起势(右手持扇)——平心静气,安五脏
白鹤亮翅——刺激新陈代谢,放松背部
力劈华山——强壮手臂,锻炼膝关节
立马扬鞭——灵活双眼,提升平衡力
灵猫扑鼠——锻炼颈肩,活动腿部关节
大鹏展翅——缓解肩颈不适,促进淋巴排毒
拨云见日——舒缓颈椎,放松全身肌肉
引蛇出洞——雕塑美背,温和按摩脊柱
偷步撩阴——预防颈部肌肉粘连和肩背酸痛
云燕归巢——大程度舒缓身体的不适感
收势——定心凝神,调练心肺之气
进阶太极扇(套路组合)
全程图解
预备势——宁静心神,消除身体疲劳
起势——促进血液循环
回身穿掌——缓解腰肌疲劳,活跃气血
右弓步平开扇——缓解腰肌疲劳
马步插扇——疏理下肢经络
右虚步云抱扇——疏经散热,去除心火
翻身点扇——疏通经络,强筋壮骨
歇步开扇——缓解肩部不适,增进身体循环
叉步开扇——提高人体平衡能力,增强心肺功能
右仆步穿扇——拉伸脊柱,锻炼四肢
弓步插扇——消除疲劳,锻炼平衡能力
左下势开扇——预防“五十肩”和关节炎
右弓步撩扇——灵活骨骼、肌肉和关节
叉步后撩扇——舒缓胸背,减轻疲劳和胸闷
右独立挑掌——强壮小脑,提高自控能力
进步挂扇——强壮髋关节,增强膝关节力量
高歇步抛接扇——强壮肩、肘、腕、腿关节
虚步平刺——扩胸,缓解亚健康状况
收势——调理全身气血运行
我接触武术圈子有段时间了,深知“口诀”和“心法”在太极这类内家拳中的重要性,而这本教材在文字阐述上处理得极为精妙。它没有陷入那种晦涩难懂、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了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循序渐进的语言来解释那些看似玄乎的“气沉丹田”、“松腰落胯”这类要诀。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抽象的内功心法转化为可感知的身体体验,比如描述“劲力”的流动时,会用“如长江大河,源源不绝”来比喻,这种形象化的描述一下子就让练习者找到了着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做”,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比如为什么要求走圆活的路线,而不是僵硬的直线,这涉及到人体结构和气血运行的原理。阅读过程中,我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对传统武学精神的尊重和传承的责任感,他的文字里流淌着一种平和而坚定的力量,让人在学习招式之余,也能感受到一种精神层面的滋养。对于那些真正想深入了解太极“道”的习练者来说,光有动作是不够的,这本书在“意”的培养上做得尤为出色。
评分购买这本书之前,我最担心的就是太极剑和太极扇这两种不同器械的教学如何平衡,毕竟它们在持法、发劲和步法上有着显著的区别。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它首先用很大篇幅单独梳理了各自的基础持剑礼仪、执扇要领以及空手道的基础桩功,确保读者在接触器械前,地基是稳固的。随后,在套路教学部分,作者采用了并行对比的方式,比如在讲解“野马分鬃”的剑式变体和扇式变体时,会并列展示,并清晰指出在剑法中注重的是“刺点”与“线路”,而在扇法则更强调“开合”与“遮拦”。这种对比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让我能够迅速分辨并适应不同器械带来的重心转移和发力习惯的改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些复杂的交叉步法,书中不仅有图解,还附带了详细的文字提示,比如如何避免“绞桩”,如何保持两腿的虚实转换清晰,这些实战性的技巧点,是许多教材中常常被一带而过的地方。
评分从一个老练习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现代”且“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路径,但同时又没有丢弃太极武术的核心精髓。很多老派的教材侧重于口传心授,对外界的读者不够友好,而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基础的站桩和调息方法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并且将这些基础训练与剑法、扇法的具体运用场景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使得读者能够理解基础功力如何直接转化到实战应用中去,而不是孤立地进行体能训练。比如,书中在介绍太极剑“点、撩、挂、劈”时,会穿插讲解相应的桩功如何助力这些招式的稳定性和爆发力。这种融会贯通的编排方式,极大地减少了习练者在摸索中走弯路的概率。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能让入门者建立信心,也能让有一定基础的习练者找到提升方向的优秀教材,它既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启蒙老师。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高度,远超我预期的那种“理论大部头”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常见错误纠正”环节。例如,在练习太极剑收剑时,很多初学者容易出现“回头望月”的僵硬感,书中就直接列出了“手腕内扣”、“肘部抬高”等几个关键错误,并配上了错误示范图和正确的修正动作,这种即时反馈的机制对于自学至关重要。此外,作者对于练习的连贯性和节奏的把握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强调,太极剑讲究“一气呵成”,并给出了不同段落的呼吸配合建议,比如吸气收、呼气放,这使得套路练习不再是机械的重复动作,而更像是一场带有韵律感的舞蹈。关于太极扇的练习,书中也细致地讲解了如何通过开扇、合扇的动作来带动全身的劲力,而不是仅仅把扇子当成一个装饰品。这种注重整体协调和节奏感的设计,让练习者在模仿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太极运动的哲学精髓。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挺下本功夫的,封面色彩搭配得既沉稳又不失活力,特别是那个太极图的纹饰,镂空的设计透着一股古典韵味,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讲传统武术的。拿到手里分量适中,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阅起来很舒服,不反光,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累。内页的排版布局非常清晰,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深得我心。尤其要称赞的是那些动作分解图,线条流畅,每一个起势、收势的角度都标注得非常精确,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把握住要领。我之前尝试过一些网络视频教程,但总觉得缺乏那种“手把手”的指导感,而这本教材在图示上给予了足够的细节支撑,使得复杂的动作也能被拆解成易于理解的小步骤。从目录上看,内容覆盖了基础的功法要点到套路的完整演示,结构性很强,感觉作者在编排上是下了苦功的,力求让读者能够系统地建立起对太极剑和太极扇的整体认知框架。书脊的粘合度看起来也很牢固,估计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页,这点对于经常习武的人来说是个很实际的加分项。整体来说,从硬件和初步的视觉感受上,这本书展现出了很高的专业水准和对读者的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