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老年健康长寿指南
定价:39.00元
售价:26.5元,便宜12.5元,折扣67
作者:李杰,王丽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08081083
字数:342000
页码:26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老年人的健康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安宁和幸福,老年人的健康和长寿已成为我们全民族共同关心的话题。
从西医角度来看,由于老年人的机体、器官组织普遍老化,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明显衰弱,应激能力低下,在遇到感染、创伤的情况下,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减弱,调节全身各系统的能力变差,从而导致老年人患病后的治疗和恢复时间变长,而且不易治愈。因此,对老年人来说,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尤为重要。
从中医养生角度来看,就是要通过多种方法,促成并保持人体自身的体质、功能和心态的整体协调,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有一种奇妙的“安心感”,它不是那种强行灌输知识的书,而更像是一本随时可以翻阅的“健康辞典”和“生活伴侣”。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章的结尾,都会设置一个“常见误区澄清”的小栏目。比如,关于“补钙”,很多人盲目地认为吃得越多越好,这本书就明确指出了过量补钙可能带来的肾结石风险,并提出了更科学的钙吸收方式,比如配合维生素D的摄入。这种及时纠正错误观念的设计,体现了作者极强的责任心和对读者的关怀。此外,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纸张不是那种容易反光的铜版纸,而是偏向于哑光的环保纸张,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非常舒服。当我向我的老朋友们推荐这本书时,我告诉他们,这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需要长期放在手边,时不时对照参考的工具书,它提供的知识是动态的、可实践的,真正做到了把复杂的健康管理,分解成我们力所能及的日常小行动。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精神健康”和“社会参与”的重视程度,这部分内容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传统“保健指南”的预期。我原以为它会把重点放在吃什么补品、做什么运动上,但它却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孤独感”对身体健康的深层影响。作者引用了一些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用非常易懂的方式说明了人际连接的重要性,甚至给出了如何重新融入社区、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比如视频通话)来维系家庭情感的具体建议。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指导我们如何延长寿命的“年轮”,更是在教我们如何让生命的“质量”和“宽度”得以延伸。它鼓励老年人保持学习的热情,甚至介绍了一些适合退休人士学习的新技能的入门途径,比如基础的智能手机操作,这对我这个一直对电子产品感到畏惧的人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重新燃起了对新鲜事物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逻辑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来划分的,而是更贴近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挑战”来组织的。比如,它有一个专门的板块叫做“应对季节性变化”,这在很多健康书中是不常见的。在秋季来临时,我立刻翻到那一章,里面详细分析了干燥对皮肤和呼吸道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整饮食来润燥。更绝的是,它甚至推荐了一些传统中医里认为对秋冬养生有益的药食同源的食材搭配,比如山药和百合的组合。这种跨学科、跨传统的融合视角,让内容的丰富度和可信度大大提升。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慢性病管理”时的态度,没有“治愈”的承诺,而是强调“和平共处,提高生活质量”。它教会我们如何与高血压、糖尿病等“老朋友”更好地相处,通过精细化的日常管理,让它们对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这种成熟、理性的态度,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是最需要的心理慰藉和指导。
评分读完前三分之一的内容,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细心”和“务实”,这本书丝毫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它更像是邻居家一位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长辈,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跟你唠家常,但你又深知她说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有扎实的科学依据支撑。举个例子,当谈到睡眠质量问题时,很多书会直接推荐药物或者复杂的冥想技巧,但这本却花了很大的篇幅去分析老年人失眠的常见诱因——比如睡前喝水太多、卧室温度不适宜、或者下午的咖啡因残留等“小毛病”。然后,它会针对性地提供一箩筐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比如“睡前一小时不再看电子屏幕”、“用温水泡脚半小时”这种操作性极强的建议。我尝试了书中提到的“睡前呼吸放松法”——缓慢地吸气、屏住、再缓慢呼气——坚持了三天,我发现早上醒来的那种疲惫感确实减轻了不少。这种由细节入手,逐步建立健康习惯的引导方式,比那种空泛的口号式宣传要有效得多,让人感觉“我能做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沉稳大气,那种深蓝色的底色配上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专业又可靠的感觉。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拉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像我这样需要经常戴着老花镜看书的人,阅读起来也不会觉得吃力。我特别留意了它在插图和图表的运用上,很多复杂的生理指标和日常锻炼的动作分解,都配上了清晰的手绘图或者流程图,这一点做得极其到位。比如,讲到心血管保健那部分,作者没有直接堆砌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而是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血管比作水管,清晰地解释了粥样硬化是如何发生的,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而且,书中对于营养食谱的介绍,不只是简单地列出食材,还会附带一个“一周建议食谱”,非常实用,我立刻就能将理论付诸实践。总的来说,从视觉体验到信息传达的清晰度,这本书在基础的装帧和编排上,就体现出了对中老年读者的尊重与体贴,让人愿意坐下来,慢慢地品读里面的每一章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