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小提琴曲选杨宝智音乐学院出版社9787810961264

简易小提琴曲选杨宝智音乐学院出版社978781096126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宝智 著
图书标签:
  • 小提琴
  • 乐谱
  • 教材
  • 简易
  • 杨宝智
  • 音乐学院
  • 初学
  • 练习
  • 古典音乐
  • 器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佳期如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9787810961264
商品编码:29684793838
页数:136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简易小提琴曲选 
丛书名:  
作者/主编:杨宝智  
出版社: 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号:9787810961264  
出版年份:2006年3月     
 
版次:  第1版
总页数:  136
开本:  16
图书定价:  32
实际重量: 481 k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编辑

本书所收录的曲目,大多是近年来作者在教学或演出的实践中受到学生及听众欢迎的作品。次序按难易程度从把位种指位、简单节奏、基本弓法,到第五、六把位、稍为复杂一点的节奏组合和初级的离弦弓法,共37首。
本书包含11首多声部的乐曲(包括二部、三部和四部),一方面希望培养学生从初级程度开始就能具备与别人一起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演奏这些经典名曲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作者简介

杨宝智教授,横跨小提琴演奏、教学、作曲、弦乐艺术史四项。1935年生于广东佛山。1952年考入音乐掌院,1957年毕业后到重庆市歌剧院工作。自1978年起,曾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任教,1996年退休后定居于香港。他从1955年就开始追求小提琴创作和演奏与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并为此倾注了他毕生的精力。代表作品有小提琴独奏曲《喜相逢》、《关山月》、《十面埋伏》、《西皮散板与无伴奏赋格》、协奏曲《川江》、小提琴与三弦二重奏《引子与赋格》、为小提琴、萨克斯、钢琴写的《三重赛》及钢琴五重奏《边陲速写》等。另著有《林耀蓉小提琴教学法精要》、《弦乐艺术史》等。



《月光光》变奏曲 /广东儿歌 杨宝智编曲
云南风情 /杨宝智编曲
黄土地 /山西民歌 杨宝智编曲
《孟姜女》主题变奏曲 /江苏民歌杨 宝智编曲
《乞丐歌剧》主题曲 /[德]佩普仕曲 杨宝智编订
阿细跳月 /云南彝族歌舞音乐 杨宝智编曲
卖杂货 /广东小曲 杨宝智编曲
金色的孔雀 /云南傣族民间音乐 杨宝智编曲
采花 /四川民歌 杨宝智编订
卖报歌 /聂耳曲 杨宝智编订
石林探胜 /杨宝智曲
赶牲灵 /陕北民歌 杨宝智编订
数青蛙(齐奏) /四川清音 杨宝智编曲
夜深沉 /京剧曲牌 杨宝智编曲
湄公河畔风光好 /杨宝智编曲
舞曲 /阿尔巴尼亚民间音乐 杨宝智编曲
幽默曲(电视剧《济公》主题歌) /金复载曲 杨宝智编曲
亲爱的爸爸(选自歌剧《贾尼·斯基基》) /[意]普契尼曲 杨宝智编订
小羚羊 /几内亚民歌 杨宝智编订
窗绳 /蒙族民间乐曲 杨宝智编曲
远飞的大雁 /藏族民歌 杨宝智编曲
小路 /西北民歌 杨宝智编订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 /[美)约翰·威廉姆斯曲 杨宝智编订
罗马尼亚民歌 /杨宝智编曲
秀山花灯回旋曲 /杨宝智曲
师恩难忘 /杨宝智编曲
唱出一个春天来(二声部) /西部民歌 王洛宾传谱 杨宝智编配
半个月亮爬上来(三声部) /新疆维吾尔族民歌 王洛宾整理 杨宝智改编
侍者(二声部) /[美]约普林曲 杨宝智改编(修订版)
世上只有妈妈好(四声部) /林国雄曲 杨宝智改编
游击队歌(二声部) /贺绿汀曲 杨宝智编配
雪山脚下(二声部) /杨宝智曲
阿拉木汗(二声部) /新疆民歌 杨宝智、丁芷诺编曲
苏武牧羊调(二声部) /广东音乐 杨宝智编曲


  本书所收录的曲目,大多是近年来作者在教学或演出的实践中受到学生及听众欢迎的作品。次序按难易程度从一把位种指位、简单节奏、基本弓法,到第五、六把位、稍为复杂一点的节奏组合和初级的离弦弓法,共37首。   本书包含11首多声部的乐曲(包括二部、三部和西部),一方面希望培养学生从初级程序开始就能具备与别人一起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演奏这些典名曲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我们还可以通过演奏多声部乐曲接触到一些在声部演奏(独奏或齐奏)中较少机会接触到的音准关系(如调性和声一纯律音准)、节奏关系(各种节奏的搭配组合)及合作关系《如弓法与弓段的统一、力度与发音及揉弦的统一、声部的平衡、个体在整体中地位)等.


音乐的殿堂:古典时期小提琴协奏曲精选赏析 作者: 音乐史研究团队 出版社: 鸿鹄艺术文献出版社 ISBN: 978-7-5770-8821-3 ---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广大古典音乐爱好者、小提琴演奏者以及音乐学研究者提供一份详尽而深入的古典时期(约1730年至1820年)小提琴协奏曲研究指南。我们聚焦于这一音乐体裁从巴洛克晚期的精细结构向古典主义的清晰、平衡与抒情性过渡的关键阶段,并深入剖析了几位奠基性作曲家的杰作。 古典主义时期是器乐协奏曲结构和表现力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时代。海顿和莫扎特等大师不仅继承了巴洛克协奏曲的“快-慢-快”三乐章结构,更将其融入到奏鸣曲式这一核心框架之中,赋予了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前所未有的对话深度与戏剧张力。 第一部分:古典协奏曲的诞生与演变 本部分首先追溯了协奏曲在洛可可风格影响下的早期发展脉络。我们探讨了维也纳和曼海姆学派对管弦乐队技法的革新,这些革新为小提琴协奏曲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精致的伴奏织体。重点分析了协奏曲中“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古典协奏曲中“双呈示部”的独特设计——即乐队呈示部(Tutti)与独奏呈示部(Solo)的相互作用与对比。 我们详细考察了“华彩乐段”(Cadenza)的地位演变。在古典时期,华彩乐段从早期演奏家即兴发挥的片段,逐渐被作曲家纳入作品的整体构思中,成为展现独奏家技术与音乐理解力的重要环节。 第二部分:海顿与古典风格的奠基 尽管海顿在交响曲和室内乐方面的成就更为显著,但他的几部小提琴协奏曲(如C大调Hob.VIIa:1)为后世树立了典范。本章分析了海顿作品中特有的幽默感、清晰的线条以及对主奏乐器清晰度的高要求。我们对比分析了海顿早期和晚期协奏曲在配器复杂度和情感深度上的差异,着重说明他如何将看似简单的旋律赋予了深刻的结构逻辑。 特别地,我们解析了海顿协奏曲中清晰的奏鸣曲结构,以及他如何巧妙地处理主奏与乐队之间的平衡,避免了早期协奏曲中独奏乐器对乐队的过度压制。 第三部分:莫扎特——协奏曲的巅峰之作 本书的核心部分聚焦于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五部小提琴协奏曲(K. 207, K. 211, K. 218, K. 219, K. 216)。莫扎特将小提琴协奏曲推向了成熟的古典主义高度,他的作品不仅是炫技的舞台,更是歌唱性的旋律与完美结构相结合的典范。 A. 早期作品的探索: 分析了莫扎特早年(萨尔茨堡时期)的作品,如A大调K. 216,展示了他早期对法国和意大利风格的吸收与融合,特别是其中充满田园气息的抒情性。 B. 成熟期的巅峰: 重点深入剖析了D大调K. 218和A大调K. 219(“土耳其”协奏曲)。 K. 218:该曲以其清澈、优雅的风格著称。我们细致解读了第一乐章呈示部中巧妙的对位手法,以及第三乐章回旋曲中轻快、活泼的节奏处理。 K. 219:本章详细分析了该曲第二乐章著名的柔板乐章,其安宁而深沉的歌唱性如何与第一乐章的明快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本书将深入探讨第三乐章中融入的“土耳其进行曲”元素,分析莫扎特如何将异域风情融入到严谨的古典结构中,实现风格上的创新。 C. 乐思的内在统一性: 我们探讨了莫扎特作品中主题的动机发展如何贯穿于整个协奏曲,以及他如何运用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配器来衬托或对比小提琴的声音,达到“交响诗”般的戏剧效果。 第四部分:向浪漫主义过渡的先声 古典主义末期,一些作曲家的作品已预示着浪漫主义的到来,他们的协奏曲在情感表达上更为奔放,对演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章将简要回顾这一时期的一些重要作品,探讨它们在结构上的突破以及情感张力的增强,为理解贝多芬等人的早期协奏曲创作提供了必要的背景铺垫。 本书特色: 1. 结构分析导向: 每部作品均附有详细的乐章结构图解,帮助读者直观理解奏鸣曲式在协奏曲中的具体应用。 2. 演奏技法探讨: 结合当时乐器制造的特点,讨论了古典时期对小提琴演奏技巧(如揉弦、换把的运用)的偏好和要求。 3. 历史文献引用: 结合当时的音乐评论、作曲家信件等一手资料,重现作品首演时的历史情境与社会反响。 本书不仅是演奏者的技术参考手册,更是音乐史学者和严肃乐迷探索古典主义器乐艺术精髓的必备读物。它清晰地勾勒出小提琴协奏曲在十八世纪中后期如何实现艺术形式与情感表达的完美统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编辑风格透露着一种低调的专业主义,让我这个老琴手都感到十分受用。我注意到,在一些技巧要求比较复杂的段落后面,附带了一个非常简短却精辟的“演奏提示”小方框。这些提示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长篇大论,而是直击痛点的几句话,比如“此处换把需轻快,如钟摆般稳定”,或者“G弦的揉弦应更宽广,模拟大提琴的音色”。这种精准的语言艺术,体现了编者深厚的演奏经验。我曾经花了不少钱买一些国外引进的乐谱,虽然曲目很棒,但那些翻译过来的提示常常词不达意,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这本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中文的表达既地道又富有音乐感。此外,这本书的开本大小也设计得恰到好处,既能保证五线谱的阅读舒适度,又方便携带,我甚至可以轻松地把它放进我的琴包侧袋里,方便我在通勤路上研读指法图示。我对它的曲目选择持赞赏态度,它没有盲目追逐那些华丽的炫技曲目,而是深耕于那些能真正打动人心的旋律,即便是只有两三分钟的片段,也充满了生命力。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的音乐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这本书就是最好的例证。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对音乐教材的挑选一向是相当挑剔的,毕竟它们是陪伴我们度过枯燥练习时光的伙伴。这本曲选给我的整体印象是:平衡、深入且充满人文关怀。它的纸张对铅笔标记的友好度极高,我习惯在乐谱上做大量的个人标记和修改,很多劣质纸张一旦用橡皮擦拭就会起毛或者留下黑痕,但这本书的纸面处理得非常细腻,可以反复擦拭而保持整洁,这对于一个需要不断调整和精进演奏细节的人来说,是多么实在的优点。再说到选曲的连贯性,它并非简单地把难度相近的曲子堆在一起,而是巧妙地通过调性或者节奏型进行串联,让你在练习的过程中,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漫步。我发现连续练习下来,我的手指对于特定音程的反应速度和肌肉记忆都得到了显著增强,而我本人对此却毫无“被强迫训练”的感觉。这才是高级教材的境界——让你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技能的飞跃。这本书真正体现了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让技术服务于表达,而不是让表达屈从于技术。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惊喜来自于它选曲的“实用性”和“可实现性”。市面上很多小提琴曲集要么就是难度过高,对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来说遥不可及,要么就是曲目太过于基础,练了几遍就失去了新鲜感。然而,这本书的曲目分布简直是黄金比例。它似乎深谙“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规律,每一组曲目在难度上都保持着微妙的递进关系,你总能在当前曲目中找到能略微挑战自己舒适区的地方,而不会被突如其来的高难度技巧吓退。我特别喜欢其中几首改编自民间旋律的小品,它们没有炫技的成分,但对音准的把控和弓法的细腻要求极高,这恰恰是检验一个演奏者是否真正掌握了乐器“歌唱性”的关键。我发现,当我认真去揣摩这些曲子时,那些困扰我已久的音准问题竟然有了改善的迹象。这感觉太奇妙了,仿佛这些曲子自带一种“魔力”,能温柔地纠正你的错误习惯,而不是用生硬的音阶练习来强迫你。而且,装订方式也考虑到经常翻阅的需求,书本可以平摊在谱架上,不用费力去按住书页,这在演奏过程中是多么重要的人性化设计啊!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更注重培养演奏者对音乐的内在理解,而非仅仅停留在技巧的堆砌上,非常适合那些追求音乐表现力的进阶初学者。

评分

作为一位对音色有着执着追求的演奏者,我对乐谱中关于“音色变化”的指导格外关注。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停留在“P”(弱)和“F”(强)这种基础标记上,而是引入了许多更具指导性的词汇,比如“如歌地”、“略带沙哑”、“如水晶般透明”等。虽然这些是文字描述,但对于引导演奏者去思考“我想要听起来是什么感觉”至关重要。我试着根据这些提示调整我的弓速和触弦点,效果立竿见影,原本平淡无奇的一段旋律立刻鲜活了起来,仿佛有了自己的呼吸和情感。而且,书中的指法建议非常现代和合理,避免了使用一些为了炫技而显得别扭的、老派的指法配置,更多地倾向于让演奏者能够轻松、自然地完成乐句的连贯性。这种对演奏舒适度和音乐流畅性的双重考量,让整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提升自己音乐表现力和基本功扎实度的学习者而言,都是一份值得珍藏的宝贵资源,它提供的不仅仅是音符,更是通往更深层次音乐理解的钥匙。

评分

最近我终于淘到一本心仪已久的乐谱集,那感觉简直就像在沙砾中发现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很用心,封面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配上精致的烫金字体,透着一股老派音乐学院的严谨与大气。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规范的五线谱排版。要知道,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乐谱的清晰度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和心情,很多出版社的乐谱排版都挤得让人眼花缭乱,但这本的处理得当,音符、指法标记、揉弦提示都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辨识。而且,它选取的曲目风格非常多样,涵盖了从巴洛克时期的精巧小品到浪漫主义时期略带抒情色彩的练习曲,每一首都像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甜点”,既能锻炼基本功,又不至于枯燥乏味。尤其是那些带有明确演奏提示的段落,感觉作者非常体贴演奏者的需求,不像有些教材只会给你一堆冷冰冰的音符。我试着拉了其中一首稍微快一些的练习曲,发现速度标记和呼吸点的建议都非常实用,让原本生硬的片段立刻流畅了起来。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值得称赞,不像有些廉价印刷品那样容易反光,长时间在灯下练习也不会让眼睛太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常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的琴友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一本曲集,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旁边耳提面命,指导你如何更科学、更艺术地去处理这些经典的旋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