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板胡音阶练习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胡瑜 |
| 出版社: | 音乐学院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810967921 |
| 出版年份: | 2017年1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131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40元 |
| 实际重量: | 0.39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胡瑜,音乐学院民乐系板胡副教授。1993年考入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中国板胡教授李恒先生学习独特的板胡演奏技巧。1999年,他获得音乐学院全额奖学金,考入音乐学院大学本科,并选择二胡作为第二,随二胡教授严洁敏、薛克老师学习。2003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保送就读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2007年留校任教。
他于2004年在“天天杯”民族器乐观摩赛中获表演奖,并于2007年在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板胡协奏曲音乐会。
胡瑜在各类民族管弦乐交响音乐会以及中小型演出中积累了丰厚的舞台表演经验j曾担任中国青年民族管弦乐团首席、澳门中乐团首席。
序言
练习提要
五线谱版
高音板胡
1.一个把位的音阶练习
2.一个把位的三度练习
3.一个把位的四度练习
4.一个把位的六度练习
5.五声音阶练习A
6.一个把位的五声音阶模进
7.有兼指的音阶练习
8.五声音阶练习B
9.两个八度的音阶练习
10.五声音阶练习C
11.三度练习
12.和弦练习
五线谱版
中音板胡
1.一根弦上的音阶
2.一根弦上的琶音练习
3.24个大小调音阶
4.三个八度的音阶
5.24个大小调的主和弦A
6.24个大小调的主和弦B
7.两个八度琶音
8.三度练习
9.四度练习
10.六度练习
11.七度练习
12.八度练习
13.一根弦上的五声音阶
14.五声音阶A
15.五声音阶B
16.六声音阶
17.五声音阶模进练习A
18.五声音阶模进练习B
19.半音阶
简谱版
高音板胡
1.一个把位的音阶练习
2.一个把位的三度练习
3.一个把位的四度练习
4.一个把位的六度练习
5.五声音阶练习A
6.一个把位的五声音阶模进
7.有兼指的音阶练习
8.五声音阶练习B
9.两个八度的音阶练习
10.五声音阶练习C
11.三度练习
12.和弦练习
简谱版
中音板胡
1.一根弦上的音阶
2.一根弦上的琶音练习
3.24个大小调音阶
4.三个八度的音阶
5.24个大小调的主和弦A
6.24个大小调的主和弦B
7.两个八度的琶音
8.三度练习
9.四度练习
10.六度练习
11.七度练习
12.八度练习
13.一根弦上的五声音阶
14.五声音阶A
15.五声音阶B
16.六声音阶
17.五声音阶模进练习A
18.五声音阶模进练习B
19.半音阶
《板胡音阶练习》扩展了板胡的演奏艺术,更加充实了板胡的技术储备,为板胡演奏更加复杂、现代的作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更重要的是在一些技术标准方面,如:变化音、双音、音阶等,有了更高更细的要求、突破、提高和创新。
作为一名正在为专业考试做准备的学生,我最看重的就是教材的系统性和权威性,而这本《板胡音阶练习》在这两方面都做得极其出色。它的编排逻辑简直像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从最基础的空弦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把位转换和装饰音的运用,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自我检测标准。书中所附带的某些特定练习范例,其难度设置非常贴合当下知名音乐学院的考级和复试要求,这让我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我对比了几本市面上常见的参考书,这本的独到之处在于,它不仅关注“怎么弹”,更关注“为什么这么弹”,注重思维层面的引导。这种全方位的覆盖,使得我在面对不同类型的考核曲目时,都能找到对应的技术支撑点,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临场信心。可以说,它为我铺设了一条通往专业高度的清晰阶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棒了,拿到手的时候就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封面选用了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显得既专业又不失艺术气息。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细腻,翻阅起来手感极佳,完全不会有廉价感。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排版,清晰明了,字号大小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是对于需要经常查阅和练习的乐谱来说,这种清晰的视觉呈现无疑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而且,考虑到这是一本面向考研和专业学习的教材,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程度足以看出出版社对专业性的坚持。内页的印刷也十分精良,墨色浓郁,线条精准,这对于演奏乐器时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从外到内都透露着一股匠心,让人在学习之余,也能享受到一种美好的阅读体验。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有点担心这种偏向理论和练习的教材会显得枯燥乏味,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在严肃的学术性中巧妙地融入了音乐审美的情趣。在一些关键的练习模块后,作者会穿插一些简短的、关于板胡音乐历史或特定乐曲赏析的片段,这像是在高强度的体力训练后,给予精神上的滋养和缓冲。它提醒着我们,所有的技术训练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音乐情感的表达。这种平衡处理,使得长时间的枯燥练习不至于让人心生倦怠。而且,这本书的附注和注释部分做得非常详尽,对于一些生僻的指法标记和历史术语,都有清晰的解释,这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但热爱板胡的自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避免了因理解偏差而走弯路。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简直是为有志于深入研究板胡艺术的学生量身打造的宝典。它不仅仅是枯燥的音阶练习和指法分解,更融入了大量关于胡琴发声原理、不同地域板胡流派的细微差别以及演奏技巧的精妙解析。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气息控制和弓法细腻处理部分的论述,这些往往是自学过程中最难把握的“玄机”。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每一步的递进都非常自然,让人感觉每攻克一个难点,功力都有实质性的飞跃。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是应试技巧,更是构建扎实艺术根基的基石。它没有回避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最严谨的学术语言将其阐释清楚,这对于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压舱石”。
评分自从拿到这本书后,我的练习效率可以说是直线上升。我发现它最实用的一点是它对“错误示范”和“常见误区”的预判非常精准。在许多练习的起始阶段,作者就会提前指出学生在这个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手型或气息来规避它们。这比自己反复试错再回头找原因要高效得多。它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目光敏锐的导师,在你即将跌倒的地方提前伸出了援手。我曾经被一个特定的换把位置卡住很久,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收效甚微,但书上针对这个难点的专项突破练习,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基本克服了。这种高度的实战指导性,是那些只罗列音阶的普通练习册所无法比拟的。对于追求高效、希望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最大进步的考生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