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定价:17.00元
售价:12.4元,便宜4.6元,折扣72
作者:李国丽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1112180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81kg
本书跟踪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根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按照高等学校电气、电子信息类“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旨在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书共分4章,按基本训练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3个层次组织实验内容。基本训练性实验含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基本训练实验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基本训练实验两部分;综合性实验中引入了Multisim仿真实验的内容,加强了EDA技术在课程实验中的应用,体现了实验中软硬件的有机结合;设计性实验结合了多年来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相关竞赛题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为主。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可作为电气类、电子信息类及其他相近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坦白说,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是无可指摘的,纸张厚实,图文清晰,看起来确实是一本“正规”的教材。但问题在于,内容本身与我实际需要的实验操作经验相去甚远。我主要想通过这本书学习如何搭建一个能用的放大电路,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两级放大器。然而,书里关于放大器设计的章节,充斥着各种复杂的噪声分析和频率响应曲线的微积分推导,让人望而却步。我试着按照书上的步骤去搭建一个标准的共射极放大电路,书上给的元件参数非常理想化,什么“理想电源”、“无寄生参数”的假设,一旦我用实际购买的元件去实现,结果总是和书上的理论值相差十万八千里,电路要么不起振,要么输出就是一团糟的噪音。书里几乎没有提及如何处理实际元件带来的误差,也没有提供任何实用的“调试技巧”或“常见故障排除清单”,让我的实验台成了堆放失败尝试的“墓地”。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是《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但实际内容更偏向于“电子技术理论的高级应用探讨”。我尤其想吐槽的是它对最新技术模块的处理方式。比如,书中有一章专门讲了微控制器(MCU)的应用,但讲解的都是一些非常基础且略显过时的定时器和中断配置,而且代码示例依然停留在非常陈旧的C语言风格。在如今这个STM32和物联网技术主导的时代,这本书对现代嵌入式系统在电子实验中的集成应用几乎是空白。我需要的是如何使用现代工具链进行高效的实验验证,而不是在为一些早已被取代的旧架构编写冗余代码。整个阅读体验下来,感觉就像是作者在努力将一套五十年前的实验体系,硬塞进一个需要快速迭代的现代技术框架里,最终导致实践指导严重脱节,让人不得不去别处寻找真正与时俱进的实验资源。
评分读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前半部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意犹未尽”与“无从下手”的矛盾体。它在理论介绍上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从半导体物理到运放的理想模型,都做了详尽的阐述,仿佛是一本优秀的理论教科书的精简版。然而,一旦涉及到实验环节,所有的具体指导就如同被施了魔法一样消失了。比如,当讲到传感器接口电路的设计时,它只是给出了一个框图,然后就要求读者自行设计合适的滤波和缓冲电路。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究竟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运算放大器型号、如何计算出合适的电容和电阻值来匹配特定的传感器输出特性,这本书完全没有给出任何“脚手架”式的引导。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推到了一个没有救生圈的泳池中央,虽然理论知识的岸就在眼前,但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利用现有的工具和步骤游过去。
评分这本新买的《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实在是让我这个初学者摸不着头脑,书里的内容似乎是面向那些已经对基本电路理论了如指掌的“高手”们设计的。我本来是抱着学习如何搭建和调试那些书上画着的奇妙电路图的期望来的,结果打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公式和一些我完全无法理解的符号体系,感觉就像是直接跳过了入门阶段,被扔到了一个高阶的物理实验室里。实验指导部分写得极其简略,很多关键步骤一笔带过,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太大,而我的想象力完全跟不上那些专业术语。比如讲到“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分析”那一章,书上直接给出了一个复杂的电路图,然后就没有了后续的详细操作指导,我对着万用表和面包板足足研究了一个下午,还是搞不清楚究竟该如何正确地设置偏置电阻和测量电流,那种挫败感,真是难以言喻。我期待的是那种能手把手教你焊接第一个电阻、区分正负极的细致入微,而不是这种高高在上的理论堆砌。这本书似乎更适合作为参考手册,而非一本入门教材。
评分我刚拿到这本《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时,心里是充满期待的,毕竟电子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基石嘛。然而,翻开目录后,我就开始感到一丝丝的失望。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实在是太跳跃了,仿佛作者是以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中心来组织的,完全没有考虑到我们这些需要循序渐进学习的门外汉的感受。例如,它在讲解数字逻辑电路基础时,前一页还在讨论CMOS和TTL的功率特性差异,后一页突然就跳到了复杂的FPGA编程环境配置,中间缺少了最关键的、关于基本逻辑门和组合/时序电路实现的基础实验环节。我花了好几天时间,试图从前面章节中找出一些线索来理解后面的内容,但收效甚微。特别是关于示波器的使用说明,描述得过于理论化,关于如何区分“波形失真”和“探头衰减设置不当”的实际故障排除经验几乎没有。对于一个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的学生来说,这本书的实验指导简直是云里雾里,根本无法有效指导实践操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