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1941:史上大的合围战

基辅1941:史上大的合围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向明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史
  • 苏联卫国战争
  • 基辅战役
  • 巴巴罗萨计划
  • 合围战
  • 军事历史
  • 战略战役
  • 东线战场
  • 历史军事
  • 战争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1450
商品编码:2970706508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基辅1941:史上大的合围战

定价:59.80元

售价:40.7元,便宜19.1元,折扣68

作者:张向明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168114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基辅战役是一场很特殊的战役:一方面,从战争的直接结果来看,苏军一个方面军被围,超过66万人被俘,43个师被歼灭,虽然德军也损失惨重,但苏军大败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基辅地区的战役有效地将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时间足足推迟了一个月,并扰乱了德军统帅部的原定作战计划,为苏军赢得莫斯科保卫战打下基础。也正因为此,才有了领导层面对这次战役截然不同的评价,例如,希特勒沾沾自喜第称该战役是“世界战争*大的围歼战”,而哈尔德则认为这是“东方战役中一个*的战略性错误”。至于苏军为何惨败,德军为何能在东方战场上取得这次胜利,历来众说纷纭,本书以严谨翔实的史料,一步一步、一点一点解开这个谜团。

内容提要


基辅战役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很大的一场合围战,整个战役历时约3个月,苏联共损失65万人有余。《基辅1941:史上很大合围战》主要从苏军角度出发,描写1941年7月至9月间发生在乌克兰西南方向的激烈战斗,详细介绍了基辅战役期间苏德双方战场形势和兵员的变化。本书还在历史照片、苏军兵力配备表、各筑垒地域简介、苏联红军主要装备插图、苏军将领人物生平等的辅助下,呈现了苏军在基辅战役期间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目录


前言
章 战争拉开帷幕
第二章 乌曼包围圈
第三章 围困基辅城
第四章 战斗仍在继续
第五章 德军的“新计划”
第六章 灾难的原因
第七章 包围圈内的战斗
第八章 试图突围
第九章 品尝苦果
第十章 战役总结
注释
附录
附录一 基辅战役中的苏联主要高级军官
附录二 平斯克(第聂伯河)区舰队的功绩和命运
附录三 战斗在基辅的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队
附录四 筑垒地域
附录五 参加基辅会战的苏军主要装甲装备
附录六 克莱斯特上将指挥的德军装甲集群麾下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的师标
参考资料

作者介绍


张向明(彼得堡的肥天鹅),早年曾留学俄罗斯圣彼得堡,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由于在俄罗斯生活和学习多年,对俄罗斯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作者从小受家人熏陶,酷爱阅读历史书籍,对二战历史研究颇深。曾在“凤凰历史?兰台说史”中发表文章《切尔诺贝利发生了哪些荒唐的错误》。

文摘








序言



钢铁洪流下的绞肉机:东线战场上的生存与毁灭 一、 序幕:巴巴罗萨行动的狂飙 1941年盛夏,空气中弥漫着尚未散尽的湿热,然而一股钢铁的寒意已从东方袭来。代号“巴巴罗萨”的行动,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陆地进攻,它撕裂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脆弱表象,将数百万德意志国防军推向了苏联广袤无垠的土地。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个特定的、被历史文献反复渲染的战役焦点,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在这一庞大战略棋局中,那些被时间洪流冲刷、被主流叙事忽略的普通前线士兵、后勤人员以及被卷入战争漩涡的平民的视角。 我们深入研究了东线战场上,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初期推进阶段所遭遇的文化、地理和战略上的巨大鸿沟。初期闪电战的胜利固然令人炫目,但其背后隐藏的物流系统极限、不同兵种间的协调盲区,以及面对苏军“焦土抗战”和“消耗战”哲学时的初次震动,构成了本书的核心观察点。我们细致描绘了摩托化部队在泥泞中的挣扎,装甲师如何依靠对地形的精准判断和对燃油的极限配给来维持进攻的势头。 二、 铁轨上的幽灵:后勤与工业的赛跑 战争的胜负往往系于后勤。本书深入挖掘了德军在进攻初期,面对苏军广阔的战略纵深时,其窄轨铁路系统与苏军宽轨铁路系统之间的根本性冲突。我们详尽分析了德军如何依赖缴获的苏军物资,以及“铁路战术”在“巴巴罗萨”初期从一项优势逐渐转变为一项沉重负担的过程。 书中收录了大量关于“铁路工程营”的工作日志,记录了他们在抢修被毁线路、更换轨距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技术挑战。同时,我们也考察了战争初期德军对占领地工业资源的攫取行动。从乌克兰的煤矿到白俄罗斯的机械厂,德军的技术官僚们如何试图将这些资源整合进其战争机器,以及这种整合速度如何被游击战和苏军的“内迁”战略所阻碍。这不仅仅是一部军事史,更是一部关于工业和资源管理在极端战争环境下的韧性与崩溃研究。 三、 泥土与血液:步兵的日常经验 在那些关于坦克集群的史诗叙事之外,构成了东线战场主体的,是步兵。本书通过大量未经发表的士兵日记、家书和战后口述史料,重构了德意志步兵在苏联夏末秋初,面对不断升级的抵抗时的心理图景。 我们探讨了“入侵者”的身份转变:从最初带着优越感执行“解放”任务的士兵,到逐渐被残酷的现实所扭曲的占领者。书中详细描绘了不同气候带对德军装备的考验——从波兰平原的尘土飞扬,到白俄罗斯森林中湿冷空气对靴子、枪械的侵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专门开辟章节,分析了德军在面对游击队时采取的“报复性镇压”策略,以及这种策略如何反噬了其自身的军事纪律和士气。这不是简单的“善与恶”的对立,而是极端环境下,人类道德结构被战争逻辑重塑的过程。 四、 机械的疲劳与前线的异化 本书将“技术至上”的理念放在显微镜下审视。在初期的辉煌战果之后,德军的机械化部队开始遭遇“机械的疲劳期”。我们分析了发动机在苏联恶劣气候下过热、润滑油冻结、以及关键零部件的缺乏所导致的维修率飙升问题。 此外,书中还对德军的“特种作业部队”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无线电侦察兵、信号兵和防空炮手。这些非直接战斗单位,在战场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神经系统”角色。他们的工作环境往往更靠近指挥部,但其承受的心理压力——对前线信息的错误解读、对指令的绝对服从,以及对战局的无力感——构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战斗创伤。通过他们的视角,我们看到了战争中,技术如何从优势工具异化为束缚士兵行动的枷锁。 五、 战线侧翼的低语:战略误判与信息茧房 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在1941年秋季来临前,最高统帅部内部的信息流通问题。我们对比了前线指挥官发回的关于苏军抵抗烈度的报告,与柏林高层基于政治宣传和战略愿景所构建的“苏联即将崩溃”的叙事之间的巨大差异。 我们详细梳理了几个被认为“次要”的侧翼战役,这些战役消耗了德军宝贵的预备队和时间,却未能被主流战史充分记录。这些侧翼的胶着,预示了即将到来的冬季泥泞将如何彻底终结“闪电战”的设想。通过对通信截听记录和军事会议纪要的交叉比对,本书试图还原一个更为复杂的图景:即“基辅”这一巨大战役的辉煌胜利背后,是德军战略核心对漫长战线持续恶化的认知滞后。 最终,本书呈现的不是一个关于“合围”或“歼灭”的胜利史诗,而是一部关于“极限压力下的生存、后勤的脆弱、以及人类在宏大战争机器中被异化的细致描摹”。它试图让读者明白,1941年的东线,是一片远比任何单一战役地图上所示的,更为广阔、更为复杂、也更为残酷的战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基辅1941:史上大的合围战”就充满了历史的张力,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对二战东线战场的历史一直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改变了历史进程的重大战役。基辅合围战,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尤其关注的是,作者是如何解读和呈现这场战役的。是侧重于宏观战略层面,还是深入到微观战术的每一个细节?是聚焦于决策者的博弈,还是着眼于普通士兵的浴血奋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或者以一种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将那段残酷的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能从中看到人类在极端困境下的坚韧与智慧。如果能有一些鲜活的史料、未曾公开过的照片或手稿,那就更好了,那将是这本书价值的巨大提升。

评分

单凭书名“基辅1941:史上大的合围战”,就足够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我一直以来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尤其是东线战场的部分,有着强烈的探究欲。基辅战役,无论从其规模还是对整个二战局势的影响来看,都堪称一个绕不开的节点。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深入了解这场被誉为“史上大的合围战”有了新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史实堆砌,更能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那个时代的氛围,战役的残酷性,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性挣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想了解,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双方指挥官是如何运筹帷幄,战场上的士兵又是怀揣怎样的信念在战斗,以及这场战役最终给那个地区和人民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对现有史观进行一些有趣的解读,那将是更加令人欣喜的。

评分

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人心潮澎湃,‘史上大的合围战’这几个字,瞬间就点燃了我对宏大叙事的兴趣。基辅,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悲壮的色彩,而1941年的那场合围,更是德军在东线战场上一次令人惊叹的胜利。我一直对军事历史,特别是战役细节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些被历史洪流冲刷的细节,才最能展现出战争的真实面貌。这本书如果能详细描述战役中的关键节点,比如双方兵力部署、战术运用,甚至是如何在高强度的战斗中保持补给线畅通,那将是一场视觉和思想的双重盛宴。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例如不同将领之间的分歧、情报战的运用,以及普通士兵在战场上的生存状态。毕竟,一场战争的胜利或失败,往往是由无数个个体命运的交织所决定的。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时代硝烟弥漫的战场,体会到那个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以吸引人,浓重的色调和模糊的战火硝烟,仿佛将人一下子拉回那个充满绝望与挣扎的年代。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书名“基辅1941:史上大的合围战”中,我已经能感受到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和战争的残酷性。我一直对二战东线战场的故事充满兴趣,尤其是那些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战役。基辅合围战,作为二战初期德国闪电战的巅峰之作,其战略意义和对战局的影响不言而喻。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场战役的绝佳机会。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细致地梳理这场战役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够为我们呈现出双方指挥官的战略决策,前线士兵的英勇事迹,以及战争对普通民众造成的深重灾难。尤其想知道,在如此悬殊的军事实力对比下,苏联军队是如何在劣势中坚持战斗,又是什么原因最终导致了如此大规模的合围。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可能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战争的复杂人性,以及在绝境中人所能爆发出的惊人能量。

评分

这本《基辅1941:史上大的合围战》光看书名,就觉得它应该是一部分量十足的作品。我一直对军事历史,尤其是二战时期的那些决定性战役,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基辅,这个名字在二战的历史画卷中,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1941年的那场大规模合围,更是德军在东线初期一次惊人的战术胜利。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深入了解这场战役的来龙去脉,它如何成为“史上大的合围战”,其中的关键转折点在哪里,以及它对整个二战的进程产生了怎样的连锁反应。我希望作者能够凭借扎实的史料考证,还原出当时战场的真实面貌,无论是宏观的战略部署,还是微观的战术细节,都能做到细致入微。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战争中人性的复杂,从指挥官的决策,到士兵的挣扎求生,再到普通民众的命运沉浮,都能有所触及,让历史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事件,更是鲜活的人物和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