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名表年鉴(2015-2016)
定价:260.00元
作者:孔繁金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112877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名表年鉴(2015-2016)
名品赏析 精品拍卖 名表档案 名店写真 维修话廊 购表指南
本期封面专题
——芝柏三金桥陀飞轮
——钟表信心发布
——国际腕表新流行趋势
——新款抢先报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收藏了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和建筑史的书籍,但很少有像《混凝土与记忆:战后都市重建的隐秘史》这样,能够将宏大叙事与微观个体命运结合得如此紧密的。这本书的核心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去过多赞美那些著名的摩天大楼,反而将焦点放在了那些在城市更新中被拆除或改造的老街区和普通居民的口述历史资料上。通过对多个国际化大都市重建案例的深度田野调查,作者揭示了规划师们的“乌托邦蓝图”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如何与复杂的社会结构、社区情感产生激烈冲突。其中对“记忆景观”的论述尤其发人深省,它探讨了当一个城市抹去旧日的物理痕迹时,集体记忆是如何通过非物质的方式进行抵抗和存续的。这本书的文笔带着一种冷静的批判性,但又充满了对城市中“人”的关怀,读完后,再走在任何一个现代化的都市街头,都会不自觉地去审视那些高耸的玻璃幕墙背后,是否也埋藏着被遗忘的故事和被牺牲的肌理。
评分这本精装的《经典摄影作品赏析》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典雅的封面设计所吸引。内页的纸张印刷质量极高,那种略带哑光的质感,使得那些黑白照片的层次感和灰阶过渡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便是色彩的再现也饱满而富有张力。书中收录的作品跨越了多个世纪,从早期安塞尔·亚当斯的宏大自然风光,到布列松街头人文瞬间的抓拍,再到辛迪·舍曼对身份认同的解构性实验,几乎囊括了摄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难能可贵的是,编者在每组作品后都附有相当详尽的背景介绍和艺术评论,这些文字并非那种生硬的教科书式说教,而是充满洞察力的分析,引导读者去思考光影背后的故事、摄影师的心境,以及作品对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我尤其喜欢它对“决定性瞬间”那一章节的编排,通过多张不同大师的作品对比,清晰地展示了这种瞬间捕捉的艺术性与偶然性。对于任何热爱视觉艺术、希望系统性地提升自己鉴赏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宝典,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视觉享受,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思维训练。
评分这本《古代文明的农业革命:从新月沃土到美洲高地》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历史研究视角。我一直认为农业文明的兴起主要是一个技术进步的结果,即犁、灌溉系统等工具的成熟。然而,这本书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作者聚焦于环境适应性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认为农业革命的真正驱动力在于对气候不确定性的集体风险管理和随之产生的土地所有权观念的演变。书中对苏美尔的漕渠管理系统和秘鲁安第斯山脉梯田农业的比较分析,是全书的高光部分。特别是关于早期种子驯化过程中的“协同进化”,即人类与作物品种之间相互选择、共同演变的关系,描述得极其细致入微,充满了生态学的智慧。全书的论证严谨,数据翔实,参考文献引用之广泛,足以看出作者在跨学科研究上付出的巨大努力。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深刻阐释人类与地球生存契约的社会生态学论文,读起来酣畅淋漓,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文明起源”的理解边界。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研究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哲学思潮,尤其是尼采和叔本华的思想脉络,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这本《形而上学的迷宫:西方哲学流变考》。坦白说,我原本有点担心它会写得过于晦涩难懂,毕竟这类学术著作常常陷入术语的泥潭。然而,作者的叙事功力实在令人佩服。他没有采取那种僵硬的、年代排序式的写作方法,而是巧妙地以“自由意志的消解”和“绝对真理的破产”这两个核心议题为线索,串联起从康德到海德格尔的各个思想节点。书中对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阐释尤为精彩,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类比和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他将“他者性”比喻为镜子中出现的、永远无法完全捕捉到的自我倒影,一下子就让原本高悬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尽管全书篇幅不小,但在阅读过程中几乎没有产生阅读疲劳感。对于那些想跨越初级入门读物,直接深入理解西方哲学核心辩论的深度爱好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路线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根源所在。
评分不得不提这本关于古典音乐理论的入门教材《和声的秘密语境》。我虽然是乐理初学者,但对于巴赫时代的作品总有一种莫名的向往,总觉得那些复杂的对位法里藏着某种宇宙的秩序。这本书的特点就在于它完全抛弃了枯燥的音程、调式等基础定义,而是从情感驱动的角度切入。开篇就分析了莫扎特《安魂曲》中某个特定转调如何瞬间营造出绝望感,这种“先听为快,再解构其术”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书中对“功能和声”的讲解尤其到位,作者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属和弦如何解决到主和弦,而是深入剖析了这种解决关系中蕴含的“紧张与释放”的戏剧张力,将其提升到了叙事的高度。大量的配图和音频链接(虽然我需要手动输入链接)也为理解提供了极大便利。唯一的遗憾是,对于晚期浪漫主义,比如瓦格纳的和声实验,似乎着墨不多,显得有些保守,但作为奠定古典基础的敲门砖,它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