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习惯养成有方法(孙云晓教育研究前沿书系)
定价:36.00元
售价:24.5元,便宜11.5元,折扣68
作者:孙云晓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339444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5
3 6个步骤 7个关键环节=习惯培养系统性实操方案
内容提要
《习惯养成有方法》是“孙云晓教育研究前沿书系”的其中一本,是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孙云晓关于青少年儿童习惯培养研究的*著作。本书分为七章,介绍了习惯培养对于儿童教育的重大意义,并从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同时,重点提出了习惯培养的七个关键环节,这是作者关于习惯研究的*思考。孙云晓的教育研究,立足于真实、丰富的数据和案例,讲求科学性和严谨性。他的研究成果对于实践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能为广大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性建议。
目录
总序
作者自序:培养好习惯的奥妙在哪里
引言:三个好习惯成就了我的一生
章: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一 什么是习惯
二 习惯的重要性
三 习惯培养的重点与指标
四 养成好习惯是一生的功课
第二章:做人的习惯
一 拥有爱心的孩子更具幸福感
二 诚信是孩子受用一生的品质
三 有责任心才能真正成长
四 自信心是成功的原动力
第三章:做事的习惯
一 让规则意识孩子走近文明
二 效率低,多少工夫都白费
三 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首要素质
四 合理消费是培养 “财商”的步
第四章:学习的习惯
一 爱学是动力
二 真正的学习是探索
三 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四 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
五 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第五章: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
一 培养好习惯要以健康人格为导向
二 尊重儿童的权利
三 明确规范看细节
四、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五、 重在培养人格化习惯
六、 习惯培养需要的时间与步骤
七、培养好习惯要用加减法
八、关注习惯养成的差异性
第六章:父母的教育习惯
一 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二 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
三 培养习惯要趁早
四、“赞扬”是一剂良药
五、 自我管理是成长的必修课
第七章:习惯培养的七个关键环节
一、内心满足和成功体验是强大的动力
二、矫正不良习惯要用替代法
三、中学时代需要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四、学会选择才会有智慧的人生
五、习惯养成的秘诀是持之以恒
六、好习惯是珍贵的传家宝
七、人生重要的好习惯是应变
作者介绍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孙云晓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至今。他连续10年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等。他的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全国畅销书奖等。
文摘
序言
阅读《习惯养成有方法》这本书,我体会到孙云晓先生对“过程”的尊重,以及对“长期主义”的坚持。书中的某些观点,让我反思自己过去在教育孩子时,是否过于看重眼前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成长的长期发展。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延迟满足”和“延迟奖励”的讨论。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引导孩子理解,付出努力和耐心,最终会获得更大的回报。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长远规划能力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多关于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策略,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故事和案例,让他们领悟到“延迟满足”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方法”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孙云晓先生在《习惯养成有方法》中,似乎传递了一种对生命、对成长的深刻洞察。我被书中关于“自我超越”和“持续学习”的论述所打动。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将这种“自我超越”的精神,融入到孩子的习惯养成过程中。不仅仅是养成现有的好习惯,更是鼓励他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去挑战自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关于“终身学习”和“自我成长的指导,让孩子在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也能够拥有不断进步的动力和能力。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教育,一种对孩子一生发展负责任的教育。
评分我对《习惯养成有方法》这本书中关于“反馈”的论述印象深刻。孙云晓先生似乎认为,有效的反馈是习惯养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过去可能过于强调结果,而忽略了及时、有建设性的反馈。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释,什么是“有效”的反馈?如何给予孩子积极的、能够引导他们行为改变的反馈?我关注书中关于“正面强化”和“纠偏”的策略。如何通过鼓励和赞扬,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又如何在孩子犯错时,给予温和而有效的纠正,帮助他们从中学习,避免重蹈覆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反馈大师”,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引导孩子不断进步,而不是让他们因为被批评而产生抵触情绪。
评分作为一位对教育理念有着自己思考的家长,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教育深度和广度的书籍。当接触到《习惯养成有方法》这本书时,我被其中对“自主性”的强调所吸引。孙云晓先生似乎认为,强制性的要求往往难以持久,而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赋权,才是养成习惯的根本。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阐述“自主性”与“习惯养成”之间的关系的?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引导孩子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逐步内化良好的习惯。这不仅仅是关于“听话”,更是关于“愿意做”和“主动做”。我关注书中关于“目标设定”和“自我监控”的章节。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帮助孩子设定清晰、可实现的目标,并让他们学会自我监督和评估,从而成为自己习惯的“主人”。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至关重要。
评分《习惯养成有方法》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忽略了“环境”的力量。孙云晓先生似乎认为,一个支持性的、积极的环境,对于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讨论。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良好习惯养成的家庭氛围。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比如,父母自身的行为示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如何共同制定和遵守家庭规则。我还想知道,在学校环境中,教师和学校如何能够更好地支持学生的习惯养成?书中的案例,那些孩子通过环境的改变而获得进步的故事,让我对“环境的力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关于“环境改造”的实用指南,让我的家和孩子的学习场所,都能成为孕育良好习惯的沃土。
评分我一直对教育心理学非常感兴趣,而《习惯养成有方法》这本书,我感觉它巧妙地将心理学原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框架。孙云晓先生在书中对“动机”和“奖励”的论述,让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过去可能过于依赖外在的物质奖励,但书中似乎强调了内在动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我非常好奇,在不破坏孩子兴趣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奖励机制?书中的“习惯回路”理论,即“提示-行为-奖励”的模式,我感觉这是理解习惯养成机制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释这个回路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巧妙地设计和干预这个回路。比如,如何设置一个恰当的“提示”,让孩子自然地触发预期的行为?又如何设计一个能够持续激励孩子的“奖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具智慧的引导者,而不是一个简单地发布命令的家长。
评分在翻阅《习惯养成有方法》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其中一个核心观点深深吸引——那就是“习惯并非天生,而是可以习得的”。这简单的一句话,却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视角。长期以来,我总觉得孩子的性格和某些行为习惯是根深蒂固的,难以改变。比如,我的孩子总是很难集中注意力,我一度认为这是他天生就比较“浮躁”。但孙云晓先生在书中似乎暗示,这种“浮躁”可能只是长期不良习惯的体现,而通过正确的方法,是可以被逐步纠正和优化。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以及“如何打破不良习惯的循环”的部分。我想要知道,在我们错过了所谓的“最佳时期”后,是否还有挽回的余地?书中的案例分析,那些从“问题少年”转变为“优秀少年”的成长故事,更是让我深受鼓舞。我迫切地想了解,这些孩子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转变,他们的父母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循序渐进的指导,让我在实践中能够看到孩子点滴的进步,从而增强我的信心和耐心。
评分读《习惯养成有方法》这本书,我感受到孙云晓先生将教育视为一场“润物细无声”的艺术。书中的某些章节,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因为急于求成,而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我被书中关于“耐心”和“坚持”的论述所打动。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需要反复的练习,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更多关于如何保持耐心和动力的策略。我记得书中似乎提到了“微习惯”的概念,即从小处着手,逐步积累。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这个概念应用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让孩子每天坚持阅读十分钟,或者整理书包五分钟。这些看似微小的习惯,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必将产生巨大的复利效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多关于“微习惯”的实操方法,以及如何克服执行过程中的阻力。
评分这本书,确切地说,是孙云晓先生那本《习惯养成有方法》,当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书名就直接戳中了我的痛点。作为一名在职父母,每天都在和孩子的“拖延症”、“丢三落四”以及各种“不愿做”作斗争。我尝试过无数种方法,从温声细语的劝导到严厉的批评,再到各种奖励机制,但效果往往是短暂的,甚至适得其反。看着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频频碰壁,我内心既焦虑又无力。这本《习惯养成有方法》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让我看到了希望。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看看孙云晓先生这位教育研究领域的大家,究竟是如何看待习惯养成这个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问题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科学的方法论,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从而找到更有效的引导方式。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导,让我能够学以致用,真正帮助孩子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一些孩子能够自律、高效,而另一些孩子却总是显得“散养”?这本书能否揭示其中的奥秘?我非常期待。
评分《习惯养成有方法》这本书,让我对“习惯”的理解,从单纯的“行为重复”升华到了“内在价值的构建”。孙云晓先生似乎认为,真正持久的习惯,是建立在孩子对事物价值的认同之上的。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阐述“价值认同”与“习惯养成”之间的联系的?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体会运动的健康,感受阅读的魅力,从而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渴望养成这些好习惯。这不仅仅是“要我做”,更是“我要做”。我关注书中关于“兴趣培养”和“意义建构”的章节。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兴趣,如何帮助他们找到学习和行为背后的意义,从而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有意义地去养成习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