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让折翅的小鸟重回蓝天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家长素养工程丛书
定价:30.00元
作者:孟育群,高平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5019628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在孟育群教授领导下,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了热忱而卓有成效的帮助教育与试验研究。书中提供了大量真实生动的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的成功实例,它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与法学等方面,对这类家庭教育子女的困惑、方法与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该书思想性、科学性和应用性很强,对离异家长、中小学教师及有关科研人员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伍蓓秋教授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佟乐泉教授
离异家庭子女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扎实开展实证研究的并不多见,孟育群、高平主编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的成功范例。该书采用个案、试验、调查等方法,对这一问题邂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解决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理论、对策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相信这本书会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欢迎。
南开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
乐国安
这是一本难得的关于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的好书。
她告诉离异的父母,如何才能逆境奋起,营造亲子共同成长、发展的家园。
她告诉教育工作者,如何以崇高的使命感和浓浓的爱意,帮助离异家庭的孩子重新回到春天的阳光里。
她告诉社会上所有的人,不要遗忘这个特珠的角落,共同为离异家庭的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黄永刚
内容提要
这本名为《让折翅的小鸟重回蓝天——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的书,就是奉献给社会的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礼物,也弥补了我心中多年的一个遗憾。
夫妻离异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虽然千差万别,但消除对家庭成员消极影响的途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该书针对离异家庭普遍存在的子女教育问题,运用现代心理学、家庭教育学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比如,对离异家长的心理调适问题,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未成年子女的监护问题,离异的父母自我疗伤与帮助孩子疗伤问题,中小学校以及社会关爱帮助离异家庭子女的途径和方式等问题,都提出了可行性很强的建议。
《让折翅的小鸟重回蓝天——离异家庭子女教育》一书,是一本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很强的书,这类书在图书市场上很少见到。离异家庭的结构虽然不完整,但只要家长和子女有良好的心态,就可以有效地弥补家庭结构上的缺憾,促使孩予和结构完整家庭的子女一样和谐发展。这本书有利于医治离异家庭的创伤,是离异父母们的良师益友,我相信家长们需要它,也会喜欢它。
在单亲家庭里,由一个家长抚养、培养教育子女,势单力簿,是有的压力。但事在人为,在这样的家庭里,家长的心态决定孩子的心态。只要我们家长努力去做,孩子会茁壮成长。我们应当树立这种信心。
目录
章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一、离婚率节节上升,究竟是什么原因
二、离婚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离异家庭子女群体
三、家庭、学校、社会齐努力,让阳光照亮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灵
第二章 请听我说——父母离异,孩子们的心语心愿
一、爸爸,妈妈,这是怎么啦
二、艰难的选择——我更爱谁
三、谈论父母,这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
四、单薄的肩膀,要分担生活的重担
五、新爸爸,新妈妈
六、成绩下滑,非我所愿
七、“独行侠”,我活得好累
八、少了一双牵我的手,我该去哪里
第三章 伤害深的是孩子的心灵——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透视
一、警惕!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表现
三、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四、如何正确看待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四章 请听我们说——痛,在围城之外
一、单亲爸爸的生活
二、单亲妈世界
三、四位老人的心思
第五章 离婚了,孩子该由谁直接抚养——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的监护问题透视
一、离婚后,孩子应跟谁
二、仅仅给抚养费是不够的
三、探望,绝不只是探着头望一望
第六章 解铃还需系铃人——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透视
一、自我疗伤:自助者,天助之
二、帮助孩子疗伤:离异家庭的孩子也能成才
三、父母共同疗伤:原来的家没有了,但亲情永恒
第七章 学校与社会应伸出援助之手
一、学校要加强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关爱与教育
二、社会应向离异家庭子女伸出援助之手
第八章 让孩子回到春天的阳光里——学校帮助儿童适应父母离异的干预试验案例
一、中小学校帮助儿童适应父母离异的干预试验的思考
二、学校帮助儿童适应父母离异的干预试验个案选
第九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离异家庭子女教育成功实例
一、智障“钢琴王子”,弹奏单亲父亲澎湃的爱
二、坚强父亲,带着3个儿子去“嫁”人
三、让你感动的中亲——吴章鸿
四、好母亲弱肩挑重担 孪生子双双成博士
五、哈佛才女,在单亲之家和再婚之家成长
六、离异双亲给了我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孟育群,女,研究员,中员,湖南省炎陵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天津市局级优夸教师奖,两次获全国妇联与国家教育部授予的“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荣誉称号。 1962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研究生班毕业。曾在东北师大等院任教1987年调至天津市教科
文摘
序言
工具书>百科全书
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我这样身处其中的家长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它没有提供那些看似美好却不切实际的解决方案,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的难点和重点。我尤其赞同书中所提出的“重建信任”的理念。在家庭破裂后,孩子对父母,乃至对整个世界都可能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的首要任务,就是用持续的关爱和真诚,一点一滴地重建这种信任。书中的方法论非常接地气,比如如何通过一些小仪式来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深度交流等等。我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虽然不能说立竿见影,但确实感受到了孩子对我态度的微妙变化。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场漫长而充满爱的旅程。它需要耐心,需要智慧,更需要家长们不断地自我学习和成长。它帮助我找到了方向,也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仿佛作者是一位坐在你对面,耐心分享她多年教育经验的朋友。她没有使用很多晦涩的理论,而是用大量的真实案例,生动地展现了离异家庭中孩子可能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家长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界限感”的论述。在离异家庭中,父母之间的界限模糊,或者父母将孩子当作情感的“垃圾桶”,这些都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这本书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建立清晰的界限,既保护了孩子,也维护了父母的独立性。这对于很多正在经历家庭重组的家长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指导。我尝试着去应用书中的一些建议,比如在和前任沟通时,尽量避免让孩子成为传声筒,这确实缓解了孩子的一些压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育儿,更是关于如何做一个成熟、理性的成年人,如何在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力量。
评分我最近读完了一本让我感触颇深的书,书名叫《让折翅的小鸟重回蓝天》。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温暖而又不失力量的方式,探讨了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并着重强调了家长素养的重要性。书中的内容,与其说是在教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在引导家长如何“成长”自己,如何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她能够精准地捕捉到离异家庭孩子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家长们剖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更是深入分析了父母情绪失控对孩子造成的长期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自我觉察和调整,建立一个更健康的家庭氛围。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如何更好地处理自己作为父母的情绪,尤其是在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挑战时,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深刻的启发。它让我明白,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在于它赤裸裸地剖析了离异家庭中,一些我们习以为常却极具破坏性的育儿模式。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照一面镜子,里面映照出我曾经的焦虑、无助,甚至是一些无意识的伤害。书里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父母角色失衡”的论述,让我瞬间惊醒。我一直以为只要给孩子提供优渥的生活,就能弥补家庭结构上的缺失,但这本书却告诉我,物质上的给予,远不及情感上的稳定和安全感。书中引用的一些案例,非常真实,几乎就是我身边正在发生的故事,看得我心头一阵阵发紧。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艰难的现实,而是用一种非常理性和富有同情心的方式,引导我们去正视问题。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共情”的部分,它不是教你如何去“安抚”孩子,而是教你如何真正地“理解”孩子,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世界。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成年人逻辑和孩子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看到了成长的可能性。这本书不是一本“速成手册”,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你迷茫的时候,给你指点方向,陪你一同跋涉。
评分这本书我读完了,确实挺让人深思的。刚拿到书的时候,书名就吸引了我,“让折翅的小鸟重回蓝天”,感觉充满了力量和希望,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孩子,希望他们能找到重新飞翔的力量。整本书读下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问题时那种抽丝剥茧的细腻。比如,在讲到孩子心理创伤时,她不是简单地罗列现象,而是深入挖掘背后的根源,可能是一个被忽略的眼神,一句无心的话,甚至是一种长期的家庭氛围。这些细节对于家长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提醒,让我们意识到,教育孩子,尤其是经历过家庭变故的孩子,需要的是一份前所未有的敏感和耐心。书中提到的“看见”和“倾听”,真的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实践方法。我尝试着去“看见”孩子那些不易察觉的细微变化,去“倾听”他们那些未说出口的担忧,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孩子似乎变得更愿意和我沟通了,虽然过程依然有反复,但至少,那扇沟通的大门正在慢慢被敲开。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家长自身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素养”,才是影响孩子最关键的因素。我们不能指望孩子自己就能克服一切,我们必须先成为那个支持他们的“蓝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