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蒙台梭利育儿课 | 作者 | 【英】玛雅·皮塔麦 ;【英】苏珊娜·马里 |
| 定价 | 42.00元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ISBN | 9787510851759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重点关注父母和孩子的健康,当孩子的降生引发你情绪上的波动时,带给你平静和独特的思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书中的活动也会相应有所变化,带他们逐步拓宽周围的世界,在游戏过程中感受自己的存在。本书共有八章,探讨了亲密关系、休息、感官发展、协调、艺术、运动、语言和大自然等主题。书中的活动非常简单而容易操作,并不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或复杂的材料准备。书的*后附有活动模板。 |
| 作者简介 | |
| 苏珊娜·马里奥特(Susannah Marriott),自由作家,三个孩子的妈妈。著有《绿色育儿》(Green Babycare)、《自然妊娠》(Natural Pregnancy)、《孕期药草书》(Pregnancy Herbal)、《怀孕和婴儿》(The Pregnancy and Baby Book)等书籍。她的著作已被《卫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美丽佳人》等报刊引用。在BBC广播4频道设有个人广播节目。 |
| 目录 | |
| 序 言 6 在游戏中成长 7 章 新世界 001 正念时间表:0~6个月 002 正念呼吸 004 聚焦想象 005 感谢 006 亲子蜜月 008 改变冥想 010 辅助睡眠 011 包裹婴儿 012 哺乳专注力练习 014 积极暗示:一切都会好起来 016 第二章 了解你 019 正念时间表 :6~12个月 020 面对面 022 按摩 023 洗澡 026 换尿布 028 与宝宝出行的正念方式 030 宝宝睡前瑜伽 032 散步冥想 034 捉迷藏 036 全新的自记 037 第三章 感官探索 039 正念时间表:1~1 岁半 040 感觉的小路 042 触摸游戏 044 猜声音游戏 046 幼儿瑜伽 048 睡前按摩 050 有趣的镜子 052 耐心冥想练习 053 第四章 身体的协调性 055 正念时间表:1岁半~2岁 056 它去哪儿了? 058 投掷沙包 060 滚球 061 线穿直筒 062 马戏团演员 064 搭建积木塔 066 推和弯曲 068 静止冥想 069 第五章 亲子手工 071 正念时间表:2~2岁半 072 用水画画 074 地板艺术 075 手印艺术 076 天使鱼手印 078 土豆印章 080 自制橡皮泥 081 手指游戏 082 漂浮游戏 084 正念整理活动 085 第六章 正念游戏和运动 087 正念时间表:2岁半~3岁 088 厨房乐队 090 跟着音乐跳舞 092 小岛游戏 096 水果沙拉 098 保龄球游戏 100 幸福拍手歌 102 信号灯游戏 104 动物游戏 106 放松冥想 107 第七章 语言和故事 109 正念时间表:3岁以上 110 我的家人和朋友 112 拍手游戏 115 购物游戏 116 字母表游戏 118 编故事 120 借助道具编故事 122 第八章 户外活动 125 松鼠黏黏 126 小小间谍 129 大自然的色彩 130 大自然的触感 132 自然拼图 134 追踪宝藏 136 找一找 138 堆沙堡 140 野餐时间 142 快走游戏 144 自然冥想 145 |
| 编辑推荐 | |
| ★为新手父母提供从孩子降生起就可以用到的正念育儿方式,探讨亲密关系、放松、感官发展、协调能力、艺术、运动、语言和大自然八大主题; ★涵盖看护、喂养、洗澡、睡眠和出行等方面; ★正念时间表让你从宏观轻松掌握孩子每个生长阶段的特征与技能, ★以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为基础,建立全新的正念育儿方式,完成温馨家庭的顺利转型。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一开始我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跟风”的心态。周围的家长们都在讨论蒙特梭利,各种育儿公众号也常常推送相关的文章,似乎不了解蒙特梭利,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我脑海里对蒙特梭利教育的印象,大多是关于那些精美的教具,以及孩子们在有序的环境中专注工作的画面,总觉得那是一种“别人家的孩子”才能拥有的教育模式。我担心这本书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让我觉得自己的育儿方式有多么“不科学”,或者让我觉得我必须投入大量的金钱去购买那些昂贵的教具才能实践。然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意外地发现,它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的焦虑。相反,作者的文字充满了一种理解和包容。她并没有将蒙特梭利教育描绘成一个完美无瑕的乌托邦,而是坦诚地展示了实践中的挑战和趣事。她用大量的真实案例,让我看到了蒙特梭利理念是如何渗透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不仅仅是教育,更是关于如何观察、理解和尊重孩子。我开始意识到,蒙特梭利并非仅仅是关于“做什么”,更是关于“如何成为”。这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眼前一亮,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导书,更是一次关于自我成长和亲子关系的深度探索。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理解蒙特梭利的核心精神,并将其融入到我自己的育儿实践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评分在我眼中,这本书的第一眼吸引力来自于它低调而富有质感的封面,没有花哨的图案,只有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预示着它将带来一种深刻的思考。作为一名在育儿路上不断摸索的家长,我曾被各种育儿理论和方法弄得眼花缭乱,有时候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无法给予孩子最好的。而“蒙特梭利”这个词,在我心中一直带着一种“高阶”的标签,我总觉得它似乎需要非常专业的环境和大量的资源才能实践,因此,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它能够打破这种“高阶”的迷思,让我看到蒙特梭利教育的“落地”之处。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当我翻开书页,我发现作者的语言非常亲切,丝毫没有学术理论的生硬感。她更像是在和我分享她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日常生活中微小的瞬间,却被她赋予了蒙特梭利教育的智慧。她用非常朴实的比喻和生动的描述,让我理解了孩子内在的需求,以及如何用一种更具觉察力的方式去回应。我不再觉得蒙特梭利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融入到我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育儿并非是一场“谁做得更好”的竞赛,而是一场关于理解、尊重和陪伴的旅程。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育儿路上的灯塔,指引我更加清晰地看到孩子的世界,并用更科学、更温和的方式去陪伴他们成长。
评分拿到这本《蒙台梭利育儿课》的时候,我怀揣着一种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心情。一方面,我一直对蒙特梭利教育的理念很感兴趣,觉得它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与我一直以来希望培养孩子的方式不谋而合。但另一方面,我也听说过蒙特梭利教育的“门槛”很高,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投入,这让我有些担心自己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实践。我总觉得,那些精美的蒙特梭利教具和看似有序的工作环境,距离我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我担心这本书会给我带来一种“理论压倒实践”的感觉,让我觉得难以落地。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作者的文字非常亲切,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母亲在娓娓道来。她没有用过于深奥的学术语言,而是用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案例,将蒙特梭利的核心理念融入其中。我能感受到她对孩子的深深理解和尊重,以及她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去引导孩子的。我开始觉得,蒙特梭利并非只能在特定的“蒙特梭利教室”里才能实现,而是可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具象、更加贴近生活的蒙特梭利,一个真正可以被普通家庭所实践的育儿方式。我期待着,能够通过这本书,找到更多启发,让我的育儿之路更加宽广和有方向。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我是一名新手父母,对育儿这件事既充满了热情,又充满了迷茫。市面上的育儿书籍琳琅满目,各种育儿理论更是层出不穷,常常让我无所适从。我曾经尝试过一些“权威”的育儿指南,但很多内容过于僵化,让我觉得束手束脚,反而忽略了孩子独特的个性和需求。而“蒙特梭利”这个词,在我听来,总带着一种高冷和专业的光环,让我觉得它可能不适合我这种“小白”。我担心这本书会过于理论化,充斥着我难以理解的术语,或者提供一些遥不可及的“最优解”,让我觉得更加焦虑。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作者的语言非常朴实,充满着一种生活气息。她没有用晦涩的理论来“吓唬”我,而是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将蒙特梭利的核心理念娓娓道来。我仿佛看到她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家,更是一个真正用心去陪伴孩子成长的母亲。她分享的那些观察和体会,让我感同身受,让我觉得原来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一种更加积极和有意识的方式去引导我的孩子。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育儿启蒙”,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去探索和实践,找到属于我和我的孩子的最佳育儿之道。
评分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静静地躺了好几天,我一直犹豫着要不要打开它。不是因为我不喜欢它的封面设计,实际上,它的设计简洁大方,充满了一种温暖而宁静的亲和力,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我犹豫的原因,更多的是源于我对“蒙特梭利”这个概念本身既熟悉又陌生的状态。我听过很多关于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说法,也见过一些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图片,但总觉得它像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理论体系,距离我这个普通家长、普通孩子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我担心书中的内容会充斥着过于学术的词汇,或者是一些在我看来“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的理想化指导,无法落地到我每天面对的熊孩子和鸡毛蒜皮。然而,当我终于下定决心翻开第一页时,那种忐忑的心情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强烈。书中的语言并没有像我担心的那样冰冷而疏离,反而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母亲,在轻声讲述她和孩子的故事,分享着她的观察和感悟。我仿佛能看到她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孩子的微小信号,是如何耐心地等待,又是如何巧妙地引导。这种叙述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放松,也让我开始期待,原来蒙特梭利,或许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更真实的蒙特梭利世界,一个真正能够被我理解和实践的世界。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是它散发着一种天然的、不受雕琢的质感。它的封面不是那种光鲜亮丽、试图抓住眼球的设计,而是带着一种素雅和沉静,仿佛它自身就蕴含着一种内在的智慧,无需外在的张扬。我是一个在育儿路上磕磕绊绊的家长,尝试过各种方法,也踩过不少坑,对市面上充斥的“速成”育儿秘籍感到疲惫。当我看到“蒙特梭利”这几个字时,我并没有立刻产生强烈的购买欲,因为我总觉得这个理念过于“高端”,离我这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太远,可能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去投入。我担心这本书会给我带来一种“知识的鸿沟”,让我觉得自己离理想的育儿状态太远。然而,当我真的拿起这本书,翻阅其中的内容时,一种意想不到的熟悉感扑面而来。作者的文字,并没有给我一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和我聊天,分享着她对孩子成长的深刻理解。她讲述的那些看似平凡的育儿场景,却蕴含着蒙特梭利教育的智慧,让我觉得原来这个理念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融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更加具象、更加可操作的蒙特梭利世界,让我能够真正地理解和实践,找到属于我们家的育儿方式。
评分这本《蒙台梭利育儿课》就像一股清流,在我育儿的“信息洪流”中注入了一份宁静与思考。我承认,在购买这本书之前,我对“蒙特梭利”这个词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片段式的认知上,比如“自由探索”、“孩子是学习的主体”之类的概念,但总觉得它过于理想化,似乎与我日常生活中应对孩子哭闹、撒娇、不听话的现实状况相去甚远。我担心这本书会给我带来一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落差感,让我觉得自己的努力在“高级”的蒙特梭利理念面前显得笨拙而无效。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被作者的叙述方式深深吸引了。她的文字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反而充满了一种平实而真诚的分享。她通过大量鲜活的例子,展示了蒙特梭利教育如何在最平凡的家庭场景中落地生根,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陪伴,去回应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需求。我仿佛看到,那些复杂的教育理论,被拆解成了一个个简单易行的步骤,一个个充满智慧的瞬间。我开始意识到,蒙特梭利并非是“给孩子自由”那么简单,而是关于如何为孩子创设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其中建立自信、发展独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育儿的另一种可能,一种更加尊重孩子天性、更加注重内在发展的可能。我期待着,能够从这本书中汲取更多的能量,去构建一个真正适合我的孩子,也让我自己感到轻松愉快的育儿模式。
评分在我决定购买这本书之前,我曾对“蒙特梭利”这个词有着模糊而又刻板的印象,总觉得它代表着一种精致、有序,甚至有些“高冷”的教育方式,可能只适合那些拥有丰富资源和专业背景的家庭。我常常在想,在我这个普通的家庭里,面对着孩子日常的混乱和挑战,是否真的能够实践蒙特梭利教育?我担心这本书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让我觉得自己的育儿方式有多么“不够格”,或者让我觉得我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才能跟上“蒙特梭利”的节奏。然而,当我终于打开这本书,我发现,我的所有担忧都烟消云散了。作者的文字,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散了我内心的迷雾。她用非常朴实、真诚的语言,分享了她作为一名母亲,在实践蒙特梭利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她没有回避育儿中的难题,反而用一种充满智慧和理解的方式,去解读孩子的行为,去指导家长的应对。我开始意识到,蒙特梭利教育的核心,并非是那些华丽的教具和完美的秩序,而是关于如何观察、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为孩子创设一个充满支持和鼓励的环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蒙特梭利教育,原来是可以如此地贴近生活,如此地充满人情味,如此地可触可及。我期待着,能够从这本书中汲取到更多的能量,去真正地理解和实践蒙特梭利育儿,让我的家庭成为一个充满爱、理解和成长的港湾。
评分初次接触到这本书,我内心是充满好奇的,同时也有那么一丝隐隐的担忧。作为一名对孩子成长充满期待的家长,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孩子、引导孩子的方法。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在我听来,总是带着一种“尊重儿童”的光环,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教育模式,而我常常觉得自己在日常育儿中,被各种突发状况和孩子的“小脾气”弄得焦头烂额,难以想象如何能真正做到“尊重”和“引导”。我担心这本书会给我带来一种“理论落差”,让我觉得自己的能力和现实条件与书中描绘的理想状态相差甚远。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我发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的文字非常有温度,她就像一位知心姐姐,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分享着她和孩子的故事。她并没有用复杂的理论去“压倒”读者,而是将蒙特梭利的核心思想,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中。我看到了,原来所谓的“自由探索”,并非是放任不管,而是有界限、有引导的;原来所谓的“独立性”,并非是让孩子独自承担一切,而是给予他们尝试和学习的机会。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蒙特梭利育儿,是可以非常贴近我们普通家庭生活的,是可以充满爱和智慧的。我期待着,能够通过这本书,找到更多关于如何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方法,学习如何用更耐心、更积极的态度去回应孩子的成长,让我的育儿之路更加顺畅和充满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存在,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育儿观念的“刷新”。我一直以来,都信奉着一种“以孩子为中心”的育儿理念,但总觉得它在实践中,总会遇到一些瓶颈,比如如何平衡孩子的意愿和规则的建立,如何引导孩子独立又不失亲子间的连接。而“蒙特梭利”这个词,在我听来,似乎总带着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种更为精细、更为科学的教育体系,但我又担心它会过于强调“规则”和“秩序”,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我的顾虑在于,是否这种教育模式,会让孩子变得过于“懂事”,而失去了童年的天真和自由。然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我发现,我的这些顾虑,在这位作者的笔下,得到了非常温暖而有力的回应。她并没有将蒙特梭利教育描绘成一种冰冷的、机械的规则体系,而是用非常生动、感人的笔触,讲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去发现孩子内在的需求,如何通过充满智慧的引导,去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发展独立。我仿佛看到了,蒙特梭利教育,是如何将“尊重”和“自由”与“规则”和“引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原来育儿,可以如此地充满智慧和艺术,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管教”和“满足”。我期待着,能够在这本书的引领下,找到更多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方法,如何成为一个更有觉察力、更有智慧的家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