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志(金陵书局本)(套装共8册)
**:1680元
作者:陈寿
出版社:广陵书社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ISBN:9787806949535
页码:856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3.7
Kg
西晋陈寿编写的《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史学名著,史学界把它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南朝宋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后人将其与陈寿《三国志》并重,视为一体,作为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资料。同治八年,金陵、浙江、湖北、江苏、淮南五书局谋求合刻“二十四史”。金陵书局本《三国志》,是五局合刻本“二十四史”之一,同治九年刊刻,该本据毛氏汲古阁本校刻,所刻史书校勘精当,超过殿本,被公认为金陵官书局之名刻。现我社原大影印,线装出版。
编辑推荐
《三国志(金陵书局本)(套装共8册)》内容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风俗等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真实反映三国时期的历史原貌,方便读者对这一时期丰富的历史文化有一个较为形象的、直观的认识。
目录
《三国志1》目录:
内容提要
《三国志(金陵书局本)(套装共8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四史”。作者陈寿,以其史识及叙事能力,在当时已有“良史之才”的称誉。《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有它自己的特点,它既不像《史记》那样的通史,也不像《汉书》一类史书那样的断代史,它平行地叙述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峙的史实。虽然名之为“志”,但是书里面只有纪和传,没有志。《三国志(金陵书局本)(套装共8册)》是裴松之的注释本。
作者介绍
作者:(晋代)陈寿
校注:(南朝宋)裴松之
这套书的“分量感”不仅仅体现在它的物理厚度上,更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重量。每一册书的开启,都像是打开了一个通往两晋之交的神秘通道。阅读过程中,我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史家的笔法和角度。陈寿作为晋朝的史官,其叙事立场是客观还是带有时代局限性?裴松之的注释又在哪些地方体现了南朝士人的评判标准?这种深层次的思辨,是仅仅阅读白话译本所无法提供的。它强迫你用一种更审慎、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对待这些文字,而不是被动接受一个既定的故事版本。这套书,是训练历史思维的绝佳材料。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尤其是那种古朴典雅的宣纸质感,上手就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线装的书籍,翻阅起来有一种独特的仪式感,每一页的触感都细腻温润,让人忍不住想慢下来,细细品味文字。金陵书局的出品,向来以精良著称,这次的影印版更是把原貌展现得淋漓尽致,那泛黄的书页,那遒劲的笔触,仿佛能直接触摸到历史的脉络。光是看着这函八册整齐地码放在一起,就觉得心头踏实,这不只是一套书,简直就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装帧的用心,使得阅读体验从视觉到触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敬畏与期待。
评分我得说,这套书的价格虽然不菲,但从收藏价值和阅读体验的综合角度来看,绝对是物有所值的。它不是那种快消品式的阅读物,而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传家宝”级别的书籍。线装书的维护需要细心,宣纸也需要避光避湿,但正是这种对书籍本身的尊重和呵护,反过来也促使读者更加珍视其中的知识。它不仅仅是关于曹魏、蜀汉、东吴那些英雄豪杰的故事,它本身就是一段鲜活的文化遗产的延续。对于真正的历史爱好者和古籍收藏家而言,这样的版本,可遇而不可求,其意义远超文字本身。
评分阅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裴松之注的价值无可替代。陈寿的《三国志》固然是正史的典范,记述精炼,史料扎实,但若无裴松之这般详尽的引注,许多细节和旁证便会付诸阙如。这套书将注与正文有机结合,使得阅读的连贯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持。我尤其欣赏的是裴松之引用的那些魏晋时期的其他史料,它们如同无数细小的光点,将陈寿原本有些简洁的叙事瞬间点亮,使得人物的性格、事件的背景变得立体而丰满。对于一个想深入了解那个乱世风云的普通读者来说,这种详注版本的确是省去了大量交叉查阅的繁琐,直接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历史图景。
评分说实话,最初拿到手的时候,我对影印版的清晰度还有些许担忧,毕竟是宣纸古籍的影印,很容易出现模糊或墨色不均的情况。但实际翻阅下来,广陵书社这次的处理水平绝对是顶级的。那些繁复的汉字,即便是细小的偏旁部首,都清晰可辨,墨色的浓淡变化也保留了原作的韵味,丝毫没有那种廉价复制品的平板感。这对于研读古代史书至关重要,因为有些字形或版本差异,恰恰隐藏在这些细微的笔画之中。能以现代的便利享受如此高质量的古籍复原,让人不禁感叹科技进步带来的文化福利,这比盯着电子屏幕阅读,带来的历史沉浸感要强上百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