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建康實錄(全五冊) 9787501363292

宋本建康實錄(全五冊) 978750136329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許嵩 著
圖書標籤:
  • 宋本
  • 建康實錄
  • 史料
  • 古籍
  • 地方史
  • 宋代史
  • 曆史
  • 珍本
  • 善本
  • 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韻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ISBN:9787501363292
商品編碼:29818841325
包裝:平裝-鎖綫膠訂
齣版時間:2017-12-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宋本建康實錄(全五冊) 作者 (唐)許嵩
定價 100.00元 齣版社 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ISBN 9787501363292 齣版日期 2017-12-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鎖綫膠訂
開本 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建康實錄(捲一—六) (唐)許嵩撰 宋刻本 1

建康實錄序3

捲一 吳上5

捲二 吳中 55

捲三 吳中下97

捲四 吳下127

捲五 晉上173

捲六 晉上217

第二冊

建康實錄(捲七—九) (唐)許嵩撰 宋刻本 1

捲七 晉中1

捲八 57

捲九 晉中下123

第三冊

建康實錄(捲十—十二) (唐)許嵩撰 宋刻本 1

捲十 晉下1

捲十一 宋上87

捲十二 宋中161

第四冊

建康實錄(捲十三—十六) (唐)許嵩撰 宋刻本 1

捲十三 宋下1

捲十四 宋下39

捲十五 齊上133

捲十六 齊下189

第五冊

建康實錄(捲十七—二十) (唐)許嵩撰 宋刻本 1

捲十七 梁上1

捲十九 陳上 105

捲二十 陳書下 139


   編輯推薦

   文摘







   序言

《建康實錄》:六朝古都的史海鈎沉 《建康實錄》是一部以建康(今南京)為核心,係統記述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曆史的史學巨著。其內容之詳博,考證之精審,在史學界享有崇高地位。本書以史料為骨,以人物為魂,以事件為脈,為我們勾勒齣一幅波瀾壯闊的六朝畫捲,深入剖析瞭這座古都的政治風雲、社會百態、文化繁榮乃至衰落的麯摺曆程。 東吳:江東的開創與奠基 東吳,作為三國時期割據江東的政權,其興起與發展在《建康實錄》中占據瞭重要的篇幅。本書從孫堅、孫策父子逐鹿江東開始,詳細敘述瞭他們如何憑藉卓越的軍事纔能和政治智慧,在群雄逐鹿的亂世中站穩腳跟,並最終建立起偏安江南的基業。重點描繪瞭孫權繼位後,如何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招攬人纔,鞏固統治,使江東經濟日益繁榮,文化逐步興盛。書中對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重大軍事事件的記述,生動再現瞭東吳在與曹魏、蜀漢抗衡中的戰略決策與軍事部署。同時,也深入探討瞭東吳政權的內部政治鬥爭,如“二宮之爭”等,展現瞭權力鬥爭的殘酷與復雜。書中對士族階層在東吳的崛起和發展也進行瞭細緻的描繪,為我們理解江南士族政治的早期形態提供瞭寶貴的資料。 東晉:門閥政治與文化復興 東晉王朝的建立,是《建康實錄》中一個濃墨重彩的章節。本書詳細記述瞭西晉滅亡後,司馬睿在王導、王敦等人的擁戴下南渡長江,重建晉室的艱難過程。重點剖析瞭東晉獨特的門閥政治製度,如“顧命”體係、“八王之亂”的餘波,以及門閥士族如何憑藉其雄厚的政治、經濟實力,在朝廷中占據主導地位。書中對“永嘉之亂”後北方士族大規模南遷的背景、過程及其對江南社會、經濟、文化帶來的深刻影響進行瞭詳盡的描述。這一時期,建康成為瞭中國的文化中心,本書集中展現瞭東晉時期文人墨客的群體畫像,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背後書法藝術的巔峰,陶淵明的田園詩歌所體現的隱逸情懷,以及謝靈運的山水詩歌所描繪的江南風光。書中對東晉的哲學思想、佛教的傳播與發展,以及藝術、文學的繁榮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描繪瞭在中國曆史上一個動蕩年代裏,文化如何得以延續和發展,甚至走嚮一個新的高峰。 南朝宋、齊、梁、陳:權力更迭與社會變遷 《建康實錄》對南朝宋、齊、梁、陳四朝的記述,猶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宮廷大戲。本書詳細梳理瞭這些王朝的建立、發展與滅亡的曆史脈絡,重點刻畫瞭劉裕代晉建宋、蕭道成代宋建齊、蕭衍代齊建梁、陳霸先代梁建陳等一係列權力更迭的過程。這些王朝的興衰,無不與政治鬥爭、軍事政變、皇權爭奪緊密相連。書中對開國君主如宋武帝劉裕的雄纔大略、齊高帝蕭道成的權謀手段、梁武帝蕭衍的虔誠信佛與晚年昏聵、陳武帝陳霸先的勇猛果斷等都有生動的刻畫,展現瞭不同君主在曆史舞颱上扮演的角色。 同時,本書也深入剖析瞭南朝政治製度的演變,特彆是士族門閥製度的衰落與皇權勢力的擴張,以及寒門士族和新興政治勢力的崛起。書中對南朝經濟的發展,如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狀況,以及城市建康的繁榮景象,特彆是其作為南方經濟中心的地位,都進行瞭細緻的描述。文化方麵,南朝承襲瞭東晉的文化傳統,並在某些領域有所創新。本書展現瞭南朝文學的綺麗、藝術的精緻,如謝朓的詩歌、瀋約的聲律學、佛教在南朝的進一步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對南朝士族的生活方式、禮儀製度、思想觀念等也進行瞭詳盡的描繪,勾勒齣那個時代獨特的社會風貌。 建康:一座城市的史詩 貫穿整部《建康實錄》的,是對建康這座城市的細緻描繪。本書不僅記錄瞭王朝的興衰,更重要的是,它將建康作為一座活著的城市來呈現。從建康的城池規劃、宮殿廟宇的興建,到街市的繁榮、市井的生活,無不體現齣這座都城的曆史變遷。書中記錄瞭建康在不同時期的地理風貌、水係交通、經濟重心,以及其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同時,也描繪瞭建康在戰亂中的破壞與重建,以及它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浴火重生,成為南方文明的象徵。書中對建康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宏偉的宮殿,還是普通百姓的居所,都傾注瞭作者的關注,使得建康不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而是一個承載著無數曆史記憶和人物命運的生動載體。 曆史的鏡鑒與反思 《建康實錄》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對六朝曆史的詳盡記述,更在於其提供的曆史鏡鑒與反思。通過對一個個王朝的興衰、一個個曆史人物的命運的審視,本書引導讀者思考權力、政治、經濟、文化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六朝時期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充滿變革與動蕩的時期,它既是漢民族文明的延續與發展,也充滿瞭內部的衝突與分裂。本書所呈現的政治腐敗、權臣專橫、政治動蕩,以及文化上的奢靡與虛浮,都為後世提供瞭深刻的教訓。同時,六朝時期在思想文化上的開放與繁榮,對後世也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建康實錄》的寫作,體現瞭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刻的曆史洞察力。作者通過對大量史料的搜集、梳理、辨析,力求還原曆史的真相,為我們呈現瞭一個真實而立體的六朝時代。閱讀《建康實錄》,如同穿越時空,親曆那段跌宕起伏的曆史,感受那座古都的脈搏,體會那段輝煌與滄桑交織的歲月。它是一部關於建康的史詩,更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政治、社會、文化演變的宏偉畫捲,值得每一個對中國曆史感興趣的讀者細細品讀。

用戶評價

評分

這五冊書的裝幀和排版,對於一個注重閱讀舒適度的讀者來說,是值得稱贊的。雖然是古代文獻的整理齣版,但現代的印刷技術確保瞭文字的清晰可辨,這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我習慣於在閱讀古籍時做大量的批注和索引,這套書的留白和章節劃分設計得相當人性化,方便瞭我的研究性閱讀。更讓我欣賞的是,齣版方在捲首和捲末可能附帶的一些考證或校勘說明,這些嚴謹的學術態度,為我們理解文本的可靠性和流傳過程提供瞭重要的參照。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曆史學者,但又熱衷於深入探究的讀者來說,這種高質量的齣版物,是支撐我們探索下去的堅實基礎。它讓我們能更專注於內容本身,而不用過多擔憂文本的清晰度問題。

評分

拿到這套書後,我立刻被其中蘊含的學術價值所吸引。作為研究曆史地理和城市社會史的愛好者,我深知這類“實錄”性質的文本具有不可替代的原始性。它不像後世的史學著作那樣經過層層解讀和篩選,而是盡可能保留瞭當時地方文人的觀察視角和記錄習慣。我尤其關注其中關於建築形製和水係變遷的描述,這對重建古代建康的地理模型至關重要。我發現很多細節的處理非常精妙,比如對某個坊市的界限劃分,或者某條河流改道的記載,都顯示齣作者群對地方掌故的深入瞭解。這套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停留在文獻層麵,它更像是一部“活的”城市考古報告,隻不過媒介是文字而非實物。我計劃對照著近代的南京地圖,嘗試還原一些關鍵的曆史地標,這種跨時空的對話感,真是令人著迷。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套書的閱讀體驗是有些忐忑的。畢竟是宋本的影印或翻刻,文字的晦澀和內容的繁瑣是難以避免的。但真正沉浸進去後,我發現作者們的敘事節奏其實頗具匠心。他們並非隻是羅列事實,而是巧妙地將曆史事件與地理空間結閤起來,使得敘述具有很強的畫麵感。例如,當描述某次戰役或某個重大慶典時,總會穿插對相關地點的詳細描述,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我特彆喜歡他們對地方風物的贊美和感慨,那種對故土深沉的愛戀,即便隔著韆年也能被強烈地感受到。這套書展現瞭一種獨特的“地方情懷”,它不僅僅是關於“建康”這個地名,更是關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共同記憶。對於一個對地域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這種情感的共鳴是極其珍貴的。

評分

這本厚重的《宋本建康實錄》全五冊,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股撲麵而來的曆史氣息。我最近沉迷於對古代城市變遷的研究,尤其對六朝古都建康(今南京)的曆史情有獨鍾。這本書的裝幀考究,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讓人在閱讀時有一種古雅的沉浸感。我一直好奇,宋人是如何記錄和描繪他們眼中的建康的?這本書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窗口。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史料匯編,更像是一幅用文字精心繪製的城市風貌圖。初翻時,那種詳盡的程度就讓人驚嘆,涉及到街巷布局、宮闕廟宇的興衰、甚至市井生活的瑣碎細節,都得到瞭細緻的勾勒。這種全景式的敘述方式,極大地滿足瞭我對“地方誌”類書籍的期待。我特彆期待能從這五捲中,窺見宋代士人對這座韆年古都的集體記憶和情感投射,這遠比枯燥的年代記敘要生動得多。

評分

我最近在琢磨古代的經濟地理問題,因此對書中涉及的物産、商業活動和稅收體係的部分格外留心。這本書的宏大敘事下,隱藏著大量關於社會經濟運作的微觀信息。比如,它記錄瞭哪些貨物是建康的特色産品,哪個季節哪個碼頭最為繁忙,甚至能從中推測齣宋代長江下遊的漕運網絡的大緻麵貌。這種從曆史記錄中“淘金”的過程,充滿瞭驚喜。每一次翻閱,都仿佛在與過去的工匠、商販、官吏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我認識到,研究一座城市的曆史,最終目的還是要迴歸到理解當時人們的衣食住行和生産生活。這套《實錄》無疑提供瞭一個無比豐富的數據庫,讓我得以從一個更接地氣的角度去理解“建康”的興衰脈絡,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帝王將相的層麵。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