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传统婚姻制度向近代的嬗变
定价:38元
作者:郑全红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310048342
字数:228000
页码:2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婚姻制度向近代的嬗变》共分为五章内容,重点将根据档案文献记载和大理院民事判决探讨传统婚姻制度近代嬗变的历程。重点探讨内容中国传统婚姻制度近代嬗变的变迁脉络,并与传统及晚清时期比较。从而揭示婚姻制度的变迁发展脉络。
目录
作者介绍
郑全红,1971年生,吉林四平人。200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史、社会史。曾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传统向现代的嬗变:民国时期女子财产继承权变迁研究”“近代中国传统家庭向现代演变的动态研究”“清末民国婚姻家庭立法与近代中国法律转型”多项。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广度令人叹为观止。作者似乎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俗、法律条文以及民间观念的变迁都有着极其透彻的理解。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合”与“离”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微妙差异的论述,作者不仅罗列了制度层面的变化,更巧妙地结合了宗法制度对个体家庭的影响,使得论述立体而丰满。读起来,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历史人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进行着深入的交流。相比于一些只停留在概念梳理的同类著作,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支撑,这些案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被精心编排,用来印证作者的核心论点,逻辑链条严密,无懈可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封面采用了一种典雅的深蓝色调,搭配烫金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显得既庄重又不失古朴之美。纸张的选择也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到内容的厚重与价值。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作者在章节划分和行文结构上做得非常用心。每一部分的过渡都非常自然流畅,即便是涉及复杂历史脉络的章节,也能通过清晰的小标题和分段清晰地引导读者。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历史文献的引用和注释都做得十分详尽,这对于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整体而言,这本书在物理呈现上,已经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高品质的阅读体验,从视觉到触觉,都传递出一种对学术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史料运用可谓是炉火纯青。我注意到作者明显耗费了大量心血去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一手资料,包括地方志、族谱乃至一些私人信札的片段。这些零散的材料经过作者的整合与梳理,最终汇聚成支持其宏大叙事的坚实基础。这使得全书的论证过程极具说服力,让人感到每一个结论都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史实基础之上的。特别是作者在分析某一特定时期法律条文修订的背后,所折射出的权力结构调整的论述部分,简直是精彩绝伦,体现了扎实的文献功底和高超的史学想象力。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作者的行文风格非常具有辨识度,它既有史学家的严谨客观,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温度。在探讨某些敏感或复杂的社会现象时,作者并没有采取简单的批判或赞美的态度,而是以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的精确去剖析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结构性原因。这种中正平和的叙事基调,极大地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思自己对于传统社会结构的一些固有认知,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许多僵化的刻板印象,引导我从更宏大、更具动态性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历史的演进。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对特定历史阶段的描摹,更在于它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诸多文化现象提供了深刻的历史维度。婚姻制度的变迁,本质上就是社会结构、性别关系乃至个体权利意识演变的一部缩影。读完之后,我对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重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理解了许多看似突兀的观念转变,实则有着漫长而曲折的根源。这本书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中国社会变迁复杂性的另一扇窗户,它所提供的历史纵深感,是其他通俗读物无法比拟的,对于任何关心社会变迁和制度史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