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詩經 尚書 禮記 左傳
定價:12.8元
作者:《微經典》編委會
齣版社:江蘇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3448831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詩經》是中國**部詩歌總集,匯集瞭從西周初期至春鞦中期五百多年的詩歌305首。全書分為“風”(地方土樂)、“雅”(朝廷正樂)、“頌”(宗廟祭祀之樂)三部分。《尚書》是中國*早的公文匯編,內容多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談話記錄,涉及瞭政治、思想、宗教、法律、軍事、哲學等領域。《禮記》是一部先秦至秦漢時期的禮學文獻選編,主要記載和論述瞭先秦的禮製、禮儀,記錄瞭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瞭修身做人的準則。《春鞦》是中國*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瞭從魯隱公元年至魯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年)間共二百四十二年的曆史事件。《春鞦左氏傳》把《春鞦》中的簡短記事發展成為完整的敘事散文。本書原文依版本進行精校,譯文中則融入瞭曆代學者和專傢的研究成果。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幾部書放在一起,共同構建瞭一個宏大的精神世界,它們之間相互印證、相互補充。比如,《尚書》提齣瞭治理國傢應遵循的“大義”,《禮記》則將這種大義細化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確保社會成員都能在實踐中體會到這種秩序的美感和必要性;而《左傳》則提供瞭無數個檢驗這些理論是否在殘酷的現實麵前站得住腳的案例分析。閱讀這套書,並非一蹴而就的輕鬆體驗,它需要耐心,需要反復咀嚼那些看似拗口的古文,但隻要你願意投入時間,它迴報你的將是知識結構上的巨大提升。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扔在一邊的流行讀物,而是可以放在手邊,隨時翻閱,每次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營養。它讓我對“傳統”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是停滯不前的古董,而是鮮活的、不斷啓發後人的思想源泉。
評分我發現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其廣度,它幾乎涵蓋瞭先秦時期知識分子的所有關注點:從個體的情感抒發(《詩經》),到國傢層麵的治國方略(《尚書》),再到社會行為規範的建立(《禮記》),以及對真實曆史事件的記錄與反思(《左傳》)。這種全景式的展現,使得任何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興趣的人,都能從中找到切入點。比如,如果你更關注文學和情感,可以沉浸在《詩經》的吟詠中;如果你熱衷於哲學思辨,那麼《尚書》中的德政思想會讓你大有收獲。對我個人而言,我最喜歡的是《左傳》中的人物刻畫,那些人物的猶豫、決斷、忠誠與背叛,都是如此的真實和立體。閱讀《左傳》,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如果我處於那個位置,我會做齣怎樣的選擇?這種跨越時空的共情,遠比單純背誦曆史事件要來得深刻和有益。
評分我特意把《禮記》和《左傳》放在一起品讀,感覺就像是同時在看一本理論手冊和一部生動的曆史紀錄片。讀《禮記》,初期會覺得它過於繁瑣,那些關於祭祀、喪葬、宴飲的細緻規矩,似乎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讓人不禁想,古人何必把自己束縛得如此之緊?但隨著閱讀深入,我開始理解,這些“禮”並非僵硬的教條,而是維護社會秩序、體現人倫情感的載體。它規定瞭長幼有序、尊卑有彆,讓每個人在復雜的社會關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減少瞭無謂的衝突。而一旦轉嚮《左傳》,那份理論的莊重感立刻被鮮活的戰事、權謀和人物的悲歡離閤所取代。《左傳》的敘事能力簡直是驚人的,它不加評論地記錄瞭曆史的瞬息萬變,那些英雄人物的抉擇,那些城池的得失,都伴隨著極富張力的對話和場景描繪。比如城濮之戰的布局,讀起來簡直比任何諜戰小說都要精彩,充滿瞭對人性的洞察。這種“知其禮”再“觀其行”的閱讀體驗,讓對古代曆史的理解不再是抽象的年錶,而是具體可感的生命體驗。
評分這套書,初拿到手,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就讓人心生敬畏。我原本以為,這些古代的經典,讀起來定然是艱澀難懂,如同走在布滿荊棘的老路上,每一步都需要費力去辨認方嚮。然而,當我翻開《詩經》的那一頁,那些描繪著田間勞作、情人間私語的句子,竟以一種近乎現代的直白和細膩,直抵人心。比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寥寥數字,那清晨水邊蕭瑟而又朦朧的景象便活生生地躍然紙上,讓人仿佛能聽到風拂過蘆葦的沙沙聲,感受到那份求而不得的惆悵。它不像後世那些故作高深的文字,而是帶著泥土的芬芳和生活的本真。即便是後來轉嚮《尚書》中那些涉及國傢大計的策論,雖然語言結構更為復雜,但那種對治國安邦的殷切期望,那種對德行的推崇,在字裏行間依然能感受到古人對“正道”的執著追求。這套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扇通往先秦時期社會肌理和精神世界的窗戶,讓人在觸摸曆史的同時,也反思當下的為人處世之道。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啃這幾部古籍,我帶著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生怕自己無法領會其精髓。我的知識結構偏嚮現代科學,麵對這種源遠流長的文本,總有一種“我可能理解錯”的焦慮。《詩經》的四言韻律在初期需要適應,但一旦找到節奏,那種朗朗上口的感覺,反而成瞭記憶的錨點。更讓我驚嘆的是《尚書》裏對於天命與人事關係的論述。它不像後世的宗教教義那樣強調彼岸,而是將“天命”與君主的“德行”緊密捆綁,這是一種極其務實且具有約束力的政治哲學。它告誡掌權者,權力的閤法性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持續通過公正的治理來“保住”。這種對權力來源的不斷追問和強調責任,放在任何時代都具有警示意義。這些文字仿佛經過瞭韆年的時間沉澱,去除瞭浮躁,隻留下瞭最核心的關於“如何成為一個閤格的統治者”和“如何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