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庸全鑒典藏版(第2版)
:38.00元
作者:(戰國)子思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800163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中庸全鑒》原文根據版本核定,輔以通俗易懂的譯文,使讀者全麵領略這部儒傢經典之作的哲學思想之美。
2.全書雙色印刷,采用80剋膠版紙,配以大量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的精美圖片。
3.在一版的暢銷基礎上全新修訂而成,內容更精到,文字更洗練,裝幀更典雅,適閤廣大國學愛好者閱讀及收藏。
內容提要
《中庸》是儒傢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傳統文化之“經學”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學問,對中華文明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它雖然是《四書》中篇幅小的一部,但卻是其中富意蘊、*理論和見氣象的著作,能淋灕盡緻地展現中國人的智慧和哲學洞見。
本書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導言,從處世和人生經驗的角度齣發,闡發瞭蘊藏其中的智慧,並以人生處世中的經典案例加以印證,幫助讀者深化理解《中庸》這一傳世經典所包含的智慧。
目錄
章 天命:天地之化本於中和
◎ 1秉承天命,天人閤一
◎ 2道不可離,君子慎獨
◎ 3要有“三省吾身”的態度
◎ 4中、和是一切的根本
第二章 時中:君子中庸,小人庸
◎ 1做個堅守道德的君子
◎ 2庸者是可怕的
◎ 3去除內心的肆無忌憚
第三章 鮮能:人生在世,都是有欲望的
◎ 1中庸是高的道德標準
◎ 2孔子的中庸思想
◎ 3人的欲望永遠都不能滿足
◎ 4必須剋服褊狹的劣根性
第四章 行明:既無過之,亦無不及
◎ 1萬事都要講究一個“度”
◎ 2物壯則老,過猶不及
◎ 3適度纔是正確的選擇
◎ 4驕矜者無知,自知者智慧
第五章 踐行:積極實踐
◎ 1中庸不是用來研究的
◎ 2隻有實踐纔能齣真知
◎ 3學以緻用方顯真智慧
第六章 大知:大智慧者執兩用中
◎ 1執兩用中是傑齣的領導藝術
◎ 2隱惡揚善,律人安人
◎ 3揚長避短,以揚為主
◎ 4多徵詢下屬的意見
第七章 予知:聰明反被聰明誤
◎ 1聰明並不等於高明
◎ 2不要顯得比彆人聰明
◎ 3雞蛋不必硬碰石頭
第八章 服膺:中庸之道,服膺弗失
◎ 1踐行中庸需要內在的自覺性
◎ 2時刻不放棄追求的目標
◎ 3認識到錯誤就立即改正
第九章 可均:白刃可蹈,中庸難得
◎ 1中庸是性的標準
◎ 2中庸之道與對癥
第十章 問強:精神力量的強重要
◎ 1寬柔以教,不報無道
◎ 2暴力不是明智的選擇
◎ 3與人為善,和而不流
◎ 4堅持原則,保持氣節
第十一章 素隱:遵道而行,依乎中庸
◎ 1者不得善終
◎ 2半途而廢者難以成功
◎ 3不爭不鬥,不喜不厭
第十二章 費隱:君子之道費而隱
◎ 1中庸之道既易又難
◎ 2努力擺脫一知半解
第十三章 不遠:君子之行,安然守正
◎ 1道不遠人,遠人非道
◎ 2以尊重人的原則去治理人
◎ 3忠恕之道與中庸之道
◎ 4庸德之行,庸言之謹
◎ 5做人做事要收斂一些
第十四章 素位:素位而行,反求其身
◎ 1是什麼角色就做好什麼事
◎ 2安守本分方得安享終生
◎ 3上不陵下,下不援上
◎ 4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 5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第十五章 行遠:行遠自邇,登高自卑
◎ 1有謙乃有容,有容方成廣
◎ 2認識自我,切忌虛誇
第十六章 鬼神:道體物不可遺
◎ 1道是無所不在的
◎ 2內心的“誠”是關鍵
第十七章 大德:大德者必受命
◎ 1德行是一切倫理的基礎
◎ 2高貴的品德是一種財富
◎ 3修德可以養生增壽
第十八章 無憂:中庸而行,可以無憂
◎ 1中庸道德價值的評判
◎ 2對自己的修養和作為要謹慎
◎ 3按禮製服喪也是孝道的體現
第十九章 達孝:禮法製度是治國之本
◎ 1用“孝”字影響彆人
◎ 2善於繼承前人的誌嚮
◎ 3“禮”是不能錯亂的
◎ 4把“禮”上升為政治的閤法性
第二十章 問政:治國理政的方法和原則
◎ 1為政之要,在於得人
◎ 2以自身的德行感召人纔
◎ 3治國之道,以仁為本
◎ 4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5勤奮必能通嚮成功
第二十一章 誠明:自誠明,自明誠
◎ 1誠是儒學的奠基性觀念
◎ 2誠和明是互相聯係的
◎ 3“自誠明”與“自明誠”
第二十二章 至誠:用至誠之心贏得至忠
◎ 1君使臣以誠,臣事君以忠
◎ 2用自己的真誠打動對方
第二十三章 緻麯:真誠之人能化育萬物
◎ 1緻麯的修養之道
◎ 2由局部達到整體的誠
第二十四章 前知:至誠者可預知未來
◎ 1誠的高境界有如神靈
◎ 2先知來自於自身的修煉
第二十五章 自成:誠者自成,閤內外之道
◎ 1誠是事物的發端和歸宿
◎ 2至誠必然是仁德
◎ 3誠者能夠成就自己
◎ 4從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
第二十六章 無息:至誠是沒有止息的
◎ 1追求至誠永遠不停止
◎ 2博大高明,悠遠長久
◎ 3至誠的三種情形
第二十七章 明哲:明達智慧,進退自如
◎ 1修養德行,適應聖人之道
◎ 2達到聖人之道的具體途徑
◎ 3明哲保身,方能進退自如
◎ 4等待適當的時機再行動
第二十八章 自用:愚賤不可自以為是
◎ 1自以為是者總與失敗同行
◎ 2剛愎自用會導緻悲慘的結局
◎ 3獨斷專行,必鑄苦果
◎ 4孔子為何要遵從周禮
第二十九章 取信: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
◎ 1把王道推行到天下
◎ 2民信是強的凝聚力
◎ 3要成為良好的榜樣
◎ 4身體力行,為不言之教
◎ 5以品格魅力感召天下
第三十章 敦化:至聖之德廣大如天
◎ 1孔子祖述堯舜的脈絡
◎ 2孔子祖述堯舜的內容
◎ 3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第三十一章 至聖:能“配天”的領導藝術
◎ 1居上者要“臨之以莊”
◎ 2寬裕溫柔,容納萬物
◎ 3培養寬宏大量的胸懷
◎ 4儀錶言行要顯得精明強乾
第三十二章 天德: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 1至誠之道的功用
◎ 2“誠”是天人閤一的聯結點
第三十三章 德化:弘揚德行的高境界
◎ 1君子之道不可急功近利
◎ 2把民眾培養成有德的君子
◎ 3含而不露比暴跳如雷更有效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孫。戰國時期的思想傢。子思在儒傢學派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學,下開孟子心性之論,並由此對宋代理學産生瞭重要而積極的影響。
遲雙明,筆名東籬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鄲市人。199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係,曾在邯鄲鋼鐵公司任子弟中學教師、《邯鋼報》編輯等,現任北京鴻圖巨基公司總編。主要作品有:《首席執行官》、《諸葛亮日記》、《邊讀邊悟<菜根譚>》、《聽李叔同講禪機得瀟灑人生》、《讀史有學問全集》等。
文摘
序言
評價五: 我最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幫助我平靜心緒的書籍,翻閱瞭許多市麵上的心靈雞湯後,總覺得少瞭點根基。直到接觸到這部作品,我纔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定力”。這本書的核心思想,那種在變動不居的世界中尋找永恒準則的努力,給予瞭我強大的精神支撐。它不是教人如何逃避現實,而是教人如何在紛擾中保持內心的澄澈與公正。我尤其喜歡那種“無過亦無不及”的境界描述,它並非要求人變得平庸,而是追求一種圓融、恰到好處的生命狀態。閱讀後的感悟是,真正的力量往往來自於適度和節製,這種領悟,比任何浮躁的成功學都要來得深刻和長遠。
評分評價四: 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時,主要還是衝著它“典藏”的頭銜去的,擔心內容會過於晦澀難懂,畢竟是兩韆多年前的文獻。然而,實際閱讀後發現,我完全多慮瞭。本書的編排巧妙地融入瞭大量的輔助性材料,比如詳盡的時代背景介紹和關鍵術語的白話解釋,這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師,在你快要迷失在文言文的海洋時,及時遞上一張地圖。我特彆欣賞它對具體案例的引用,這些例子往往能瞬間點亮晦澀的理論,讓我能將抽象的道理代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實踐。這對於我這種希望將傳統智慧融入現代實踐的人來說,是極大的幫助。
評分評價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拿到手裏沉甸甸的,那種皮革的觸感和燙金的字體,讓人立刻感覺到這是一部值得珍藏的經典。內頁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印刷清晰細膩,即便是細小的文字也毫無壓力。我特彆喜歡這種典藏版的用心,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緻的工藝品,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視覺享受。翻閱的時候,那種對傳統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感覺自己觸摸到瞭曆史的溫度。我一直期待能有一本這樣的版本,來承載這些重要的古代智慧。從排版上看,整體布局疏朗有緻,注釋和原文的區分做得非常到位,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種清晰的結構提供瞭極大的便利,避免瞭閱讀時的混亂感。
評分評價二: 我抱著極大的好奇心打開瞭這本書的扉頁,期待著能從中挖掘齣一些現代社會中日益缺失的平衡與和諧之道。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洗滌。作者對這些古老哲學的闡述,既保留瞭原文的精髓,又用現代的語言進行瞭解讀,這種“古今貫通”的敘事手法非常高明。我發現,許多看似陳舊的理念,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反而成瞭指引我們迴歸本心的燈塔。書中對“中”與“和”的探討,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深入到個體修養、人際交往乃至治國理政的方方麵麵,讓人讀後深思。尤其是一些論述,如對個體情感的剋製與恰到好處的錶達,簡直是現代情商教育的先驅範本。
評分評價三: 作為一個對古典文學頗有研究的業餘愛好者,我必須承認,這次的閱讀體驗遠超我的預期。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匯集瞭曆代名傢的精要見解,並進行瞭係統的梳理和對比。不同學派對同一句義的解讀差異,都被細緻地呈現齣來,這對於希望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我花瞭大量時間比對瞭不同章節的邏輯推進,發現編者在構建全書的知識體係上花費瞭巨大的心力,層次分明,邏輯嚴密,使得原本抽象的哲學概念變得觸手可及。這種紮實的學術功底,讓這本書不僅是麵嚮大眾的普及讀物,更是研究者案頭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