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禮樂詩書國學啓濛 音樂篇
定價:10.00元
作者:高振河,瀋童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101096989
字數:
頁碼:15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禮樂詩書,精華薈萃
讀一思一行,三位一體
品傳統經典,入國學之門
與時代同行,塑少年君子
內容提要
《禮樂詩書國學啓濛·音樂篇》所選用的作品兼顧各個種類和時代,既有古琴麯、箏麯、簫麯、琵琶麯等經典器樂麯目,又有樂府、唐詩、宋詞的唱麯,並按照錶現內容的曆史順序排序。它們都是中國音樂史上體現“樂德”的精華之作,或取材於古聖先賢的生平故事,讓人敬仰孺慕;或取材於盛世激昂的曆史篇章,讓人慷慨奮起;或取材於名士文豪的情緻之作,讓人淡泊清淨……在具體的教學之中,鑒於器樂和舞蹈在技巧上需要長期的訓練,所以《禮樂詩書國學啓濛·音樂篇》的使用是以歌唱和欣賞為主的形式。
目錄
章 遠古德音
第二章 君子之芳
第三章 高山流水
第四章 琵琶激吟
第五章 樂府長歌
第六章 暗香疏影
第七章 盛世大麯
第八章 唐詩清調
第九章 敦煌聲采
第十章 宋元唱腔
附錄:《笠翁對韻》
作者介紹
高振河,1991年於北華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新聞工作。2000年起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少年新聞學院瀋陽分院院長,此外還擔任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實踐研究”子課題負責人、“全國中小學隨筆化寫作課程應用與建設研究”總課題組專傢指導委員會理事、中國詩賦學會常務理事、遼寜省楹聯協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先後被瀋陽市委、市授予“瀋陽市十佳青少年工作者”、“瀋陽市專傢”榮譽稱號。
高振河一直對國學情有獨鍾,撰寫、發錶瞭大量論文,如《遊曆故宮,品讀文化》、《商者亂世,緣於無道》、《再傷仲永》、《論現實社會學習國學的必要性和方法》、《和閤思想的現實意義》、《活齣尊嚴》等;並編寫瞭《小記者》、《孝心無價》、《少年兒童禮儀》等多部圖書。十幾年來舉辦上百場大型國學講座,獲得瞭聽眾的一緻好評。
文摘
他的迴答充分展現瞭他的纔智,但卻又不願做官,因而故意推諉。他還曾經在一個大雪之夜想起朋友戴安道,於是乘興駕著小船,在大雪後的明朗月色下齣發,從山陰到剡溪去拜訪,但到瞭門口卻又不進而返。一旁的人問為什麼,他迴答說,我是乘興而來,興盡而歸,何必見到戴安道呢?可見當時的名士風度就是一種重精神內涵、輕外在禮節形式,“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情趣。
桓伊和王徽之都是當時的名士,相互傾慕,卻沒有見過麵。有一天,王徽之應詔去都城建康,小船停泊在青溪碼頭,這時桓伊從岸上經過,王徽之船上的一位客人就說:“這人就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就派人過去對桓伊說:“我聽說您善長吹笛,請試為我吹奏一首吧。”桓伊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上船,為他吹瞭一首《梅花三弄》。笛聲高妙絕倫,吹奏完畢,桓伊立即上車走瞭。一麯下來,賓主雙方沒有交談一句話,但是通過音樂,兩人的交流已經深入靈魂。顯然,無論是謙虛樸實的名士,還是率性天真的狂士,對於內在人格精神的追求,對於俗世事務的摒棄,是一緻而且彼此相知的。
今天我們聽到的《梅花三弄》,是明代樂譜《神奇秘譜》流傳下來的琴麯。但在郭茂倩《樂府詩集》中的《梅花落》詩下麵有解題稱,《梅花落》本是笛麯。唐詩中有關於笛麯《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代,笛麯《梅花落》較為流行。桓伊所吹,有可能就是笛麯《梅花落》。據說是唐代琴師將笛麯麯譜改寫成瞭古琴譜,“梅為花之清,琴為聲之清,以清之聲寫清之物,宜其有淩霜音韻也”。“三弄”的意思是同樣的樂句主題在不同的調上重復三遍。據《神奇秘譜》所載,《梅花三弄》全麯共分十段,采用循環再現手法,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十個小標題分彆為:溪山夜月、一弄叫月、二弄穿雲、青鳥啼魂、三弄橫江、玉簫聲、淩雲戛玉、鐵笛聲、風蕩梅花、欲罷不能。
……
序言
章 遠古德音
第二章 君子之芳
第三章 高山流水
第四章 琵琶激吟
第五章 樂府長歌
第六章 暗香疏影
第七章 盛世大麯
第八章 唐詩清調
第九章 敦煌聲采
第十章 宋元唱腔
附錄:《笠翁對韻》
初次閱讀時,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內容組織上的匠心獨運。它似乎並不急於灌輸復雜的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那些看似高深的傳統概念娓娓道來。比如在講解某些基本概念時,作者會穿插一些生動的小故事或者恰到好處的比喻,使得原本可能讓孩子感到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可感。這種教學方法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吸收知識,而不是在硬性的背誦中感到疲憊。我特彆留意瞭語言的運用,它既保持瞭應有的典雅莊重,又處處體現齣對兒童心理的體貼,不會使用過於生澀或成人化的詞匯,真正做到瞭“老少鹹宜”,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教育理念。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那種古樸典雅的風格,配上淡雅的色彩,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我一直想找一本既能讓孩子接觸傳統文化,又不會顯得過於枯燥的讀物,這本書恰好符閤我的預期。從排版上看,字體清晰易讀,間距適中,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書籍的小朋友,也能輕鬆翻閱。裝幀質量也相當不錯,紙張厚實,不易損壞,這對於經常被孩子“摧殘”的書籍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扉頁上的印章設計,彆具匠心,讓人在翻開書頁時就仿佛進入瞭一個充滿書香的寜靜世界。這本書的整體氣質非常正麵,散發著一種讓人願意沉浸其中的魅力,可以說是送給孩子進行早期文化熏陶的絕佳選擇。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邏輯層次分明,可以看齣作者在構建知識體係上下瞭很大功夫。它不像市麵上一些同類書籍那樣內容鬆散,缺乏內在的聯係。相反,它似乎是按照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精心設計的,前後的章節之間有著非常自然的過渡和銜接。每一次閱讀,我都能從中發現新的結構上的巧妙之處,比如如何將一個宏大的主題分解成若乾個易於消化的小模塊。這種結構上的嚴謹性,為後續的深入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讓初學者不會因為知識點的跳躍性而感到迷茫。這種科學的結構,使得學習過程本身就成瞭一種享受,而非任務。
評分在閱讀體驗方麵,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非常愉悅和舒適的。它不像那種教科書式的讀物,讀起來讓人感到壓力。相反,它更像是一位知識淵博的長者,耐心地陪伴在旁,輕輕地引人入勝。插圖的運用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雖然我無法在此具體描述插圖內容,但它們的存在並非可有可無的裝飾,而是與文字內容緊密配閤,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些視覺元素恰到好處地豐富瞭文本的內涵,讓抽象的文化概念具象化,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趣味性和代入感。好的配圖是好書的標配,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讓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在提升閱讀者的文化素養方麵,展現齣瞭非凡的潛力。它不僅僅是一本單純的知識傳遞工具,更像是一扇通往傳統文化殿堂的門扉。通過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我感受到瞭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瞭我們對傳統美學的感知能力和對文化經典的敬畏之心。這種深層次的影響,遠比死記硬背幾條知識點來得更有價值。它激發瞭我(或者說我的孩子)進一步探索相關領域的強烈好奇心,促使我們主動去尋找更多的相關資料進行延伸閱讀,這纔是真正優秀啓濛讀物應有的效果,讓人意猶未盡,並期待著後續的閱讀和探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