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做成就孩子的治愈係媽媽
定價:40.00元
作者:(韓)李林淑
齣版社:灕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4077774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愛發脾氣、有攻擊性、注意力不集中、多動、人際睏難……
孩子的問題不必都嚮療愈師、專傢求助,
遊戲、對話,一本媽媽們可以即學即用的療愈手冊。
不做問題的製造者,做強大的治愈係媽媽!
一本在韓國乃至全亞洲具有開創性的著作!
發現母性中天然的療愈力!重新定義媽意義!
內容提要
媽媽們無疑是*孩子的,但遺憾的是在生活中頻繁給孩子造成心靈傷害的恰恰也是
媽媽。一旦傷害纍積成心疾,媽媽們首先想到嚮心理療愈師和專傢求助,但這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
本書詳細闡述瞭作為媽媽*做孩子貼身的心理療愈師的理由及時間、地點、心態方麵的準備,並列舉瞭針對壞脾氣、愛吵鬧、有攻擊性、注意力不集中、多動、人際睏難、憂鬱的孩子的媽媽行動計劃,以遊戲和對話為主要方式,具有極強的操作性和實用性,適閤所有媽媽閱讀和參照。希望通過本書,使媽媽們照見自己教養過程中的真實狀態,並重新找到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模式,與孩子共同進步!
目錄
Part 1?傷害已成習慣/ 001
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002
?媽媽們必須知道的孩子的真心話/ 003
?勝勛心裏的話/ 005
?給媽小貼士從媽自尊心開始/ 007
孩子為何會如此/ 008
?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原因/ 008
?問題行為背後隱藏的4種目的/ 009
?4種目的背後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013
?是教導,還是照顧孩子的心情?/ 014
媽媽是原因製造者,也是問題解決者/ 017
?媽媽是問題製造者?/ 017
?媽媽,要扮演怎樣的角色?/ 018
?媽媽,請嗬護我脆弱的心!/ 019
?給媽小貼士媽內在孩童(inner child)/ 021
心理治療,媽媽也來試一試吧/ 023
?媽媽來做會更好的理由/ 023
?隻有在治療室纔會變好的時源/ 024
?媽心理治療有效果嗎?/ 026
Part 2?每天30分鍾——媽心理治療/ 029
從理解孩子的想法開始/ 030
?媽媽瞭解自己的內心嗎?/ 032
?瞭解媽心,也瞭解孩子的心/ 033
?給媽小貼士媽心理治療要進行多長時間?/ 035
媽治愈對話/ 036
?治療師的治療對話技巧——發自內心地進行對話/ 036
?進行治愈性對話的方法/ 044
?給媽小貼士分享此時—此地(here&now;)的感受/ 047
療愈效果極大化/ 049
?察覺孩子積極的變化/ 049
?孩子什麼時候纔會敞開心扉?/ 052
?支持孩子的改變/ 054
?給媽小貼士打造“我傢”的心理治療室/ 055
Part 3?引嚮治愈與成長——媽心靈指導/ 057
清除內心情緒的髒東西/ 058
?孩子為何産生這種行為?/ 058
?隱藏在孩子心裏的那些東西/ 059
?孩子期望的與媽媽應給予的/ 059
?培養共情能力/ 061
?為期10周的媽媽心理治療/ 062
?清除內心情緒髒東西的心靈成長10周計劃/ 063
?給媽小貼士對話內容取決於開頭那句話/ 075
吵鬧、倔強、生氣、反抗的孩子/ 076
?孩子為什麼無禮地對待媽媽?/ 076
?孩子期望的是?/ 077
?媽期望是?/ 079
?針對吵鬧、固執孩子的心靈成長10周計劃/ 080
攻擊性的孩子轉換為生産性能量的孩子/ 092
?孩子為何産生攻擊性的行為?/ 092
?應對攻擊的方法/ 094
?靈活運用學習共情的教育性電視節目/ 095
?調整攻擊性節目之前/ 095
?針對攻擊性孩子的心靈成長10周計劃/ 097
注意力難集中的孩子也可以有自己的集中風格/ 110
?孩子為何不能集中注意力?/ 110
?我的孩子是ADHD嗎?/ 111
?父母為培養注意力必須要做的/ 113
?靈活運用鬆懈的好奇心/ 114
?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心靈成長10周計劃/ 115
衝動性多動的孩子也能學會自我調節/ 124
?關於衝動性多動癥/ 125
?因媽努力而好轉的宙沅/ 126
?“棉花糖實驗”背後的故事/ 127
?針對衝動性多動癥孩子的心靈成長10周計劃/ 130
從人際睏難到擁有傑齣社會性/ 145
?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什麼是朋友關係?/ 145
?如何培養社會性?/ 146
?訓練社會性所需要的心理工具/ 147
?培養社會性的心靈成長10周計劃/ 148
讓不斷爭吵的兄弟姐妹因彼此的存在而踏實、幸福/ 162
?兄弟之間為什麼會打架呢?/ 162
?為爭吵嚴重的兄弟們準備的心靈成長10周計劃/ 165
?給媽小貼士“恢復平和的椅子”比“思考的椅子”更好/ 179
抑鬱、無助的孩子找迴興趣、活力的方法/ 180
?每個人都可能抑鬱/ 180
?針對抑鬱、無助的孩子/ 182
?媽媽對於抑鬱、無助的孩子應該更加用心/ 183
?為抑鬱、無助的孩子準備的心靈成長10周計劃/ 184
消極的孩子如何懂得積極行動/ 190
?關於內嚮與外嚮的誤解/ 190
?性格內嚮的孩子消極嗎?/ 191
?如何將孩子培養成為積極的孩子/ 193
?將孩子培養成積極孩子的心靈成長10周計劃/ 195
Part 4?幫助孩子自我療愈/ 201
自信心強的孩子會自我治愈/ 202
?題目:我喜歡我自己/ 202
自我治愈、成長的孩子的語言/ 205
?懂得調節感情的孩子的語言/ 205
懂得學習的快樂的孩子/ 209
自己懂得學習的孩子/ 212
治愈孩子,媽媽也會成長/ 215
?給媽小貼士爸爸的強力心理治療/ 219
?給媽小貼士治愈孩子傷口的媽媽實踐10戒律/ 223
作者介紹
李林淑
1963年齣生於釜山,成均館大學兒童心理學碩士,畢業後一直作為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和溝通專傢活躍著。在各大谘詢中心和學校、社會機構中利用圖畫書對孩子進行讀書治療,同時擔任讀書治療研究所所長職務。2013年其作品《孩子在慢慢長大,父母們卻在說同樣的話》當選文化體育觀光部選拔的教養圖書。此外代錶作品還有《媽讀書治療》《讓我傢孩子喜歡學習的學習問題》《嬰幼兒讀書訓練》等。
文摘
序言
“治愈係媽媽”這個概念,聽起來就讓人心生嚮往。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孩子們承受著來自學業、社交等多方麵的壓力,而媽媽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她的情緒狀態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會如何闡述“治愈”的含義。它僅僅是關於情感上的安慰和疏導嗎?還是會涉及更深層次的心理學原理和實踐技巧?我期望這本書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套係統性的育兒指導,幫助媽媽們建立起強大的心理韌性,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在壓力下保持積極樂觀,並將這種正能量傳遞給孩子。這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書,更可能是一本關於自我成長和情緒管理的寶典,幫助媽媽們在扮演好母親角色的同時,也能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育兒是一場修行,而媽媽則是這場修行中最重要的修行者。很多時候,我們過於關注孩子的成長軌跡,卻忽略瞭自己內在的感受和需求。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那些被忽略的角落。我猜想,書中一定有很多關於如何處理傢長自身情緒的篇章,比如如何應對焦慮、挫敗感、甚至是在孩子行為不當時的憤怒。更重要的是,我相信它會教導我們如何通過自我關懷來提升自我療愈的能力,從而以更積極、更平和的心態去麵對育兒中的種種難題。這不僅僅是為瞭孩子,更是為瞭我們自己,為瞭成為一個更完整、更快樂的個體。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實踐方法,讓我們能夠將理論轉化為行動,真正做到“治愈係”——不僅治愈孩子,也治愈自己,創造一個充滿愛與理解的傢庭氛圍。
評分我是一名新手媽媽,每天都在學習如何更好地照顧我的寶寶。但有時候,我感覺自己比寶寶更需要被治愈。看著寶寶因為一點點不適而哭鬧,我也會跟著一起焦慮;看到他一點點進步,我也會由衷地感到欣慰。這本書的名字,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希望它能告訴我,如何在自己情緒波動的時候,不影響到孩子;如何在他需要支持的時候,給予他最堅實的依靠。我不期待它能解決所有育兒難題,但我相信,它會讓我找到一種更平和、更積極的育兒方式。或許,它會分享一些媽媽們普遍會遇到的睏擾,並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期待在書中找到共鳴,找到力量,找到成為一個“治愈係媽媽”的秘訣。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親子教育的讀者,我一直認為,傢庭教育的核心在於父母的成長。而“治愈係媽媽”這個詞,恰恰捕捉到瞭這一精髓。我認為,媽媽的內心狀態,就像是一片土壤,隻有這片土壤是肥沃、健康的,纔能孕育齣茁壯成長的孩子。這本書,或許會深入探討媽媽們在育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心理挑戰,比如完美主義的陷阱、對孩子未來的過度擔憂、以及在處理親子關係時的衝突與睏惑。更重要的是,我期望它能夠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自我療愈方法,幫助媽媽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學會愛自己,從而以更充沛的愛和更成熟的心態去麵對孩子。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育兒的書,更可能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個幸福、有力量的女性的書籍,值得我們每一個媽媽去細細品讀。
評分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充滿瞭治愈的力量。“做成就孩子的治愈係媽媽”,光是讀著,就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暖流湧入心田。在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時代,傢長們常常感到身心俱疲,尤其是在麵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種種挑戰時。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更是心理上的。而“治愈係媽媽”這個詞,恰恰點齣瞭問題的關鍵——媽媽的心理健康,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這本書似乎在傳遞一種理念:媽媽首先需要療愈自己,纔能更好地給予孩子溫暖和支持。我相信,這本書會提供很多實用的方法和深刻的洞見,幫助那些正在為孩子付齣一切卻感到迷茫和無力的媽媽們,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重新點燃育兒的熱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李林淑女士是如何描繪這位“治愈係媽媽”的,她會分享怎樣的故事和經驗,讓我們重新認識母愛的真諦,並在育兒的道路上,找迴屬於自己的光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