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文观止(上下)
定价:52.00元
作者:吴楚材,吴调侯 钱素洲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536364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导读、详注全译本《古文观止》
本版《古文观止》每篇均由导读、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构成,以求做到文白对照、注释详尽、便于理解。
◆ 导读,介绍该篇古文的出处,概述主要内容、基本观点,并简短评论其风格、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等。
◆ 原文,保留古文原貌,按照现在通行标准标点原文。
◆ 注释,对生僻字词、通假字、人物、地名、典故等注音和/或注解,例如:
《介之推不言禄》中,“怼”注为“怼(duì):怨恨”;
《展喜犒师》中,“齐侯未入竟”的“竟”注为“竟:同‘境’”;
《祭公谏征犬戎》中,“武王”注为“名发,文王之子,是西周王朝的*任*统治者”;
《乐毅报燕王书》中,“骑(jì)劫”注为“齐国大将田单派人向燕将骑劫降,使燕军放松警惕,不久即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杀骑劫”。
◆ 译文,逐字逐句翻译,配合导读与注释,可以快速理解古文意旨。
◎ 为便于携带、阅读,本书分为上下两册。
◎ 本书采用浅黄色仿纯质纸,有助于保护视力。
内容提要
《古文观止》,清初文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吴兴祚审定,中国历代散文精华选集,重要文言启蒙读物,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为中国古诗文选本的“双壁”,鲁迅赞其与《昭明文选》并美。
“古文观止”取意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辑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十二卷,二百二十二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代表先秦至明未散文的*水平,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
清初问世以来,盛行不衰,备受推崇。我国现当代文学大家,如鲁迅、巴金、朱光潜、余光中、王蒙、贾平凹等,皆深受其影响,对其盛赞有加。
目录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吴楚材,名乘权,号楚材,清康熙年间人。与其侄吴调侯在家乡浙江山阴县(今绍兴)以开私塾为业,并合编《古文观止》。另有简明中国通史《纲鉴易知录》传世。
吴调侯,名大职,字调侯,曾任县丞,因与叔吴楚材合编《古文观止》而名传后世。
译者简介
钱素洲,生于20世纪70年代,文史作家、出版社编辑。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长期专注于文史知识读物,著有《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做局:历史深处的真实博弈》等。
文摘
序言
这本《红楼梦》,初读时只觉得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令人唏嘘,黛玉的才情与宝玉的痴情,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烟雨图,朦胧而又细腻。然而,随着岁月的沉淀,再次翻开,才真正领略到曹雪芹笔下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它不仅仅是一个贵族家庭由盛转衰的挽歌,更是对封建礼教、人性复杂性的一次深刻解剖。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哪怕是看似不起眼的丫鬟婆子,都有其鲜明的个性和难以言说的苦衷。比如王熙凤的泼辣干练背后,隐藏着对权力和地位的极度渴望与不安;薛宝钗的圆融世故,又是如何在恪守妇道的外表下,压抑着多少真性情?每读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之处,总会停下来,仿佛能感受到彼时彼刻的叹息与无奈。它的文字之美,在于其信手拈来皆是诗意,无论是对园林景致的描摹,还是对宴饮起居的刻画,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让人如临其境,流连忘返,不愧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值得反复品读,每次都有新的感悟。
评分最近在听一本关于现代物理学前沿进展的科普有声书,虽然其中不乏薛定谔方程、量子纠缠这类高深的理论,但讲述者的功力实在了得,他总能用最日常、最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这些抽象的概念。比如,他将粒子的不确定性描述为“你无法同时精确地知道一个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的物体在哪里,以及它下一秒会去向何方”,这种类比一下子就让人抓住了核心的困惑点。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回避难度,而是正面迎击,通过逻辑的层层递进,将复杂的数学框架可视化。听着听着,我仿佛站在了宇宙的边缘,窥见了物质最本源的奥秘,那种既敬畏又兴奋的心情,是看那些故作高深的理论读物所体会不到的。它真正做到了普及科学,让人感受到科学探索的魅力和人类智慧的伟大,即使是文科出身的我也能大致跟上思路,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关于园林艺术的这本专著,简直是视觉享受与精神洗礼的完美结合。它聚焦于苏州私家园林的营造哲学,重点阐述了“移步换景”和“藏露有致”这两大核心理念。书中的配图精美绝伦,每一张照片都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带着摄影师的思考和对园林意境的捕捉,让你几乎能闻到那青石板上的苔藓气息,听到曲径通幽处的潺潺流水声。作者旁征博引,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丝丝缕缕地嵌入到对漏窗、假山、水池的设计分析之中。我过去总觉得园林就是富人的大院子,但读完后才明白,那是一门关于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创造无限精神世界的学问,是文人墨客将山水诗情融入现实建筑的载体。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然”与“人工”的关系,那种含蓄内敛、不事张扬的美学态度,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和学习。
评分这是一部关于十九世纪欧洲印象派画家的传记合集,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史陈述,这本书着重描写了莫奈、雷诺阿等艺术家们在贫困、不被主流认可的环境中,如何坚持自己的色彩理念,与僵化的学院派进行抗争的故事。阅读这些文字,你会深切体会到“先驱者”的孤独与不易。例如,书中详细描述了莫奈为了捕捉光影的瞬息万变,如何在户外忍受严寒和蚊虫叮咬,近乎偏执地完成他的系列画作。这种对艺术近乎宗教般的虔诚,以及他们挑战既有审美的勇气,远比单纯分析他们的笔触或调色板更有感染力。它讲述的不仅是绘画技巧的革新,更是一场关于艺术自由精神的胜利。看完之后,我再去看那些著名的画作时,眼光不再仅仅停留在画面本身,而是看到了画布背后那一个个在风雨中坚持自己信念的灵魂,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敬意与共鸣。
评分我最近在读的这本关于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史的著作,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那个时代。它完全摒弃了以往那种宏大叙事、只谈庙堂之高的写法,而是将笔触深入到江南的市镇、徽州的商帮,乃至普通农户的田间地头。作者通过对地方志、族谱、契约文书的细致考据,勾勒出一幅生动、充满活力的商业网络图。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白银流入”如何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赋税结构和社会阶层流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那些枯燥的数字和条文,在作者的梳理下,变得有血有肉,让人明白了“钱”是如何真正驱动历史车轮的。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教条,反而更像一位博学的长者,耐心地为你拆解那些历史迷雾,让你明白我们今天所习以为常的许多经济现象,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贸易变革之中。读完后,对那个时代的热闹与挣扎,有了更具象、更接地气的理解,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历史细节感兴趣的朋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