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達 芬奇的秘密廚房:一段意大利烹飪秘史
定價:35.00元
作者:Dave Dewitt(戴夫·德威特),梅佳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12126370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每一張餐桌上都有一個故事,每一件廚房裏都藏著一段曆史。關於美食的曆史,總是人類文明的長河之中*為生動,又*能使人倍感親切的那段篇章。
內容提要
達·芬奇將他對美食的熱誠和在烹飪方麵的天纔發明都詳細記錄在瞭《達·芬奇筆記》中,我們可以在其中找到他的烹飪技藝、飲食哲學,及其烹飪設計和發明。藉由全纔達·芬奇在烹飪方麵的成就,戴夫·德威特拉開瞭一個更為廣闊的舞颱,將掩映其後的意大利烹飪的壯麗圖景呈現在讀者麵前。 本書將全麵探索公元15至16世紀,意式料理興盛、發展與變革的全過程,考察瞭意大利烹飪從文藝復興時期至今的發展及其現實意義,從而探明瞭達·芬奇在美食方麵的熱情之源,及其取得巨大成就的緣由。
目錄
VII / 前 言
VII _登場人物錶
XI _書中菜譜小記
1 / 戰火中留存下來的佳肴
2 _城市國傢
4 _次意大利美食復興
6 _文藝復興時期的基本食品
9 _意大利的香料貿易
14 _動物肉類的等級
18 _從捲心菜到葡萄
19 _素食主義的迴聲
24 _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食品儲藏櫃
27 _甜味香料粉
27 _嫩洋薊、帕爾瑪火腿配寬直麵條
28 _罐悶雞/獵人式悶雞
29 _乾酪烤蘆筍
31 / 早的明星主廚
33 _馬蒂諾和普拉蒂納
42 _普拉蒂納和達·芬奇
47 _一本盛宴之書和一場沒有音樂的“歌劇”
54 _香草奶酪煎蛋捲
55 _受達·芬奇青睞的菜肴
56 _酸果汁燜雞脯
57 _烤小羔羊肉配藏紅花醬
58 _糖漬杏仁蛋白餅
59 / 外來農作物的入侵
60 _成為意式燴飯的稻米
67 _那段通心粉的風花雪月
82 _甜甜蜜蜜話食糖
91 _西西裏卡珀納塔
92 _青豆米湯
93 _香蒜羅勒醬意大利麵
94 _西西裏風味卡薩塔
95 _馬爾濛娜香橙味大米布丁
97 / 教皇的廚房——怎樣為教皇烹製食物
98 _從簡陋的火爐到公爵的禦廚房
108 _大宴賓客
112 _盛筵的背後
119 _臻仁菠菜湯
119 _意式烤麵包片配鬆仁餡烤童子雞
120 _香草味無花果炒蕓豆
121 _火腿、馬沙拉酒配小牛肉排
122 _教皇禦用豪華油炸餅
123 / 達·芬奇的秘密廚房
124 _殘缺的筆記
126 _達·芬奇食品櫃的秘密
128 _奶製品
129 _水果
131 _菌類
132 _榖物
134 _香草和香料
135 _豆類
136 _肉類
137 _甜食
137 _蔬菜
138 _雜項
139 _達·芬奇的廚房設計和廚用發明
144 _逃離米蘭
148 _預言和寓言
153 _大鍋飯同盟
155 _素食主義者達·芬奇
157 _達·芬奇的沙拉調味醬
158 _大茴香炸小鬍瓜
158 _鬍椒麵包
159 _肉桂皮蛋塔
160 _沙萊的大茴香籽麯奇
161 / 盛世歡宴
162 _意大利的豪門盛宴
175 _洋薊皇後凱瑟琳
182 _熏火腿、葡萄乾燴小牛肉
183 _蘋果韭蔥醬配烤豬裏脊
184 _葡萄酒燴雜蔬香腸
184 _鴨肉香菌黃金燴飯
186 _凱瑟琳皇後的香橙雪糕
187 / 風靡全球的意大利烹飪
188 _哥倫布帶迴的食物
192 _玉米“奇”事
199 _第二次意大利美食復興
209 _盡情享樂吧!美食狂歡節
217 _香腸醬玉米糕
218 _意式雜菜煮
219 _火辣番茄管麵
220 _意式芝士蛋糕
221 _杏仁玉米糊蛋糕
223 / 相關讀物
224 _《達·芬奇筆記》小注
224 _列奧納多·達·芬奇
226 _食物
227 _文藝復興時期美食
228 _意大利烹飪
231 / 譯後記
232 _解讀達·芬奇的廚房密碼
作者介紹
戴夫·德威特憑藉本書成為全美負盛名的美食寫手之一,還兼具編輯和策展人等多重身份。他著有烹飪書籍三十餘本,還是“火辣食品與戶外燒烤超級聯盟網”(fiery-foods.)的發布者、《火辣食品與BBQ》雜誌的主編,以及“火辣食品與戶外燒烤全國展銷會”的策劃人和組織者之一——這個年度盛事已經舉行瞭超過十九屆。
文摘
序言
坦白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編年史敘事,而是選擇瞭一條圍繞“元素”和“地域”展開的脈絡。這使得即便是對意大利地理和曆史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輕鬆跟上思路。比如,它如何將“海洋”作為一個綫索,串聯起從威尼斯到那不勒斯沿海的漁獲處理和調味方式,這種主題式的切割,大大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和邏輯性。我被書中關於早期“保存食物”技術的章節深深吸引,那種在沒有現代冷藏設備的條件下,人們對鹽漬、風乾和發酵的精妙運用,簡直是古代生命智慧的集中體現。這本書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這些“秘密”,引導讀者去思考人類是如何在有限的自然條件下,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力的。這是一本需要細細品味的佳作,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接下來會如何解構“香草”在意大利飲食中的隱秘地位。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文獻考據工作做得令人嘆為觀止,那些看似隨性的軼事背後,其實隱藏著大量的交叉比對和嚴謹的史料支撐。我常常停下來思考,作者是如何從那些零散的、可能是手抄本或者地方檔案中,拼湊齣完整的一道菜肴的演變軌跡的。例如,關於巴爾薩米剋醋的陳釀工藝,書中描繪瞭從早期修道院釀造到現代商業化生産過程中,對時間、木桶材質以及微氣候的精妙把握,那種對“慢”的藝術的推崇,與我們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形成瞭強烈的反差。這種對“匠心”的緻敬,讓我對意大利美食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今天品嘗到的每一口美味,都承載著數百年間無數人的智慧與堅持。我期待接下來的章節能挖掘更多關於南部西西裏島與北部皮埃濛特地區飲食文化碰撞的精彩內容。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畫麵感,即便是描述一個簡單的揉麵過程,也被作者賦予瞭近乎詩意的色彩。我能想象齣那位在陽光下勞作的農婦,她手臂的每一次揮動,都蘊含著對傢庭和土地的深厚情感。這種將烹飪行為藝術化的處理,使得整本書讀起來賞心悅目,完全沒有閱讀壓力。特彆是書中穿插的那些關於特定節日或傢庭慶典的食物記憶片段,一下子拉近瞭曆史與讀者的距離。我感覺自己仿佛是坐在一個意大利老奶奶的廚房裏,聽她絮絮叨叨地講述著奶奶的奶奶傳下來的秘訣。這種溫暖的人文關懷,遠超瞭一本單純的美食曆史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傢”與“傳承”的溫馨小品。我希望後續的章節能多一些這類充滿煙火氣的故事。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拿捏得極其到位,讀起來有一種沉浸式的流暢感,完全沒有一般曆史類書籍那種枯燥的說教感。我被深深吸引的,是作者對於不同曆史時期,比如文藝復興時期和中世紀,普通百姓和宮廷階層在飲食上的巨大鴻溝的對比分析。他沒有迴避階級差異對食材獲取和烹飪方式的決定性影響,這一點非常難得。舉例來說,他對佛羅倫薩某個小作坊如何巧妙地利用季節性采集的野蘑菇來提升貧瘠餐桌風味的描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細節描寫。我甚至開始懷疑,那些流傳至今的“經典”意麵做法,是不是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裏,已經被更古老、更樸素的方式悄悄取代瞭。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敢於揭示那些被光鮮亮麗的現代美食評論所忽略的、紮根於泥土的真實曆史。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場味蕾的冒險,雖然我還沒讀完,但光是序言和開篇幾章,就已經讓我對意大利的烹飪文化産生瞭全新的認識。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將那些看似尋常的食材,比如橄欖油、番茄和奶酪,描繪得如同擁有瞭生命一般。我尤其喜歡他描述早期羅馬貴族餐桌上那些精緻到近乎誇張的菜肴,那種將奢華與日常完美融閤的敘事方式,讓人仿佛身臨其境,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香料氣息。它不僅僅是在介紹食譜,更像是在追溯一種生活哲學,探討食物在曆史長河中如何扮演著社會地位和情感連接的角色。我感覺自己不再隻是一個讀者,而是一個被邀請到時間機器裏的美食考古學傢,對那些失傳的調味技巧和區域性食材的運用充滿瞭好奇。如果接下來的篇幅能繼續保持這種深度和廣度,這本書絕對值得放在任何一個美食愛好者的案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