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跟愛和自由一起做麵包
定價:39.80元
作者:愛和自由
齣版社:北京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530464106
字數:100000
頁碼:24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40kg
編輯推薦
麵包烘焙**名博,愛和自由全新力作!*基礎、*詳盡的麵包製作方法,*全麵、*靠譜的原料配方,*豐富、*直觀的步驟圖,*貼心、*實用的提示和Q&A;……跟自由姐學做麵包,**次做就成功!
target='_blank' href='#'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data-lazyload=
'img4.ddimg./00300/cuixiaoxing/hongpei0905-2.jpg' />
內容提要
這本書是作者的嘔心瀝血之作,與其前兩部作品相比,本書中所包含的麵包數量更多,涵蓋的種類更全,內容也更為豐富詳實。從烘焙工具的選擇,到幾種基本的麵包製作方法;從原料比例的換算,到麵團的發酵與整形;從一學就會的簡單款式,到花樣百變的升級配方;從新手應當規避的誤區,到私藏的竅門秘訣……作者六年烘焙經驗所得,無一不傾囊相授。不管你是剛剛愛上麵包的烘焙新手,還是想要進階提升的美食達人,你能想到的關於麵包的一切問題,都能在此書中找到答案。
目錄
作者介紹
愛和自由,本名嚴波,烘焙癥候者,深入骨髓。
工作著,柴米油鹽著,草根著,著書立說。
齣個方,遍地開花;發個博,滿眼艾特。
朋友三五群,性子七八個。
笑談起風雲,低眉弄麵粉。
詳情?請看內文……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它對“人與食物關係”的探討。在如今這個追求快速和標準化的時代,它卻逆流而上,強調手工製作的不可替代性。作者似乎非常看重每一次揉麵時指尖與麵團接觸的觸感,以及發酵過程中對溫度和濕度的微妙感知。她把這些看似“玄學”的部分,用非常具體、可操作的語言描述齣來,比如“揉到麵團光滑得像嬰兒的皮膚”、“等待發酵時,要傾聽麵團的呼吸聲”。這些描述極具畫麵感和感染力,讓人忍不住想馬上走進廚房,親自去體驗。它教會我的不隻是製作技巧,更是一種對“等待”的尊重,對“自然”的順從。這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快節奏都市裏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劑極佳的“心靈解壓藥”。讀完後,我對待食物的態度都變得更加鄭重和感恩瞭。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烘焙有點畏難情緒,總覺得麵團的脾氣太難捉摸,一不小心就功虧一簣。但是,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結構編排極其閤理,從最基礎的工具準備到酵母的激活,每一步的解釋都清晰到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細緻。我試著按照書裏教的方法,第一次就做齣瞭外皮酥脆、內部組織細膩的歐包,那種成就感簡直無法用語言形容!而且,它還非常注重“變化”的可能性,不像有些食譜那樣死闆,它鼓勵你在掌握瞭基本功之後,大膽地去嘗試加入不同的榖物、香料,甚至是一些地域特色的食材。這種開放式的引導,極大地激發瞭我的創造力,我現在做麵包就像在進行一場無止境的味覺探險。這本書不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耐心且充滿智慧的“引路人”,陪伴你從新手蛻變成一個能自信駕馭麵團的“麵點魔法師”。
評分從實用性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資料搜集和整理工作量是驚人的。它涵蓋瞭從硬麥到軟麥,從天然酵母到商業酵母的各種應用場景,甚至連烘焙石闆、鑄鐵鍋等工具的選擇都有詳盡的對比分析。對於我這種喜歡鑽研細節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我特彆欣賞它提供的那種“故障排除”指南,當你遇到麵包塌陷、組織粗糙或者上色不均等問題時,翻到對應章節,總能找到針對性的、邏輯清晰的解決方案。這些內容絕非泛泛而談,而是基於大量的實踐總結。每次使用這本書,都感覺像是在進行一次係統的、結構化的學習,每讀完一個章節,都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烘焙知識體係又嚮上提升瞭一個颱階。它讓我對“完美主義”有瞭新的理解——不是追求零失誤,而是理解失誤背後的原因,並從中學習成長。
評分哎呀,最近迷上瞭一個烘焙的書,那叫一個讓人愛不釋手!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簡直是藝術品,每一頁的色彩搭配都讓人心情舒暢,看著那些步驟圖,就好像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大師在廚房裏手把手教學一樣。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是教你怎麼做麵包,更像是在傳授一種生活哲學。作者的文字功底實在瞭得,那種娓娓道來的親切感,讓你覺得烘焙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高深技術,而是觸手可及的日常樂趣。我尤其喜歡它對食材特性的剖析,那種深入骨髓的理解,讓你在選擇麵粉、酵母的時候,都能帶著一種敬畏之心。讀完感覺整個人都被這種對“慢生活”的推崇給感染瞭,周末的早晨,不用再急匆匆地趕時間,而是可以悠閑地揉麵、等待發酵,享受那個過程本身帶來的寜靜與滿足。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把烘焙這件事,從一項任務,變成瞭一種與自我對話的儀式。
評分我是一個對美食的感官體驗要求很高的人,這本書在“風味構建”這一點上做得尤為齣色。它探討瞭烘焙過程中各種化學反應如何影響最終的口感和香氣,講得深入淺齣,讓人茅塞頓開。比如,它詳細解釋瞭美拉德反應和焦糖化反應在麵包上皮形成中的作用,讀完後,我再看麵包的焦黃程度,就不再是單純地憑感覺瞭,而是帶著一種科學的欣賞眼光。更棒的是,作者似乎對世界各地的傳統麵包都有所涉獵,在介紹特定配方時,還會穿插一些關於這個麵包曆史淵源的小故事,這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文化趣味。每次烤好一個麵包,那種混閤著麥香、烘烤熱氣和一絲絲天然發酵酸味的復閤香氣充盈整個房間時,我都會想起書裏描繪的畫麵,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做食物,而是在傳承一種古老而美好的技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