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旗”裝“奕”服—滿族服飾藝術
定價:66.00元
作者:滿懿
齣版社:人民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10205914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5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旗裝奕服:滿族服飾藝術》作者走訪瞭7省9市6個自治縣,20座博物館,收集1500多幅圖像資料,精心繪製圖例,以嚴謹的科學態度獲取手寶貴資料並加以整理和研究,為本學科和其他學科研究滿族服飾和探尋中國民族服飾發展變遷規律,提供瞭寶貴的文字資料和詳實的圖片。
目錄
自序
章 源流與遷徙對服飾的影響
第2章 薩滿服飾
第3章 官服製度
第4章 男女共通與不同的服飾
第5章 服飾材料的特色
第6章 服飾的原生態結構
第7章 服飾的工藝特色
第8章 服飾色彩
第9章 服飾圖案
0章 發型與頭飾
1章 靴鞋文化
2章 首飾與佩飾
3章 在京劇中的華彩
4章 服飾藝術特點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書評一: 這本《旗”裝“奕”服—滿族服飾藝術》無疑是一次對曆史與美學的深度探索,讀罷掩捲,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我原以為這不過是一本介紹服飾的圖鑒,然而作者的筆觸遠超齣瞭簡單的圖文展示。書中對滿族服飾的演變脈絡梳理得極為清晰,從早期的遊牧文化影響,到清代入主中原後融入漢族服飾元素的復雜過程,每一步都伴隨著深刻的社會背景變遷。特彆值得稱贊的是,作者並未將服飾視為孤立的文化符號,而是將其置於清朝的政治製度、禮儀規範乃至審美觀念的宏大敘事之中。那些看似繁復的紋樣、考究的用料,不再是冰冷的裝飾,而是講述著等級、身份和信仰的無聲語言。比如,關於馬蹄袖的起源和它在不同場閤下的使用差異,書中做瞭非常細緻的考證,令人嘆服於傳統匠人的智慧。這本書的配圖質量極高,無論是高清的文物照片,還是細緻的手繪復原圖,都為理解這些精妙的設計提供瞭絕佳的視覺輔助。對於任何對中國傳統文化、服飾史乃至民族學感興趣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頭參考書,它真正做到瞭“以物觀史”,讓人在欣賞華美衣裳的同時,觸摸到那個時代的溫度與靈魂。
評分書評二: 坦白說,我本來對“服飾藝術”這類主題的書籍抱持著一種謹慎的態度,總擔心會充斥著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的術語,或者隻是流於錶麵地展示華麗圖片。然而,《旗”裝“奕”服》徹底顛覆瞭我的預期。它成功地構建瞭一種極為流暢、富有敘事性的閱讀體驗。作者的文筆非常生動,仿佛一位經驗老到的說書人,將清代宮廷生活的點滴細節,通過服飾這個載體娓娓道來。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其中關於旗袍的早期形態與現代演變差異的對比分析,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大量的史料片段,還原瞭旗袍在不同曆史階段所承載的社會期待與女性身份的微妙變化。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聽見”那綢緞摩擦的沙沙聲,感受到那份莊重或輕快。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多維性,它不僅講“穿什麼”,更深入探討瞭“為什麼這麼穿”——背後的哲學、氣候適應性乃至統治階層的心理投射。對於普通讀者而言,它提供瞭進入專業領域的一扇友好的門,讓你在欣賞美感的同時,也能收獲紮實的知識體係,絕對是近年來民族服飾研究中的一股清流,極具可讀性。
評分書評五: 我曾去過不少博物館,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玻璃看文物,總有些疏離感。然而,拜讀瞭《旗”裝“奕”服—滿族服飾藝術》之後,那種隔閡感徹底消失瞭。這本書仿佛擁有“穿越”的力量,將曆史的褶皺平鋪在你眼前。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具有畫麵感,尤其是對於女性服飾的描寫,比如那繁復的坎肩、寬大的袖口、以及頭飾的層層疊疊,讀起來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場盛大的慶典現場。書中對普通旗人傢庭日常服飾的描述,也恰到好處地平衡瞭宮廷服飾的奢靡感,展現瞭服飾在不同社會階層中的實用性和適應性。這種全景式的描繪,讓滿族服飾的體係顯得更加立體和真實。書中對特定曆史時期服飾“時尚”的討論,也很有趣,揭示瞭即使在等級森嚴的時代,審美潮流依然有著自身的生命力,這大大增加瞭本書的趣味性和廣度。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兼具學術嚴謹性、藝術欣賞價值和人文關懷的優秀讀物,強烈推薦給所有渴望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的同好們。
評分書評三: 這本關於滿族服飾的專著,其紮實的研究基礎和嚴謹的學術態度,讓人由衷敬佩。它不是一本輕飄飄的“網紅”讀物,而是沉甸甸的學術成果的結晶。作者顯然投入瞭數年乃至數十年的心力,對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考證和比對。尤其在辨析不同旗屬(如內務府包衣、旗人等)在服飾細節上的差異時,那種精細到令人咋舌的程度,彰顯瞭作者深厚的專業功底。我個人非常關注的是書中對“補子”製度在清代旗人服飾中的繼承與改造部分,作者沒有簡單地套用明代的框架,而是清晰地勾勒齣瞭滿族特色的官服體係是如何在其影響下形成一套獨立且森嚴的等級標識的。這種對細節的執著,使得全書的論證邏輯無懈可擊。雖然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某些專業詞匯的解釋可能需要反復查閱,但這恰恰證明瞭該書在學術深度上的追求。它為服飾史研究樹立瞭一個很好的標杆,提供瞭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深度案例。
評分書評四: 讀完《旗”裝“奕”服》後,我最大的感受是色彩的衝擊與情感的共鳴。書中對服飾色彩學和紋飾象徵意義的闡述,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作者沒有停留在簡單地描述“紅色代錶喜慶”這類膚淺認知,而是深入挖掘瞭滿族文化中對特定顔色(例如,特定色階的藍、黃)的宗教或薩滿信仰層麵的偏好,以及這些偏好是如何被皇傢服飾所規範和放大的。那些描繪龍紋、雲蝠紋、以及與漁獵文化相關的圖案時,那種文字的描摹能力幾乎能讓人在腦海中重構齣實物的立體感。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服飾製作工藝的現代視角解讀,比如緙絲、盤扣製作的難度與價值,這讓讀者不僅欣賞瞭最終成品的美,也理解瞭其背後的勞動價值。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從宏觀的朝代更迭,到微觀的針腳細節,層層遞進,使得閱讀體驗極其飽滿且充滿發現的樂趣。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曆史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創造力和對美不懈追求的贊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