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20世纪是中国文物与考古界开始科学探索的时代。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翻开本书,重温那些重大发现不断、研究成果迭出的激动人心的岁月,也许就能看到奋斗的足迹,也许就能触动智慧的火花,也许就可以在学术前沿开始一轮新的接力……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全面回顾了20世纪龙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的历史和成果,展示了中国文明起源期这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的面貌,并探讨了一些前沿性的学术问题。本书配有彩图7幅、插图34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言
一 泛龙山文化的发现与初期的研究(1930~1959年)
(一)20世纪30年代泛龙山文化的发现
1.山东地区城子崖、两城镇遗址的发掘与龙山文化的发现
2.河南地区泛龙山文化的发现
3.浙江地区泛龙山文化的发现
(二)20世纪50年代泛龙山文化考古的进一步发展
1.山东地区
2.河南地区
3.浙江地区
4.江苏地区
5.河北地区
6.陕西地区
(三)泛龙山文化的初期研究
二 龙山文化考古的初步发展(1960~1981年)
(一)遗址调查
(二)龙山文化的发掘
1.东岳石遗址
2.姚官庄遗址
3.东海峪遗址
4.尹家城遗址
5.鲁家口遗址
6.三里河遗址
7.尚庄遗址
8.呈子遗址
9.尧王城遗址
10.王油坊遗址
(三)龙山文化研究的初步发展
1.龙山文化的分布范围
2.龙山文化的源流与年代
3.对文化面貌认识的深化
三 龙山文化考古的深人发展(1981年以后)
(一)学科新理论新概念的指导
1.“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的提出
2.“古文化古城古国”理论的提出
3.课题意识的强调
4.“龙山时代”的提出
(二)田野工作方法的改进
1.考古领队培训班的举办
2.大遗址勘探方法的运用
(三)学术活动的开展
(四)龙山文化遗址的全面调查
(五)发掘工作的全方位开展
1.杨家圈遗址
2.北庄遗址
3.边线王遗址
4.尹家城遗址
5.西吴寺遗址
6.西朱封遗址
7.城子崖遗址
8.丁公遗址
9.景阳岗遗址
10.鲁西两组龙山文化城的发现
11.栾台遗址
12.藤花落遗址
(六)考古资料的大量发表
四 龙山文化研究的全面开展(1981年以后)
(一)龙山文化区系类型研究
1.龙山文化的源流与年代
2.龙山文化分期研究
3.分布范围的明朗化
4.地方类型研究
5.同周边文化的关系
(二)社会经济研究
1.农业、饲养业与渔猎
2.手工业
(三)社会习俗研究
(四)族属研究
(五)龙山文化城研究
(六)聚落时空关系研究
(七)关于龙山文化的文字
(八)社会性质研究
五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加强基础资料工作
(二)加强发掘工作的计划性,提高资料的典型性
(三)改进工作方法,构筑考古工作新模式
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二)20世纪50年代泛龙山文化考古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50年代在山东、河南、浙江地区都进行了调查、试掘、发掘工作,同时在江苏、河北、陕西地区也发现、发掘了龙山文化遗址,掌握的泛龙山文化遗址显著增多。而浙江、河南、陕西地区都有很重要的发现。
1.山东地区
这期间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考古都是些零星的调查和试掘,其中以对两城镇与梁山青垌堆遗址的调查、试掘比较重要。30年代中虽对两城镇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但资料毁于日军侵华烽火,未能公布于世,50年代中晚期,山东省文管处、山东大学有关人员多次调查,其中还作过试掘,采集、出土了大批陶器等遗物,初步了解到该遗址龙山文化陶、石器的大致面貌。
青堌堆遗址位于山东西部梁山县城东北约12公里的郭庄村北、东平湖西南岸,西临京杭大运河,是一处大规模的遗址。遗址部分被水淹没,发掘时其陆地部分东西约800米,南北约400米。1959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进行了试掘,试掘面积仅72平方米,文化遗存分属龙山文化和商文化,并有岳石文化与汉代遗存。龙山文化遗物丰富,陶器以夹砂、泥质灰陶为主,泥质黑陶也不少,多为灰胎、灰黄胎黑皮陶,少见表里全黑有光泽的黑陶,只有一部分红陶。陶器大部分为轮制,常见篮纹、方格纹和绳纹。
前言/序言
俗称“锄头考古学”的田野考古学的诞生以及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完善,由此而引起的古物鉴玩观赏著录向科学的文物学的转变,是22世纪中国学术与文化界的大事。它从材料与方法两个方面彻底刷新了持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史学传统,不但为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研究天地,也为一切关心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人们不断地提供了可贵的精神滋养和力量源泉。
仰古、述古、探古,进而考古,向来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明显的学术特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发其端,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北魏郦道元作注《水经》。他们对區⒌和书斋式的究古相继开展,特别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成了唐、宋时期的文化时尚。
好的,以下是关于一本名为《龙山文化》的书籍的详细图书简介,内容将完全不涉及任何关于“龙山文化”的信息,同时力求自然流畅,避免任何技术痕迹: --- 《星辰的低语:奥秘群岛的航海日志》 导言:迷雾深处的呼唤 在这片被古老地图遗忘的广袤海域,传说中的“奥秘群岛”如同一串破碎的珍珠,散落在无垠的蔚蓝之中。它们并非偶然形成的地貌,而是被某种远古的意志精心编织而成的迷宫。本书,是探险家伊利亚斯·凡·德·霍姆在失踪前留下的最后一份航海手稿的整理与解读。它不仅是一份记录航线与天象的日志,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勇气、失落文明碎片以及星辰秘密的史诗。 伊利亚斯是一位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他毕生致力于寻找那些被主流历史学界斥为虚妄的“漂浮大陆”。他相信,真正的智慧并非存在于宏伟的宫殿中,而是深藏于那些被潮汐冲刷、被时间掩埋的角落。他的旅程始于一座被永恒迷雾笼罩的港口城市——“灰烬港”,并最终指向了那些连最勇敢的水手也不敢提及的坐标。 第一部分:启航与灰烬港的秘密 故事伊始,我们跟随伊利亚斯登上了他那艘经过特殊加固的帆船“海燕号”。船上载满了精密的天文仪器、对洋流的细致观察笔记,以及几本残缺不全的羊皮卷轴,这些卷轴据说是来自某个沉没文明的祭司阶层。 灰烬港的社会结构:本书详细描绘了灰烬港的独特生态。这是一个由淘金者、失意学者、以及信奉“深海之神”的虔诚信徒组成的社群。这里的货币流通极不稳定,人们交易的往往是信息、稀有的深海矿物,或是关于下一场风暴的预言。伊利亚斯在此地花费了数年时间,收集了关于“潮汐之歌”的线索——一种据说能使船只规避最致命风暴的古老旋律。 海燕号的改造哲学:伊利亚斯对于船只的改造远超常规。他摒弃了当时流行的坚固船体设计,转而追求轻量化和对微弱气流的捕捉能力。他安装了一套由黄铜和水晶构成的“引星仪”,声称它能通过计算特定星宿的相对位置,预测出跨越界限的“平静之眼”。 第二部分:穿越南部涡流与生物学奇观 航行进入深海,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南部涡流区域是所有航海图上的空白,被认为是非自然形成的能量漩涡。 涡流中的生态观察:伊利亚斯详尽记录了他在涡流边缘所见到的生物。这些生命体似乎违反了我们对海洋生物学的认知。例如,“光脉水母”,它们并非依靠化学反应发光,而是以一种极为缓慢的频率吸收并释放周围环境中的微弱电磁波。他的笔触冷静而精确,充满了十九世纪自然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即便面对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也坚持从物理层面进行解析。 盐结晶的迷宫:在涡流深处,他们偶然发现了一片巨大的、由超高浓度盐分结晶而成的海底“森林”。这些晶体结构异常规则,呈完美的几何多面体。伊利亚斯推测,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稳定、但极端环境下化学作用的产物,或者是某种生命形式的遗骸。他尝试使用一种特制的酸液溶液对晶体进行溶解测试,记录了溶解速度与晶体内部纹理之间的复杂关系。 第三部分:奥秘群岛:失落的机械文明 经过漫长而艰险的航行,海燕号最终突破了永恒的浓雾,抵达了奥秘群岛的边缘。这里的景象与外界的自然海岛截然不同。 第一座岛屿:齿轮之屿:这座岛屿的海岸线被人工打磨过的玄武岩块所环绕,石块间的接缝处嵌入了青铜合金的精密齿轮。这些齿轮并非处于活动状态,而是像雕塑一样永久地固定着。伊利亚斯花了大量时间绘制这些齿轮的啮合图谱,试图理解其原始的机械功能。他得出结论:这不是用于防御或运输的机械,而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计时装置的残骸。 第二座岛屿:空心山与回音:岛上耸立着一座中空的火山,但内部并非熔岩,而是布满了光滑如镜的、由未知矿物制成的弧形墙壁。当水手们在内部呼喊时,声音会经过无数次反射,最终汇集成一段清晰、但意义不明的低沉旋律。伊利亚斯记录了声波在不同角度的衰减率和频率偏移,试图反推出发出原始声音源的距离和材质。 关于“建造者”的猜想:伊利亚斯并未找到任何关于这些机械文明建造者的直接证据,如文字或画像。他所有的推论都基于物理遗迹的逻辑。他倾向于认为,这些“建造者”的文明并不基于生物繁衍,而是基于信息和结构逻辑的持续性。他们的存在形式,可能更接近于一种永恒运转的复杂算法。 尾声:星空下的抉择与最后的日志 在群岛的最深处,伊利亚斯发现了一座漂浮在平静水面上的平台,平台中央是一面巨大的、似乎能吸收光线的黑色光滑石板。当夜晚来临,星光洒在石板上时,石板会反射出一种并非来自天空的复杂光影图案。 对宇宙尺度的沉思:伊利亚斯的最后几页笔记充满了对时间与空间的哲学思辨。他开始质疑,奥秘群岛的存在,是否是为了观测更遥远星系中的某种周期性事件。他尝试使用引星仪对准这些反射光影,记录了它们与已知星座的细微偏差。 本书的结尾是伊利亚斯写下的最后一段话,墨水略微洇开,显示出当时环境的潮湿与他内心的激动: “海燕号将归航,但我的心已留在了这里。我看到了结构,理解了规则,却未触及目的。那些低语,并非来自深海,而是来自宇宙深处的寂静。我将追随光影的轨迹,去寻找那不存在的‘零点’。愿后来者,不必再忍受这永恒的迷雾。” 《星辰的低语》是一部献给所有对已知世界抱有质疑精神的读者的作品。它超越了单纯的地理探险,深入到科学、哲学与失落智慧的交汇点,邀请读者一同在无垠的海洋中,寻找那些被时间磨平的真理的棱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