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梅主编的《正常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不论西医还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都离不开解剖学的知识,在各类医学考试中也含有大量的解剖学及其相关内容。为了使广大的中医院校学生(包括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和护理专业等)***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解剖学重要知识点,既能从容应对考试,又能指寻临床运用,我们请多位经验丰富的解剖学一线教师编写了这本书。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 之一,以中医院校的中医类统编教材《正常人体解剖 学》为蓝本,通过各类图表形式的运用,将所学教材 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其条理清晰,简明扼要,考点 突出。
孙红梅主编的《正常人体解剖学》可作为《正常 人体解剖学》本科生、研究生和执业医师考试的复习 参 考书。
绪 论
一、人体的基本组成
二、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切面术语
******章 运动系统
******节 骨学
一、骨学总论
二、骨学各论
第二节 关节学
一、关节学总论
二、关节学各论
第三节 肌学
一、肌学总论
二、肌学各论
第四节 体表标志
一、躯干部
二、头颈部
三、四肢部
第二章 消化系统
******节 概述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消化系统主要功能
三、胸部的主要标志线
四、腹部的分区
第二节 消化管
一、口腔
二、咽
三、食管
四、胃
五、小肠
六、大肠
第三节 消化腺
一、肝
二、胰
第四节 腹膜
一、腹膜的概念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第三章 呼吸系统
******节 概述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二、呼吸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 肺外呼吸道
一、鼻
二、咽
三、喉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
第三节 肺
一、肺的位置
二、形态和结构
第四节 胸膜和纵隔
一、胸膜
二、纵隔
第四章 泌尿系统
******节 概述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二、泌尿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 肾
一、肾的形态和位置
二、肾的内部结构
第三节 输尿管
一、位置
二、分部和狭窄
第四节 膀胱
一、膀胱的形态
二、膀胱的位置
三、膀胱壁的构造
第五节 尿道
第五章 生殖系统
******节 概述
一、生殖系统的组成
二、生殖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 男性生殖器
一、男性内生殖器
二、男性外生殖器
三、男尿道
第三节 女性生殖器
一、女性内生殖器
二、女性外生殖器
第六章 脉管系统
******节 心血管系统
一、概述
二、心
三、动脉
四、静脉
第二节 淋巴系统
一、概述
二、淋巴管道
三、淋巴结
四、脾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节 概述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 内分泌器官
第八章 感觉器
******节 概述
一、感觉器的概念
二、感受器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
第二节 视器
一、眼球
二、眼副器
第三节 前庭蜗器
一、概述
二、外耳
三、中耳
四、内耳
五、声音传导的主要途径
第九章 神经系统
******节 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第二节 脊髓和脊神经
一、脊髓
二、脊神经
第三节 脑和脑神经
一、脑
二、脑神经
第四节 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二、运动传导通路
第五节 内脏神经系统
一、内脏运动神经
二、交感神经
三、副交感神经
第六节 脑和脊髓被膜、脑室和脑脊液及脑的血管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二、脑室和脑脊液
三、脑的血管
我必须要说,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真是太有智慧了!我一直对人体结构和功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市面上很多解剖学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这本书恰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以系统的方式,从骨骼、肌肉、神经、循环系统等各个方面,层层递进地揭示了人体的奥秘。让我特别惊喜的是,它在介绍每个系统时,都会附带一些与临床实践相关的知识点,虽然不是直接的中医理论,但这些基础的生理病理知识,对于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讲解消化系统时,它详细描述了胃的蠕动、肠道的吸收等过程,这让我更容易理解为什么会出现积食、腹胀等症状,以及中医针灸或中药在调理这些问题时,是如何从生理机制上产生作用的。书中的图表不是那种简单的线条画,而是非常写实,甚至有些还加入了三维效果,让你感觉好像真的在观察一个真实的人体模型。我常常会一边看书,一边用手去触摸自己相应的部位,加深印象,这种“动手”的学习方式比单纯的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而且,它的一些细节标注非常到位,连一些微小的神经分支、血管走向都清晰可见,这对于想要深入理解人体运作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作为一名中医备考大军中的一员,我对人体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比较抽象的理论层面。虽然古籍里有详尽的经络、穴位描述,但缺乏一个直观的、与现代医学体系对接的参照,总觉得心里没底。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太美妙了!首先,它的排版和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清晰、精美的插图,每一个结构都标注得非常准确,而且用了多种角度来展示,比如从表面到深层,从正面到侧面,甚至还有一些微观的细节图。我可以用它来对照自己学习的经络走向,想象一下那些看不见的能量通道在真实的肌肉、骨骼、血管间是如何运行的。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抛弃中医的理念,而是巧妙地将中医的“形神合一”思想融入到对人体结构的讲解中。例如,在讲到肝脏时,它不仅介绍了肝脏的解剖位置和功能,还穿插了中医关于“肝主疏泄”、“肝藏血”的理论解释,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中医会将肝与情绪、血液循环等联系起来。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古代智慧与现代科学,让我在备考的路上不再感到孤单和迷茫。它不仅是图谱,更是我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思维导图。
评分作为一名即将踏入中医临床实践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扎实我的解剖学基础,又能与中医理论有机结合的书籍。这本书无疑是我期待已久的最佳选择。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解剖名词和图谱,而是更侧重于将解剖学知识与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方法联系起来。在讲解每一个器官或系统时,它都会提供清晰的解剖学描述,并适时地引申到相关的中医理论。比如,在讲述消化系统时,它会详细阐述胃肠道的蠕动、消化液的分泌等生理过程,并进而解释中医如何从“脾胃虚弱”、“食滞”等角度来理解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这种“由表及里”的学习方式,让我对人体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书中大量的精美插图,无论是彩色还是黑白,都极其清晰,而且角度多样,标注准确,对于我这样需要大量视觉信息来辅助理解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研究那些细微的结构,并尝试将它们与我所学的经络、穴位知识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加深记忆,更能提升我对人体复杂结构的理解。这本书就像是我学习中医的“密钥”,让我能够更有效地解锁那些深奥的理论。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出版真是太及时了!我是一名中医理论学习者,一直觉得在实践操作和理论结合上存在瓶颈。中医强调“形神合一”,讲究“有诸内必形诸于外”,但如果没有对人体“形”的清晰认识,理解“神”的运行就显得空泛。这本书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图,更是对人体各个部分的详尽描述,从宏观的器官分布,到微观的组织细胞,都一一呈现。最让我赞赏的是,它并没有将现代解剖学与中医理论完全割裂开来,而是找到了一个巧妙的结合点。在介绍某个器官的功能时,它会引用一些与之相关的中医经典理论,例如,在讲解肺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时,会提及中医的“肺主皮毛”、“肺朝百脉”等概念,并解释其在现代解剖学视角下的可能对应。这种跨学科的融合,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精髓,不再是简单地背诵条文,而是能够真正地“悟道”。书中的图片质量非常高,色彩鲜明,结构清晰,而且标注的文字也都很专业,没有丝毫的模糊不清。我经常会把书里的图和自己学习的穴位图对照着看,你会发现,很多穴位在解剖学上都有其重要的生理依据,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学习中医的信心和兴趣。
评分我以一个对人体结构充满好奇的自学者身份,来谈谈我对这本书的感受。我曾经尝试过阅读一些传统的医学图谱,但它们要么过于艰深,要么缺乏直观性。这本书则完全不同,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耐心十足的老师,一步步地引导我走进人体的奇妙世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展示了人体的静态结构,还穿插了一些动态过程的解释,比如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等等。虽然这些解释是以现代医学的语言来描述的,但对于我们理解中医所说的“气血运行”和“经络传导”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它就像是给抽象的中医概念,注入了具体的“形体”支撑。例如,在讲解心血管系统时,它不仅描述了心脏的结构和瓣膜的功能,还用图示说明了血液如何在各个血管中循环,这让我能更好地理解中医关于“心主血脉”的论述,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心血管功能来治疗相关疾病。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平实易懂,没有太多晦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掌握。每一页都充满了学习的乐趣,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去探索更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