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图解住居学(第二版) | 出版社: 中国建工 | 出版时间:2013-03-01 |
| 作者:日 胡惠琴 | 译者: | 开本: 03 |
| 定价: 30.00 | 页数:0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12144570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第1章 什么是住居 1.1 住居与风土 1.2 住居与公、私空间 1.3 住居与起居方式 1.4 住居的功能 1.5 住生活的城市化 第2章 日本住居的变迁 2.1 原始住居 2.2 古代的住居 2.3 中世的住居 2.4 近世的住居 2.5 町和村的住居/中世·近世民居 2.6 近代的住居/明治·大正时期 2.7 面向现代的住宅 第3章 西洋住居的变迁 3.1 住居、聚落、城市的发生/原始·古代 3.2 中庭型住宅的展开/古代 3.3 从城堡到宫殿/中世·近世 3.4 城市型住宅的展开/中世·近世 3.5 新世界的住宅和近代住宅的诞生/近世·现代 第4章 住居与家族生活 4.1 家族变化和居住需求 4.2 家族多样化现象 4.3 男女共生社会的住居 4.4 家务劳动和居住空间 4.5 孩子和住居 4.6 高龄者的家族生活 第5章 住居的室内环境 5.1 风环境 5.2 热环境 5.3 声环境 5.4 光环境 5.5 色环境 5.6 人工环境的住居 第6章 居住地的环境 6.1 居住地的形成 6.2 旧城和新城 6.3 居住地规划的历史 6.4 环境共生的居住生活 第7章 高龄者社会和住居 7.1 高龄者居住的现状和需求 7.2 加龄和设计上的关怀 7.3 住宅设计的实际 7.4 在宅福利和住居 7.5 支撑高龄期生活的居住体系 第8章 住宅的种类和选择 8.1 依据结构材料的分类 8.2 依据建筑工法的分类 8.3 依据所有形态和供给方式的分类 8.4 依据形式分类 8.5 各种尝试 8.6 住宅的选择 第9章 家族和居住生活的未来 9.1 家族和居住生活的变化 9.2 公私室型平面的展望 9.3 公室的新趋势 9.4 裸足坐椅子生活的定型 9.5 新的居住方式
本书编委会编著的《图解住居学(原著第2版)》该书力图用文字和图表进行全景式剖析,辅以缜密的调研数据,所述内容涵盖历史和现状,时空*古今中外,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呈现了相关知识,易于理解,可读性高,可以说是对迄今相对匮乏的住居学相关文献的有益补充。
这套书的装帧真是没得挑,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觉得气势十足。纸张的质感摸起来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一翻就掉渣的纸,印刷的字体清晰工整,看着就不费劲。尤其喜欢它这次增补版的用心,细节处理得比以前的版本更到位,一些关键的历史节点和人物关系梳理得更加脉络清晰,对于初次接触明史的读者来说,无疑降低了阅读门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上的那种“人情味儿”,他笔下的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书上刻板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的鲜活个体。比如描绘那些文官之间的权力斗争,读起来简直像在看一场精彩的宫斗剧,紧张刺激,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作者的文笔诙谐幽默,经常能用一些非常现代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历史现象,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部分变得妙趣横生,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对正史不太感冒,但又想了解历史脉络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每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乐趣,感觉自己不是在读历史,而是在听一位博学又风趣的长者娓娓道来一段波澜壮阔的往事。
评分每次读完一本历史书,我最期待的就是看完后留下的那种回味无穷的感觉,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不只是罗列史实,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历史的“味道”和“智慧”。作者对“权力”和“人性”的探讨是贯穿始终的主线,他通过明朝三百年的兴衰,揭示了许多适用于任何时代的基本规律。我常常在读完一个高潮迭起的故事后,会停下来思考很久,作者在字里行间那种对历史宿命论的辩证思考,非常引人深思。阅读这套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对中国传统官场哲学和政治智慧的集中学习。它让你在哈哈大笑之后,心里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历史沧桑感。这种将严肃的历史哲理巧妙融入通俗叙事的能力,是作者最厉害的地方,也使得这套书拥有了超越一般历史读物的价值和生命力。我推荐给身边所有对历史感兴趣,但又害怕枯燥的人,相信他们都会爱上这种阅读体验。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于这种“说书体”的历史解读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太过通俗可能会牺牲掉历史的严谨性。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作者在保持叙事流畅和趣味性的同时,对史料的引用和考证是相当扎实的。他不会刻意堆砌那些拗口的官职名称和年代数字,而是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场景中。比如说,在分析某个重大决策背后的政治博弈时,作者会先用一个极具画面感的场景将你带入当时的氛围,然后才慢慢剖析其中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纠葛。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我这种历史小白也能快速抓住重点,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而不是停留在“谁打败了谁”的表面功夫上。更让我佩服的是,作者对于人性复杂面的洞察,他没有简单地将皇帝或大臣们脸谱化,而是能从多角度去解读他们的动机,即便是反派人物,也能让人看到其行为逻辑的合理性,这种客观又不失批判性的态度,非常值得称赞。
评分这九册书的内容量确实惊人,但阅读过程却丝毫没有枯燥感,反而像是在进行一场漫长的、充满惊喜的探险。从开篇的“小人物”视角切入,逐步将读者引入到那个宏大而又充满变数的明朝世界,节奏的把控堪称一绝。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一些关键历史转折点的处理,那种悬念的设置和信息量的逐步释放,让人读到关键处时,总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比如他如何描述土木堡之变的前因后果,那种对内外部压力层层积累,最终总爆发的描绘,简直让人手心冒汗。而且,这套书不仅关注了庙堂之上的风云变幻,对于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市井百态也有着细致入微的描摹。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明朝的衣食住行、士农工商的生活状态都有了具象化的理解,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历史切片。这种全景式的历史构建能力,是很多严肃史书难以企及的。
评分坦白讲,我本来以为增补版可能只是修修错别字、加几页新内容敷衍了事,没想到这次的调整是全方位的升级。从版式的优化就能看出出版方的诚意。很多之前版本里容易让人混淆的人物关系图,这次都做了更加清晰的排版和注解,对于梳理那些错综复杂的宗室关系和官僚体系帮助太大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常被混淆的同名人物,作者这次似乎特意加入了辨析性的段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心里有底。阅读体验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对细节的“精雕细琢”。另外,我注意到作者在对一些争议性事件的评价上,似乎也更加谨慎和平衡了。他提供多方观点供读者参考,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标准答案,这种鼓励读者独立思考的引导方式,非常符合现代的阅读需求。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切入点,让你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历史反思。
评分第一本书的书脊有些变形
评分买一套囤起来,以后给孩子看,好评
评分第一本书的书脊有些变形
评分不错
评分质量不错,挺好的
评分看着质量还可以
评分买一套囤起来,以后给孩子看,好评
评分没得说,太棒了
评分很棒很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