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北宋山水画三大家之一,后人誉之“画山画骨更画魂”。
早年师荆浩、李成,后长期山中写生,感悟“师古人不若师造化”。
山石浑厚,“皴法如雨点”。水墨笼染,画面“如行夜山”。
峰峦气势壮阔,雄杰险峻,典型的“北派山水”画风。
《范宽·烟岚秋晓图(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描绘崇山峻岭的景象。山中点缀溪流飞瀑和亭台楼阁,石块和峭壁以“雨点皴”定型,无数淡墨小点叠落在岩面上。山坳间腾起弥漫浮动的云雾,远处江面船家钓于江上。
范宽(950—1032),又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擅画山水,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初学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遂隐居终南、太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用笔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作雪景亦妙。
这批画集属于所有愿意认知华夏绘画的人。其功德,不仅仅是在赏阅,而在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教育。
你爱这国家的什么?在无数可资援引的历史记忆中,眼下,请年轻人翻开这套画集。
——作家、画家、木心美术馆馆长 陈丹青
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是我们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国情,应成为常识,宜家喻户晓。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孙机
千百年来,这些杰作征服了无数观众,已成为华夏民族的美学基因、东方文明的背景符号!
过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杰作往往深藏不露,普通读者难以一睹全貌,更无缘亲近赏鉴。本丛书企望“旧时王谢堂前燕”,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愿大师原典的灼灼华彩,成为读者的案头锦瑟、枕边韶华。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张子康
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最难得的是它的“可读性”。很多专业领域的书籍往往在追求深度时,会不自觉地筑起一道高墙,让普通爱好者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在保持专业水准的前提下,文字的叙述风格却保持着一种非常优雅且流畅的节奏感。作者在介绍技法和理论时,总能找到最恰当的比喻或类比,将复杂的概念简化为清晰可感的图像,这对于我这种有着浓厚兴趣但基础不牢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是那种填鸭式的说教,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领你进入艺术的殿堂,让你在不感到压力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识。这种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提升了自己的鉴赏能力。
评分坦白说,我收藏过不少关于中国古代绘画的图册,但能让人产生“想要立刻去博物馆看看原作”冲动的,并不多见。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它成功地捕捉到了原作中那种独特的“气场”,即便是印刷品,也能感受到笔触背后的力量感和时间沉淀的厚度。装帧上的细节,比如扉页、索引部分的字体选择和排布,都透露出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它不是一本快消品,更像是值得反复翻阅和珍藏的艺术品本身。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国山水艺术抱有真诚热忱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高质量、高密度的学习与欣赏平台,它的存在,让优秀的历史艺术遗产能以更迷人的姿态,走进当代读者的生活。
评分这本画册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而又不失典雅的气质,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艺术的力量。纸张的质感处理得极其考究,色彩的还原度非常高,尤其是那些微妙的墨韵和层次感,即使隔着玻璃或屏幕看原作照片,也能依稀捕捉到古人笔墨间那种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版式编排上没有那种堆砌感,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让人在欣赏作品时能获得一种呼吸的空间,而不是被密集的文字和图片压得喘不过气。翻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仿佛能透过现代的印刷技术,感受到古代匠人一丝不苟的匠心。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这种细致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欣赏门槛,让我能更专注于画作本身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而不是被繁复的学术术语所困扰。每一次拿起,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比如那些看似随意却蕴含深意的皴法,或是远山中隐约可见的几点人家,都昭示着画家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评分我一直觉得,好的艺术书籍不应该是冰冷的知识载体,而应该是一扇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窗口。这本册子的内容组织,恰恰体现了这种以“人”为本的视角。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作品,更像是引导我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编者显然花费了大量心血去梳理画家一生的心路历程与时代背景的交织点,使得每一幅作品的解读都充满了人文关怀。比如,对某一时期特定山水风格形成的探讨,就非常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时社会思潮对艺术家创作倾向的潜移默化影响。这种叙事手法非常高明,它让冰冷的“史实”变得有血有肉,让我能体会到创作者在挥毫泼墨时的那份孤傲、那份对天地万物的敬畏,甚至是那份难以言说的郁郁不得志。读完后,我不再只是欣赏一幅风景画,而是进入了一个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艺术生态系统之中,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传统山水画精神内核的理解。
评分如果非要挑剔的话,我认为这本书在对“意境”的文字捕捉上,还可以更进一步,但这或许也是人类语言的局限性所致。尽管文字已经描摹得细腻入微,但面对那些巅峰之作时,语言的力量似乎总是显得苍白无力。然而,这本书的优点恰恰在于,它深知语言的局限,所以更侧重于用高品质的图像来“替”语言说话。它仿佛在说:“最好的解释,就是让你亲眼去看。”这种对视觉本体价值的尊重,使得全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纯粹。它鼓励读者多看、多想、多感受,而不是被过多的文字分析牵着鼻子走。这种克制和留白,反而成就了一种更高阶的审美体验,让我更倾向于回归到作品本身,去体会那种超越文字的、直击心灵的震撼力。
评分这个系列的都不错,让你领略传统文化的美!可惜传统文化亦不绝如缕!
评分书不错,配送非常的到位。
评分印刷清晰 很棒的一本书 沈舟的风格风格一目了然
评分图书促销现在难得碰到一次
评分哈哈哈还好还好哈哈哈还好还好哈哈哈还好还好哈哈哈还好还好
评分物流速度非常满意,买新书就来京东。五分好评。。。。。价格也不错
评分正版,印刷精美。
评分我购此画册的初衷正如陈丹青所讲的!花*元就能将历代大家的精品铺陈在我眼前,随时欣赏,与辉煌的华夏绘画同在!寻常人也可以一窥中华文化瑰宝的殿堂!感谢此大师原典系列的策划人员!功德一件!
评分在豆瓣听中信美术馆录制的中国美术史后决定陆续收集这套大师原典,虽然是门外汉,但是还是很想了解下中国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