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曝光手边书

数码摄影曝光手边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彼得·科普(Peter Cope) 著,杨凤妍 译
图书标签:
  • 数码摄影
  • 曝光
  • 摄影技巧
  • 摄影教程
  • 摄影指南
  • 光圈
  • 快门
  • ISO
  • 摄影入门
  • 摄影进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9787802364646
版次:1
商品编码:1026885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揭示如何利用相机与数字暗房技术使一张普通照片变得更为精彩
为你清晰的讲述在曝光控制的技术性细节、理解与探究光线、以及图像合成软件上的实用知识
适用于数字曝光所有方面的方便快捷的参考指南

内容简介

当你开始拍摄,脑中定有某种想象。你可能希望捕捉自然风景的魅力,抑或是表现某座著名地标性建筑的宏伟。然而,依赖相机的自动曝光功能,拍摄出来的图像效果很少与自己的想象相吻合,这与摄影时的曝光控制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数码摄影曝光手边书》将为你提供一套十分系统的摄影知识,帮助你熟练掌握曝光控制,目的只有一个:使你拥有化平凡为神奇的曝光技术。
数码摄影已经前所未有地丰富了今天的生活,我们在充分享用高科技为生活带来的快乐之余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对于摄影,先进的数字技术如相机内置的亮度分布图与白平衡控制以及大量后期图像制作软件的介入,都为曝光艺术增添了全新的内容。《数码摄影曝光手边书》通篇都是灵感四射的图像,尽管提供的都是专业建议,但却不见令人生畏的术语。对于那些希望彻底了解曝光控制的摄影师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必要指南。

作者简介

彼得·科普(Peter Cope),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家兼作家,数码摄影是其专长。他对数字技术的兴趣始于大学时代,当时他所研究的方向是电子组件——成像光子计数系统的发展,最终导致今天数码相机所使用的图像传感器的发明。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精彩摄影的秘诀
曝光的含义
让光线进来
曝光模式

第二章 :曝光控制的艺术
例一
例二
例三
例四
例五
例六
例七
例八

第三章 :曝光控制的技术性细节
测光
手持测光表
其他工具
亮度分布图与曝光

第四章 :光线探索
色温
了解白平衡

第五章 :拍摄精彩图片
阳光16法则
拍摄原始图像
包围曝光
成功测取测光读数
高光过亮与阴影浓重
曝光值
渐变滤光镜
捕捉高亮度范围
特写与微距摄影
夜间与弱光摄影

第六章 :闪光曝光
利用闪光灯拍摄
不同相机曝光模式下的闪光灯使用情况
高调与低调肖像摄影

第七章 :运用数字合成技术
处理原始文件
修正曝光不足的照片
暗房工具
利用色阶修正曝光
利用曲线工具进行曝光控制
阴影与高光处理
高动态范围的曝光混合
合并HDR图像
图片评估与修改
工作流程应用软件

第八章 :即时专家
风景摄影112
肖像摄影114
城市与城市风光摄影
夜晚与弱光摄影
特写与微距摄影
极限摄影
背光与剪影摄影
室内摄影
动态摄影
单色摄影
曝光术语词汇表
索引
作者简介

精彩书摘

首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的确,它们依然是重要的问题。图像处理软件无法加工没有记录下来的图像层次,如果仔细研究图像锐化功能,你就可以极其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比如,Photoshop中的锐化让你能够对图片进行锐化,但图像效果最终无法真正等同于用具有相同锐度的镜头所拍摄的照片。尽管在后期中锐度可能会有所提高,但却不会往图像中补充一开始就未能捕捉到的细节。
高光与阴影也是如此。首先考虑一下高光。如果一个构图中的亮度范围很宽。你可能会对图片的主要部分进行曝光。颜色较浅的部分可能被记录下来,但那些过于明亮的部分则或许会落在传感器记录范围之外,因此就丢失了。于是,我们认识到,超过一定亮度,传感器就无法记录更多的层次:这些区域,被记录下来的最亮区呈现出白色,但这白色里不会记录任何图像数据。

前言/序言


凝固光影的魔法:掌握数字影像的奥秘 光,是摄影的灵魂。而“凝固光影的魔法”这本书,正是献给每一位渴望捕捉世间美好,用镜头讲述故事的摄影爱好者。它并非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邀您踏上一段探索数字影像奥秘的精彩旅程。我们将一同解构光线,理解色彩,掌握构图,并最终运用这些知识,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作品。 第一篇:光的语言——认识并驾驭曝光的艺术 摄影的本质,是利用光影作画。然而,数字时代的光线运用,比之胶片时代有了更丰富的可能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书将首先带领您深入理解“曝光”这个摄影中最核心的概念。 光圈的魔力:景深与虚化的秘密。 您是否曾为背景中那迷离的虚化效果而倾倒?这便是光圈的功劳。我们将详细解析光圈数值(f值)的变化如何影响进光量,更重要的是,它如何直接决定了景深——也就是画面中清晰的范围。从浅景深带来的主体突出,到大景深保证全局清晰,您将学会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选择最合适的光圈,让画面更有层次感和视觉焦点。我们将通过大量实例,展示不同光圈设置下的实际效果,让抽象的数值变得直观易懂。无论您是拍摄人像,还是捕捉壮丽的风景,都能精准控制景深,实现您想要的艺术表达。 快门的节拍:凝固瞬间与记录运动。 快门,如同摄影师的眨眼,决定了相机“看到”世界的时间长度。高速快门能够凝固飞溅的水滴,捕捉运动员跳跃的最高点;慢速快门则能记录下车流的轨迹,让瀑布化为丝绸般的柔滑。本书将详细解释快门速度对画面亮度的影响,更会深入探讨其在“凝固”与“记录”两种创作意图上的应用。您将学会如何通过调整快门速度,创造出动感十足的运动轨迹,或者将稍纵即逝的美丽瞬间永远定格。我们会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快门运用,例如在弱光环境下如何通过慢门获得曝光,以及在高对比度环境下如何避免运动模糊。 ISO的敏感度:在光线不足时的精灵。 ISO,即感光度,是我们提高相机在弱光环境下捕捉光线能力的重要工具。然而,高ISO也常常伴随着恼人的“噪点”。本书将为您揭示ISO的科学原理,并指导您如何在追求亮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噪点的影响。您将学会判断何时可以适度提高ISO,以及如何通过后期处理来优化噪点。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在不同ISO设置下的拍摄对比,让您直观感受高ISO带来的画质变化,并为您提供在实际拍摄中权衡利弊的实用建议。 曝光模式的智慧:从自动到手动,游刃有余。 从相机的自动模式到半自动的P、Av/A、Tv/S模式,再到完全掌控的M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本书将逐一解析这些模式的运作原理,并指导您如何根据拍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曝光模式。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在半自动模式下,灵活运用光圈和快门优先,以及在M模式下,如何通过“包围曝光”等技巧,确保获得理想的曝光。大量的实战演练将帮助您克服对M模式的恐惧,掌握全手动控制的乐趣。 测光表的故事:让相机成为您的眼睛。 相机的测光表是判断画面亮度的重要依据,但它并非万能。理解不同测光模式(评价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的特点,并学会如何利用它们来应对复杂的光线环境,是提高曝光准确性的关键。我们将深入剖析每种测光模式的适用场景,并指导您如何通过“曝光补偿”来修正测光表的判断,从而拍出曝光准确,色彩自然的画面。 第二篇:色彩的魔法——捕捉真实,创造情感 色彩是画面情感的载体,是吸引观者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本书将带您深入了解数字影像中的色彩科学,并学习如何准确地还原色彩,甚至运用色彩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白平衡的奥秘:还原真实世界的色彩。 不同光源下,物体呈现的色彩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就是色温的影响。白平衡的目的,就是抵消这种色温效应,让画面中的白色物体呈现为真正的白色。本书将详细解释色温的概念,并指导您如何准确地设置白平衡。无论是日光、阴天、白炽灯还是荧光灯,您都能找到最合适的白平衡设置。我们将提供不同白平衡设置下的拍摄对比,并介绍如何利用自定义白平衡和后期校正,来获得色彩准确的画面。 色彩模式的深度探索:RGB与CMYK的本质。 在数字影像的世界里,RGB色彩模式是主流,它通过红、绿、蓝三原色的混合来产生各种色彩。了解RGB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屏幕显示和后期处理。而CMYK模式则更多地应用于印刷领域。本书将为您清晰地阐释这两种色彩模式的区别与联系,并指导您在不同的输出需求下,如何正确选择和管理色彩。 饱和度与对比度的精妙运用:激发画面的活力。 饱和度决定了色彩的鲜艳程度,对比度则影响了画面中亮部与暗部的反差。这两个参数如同调味剂,能够极大地影响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您将学会如何根据画面内容和想要传达的情感,恰当地调整饱和度和对比度,让您的照片更具吸引力。我们会通过对比强烈的实例,展示不同饱和度和对比度设置下的画面效果,并提供后期处理中调整这些参数的技巧。 色彩心理学浅析:用色彩诉说情感。 不同的色彩会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联想。暖色调(如红、黄)常给人温暖、活泼的感觉,而冷色调(如蓝、绿)则倾向于宁静、沉思。本书将简要介绍色彩心理学,并指导您如何在构图和后期处理中,有意识地运用色彩来营造特定的氛围和传达情感。 第三篇:构图的艺术——引导视线,讲述故事 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通过精心安排的画面元素,来引导观者的视线,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构图,就是赋予照片灵魂的艺术。 黄金分割与三分法:自然的视觉平衡。 这两种经典构图法则,能够帮助您将画面中的主体放置在视觉中心之外,从而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平衡感的画面。本书将通过大量范例,详细解释这两种构图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您将学会如何快速地在取景框中找到黄金分割点或三分线,并将其应用于人像、风景、静物等多种题材的拍摄中。 引导线与框架:连接画面,突出主体。 引导线(如道路、河流、栏杆)能够自然地将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主体,而框架(如门框、窗户、树枝)则能为画面增添纵深感和故事性。本书将指导您如何在实际拍摄中,敏锐地发现和利用这些构图元素。我们将展示如何利用不同形状的引导线和框架,为您的照片增添趣味和引导性。 对称与重复:创造秩序与韵律。 对称构图能带来稳定、庄重的美感,而重复的元素则能营造出强烈的视觉韵律。本书将探讨这两种构图方式的独特魅力,并指导您如何在拍摄中寻找和运用对称与重复的元素,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 前景、中景、远景的运用:赋予画面纵深感。 合理安排画面的前景、中景和远景,能够极大地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本书将为您演示如何通过巧妙的前景运用,引导视线,增强画面的故事性。 留白与负空间:让画面“呼吸”。 简洁而富有张力的画面,往往离不开“留白”或“负空间”。本书将讲解如何利用留白来突出主体,营造意境,让画面更显大气和耐人寻味。 第四篇:实践与进阶——从理论到创作 理论的学习终将回归实践。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聚焦于如何将前三部分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际的拍摄创作中。 不同场景下的曝光策略:从日出到夜景。 从明亮的日光到昏暗的室内,再到璀璨的星空,每种场景都对曝光提出了不同的挑战。本书将提供针对不同场景的曝光策略,帮助您在各种光线下都能拍出理想的照片。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滤镜来应对强光,如何在夜景拍摄中处理高光与暗部的细节,以及如何捕捉美丽的日出日落。 人像摄影的曝光与构图:捕捉神韵。 人像摄影是摄影中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本书将深入探讨人像摄影中的曝光控制、景深运用、眼神捕捉以及如何通过构图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和个性。 风景摄影的曝光与构图:定格壮丽。 风景摄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捕捉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本书将讲解如何利用不同的曝光模式和构图技巧,来表现风景的宏伟、细腻和层次感。 静物摄影的细节与质感:呈现真实。 静物摄影则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和质感,用光影来塑造物体的形态。本书将指导您如何通过细腻的光线控制和构图,来展现静物的独特美感。 后期处理的基础:优化与升华。 后期处理并非“作弊”,而是对前期拍摄的补充与升华。本书将为您介绍后期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常用工具,帮助您在前期拍摄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照片的曝光、色彩和细节,最终呈现出更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我们将聚焦于基础调整,让您在掌握核心技巧后,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一步探索更高级的后期技法。 “凝固光影的魔法”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您通往数字摄影殿堂的钥匙。它将陪伴您,从零开始,逐步建立起扎实的摄影理论基础,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每一次的按下快门之中。我们相信,通过学习本书,您将能够更自信地驾驭手中的相机,用镜头捕捉更多生命中的美好瞬间,用影像讲述属于您自己的精彩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数码摄影曝光的书,说实话,我期待了很久。作为一个刚入门的摄影爱好者,我对那些复杂的曝光参数总是感到一头雾水,光圈、快门、ISO,这三者之间的微妙平衡简直像个谜团。我希望能找到一本真正能把这些概念讲透彻、又足够贴近实战的书。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让我看完之后,不再需要依赖相机的“自动模式”,而是能真正理解光线、掌握画质的书。希望能有一本这样的书,不仅教我理论,还能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告诉我如何在各种光照条件下做出正确的曝光决策,比如在逆光、顺光、侧光下的区别,以及如何利用曝光补偿来捕捉瞬间的精彩。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而不是简单地堆砌术语。毕竟,摄影的魅力在于创造,而创造的基础是对曝光的精准控制。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它绝对是我的摄影路上的必备良药。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风光摄影,但总是在处理大场景光比时感到力不从心。日出日落时的天空绚烂夺目,但地面往往一片漆黑,或者反过来,地面细节清晰了,天空却死白一片。所以,我非常关注这本书在“高动态范围场景”处理上的论述。我希望它能详细讲解如何利用渐变灰滤镜(GND)或者后期堆栈(HDR)来平衡光比,并且不仅仅是教步骤,更能教我“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工具”的判断逻辑。一个好的曝光策略,往往比后期修图更能决定一张照片的成败。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针对特定天气和时间段的曝光建议,比如多云天气下的柔光处理,或者强烈的正午阳光下的曝光锁定技巧,那它对我的帮助就太大了。我需要的是一个实用的工具箱,而不是一本理论大全。

评分

我更注重照片的艺术表现力,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正确”。曝光不仅是技术参数的组合,更是对氛围和情绪的表达。我希望这本书能探讨一下“曝光选择对画面情绪的影响”。比如,轻微的欠曝(Under-exposure)如何营造出戏剧感和压抑感,而适度的过曝(Over-exposure)又如何表现出梦幻和轻盈。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曝光倾向”的哲学探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让直方图居中”的标准答案上。如果作者能分享一些他自己如何根据创作意图来故意调整曝光,以达到某种审美效果的案例,那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启发。毕竟,摄影师的“眼光”比相机的“眼睛”更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吸引人的,那种简洁而专业的风格,让人一看就知道它不是那种华而不实的速成手册。我更倾向于那种能深入探讨底层原理的书籍,而不是只教你“按哪个按钮”的指南。我非常好奇它在讲解“曝光三角”时,是如何平衡技术细节和可读性的。毕竟,很多技术书籍读起来就像在啃一本枯燥的字典,生硬难懂。我期待它能用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示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动态范围的理解、如何在高对比度场景中保留亮部和暗部的细节。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不同传感器特性如何影响曝光选择的见解,那就更好了。毕竟,不同的相机系统,处理光线的方式总有细微的差别。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超越基础操作层面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

对于那些经常在户外工作,或者需要处理复杂光线环境的摄影师来说,实时预览和直方图的解读能力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花大力气讲解如何“阅读直方图”——不仅是看峰值是否溢出,更重要的是理解直方图的形状所揭示的光线分布和对比度信息。另外,关于实时取景(Live View)中的曝光模拟功能,以及如何在高亮度环境下准确判断屏幕显示是否可靠,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操作技巧。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针对不同场景(比如雪地、沙滩)的曝光补偿经验值,那简直是雪中送炭。这些细节决定了一个摄影师在现场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是衡量一本“手边书”价值的关键所在。

评分

图片比较多,很容易看。

评分

书还没时间看,内容比较适合入门

评分

图片比较多,很容易看。

评分

讲解很详细,连我这个外行都有兴趣了

评分

很实用的,适合现场初学者

评分

对于新手如何用光很有帮助。

评分

这书可以买一本看,放在哪儿都行

评分

不错 可以,可以可以~不错 可以,可以可以~

评分

生有两大快乐。一是生命的快乐,例如健康、亲情、与自然的交融,这是生命本身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另一是精神的快乐,包括智性、情感和信仰的快乐,这是人的高级属性得到满足的快乐。物欲是社会刺激出来的,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其满足诚然也是一种快乐,但是,与生命的快乐比,它太浅,与精神的快乐比,它太低。人类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用什么来衡量人类文明的水平?物质财富的制造和享用当然是一个方面,但是,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真正的自由王国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那实际上就是精神的创造和享受。然而,长期以来,财富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光芒万丈的词汇,成了从政府到个人所追求的第一目标。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把近年来的这场经济危机视为泛滥于当代世界的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一个恶果。它在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大本营美国首先爆发,对于人类岂不是一个警示?只有你自己做了父母,品尝到了养育小生命的天伦之乐,你才会知道不做一回父母是多么大的损失。只有你走进了书籍的宝库,品尝到了与书中优秀灵魂交谈的快乐,你才会知道不读好书是多么大的损失。世上一切真正的好东西都是如此,你必须亲自去品尝,才会知道它们在人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看见那些永远在名利场上操心操劳的人,我常常心生怜悯,我对自己说:他们因为不知道世上还有好得多的东西,所以才会把金钱、权力、名声这些次要的东西看得至高无上。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优秀,二是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开智慧。所谓智慧,就是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唯有这样,才会懂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优秀的人。也唯有这样,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和感受到幸福。人生在世,首先应当追求的是优秀,而非成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在此前提下,不妨把成功当做副产品来争取。所谓优秀,是在人性的意义上说的,就是要把人之为人的禀赋发展得尽可能的好,把人性的品质在自己身上实现出来。按照我的理解,可以把这些品质概括为四项,即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把优秀当做第一目标,把成功当做优秀的副产品,这是最恰当的态度,有助于一个人获取成功,或者坦然地面对不成功。真正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即做一个有灵魂的人,一个精神上优秀的大写的人。这样的人即使在世俗的意义上不很成功,他的人生仍是充满意义的。不过,事实上,人类历史上一切伟大的成功者恰恰出于这样的人之中。人生中的大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但是,一个人唯有思考这些大问题,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准则,从而对生活中的小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航海者根据天上的星座来辨别和确定航向。他永远不会知道那些星座的成分和构造,可是,如果他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就会迷失方向,不能解决具体的航行任务。一个人内心有了成熟的信念和明确的方向,对于外界的一切就能够迅速作出恰当的反应,如同有一种本能在起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