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男,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1933年。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自创方剂28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特色的临床家之一。
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实录
肺心病急性感染
风心病合并冠心病
肺结核合并肺心病(戴阳危证)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医案二则
中风七则
一、中风闭症(脑溢血)
二、中风脱症
三、中风偏瘫(脑血栓形成)
四、卒中前兆
五、面瘫误治坏病
六、顽麻怪症
七、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结核性胸膜炎重症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
真热假寒、大实有赢状
三消重症
虚寒型糖尿病
糖尿病火不生土
重症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胆囊炎——兼探无苔舌主病之机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同病异治——兼探仲景运用毒剧**乌头附子的经验
小儿重危急症医案
一、高热惊风危症
二、无热惊风成痿
三、小儿大脑发育不全症
四、小儿暴发型脑炎
五、疹毒内陷
六、小儿痄腮,过用苦寒冰结
七、小儿暴喘
八、小儿半声咳嗽
九、婴儿黄疸
十、婴儿幽门梗阻
十一、丁奚疳重症
十二、小儿遗尿二则
十三、小儿湿疹二则
十四、小儿舞蹈病
……
妇科重危急症、疑难病医案
外科急腹症医案十则
危重痢疾六则
泌尿系统疾患七则
肝病五则
发热待诊
直中少阴
阴盛格阳
目疾八则
耳病四则
鼻病五则
口舌齿咽喉病十四则
肺结核临症得失录
乌蛇荣皮汤皮科治验录
肿瘤临证初探
温氏奔豚汤治验录
培元固本散治者诸虚百损
恢复促景用药特色,攻克世界医学难题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克制而有力量的,很少有夸张的形容词,所有的论断都建立在扎实的案例和严谨的分析之上。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关于“疑难病”的章节,这些病往往是现代医学诊断也感到棘手的领域。作者并没有用“包治百病”的口号来吸引眼球,而是坦诚地展示了治疗过程中的艰难与反复,以及中医在处理这些“顽疾”时所展现出的系统性调理思路。这种真实的记录,反而更具说服力。它让我明白了,面对疑难杂症,中医更像是耐心的园丁,而非急功近利的伐木工,需要时间去疏通淤塞,扶持正气,使其自愈力得以激发。书中对于一些经典名方的化裁应用,更是精彩绝伦,展示了“一方化万方”的灵活变通之道。这种对经典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的态度,是真正的高手风范,而非墨守成规的匠人。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毕竟,中医的世界博大精深,光是那些望闻问切的精髓,就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市面上的中医书籍,有些写得过于理论化,佶屈聱牙,读起来非常吃力,感觉像在啃一本厚厚的教科书,知识点是不少,但总觉得缺了点“烟火气”,难以真正内化。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朴实的,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这让我对它内在的扎实内容抱有一丝期待。我特别关注的是,它是否能将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论,用一种更贴近临床实际的方式呈现出来。毕竟,对于我们这些希望从书本中学到真本事的读者来说,关键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如何运用”。我希望能看到那些具体病案的剖析,那些大医的独到见解,以及在面对疑难杂症时,那种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思维过程。如果仅仅是罗列方剂,那未免有些单薄,真正打动人的,永远是那些融汇贯通的智慧光芒。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不小,希望它能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而不是徒有虚名。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进行深度对话,而不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我发现书中对“急危重症”的关注点非常精准,很多现代医学处理起来棘手的状况,在中医古老的智慧体系下,被赋予了全新的视角和可能的干预点。书中对于如何把握治疗的“度”——用药的轻重缓急,掌握时机的恰到好处——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基于无数次临床实践的沉淀。我能感受到那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生命的珍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似乎并没有刻意回避现代医学的进步,而是将传统智慧置于一个更宏大、更包容的医学图景中进行阐释。这种开放的心态,让这本书的价值得以超越单纯的中医范畴,成为一部关于整体观和生命哲学的参考书。它让人明白,真正的医术,是需要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极高的道德自律作为支撑的。
评分总体而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冲击和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专业书籍,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细致的观察者”的指南。在阅读过程中,我强迫自己放慢速度,仔细体会每一个用词背后的深意,体会作者在书写每一个病例时所倾注的全部心神。那些关于“辨证”的细微差别,那些关于“预后”的审慎判断,都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它没有提供任何可以轻松套用的捷径,而是清晰地指明了通往真正医学智慧的崎岖山路。对于任何一个渴望深入了解中医精髓,尤其是在面对复杂、棘手病情时寻求系统性思路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时常翻阅的宝贵财富。它的价值在于提升读者的思维层次,而非仅仅增加知识储备。
评分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沉稳的排版风格,让人心神安定下来,仿佛一下子进入了那种需要高度专注的中医诊室氛围。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某些常见病症的论述,并没有采取那种“一刀切”的写法,而是详尽地阐述了不同体质、不同病程下,病机的微妙变化。这非常重要,因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如果用一套固定的模式去套用所有病人,那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复杂病案时所展现出的那种逻辑推演能力。他仿佛带着你一起,从最细微的舌苔、脉象入手,逐步推导出病变的根本原因,然后才水到渠成地给出治疗思路。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但又对中医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会的不是“是什么药”,而是“为什么用这个药”,这才是中医思维的核心精髓所在。我花了很大篇幅去研究其中关于气机升降的论述,感觉茅塞顿开,很多过去模糊不清的概念一下子清晰起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