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32.00元
开本:16开
页数:169页
编辑推荐
★在此书之前,还没有一本专门用食疗和中医外治方法帮助家长调理孩子瘦弱、不长个、胃口差、爱发脾气等一系列家长焦心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问题的书,这是1本,里面的方法已被无数受益的家长验证有效。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本书介绍的食疗方和推拿方都是直接有效的,只要家长认真按书里介绍的辩证使用即可。
★书里还1次革命性地提出了孩子脾虚的另一重大但从来都被家长忽视的原因:除了饮食不当,“孩子发育迟缓、爱生病,很多时候不仅是因为家长的溺爱,更多还是其坏情绪和压力传染给孩子导致的”。也由此给家长们敲响警钟,如果不修好自己的心,孩子疾病的根源可能永远不能清除,治好了可能还会复发,甚至还会危害孩子的一生。
内容推荐
如果说《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让家长们明白了如何智慧应对外感引起的孩子发烧、咳嗽、积食的问题,那么,这本《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则让父母们懂得了孩子绝大部分常见病的内在根源在于脾虚,而如何让孩子不脾虚则是做一个合格父母的当务之急,用什么方法?书里都有非常详细的辩证方法和食疗、推拿等根本解决之道。
作者简介
罗大伦:中医博士,CCTV《百家讲坛》嘉宾,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前任主编,当归中医学堂讲师,更是一位怀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善心的医者和中医育儿智慧的传播者,他一直倡导:只有家长自己主动去学习了相关的医学知识,尤其是掌握了一些中医代代相传下来的的理念和方法,才能真正地作孩子的健康保护神。已出版《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阴阳一调百病消》《神医这样看病》等
目录
前言不伤孩子的脾,别伤孩子的心
第1章你是孩子合格的保护神吗
我与家长分享中医育儿知识的根本目的,不仅是教大家在疾病来临时怎么去对付,而且还要让孩子根本不生病,只有让孩子一年到头不生病,那才是家长真正的成功。
1.不知医的妈妈“为不慈”/14
2.治病的好时机在“将病未病”阶段/18
3.让孩子不生病比如何治好孩子的病更重要/20
4.家庭气场不好可能会让孩子患上很严重的病/23
5.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卫孩子的健康/29
第2章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都是脾虚惹的
很多家长都没有发现脾虚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它不仅会让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甚至还会让孩子患上鼻炎、抽动症、抑郁症、肥胖症……
1.为什么自家的孩子老爱生病/32
2.脾胃失调,孩子就容易得外感/33
3.脾胃强大,孩子的抗病能力才强大/35
4.什么是脾虚、脾胃不和、积食/37
5.孩子脾虚是父母惯出来的/40
6.给孩子吃得过多、过好会让孩子脾虚/42
7.食品不安全,孩子吃了也会脾虚/44
8.父母的坏情绪和压力也会让孩子脾虚/46
9.孩子学习压力大就会脾虚、不长个/48
10.脾虚的孩子贫血、脸色差/49
11.情绪压力大的脾虚孩子可能得抑郁症/51
12.不要以为孩子脾气大是性格问题/52
13.孩子为什么脾气特别大:阴虚火旺/53
14.孩子脾气大和阴虚火旺两者是互为因果的/55
15.如何知道孩子脾气暴躁是由脾虚引起的/58
16.带孩子多跟大自然接触能改变孩子的不良性格/59
第3章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家长怎么办
家长一定要学会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脾虚,是脾阴虚还是脾阳虚?才能运用对症的中医食疗、推拿方保卫自己的孩子,调理好他们的脾胃。另外,还要给他吃营养丰富的五谷杂粮,吃应季、应地的瓜果蔬菜。
1.你的孩子鼻梁和嘴唇周围有淡淡的青色吗/62
2.如何知道自己孩子脾阴虚/64
3.如何知道自己孩子脾阳虚/66
4.脾阴虚和脾阳虚的区别/68
5.日常强壮孩子脾胃的特效推拿处方/70
6.脾虚的孩子长不高、瘦弱怎么办/75
7.为什么捏脊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特别好/76
8.脾虚的孩子吃什么补脾好/79
9.孩子胃口差、不爱吃饭的特效食疗处方/82
10.让孩子不再挑食、厌食的特效推拿处方/84
11.爱吃肉的孩子易积食、爱发热/89
12.如何判断孩子积食了/91
13.孩子积食后的特效食疗处方/94
14.孩子积食后的特效推拿处方/95
15.积食引起发热、咽喉肿痛怎么办/100
16.孩子老爱感冒的固本食疗处方/102
17.调理脾虚孩子鼻炎的特效方/107
18.调理孩子慢性鼻炎的“桔梗元参汤”/108
19.脾虚的孩子易肥胖/112
20.帮助小胖墩儿减肥的食疗方/114
21.发酵食品和酵素对孩子脾胃比较好/116
罗博士精彩解惑录/119
1.孩子吃东西没节制怎么办
2.如何把孩子的注意力从零食上转走
3.孩子上火了怎么调
4.孩子从小喂养不当吃坏了胃怎么调
第4章家长如何解决孩子的外感问题
外感是家长头疼的问题,每次关于孩子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外感引起的,症状一般都是发烧、咳嗽。其实,这些在我的上一本书《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一书里已经写得很详细,但家长们还是会问我很多细节,这也是我在这本书中再次补充讲解外感的原因。
1.不管哪个季节,“寒”都是孩子生病的主要因素/122
2.孩子受寒后要立刻让他(她)暖起来/125
3.孩子受寒后每天的调理方法不一样/126
4.不要认为孩子有薄白舌苔,就是受寒了/128
5.孩子外感后第1阶段每天的不同调理小方法/128
6.孩子有黄痰的时候——外感第二阶段怎么治/129
7.一般孩子发烧,38度以下不用找医生/132
8.孩子发烧烧到突然惊厥了,怎么办/133
9.冬、夏季节孩子突然发热,可以给他喝乌梅白糖、酸梅汤/134
10.夏天的时候孩子有热症,用三豆饮调理/137
11.夏天孩子发烧后长疹子怎么办/138
12.雾霾天孩子易患寒湿感冒,藿香正气水有奇效/139
13.外感引起的咳嗽,分清阶段调治才有效/142
14.燥邪引起的咳嗽,吃川贝炖梨/145
15.家长分不清孩子咳嗽的寒热时的调理方/146
第5章不修好自己的心,孩子一定爱生病
我一直和大家讲,中医方法都很简单,家长学会之后会比我还要厉害,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用得炉火纯青。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用心,我们现在就缺少这个东西。
1.把养心的内容传递给孩子是你一辈子要做的事/150
2.要想孩子不生病,首先家长要养好自己的心/151
3.一定要求孩子“事虽小,勿擅为”/153
4.一定要让孩子懂得“身有伤,贻亲忧”的道理/155
后记“让孩子不生病”比“孩子生病后如何治”更重要/158
附录一调理小儿脾胃的中成药参考/160
附录二孩子可以经常吃的补脾食物参考/166
我关注的另一个核心点是“不伤孩子的心”。现代育儿压力巨大,我们常常在焦虑中给孩子喂食、强迫他们吃饭,结果适得其反,孩子变得更抗拒食物,亲子关系也变得紧张。这本书如果能将“养脾”与“育心”结合起来,那就非常难得了。我希望它能阐述一个观点:一个快乐、放松的孩子,他的脾胃功能自然会更好。作者有没有提到如何通过营造轻松的用餐氛围来改善食欲?有没有一些温和的教育理念,教导父母如何放下完美主义,接受孩子暂时的“不完美”食量和状态?这不仅仅是食谱或穴位书,更应该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孩子和谐共处,共同建立健康生活模式”的心灵指南。我期待读完后,能感觉到自己作为父母的肩膀上,那种沉甸甸的责任感,能转化成一种更从容、更智慧的爱。
评分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育儿书汗牛充栋,很多都只是在重复差不多的内容,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在翻阅一本“儿童健康常识大百科”,缺乏针对性和深度。我更看重的是作者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视角。一个真正了解孩子脾胃问题的专家,应该能指出我们家长平时最容易犯的那些“隐形错误”。比如,是不是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喂养了一些“寒凉”的食物,正在一点点损伤孩子的阳气?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剖析一些典型案例,让我们对照检查自己的育儿习惯。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耳边细语,告诉我如何察言观色,判断孩子是积食了还是受寒了,那就太棒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完整的“预警系统”,让我能提前干预,而不是等孩子生病了才手忙脚乱。
评分关于提升抵抗力、少生病这一块,我需要看到一些不同于西医“打疫苗、多运动”之外的、更具中医特色的调理方案。比如,这本书有没有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固护卫气”来增强孩子对外界病邪的抵御能力?是推荐家长给孩子泡脚,还是有更精细的作息时间表和季节性调理建议?我特别想了解,对于那些一年四季都在流鼻涕、咳嗽不断的“药罐子”孩子,这本书里有没有给出明确的、分阶段的温和调理路径?我希望这些建议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一上来就要求家长进行大剂量的食疗或药膳,那样会让人望而却步。如果能提供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孩子的食疗侧重点对比,那就更具有参考价值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挺吸引人的,那种温和的色调和透露着专业感的排版,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本很实在的育儿书。我关注的重点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现在很多孩子都存在消化吸收不太好的问题,影响了身高和抵抗力。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让我这个做家长的可以立刻上手操作,而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比如,它会不会深入讲解一些中医的穴位按摩手法,或者推荐一些日常烹饪时可以加入的药食同源的食材搭配?我希望作者能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把复杂的养生道理讲清楚,最好能配上一些图示,这样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毕竟,带孩子已经够累了,如果养生方法复杂到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那可能坚持不下来。我对那种既有理论深度,又能保证操作性的书籍情有独钟,期待这本书能在这方面给我惊喜。
评分作为一名追求效率的家长,我对“实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懒人养生法”,那就简直是福音了。我指的“懒人”,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实在没有时间精力和精力去研究复杂的医书。有没有一些简单到只需五分钟就能完成的日常小动作?比如,早上出门前拍打哪个部位能帮助孩子启动消化系统?晚餐后按揉哪里可以帮助睡眠和脾胃运化?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摆脱那些深奥的术语,直接给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指令,最好是能融入到日常的亲子互动和家务中。如果它能成为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育儿小工具书”,而不是一本需要坐下来认真研读的大部头,那它对我的价值就更高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