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使用技术百问百答

生物农药使用技术百问百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文亮 编
图书标签:
  • 生物农药
  • 农药使用
  • 农业技术
  • 病虫害防治
  • 绿色农业
  • 生态农业
  • 植物保护
  • 农作物
  • 技术问答
  • 农业生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31002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100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专家为您答疑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9-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8
字数:1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生物农药使用技术百问百答》主要面向农民和农村技术人员,以问答的形式介绍生物农药的基本知识、主要生物农药的类别、品种及其特点,并详细讲解各类生物农药防治各种作物病、虫、草害的使用技术,希望能为广大农民正确使用生物农药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生物农药基础知识
1.什么是生物农药?生物农药都包括哪些种类?
2.生物农药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3.生物农药的优缺点有哪些?
4.生物农药都有哪些剂型?
5.生物农药最适合什么作物?为什么?
6.生物农药需要安全间隔期吗?
7.生物农药之间能混用吗?
8.生物农药可以和化学农药混用吗?
9.购买和保存生物农药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0.生物农药能替代化学农药吗?
11.生物农药的名称有什么意义?
12.全部使用生物农药生产出来的产品肯定是无公害产品吗?

第二章 生物农药的类型和特性
一、生物杀虫剂(含杀螨剂)
13.生物杀虫剂有哪些?
14.真菌杀虫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
15.细菌杀虫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
16.病毒杀虫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
17.微孢子虫杀虫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
18.有线虫杀虫剂吗?
19.抗生素类杀虫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
20.植物源杀虫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
21.动物源杀虫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
二、生物杀菌剂
22.目前有哪些生物杀菌剂?
23.真菌杀菌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
24.细菌杀菌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
25.抗生素类杀菌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
26.植物源杀菌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
三、生物除草剂
27.生物除草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
四、生物杀线虫剂
28.生物杀线虫剂有哪些种类?
五、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
29.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
30.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六、生物杀鼠剂
31.生物杀鼠剂有哪些?

第三章 生物农药制剂的使用范围和方法
一、生物杀虫剂(含杀螨剂)
32.白僵菌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33.绿僵菌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34.耳霉菌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35.苏云金杆菌(Bt,混剂中简称苏)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36.苏云金杆菌制剂含量的表示为什么有的用国际单位?有的用芽孢数量?
37.类产碱假单胞菌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38.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棉核)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39.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斜夜核)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40.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甜核)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41.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苜核)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42.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油核)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43.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44.草原毛虫核多角体病毒(简称毛核)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45.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46.菜青虫颗粒体病毒(简称菜颗)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47.黏虫颗粒体病毒(简称黏颗)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48.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简称小颗)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49.阿维菌素(简称阿维)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50.甲氨基阿维菌素(简称甲维)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51.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52.多杀霉素(简称多素)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53.浏阳霉素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54.梅岭霉素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55.苦参碱(简称苦)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对象是什么?
56.氧化苦参碱(简称氧苦)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57.印楝素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58.川楝素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59.除虫菊素(简称除菊)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60.鱼藤酮(简称鱼藤)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61.烟碱(简称烟)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62.藜芦碱(简称藜)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63.马钱子碱(简称马钱)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64.苦皮藤素(简称苦皮藤)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65.蛇床子素(简称蛇床素)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对象是什么?
66.斑蝥素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67.昆虫激素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第四章 生物农药防治主要作物病虫害使用技术

精彩书摘

45.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有哪些特点?主要防治哪些害虫?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是松毛虫的重要致病微生物。它对松毛虫幼虫感染力强,致死率高,尤其是可通过感病幼虫的排泄物或死虫进行水平扩散,通过产卵进行垂直传递,对松毛虫灾害具有良好的持续控制效果。用过该病毒杀虫剂的林区,可长达数年不发生松毛虫灾害。
研究证实,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除对松毛虫有特效外,还可交叉感染棉铃虫、舞毒蛾、斜纹夜蛾、粉纹夜蛾、松茸毒蛾等多种非松毛虫属昆虫。棉铃虫等甚至曾用作增殖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替代宿主。
我国曾经有两个含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产品取得登记:1万PIB/毫克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16000国际单位/毫克苏可湿性粉剂和1亿PIB/克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16000国际单位/毫克苏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森林的松毛虫。
46.菜青虫颗粒体病毒(简称菜颗)有哪些特点?主要
防治哪些害虫?
菜青虫颗粒体病毒是由感染菜青虫颗粒体病毒死亡的虫体经加工制成。其杀虫机理是颗粒体病毒经害虫食人后直接作用于害虫幼虫的脂肪体和中肠细胞核,并迅速复制,导致幼虫染病死亡。菜青虫感染病毒后,体色由青绿色逐渐变为黄绿色,最后变成黄白色,体节肿胀,食欲不振,最后停食死亡。死虫体壁常流出白色无臭味液体,在叶上常是倒挂。该病毒也可通过感病害虫粪便及死虫再侵染周围健康虫体,导致害虫种群的大量死亡。

前言/序言

  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内容,化学农药为完成这一任务,保证农产品优质、丰产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也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农药残留、环境污染、抗药性等。那么如何有效地防治病、虫、草害而又能避免或减少上述弊端呢?尽量使用生物农药来替代化学农药则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本书主要面向农民和农村技术人员,以问答的形式介绍生物农药的基本知识、主要生物农药的类别、品种及其特点,并详细讲解各类生物农药防治各种作物病、虫、草害的使用技术,希望能为广大农民正确使用生物农药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于生物农药的范畴,国内外尚无十分准确统一的界定。一般来说,生物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作为农药,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结构相同的农药。在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防治对象可以分为杀虫剂(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线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包括《农药登记资料规定》中明确的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转基因生物、天敌生物等。《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对上述各类生物农药作出以下界定:
  1.生物化学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①对防治对象没有直接毒性,而只有调节生长、干扰交配或引诱等特殊作用;②必须是天然化合物,如果是人工合成的,其结构必须与天然化合物相同(允许异构体比例的差异)。
《生物农药使用技术百问百答》一书,以其深入浅出的方式,聚焦于生物农药这一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本书并非对生物农药的简单罗列,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读者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理解生物农药的原理、应用与发展前景。 第一部分:生物农药的基础认知与发展脉络 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病虫害的抗药性日益凸显,这使得寻找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替代方案成为当务之急。生物农药,作为一种利用生物体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草害的农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崛起并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回顾生物农药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虫的朴素实践,到20世纪中叶 Bt(苏云金芽孢杆菌)等重要生物农药的发现与商业化,再到如今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在生物农药开发中的广泛应用,读者将能清晰地看到生物农药从萌芽到成熟,再到蓬勃发展的完整轨迹。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需求、科技进步以及农业政策如何共同推动着生物农药技术的演进。 在梳理历史的同时,本书也将系统性地阐述生物农药的核心概念。什么是生物农药?它与化学农药有何本质区别?生物农药的种类繁多,我们将在本书中对它们进行详细的分类与介绍。这包括以微生物为载体的生物农药,如细菌、真菌、病毒等;以生物毒素为基础的生物农药,如Bt毒蛋白、寄生蜂毒素等;以及以生物活性物质为核心的生物农药,如植物提取物、信息素等。对于每一种类别的生物农药,本书都将深入剖析其作用机制,例如微生物如何侵染、毒素如何作用于害虫生理,生物活性物质如何干扰害虫的生长发育或繁殖。 此外,生物农药的安全性与环保性是其最受瞩目的优势。本书将详细论证生物农药对非靶标生物(如天敌、传粉昆虫、哺乳动物、鸟类等)的安全性,解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途径与速度,以及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科学数据,来证明生物农药在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第二部分:生物农药的种类、作用机制与应用实例 在打下坚实的基础认知后,本书将进入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的领域,详细介绍各类生物农药的特性及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 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是生物农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类。本书将重点介绍几种代表性的微生物农药: 苏云金芽孢杆菌(Bt): 作为一种广谱性、高效性的杀虫菌,Bt能产生多种晶体蛋白(δ-内毒素),这些毒蛋白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具有特异性的毒杀作用。我们将深入分析Bt的不同菌株及其产生的毒蛋白在目标害虫消化道内的作用过程,并列举其在棉花、蔬菜、果树等作物上防治蚜虫、螟虫、菜青虫等关键害虫的成功案例。 白僵菌、绿僵菌等昆虫病原真菌: 这类真菌通过孢子侵入害虫体表,在害虫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最终导致害虫死亡。本书将探讨不同病原真菌对不同害虫的防治谱,以及在潮湿环境下施用时的最佳时机和方法。 病毒类农药: 特别是杆状病毒,其对鳞翅目害虫具有高度特异性,已成为重要的生物防治手段。我们将解析杆状病毒的感染机制,以及在田间应用时的优势和局限性。 根瘤菌、拮抗微生物等: 除了直接杀灭害虫,一些微生物还能通过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病性等方式发挥作用。本书将探讨这些微生物在土壤健康、作物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2. 生物毒素农药: 生物毒素农药通常指从生物体内提取或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具有杀虫、杀菌或杀螨活性的蛋白质或多肽。 Bt毒蛋白: 如前所述,Bt产生的毒蛋白本身也可以作为独立的生物农药成分使用,尤其是在需要快速起效的场合。 寄生蜂毒素、蝎子毒素等: 这些来源于其他生物体的毒素,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作用靶点,在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书将介绍这些新型生物毒素的研发进展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潜在应用。 3. 植物源农药(植物提取物): 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的特定部位(如叶、花、果、根、种子等)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除虫菊酯、印楝素、鱼藤酮、藜芦等。 除虫菊酯: 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除虫菊酯,因其速效性、广谱性以及在环境中易降解的特点,一直是重要的杀虫成分。 印楝素: 从印楝树中提取,具有拒食、生长调节、杀虫等多种作用,对多种害虫均有良好效果,且对环境友好。 其他植物提取物: 本书还将介绍一些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植物提取物,例如迷迭香提取物、桉叶油等,它们在驱避、抑制害虫生长方面发挥作用。 4. 生物刺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 虽然不是直接的病虫害防治药剂,但生物刺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增强植物自身的抗逆性、促进生长发育,间接提高了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本书将探讨这部分内容,以期从更宏观的层面提升作物健康水平。 第三部分:生物农药的科学使用与实践指导 理论知识的积累最终需要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聚焦于生物农药在田间使用的科学方法与技术要点,旨在为农民、技术推广人员以及相关从业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1. 生物农药的质量选择与鉴别: 在市场充斥着各种生物农药产品的情况下,如何选择优质、有效的产品至关重要。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识别产品标签,了解有效成分含量、生产企业资质等信息,并介绍一些简单的产品质量鉴别方法。 2. 生物农药的施用技术: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在施用方式、时机、剂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书将详细讲解: 最佳施用时机: 很多生物农药需要在害虫的特定发育阶段或发生初期施用,本书将提供不同生物农药针对不同病虫害的最佳施用时机建议。 施用方法: 喷雾、灌根、拌种、释放天敌等,不同的生物农药适用不同的施用方法。我们将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作物和不同规模生产中的适用性。 施用剂量与浓度: 如何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作物种类、环境条件等因素,科学确定生物农药的施用剂量,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并避免浪费。 与其他农事操作的配合: 生物农药的施用需要与其他农事操作(如灌溉、施肥、中耕等)相互配合,以发挥最佳效果。本书将提供相关的配合建议。 3. 生物农药的混用与兼容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将多种生物农药混合使用,或者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肥料等同时使用。本书将深入探讨生物农药之间的混用性能,以及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肥料等其他农用化学品的兼容性问题。我们将提供一些常见的混用禁忌,以及科学混用的原则,以避免药效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 4. 生物农药的抗性管理: 与化学农药类似,长期、单一地使用某种生物农药,也可能导致害虫对其产生抗性。本书将阐述生物农药抗性产生的原因、监测方法,并提出有效的抗性管理策略,例如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生物农药、与其他防治措施结合等。 5. 生物农药在绿色防控体系中的地位: 本书将强调,生物农药并非万能的“灵丹妙药”,而是集成化病虫害管理(IPM)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探讨如何将生物农药与其他绿色防控技术(如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有机结合,构建一套综合、高效、经济、环保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 第四部分:生物农药的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本书的结尾,将带领读者眺望生物农药的未来发展。 1. 生物农药研发的创新前沿: 随着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生物农药的研发正进入新的阶段。本书将介绍一些前沿的研发方向,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在改良微生物农药性能中的应用,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与利用,以及生物农药缓释、靶向输送技术的发展等。 2. 生物农药在不同区域与作物上的应用前景: 我们将分析生物农药在不同地理环境、不同作物类型(如有机农业、设施农业、特色作物等)上的应用潜力和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其在全球农业生产中的推广与普及。 3. 生物农药产业政策与市场发展: 本书还将简要探讨各国政府在生物农药研发、注册、推广和补贴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以及生物农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总而言之,《生物农药使用技术百问百答》旨在成为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于一体的生物农药百科全书。它将帮助广大读者,尤其是农业生产者,深入理解生物农药的价值,掌握科学的使用方法,最终推动农业生产向着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本书并非仅仅陈述枯燥的理论,而是力求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丰富的案例,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获得知识,提升技能,并对生物农药的未来充满信心。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刚接触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生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落地”视角。我的导师虽然理论功底深厚,但实际田间操作经验相对不足,我们实验室在开发新型生物制剂时,常常在“实验室效果好”和“田间应用难”之间徘徊。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一鸿沟。它不仅讲解了菌株的活化、培养条件等“硬件”知识,更深入探讨了“软件”层面的问题——如何通过环境调控(如覆盖物、灌溉方式)来优化目标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它让我意识到,生物农药的使用是一门结合了生态学、土壤学和农学知识的综合艺术,绝非简单地将瓶子里的液体倒出来那么简单。它提供的那些关于“如何创造有利于生物农药发挥作用的微生态环境”的建议,是教科书里绝对找不到的宝贵经验。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检索功能设计得相当人性化,这对于争分夺秒的田间操作来说至关重要。我通常是带着手机在田里跑,遇到突发虫情时,需要快速定位解决方案。它不像传统教材那样厚重,内容组织紧凑,但关键信息点突出。我特别喜欢它对“疑难杂症”的处理方式。比如,当几种病虫害复合侵染时,该如何排序用药?书中提供了一个逻辑流程图,教我们如何判断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并给出最优的生物制剂组合拳。这种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可管理步骤的能力,是很多理论书籍所欠缺的。它极大地缩短了我从“发现问题”到“执行有效措施”之间的时间差,间接减少了农作物受损的面积和时间成本。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常年与病虫害打交道的新手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传统化学农药的残留问题感到非常忧虑,总想着转型,但面对五花八门的生物防治方法,心里完全没底。市面上很多资料要么过于学术化,堆满了复杂的生物学名词,看得我头晕脑胀;要么就是零散的经验分享,缺乏系统性。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什么是生物农药”讲起,逐步深入到不同病虫害的最佳应用时机和具体操作流程。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不同菌剂、病毒制剂的活性保持和储存条件的详细说明,这绝对是实践中成败的关键。我记得有一次自己瞎用一种苏云金芽孢杆菌,结果效果奇差,现在回看书里的对比,才明白是我错过了最佳喷洒窗口,或者配制浓度不对。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百问百答”,把我所有藏在心底的、甚至是不好意思问专家的细节问题都给涵盖了,极大地提升了我使用生物农药的信心和成功率。

评分

我是一个对环境敏感度极高的有机农场主,对投入品的选择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市面上的“绿色农药”宣传很多,但往往只强调“无毒无残留”,却回避了生物制剂最大的弱点——效果的波动性和天气依赖性。这本书的诚实和全面性让我非常欣赏。它毫不避讳地讨论了生物农药在遇到极端高温或强降雨时效果会打折扣的情况,并给出了补救措施,比如如何通过调整喷洒载体或增加辅助剂来提高附着率。这种直面问题的态度,比那种一味歌颂产品的宣传册要靠谱得多。读完后,我不再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使用它们,而是带着明确的风险预估和应对预案。这种扎实的知识体系构建,让我在面对客户关于农产品安全性的提问时,也能底气十足地解释我们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背后的科学支撑。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对这种“问答体”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深度不够,更像是工具手册而非深度学习的材料。然而,《生物农药使用技术百问百答》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答”绝非简单的敷衍了事,而是充满了实战智慧和科学依据。作者显然是深谙一线农技推广的专家。比如,关于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混用间隔期问题,书中不仅给出了建议值,还解释了背后的作用机理——为什么某些拮抗微生物不能与特定杀菌剂同时使用,避免了盲目套用经验带来的损失。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还涉及了不同气候带和不同作物上的应用差异。我在北方种植的果树,和南方朋友遇到的问题往往不同,这本书里竟然能找到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解答。它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框架,而不是简单的“配方”,让我能够根据自己农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输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