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外治寿世方/中医经典文库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 出版时间:2009-02-01 |
| 作者:(清)邹存淦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 2009-02-01 |
| 定价: 15 | 页数:244 | 印次:1 |
| ISBN号:9787800890307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2 |
《外治寿世方》为清·邹存淦所著。分《外治寿世方初编》和《外治 寿世方续编》两部分。初编按病种、人体部位以及妇、儿、急救、杂治分 为六十二门,载方二千四百余首;续编则以膏丹立目,收外治膏丹约八十 余种。所治诸症统括内、外、妇、儿等各类疾病,并兼及养生。 此次据清光绪三年杭州执勤堂刊本为底本,以《珍本医书集成》为主 校本精校而成。可供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 参考。
外治寿世方初编
序
凡例
卷一
伤寒
感冒
中风
瘫痪
诸风
瘾疹
痰疾
黄疸
劳伤
诸血
诸汗
疟疾
瘟疫
中暑
霍乱
痧症
鼓胀
肿满
痞积
食积
噎隔
咳嗽
哮喘
呕吐
呃逆
泻痢
卷二
身
头
发
眉
面
目
耳
鼻
唇
口
舌
齿
须
腮颊
颈项
咽喉
卷三
肩腑
手
乳
胸
心
胁
背
腰
肚腹
遗浊
淋症
前阴
后阴
二便
足
疔毒
痈疽
诸疮
瘤疮
诸伤
卷四
妇科
儿科
痘瘼
急救
杂症
余录
跋
外治寿世方续编
序
卷上
七制松香膏
九制松香膏
林屋山人阳和膏
沥青膏
除湿膏
保精膏
养神膏
滋肾膏
健脾膏
脾肾双补膏
清沛膏
补肺膏
补肝膏
万春膏
理血膏
专行瘀膏
控涎丸
通淋膏
清凉散血膏
明眸膏
开膈膏
开关丹
调经膏
安胎主膏
专保小产膏
又
乌金膏
又
宝金膏
定惊膏
小儿急惊风锭子
治慢惊风膏
乾坤一气膏
水火既济膏
内府万灵膏
内府绀珠膏
许真君七宝如意丹
同仁堂辟瘟方
辟瘟线香
福本集灵接骨膏
清阳膏
散阴膏
金仙膏
云台膏(附龙虎散方、黄
丸子方)
卷下
观音大士救苦神膏
天竺膏
普救万全膏
秘授神效观音救苦丹
治疟五神膏
金丹丸
仙传三妙膏
拔疔膏
集宝疗痹膏
大西洋十宝散
神妙金疮药
苋甲二仙种子膏
登仙膏
紫阳真君塞鼻丹
神仙太乙膏
治疟神效膏
女真膏
追风逐湿遇仙膏
蒸脐秘妙方
暖肚封脐膏
宝珠膏(附久易丹)
神效乾丹
种子二方
接气沐龙汤
香硫饼
燕鼠膏(附白升药方)
巴鲫膏
疡科束毒围
疔毒围
金丝万应膏
万应灵膏
万应紫金膏
附桂膏
涌泉膏
摩风膏
行水膏
崔生符(略)
安胎符(略)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经典文库”这类书籍抱有一定的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可能太过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内容。然而,这本《外治寿世方》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保留了中医外治法的精髓,比如那些流传已久却鲜为人知的秘方,同时又在某些章节加入了现代研究的佐证和应用案例的探讨。这种古今对话的模式,极大地增强了理论的可靠性和操作的可行性。我尤其欣赏它在论述每一个方剂时,都会细致地剖析其“君臣佐使”的配伍思想,这对于理解中医整体观至关重要。我最近因为工作压力大,颈椎有些僵硬,书里介绍的一个热敷疗法,操作简单,药味平和,坚持使用后,酸痛感确实减轻了不少。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很多时候,最好的疗法反而藏在最朴素的实践之中。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老中医,不疾不徐地为你揭开中医药的层层迷雾,让你信服于其内在的科学逻辑。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中医药爱好者,我阅览过不少医籍,但能让我爱不释手,时常翻阅的却不多。《外治寿世方》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行文风格非常注重实用性,没有过多冗长的哲学思辨,而是直奔主题,详述每一种外治法的具体操作流程和适应症。这种务实的态度,对于那些希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发现,这本书对于不同体质人群如何调整用药强度和敷贴时间都有非常细致的区分,这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而非“一刀切”的简单套用。例如,书中对儿童与老人的皮肤敏感度差异所做的处理建议,考虑得极其周到。我曾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为家里的老人配制了一种针对老年斑的外敷方剂,虽然时间尚短,但皮肤的光泽度似乎有所改善。这本书记载的不仅是药方,更是一种对患者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怀。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学术严谨性上做得非常出色,参考文献的标注清晰到位,使得读者可以追溯到每一个方剂的历史源头,这对于我们理解其有效性和局限性至关重要。很多现代出版的中医药书籍,为了追求所谓的“易读性”而牺牲了内容的精确性,但《外治寿世方》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语言虽然是古典语汇,但编者通过现代的注解和解释,有效地消除了阅读障碍,使得这些珍贵的知识得以在新一代人中流传。我个人认为,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研究中医外治法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籍,而是需要反复研读、不断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领悟的“活的”经典。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传统医学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外治寿世方/中医经典文库》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对传统医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既有深度又不失实用性的经典著作。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很有古韵,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内页的排版清晰明了,注释详尽,即使是像我这样并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在阅读过程中理解那些深奥的医学概念。它并非那种晦涩难懂的古籍,而是经过现代整理和编排,更贴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它对各种外用疗法的系统梳理,简直是宝库,从古代的跌打损伤到皮肤疾患,各种方剂的配伍逻辑、炮制方法都讲得头头是道。读完第一部分,我就忍不住尝试了书里提到的一种用于缓解风湿疼痛的膏药配方,虽然只是小小的尝试,但那种踏实的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智慧的传承,让人在学习古法的同时,反思现代医疗的某些不足,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然疗法的力量。那种‘授人以渔’的感觉,远胜于直接给出成品药方。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令人称奇。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跌打损伤处理上,而是深入到了中医皮肤病学、疮疡学的诸多领域,简直是一部浓缩版的“外治百科全书”。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药性归经”的详细解释,很多传统上认为理所当然的配伍逻辑,通过这本书的梳理,变得条理分明,逻辑清晰。我过去在自行摸索一些民间偏方时,常常因为不了解药材的相互作用而心存疑虑,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它像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了古代的经验与现代的求索。每当我阅读到那些精妙的膏丹丸散的制备过程,那种工匠精神扑面而来,让人肃然起敬。它让我们明白,外治法并非仅仅是“外部”的治疗,它同样需要内在的理论支撑和严谨的制作工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