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 中国图像、 中国式生活的美学“源代码”
5米高清长卷,完整大图
读者对象:
中国画的学习、研究者
对绘画有兴趣的文艺爱好者
对中国传统美学元素有认知需求的人,如图书、家装、首饰等的设计师
书名: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系列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定价:48.00元
作者:吴道子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05-01
页码:1
装帧:精装
开本:10开
ISBN:9787508661827
1、5米高清长卷,完整大图,用经折装的形式呈现给大家,高清复制,纤毫毕现,临摹鉴赏,诸般皆宜。
2、吴道子被画史尊奉为“画圣”。
首创“兰叶描”,所画人物衣袂飘飘,似风吹飞扬。
如果说顾恺之的线条如“春蚕吐丝”轻盈匀速,
那么吴道子的线条则是“吴带当风”狂放有力。
《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他的父净饭王抱他去拜见天神的情景。画中人物、鬼神、瑞兽数十,天王威严、大臣端庄、夫人慈祥、侍女卑恭、鬼神张舞、瑞兽灵动,极富想象力。“吴家样式”线描,粗细顿挫、随心流转,无论人物的衣纹,鬼神的狰狞,还是闪烁的火光,都表现得生动贴切,游刃有余。
本丛书遴选中国美术史的大师及其原典,完整大图呈现给读者——千百年来,这些杰作征服了无数观众,已成为华夏民族的美学基因、东方文明的背景符号!
过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杰作往往深藏不露,普通读者难以一睹全貌,更无缘近赏鉴。本丛书企望“旧时王谢堂前燕”,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愿大师原典的灼灼华彩,成为读者的案
头锦瑟、枕边韶华。
——张子康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初次接触这类专业性极强的艺术史著作,我原本有些担心会陷入晦涩难懂的理论泥潭,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却异常流畅且富有代入感。作者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遥远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艺术风格演变,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口吻娓娓道来,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院派腔调。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生平年表和作品清单,而是深入剖析了艺术家的创作心路历程,以及特定时代思潮如何渗透到他们的笔触之中。比如,书中对于某一时期绘画中“气韵生动”的探讨,就结合了当时的哲学思想,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可触摸、可理解。读完对某个大师的章节后,你会感觉自己仿佛在那位艺术家的画室里待了一阵子,对他的技法和精神内核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好看”的肤浅层面。这种知识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是真正优秀的艺术普及读物所应具备的品质。
评分这本书的选材角度非常刁钻且独到,它没有面面俱到地覆盖所有历史阶段,而是精准地聚焦于那些在特定领域内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师原典”。这种聚焦策略的好处是,每一位被选入的艺术家,其介绍都达到了极高的深度和广度。例如,书中对某一时期文人画的论述,不仅仅停留在“以书入画”的表层,而是细致地梳理了其中蕴含的士大夫阶层的自我期许与对朝廷的复杂情感,这使得单纯的线条和笔墨,瞬间被赋予了厚重的社会意义。这种研究的层次感,远超市面上那些走马观花的艺术通史。它更像是一系列精心打磨的专题报告,每一个专题都力求挖掘出被大众忽略的、但对艺术史发展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和关键技术革新。对于有一定艺术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重新审视既有知识框架的绝佳视角。
评分在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堪称典范。它成功地平衡了图文并茂的视觉需求和保持文本阅读流畅性的矛盾。通常情况下,图注和正文的穿插处理很容易让人分心,但这里的编排似乎经过了严密的计算,关键的图像元素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刻出现,用视觉来支撑正在阅读的文字论点,而不是单纯地作为装饰品堆砌。页边距的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视觉的呼吸感,又没有浪费宝贵的篇幅。更值得称赞的是,那些复杂的技术性图解——比如对某种特定晕染技法的剖析——被清晰地分离出来,使用了不同于主文的字体和背景色进行标注,确保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这种对阅读体验的细致打磨,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高深艺术理论时的认知负荷,让专注力可以完全集中在思想的碰撞上。
评分我个人特别欣赏这套丛书中对待“原典”二字的理解。它不仅仅指那些存世的、被公认为杰作的作品,更深层次地指向了艺术家们在特定历史语境下所确立的、影响后世数百年基调的“核心方法论”和“美学范式”。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能够清晰地勾勒出“范式”是如何建立的——是哪一次偶然的技法突破,或是哪一次深刻的哲学思考,最终凝结成一种后人难以企及的“定则”。它没有简单地赞美某位大家技艺高超,而是系统地拆解了这种“高超”背后的文化土壤和思维结构。读完之后,你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欣赏者,更像是一个试图破解古代创作密码的“研究者”,那种知识被系统化、结构化的满足感,是其他零散阅读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出色了,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完全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批量印刷品能比拟的。内页纸张的选择也非常讲究,光影过渡自然,即便是原作那些极其微妙的墨色变化,也能在呈现上达到一种令人信服的程度。我特地去对比了网络上的一些高清扫描图,发现实体书在色彩的还原度和细节的锐利度上,确实有着质的飞跃,尤其是那些需要借助光线才能捕捉到的线条的起承转合,印制得干净利落,丝毫没有模糊或拖沓的感觉。装帧的锁线工艺也看得出来是下足了功夫,即便是频繁翻阅,也无需担心书页松动,这种对书籍本体的尊重,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单纯的信息获取。看得出出版社在整个制作流程中,对于“艺术品”的定位是十分坚定的,从封面烫金的字体到内文的排版留白,都透露着一种对古典艺术的敬畏,让人在翻阅时,仿佛触摸到了那个时代留下的温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