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起手机拍大片 跟摄影师学手机摄影技巧(彩印) | ||
| 定价 | 59.00 |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 版次 | 第1版第1次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7月 | |
| 开本 | 小16 开 | |
| 作者 | 郑壬杰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39 页 | |
| 字数 | 288 千字 | |
| ISBN编码 | 9787115422149 | |
本书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技术与器材委员会委员、《大众摄影》杂志社副社长、执行主编、中国当代知名人物及风景摄影家郑壬杰倾力打造,展示了手机摄影实用、便捷的多种前期技术及后期技法。
本书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如今手机摄影的发展趋势及其多款智能手机的推荐。
第二部分:手机摄影的实拍技术——掌控手机的拍摄功能。
第三部分:手机摄影的实拍艺术——详解构图、用光、色彩等摄影技巧。
第四部分:介绍几款实用、有趣且功能强大的手机后期App软件
本书适合所有专业和非专业的手机摄影爱好者阅读和学习。
■?第1章
日渐融入生活的手机摄影 9
1.1?手机拍摄功能的日益强大 10
1.2?手机拍摄的优势 11
1.3?手机拍照功能中一些主要的硬件信息 14
■?第2章
很受欢迎的几款拍照手机介绍 17
■?第3章
熟练操作手机中的各种拍摄功能 21
3.1?自动对焦功能确保主体清晰 22
3.2?测光功能画面更加准确 24
3.3?安卓手机中的测光区域选择功能 25
3.4?iPhone手机中的曝光锁定和对焦锁定 27
3.5?保留更多画面细节的HDR模式 28
3.6?利用曝光补偿控制画面亮暗 29
3.7?多种滤镜效果让画面更加精彩 30
3.8?高速连拍模式抓拍精彩瞬间 32
3.9?全景拍摄记录更多的画面信息 33
3.10?定时器的使用 34
3.11?利用闪光灯为画面补光 35
3.12?辅助我们构图拍摄的网格线 36
■?第4章
这样构图让画面更专业 37
4.1?黄金分割法构图 39
4.2?中心点构图 40
4.3?井字形构图 41
4.4?水平线构图 42
4.5?垂直线构图 43
4.6?多点式构图 44
4.7?对角线构图 45
4.8?S形曲线构图 46
4.9?三角形构图 47
4.10?汇聚线构图 49
4.11?对称式构图 50
4.12?框架式构图 51
4.13?开放式构图 52
4.14?封闭式构图 53
4.15?平视拍摄 54
4.16?仰视拍摄 55
4.17?俯视拍摄 56
■?第5章
手机拍摄用光很重要 57
5.1?了解光的性质 58
5.1.1?柔光 58
5.1.2?硬光 60
5.2?选择合适的光位 61
5.2.1?顺光 61
5.2.2?侧光 62
5.2.3?逆光 64
5.2.4?侧逆光 66
5.2.5?顶光 67
5.3?拍摄时要学会控制光比 68
5.4?在光照条件不佳的室内如何拍摄 70
5.4.1?注意拍摄时的测光 70
5.4.2?靠近窗户拍摄 70
5.4.3?利用室内灯光拍摄 71
5.5?在室外拍摄时如何利用自然光 72
5.5.1?太阳刚升起时拍摄 72
5.5.2?正午时拍摄 73
5.5.3?黄昏时拍摄 74
■?第6章
了解这些色彩知识让画面更具美感 75
6.1?暖色调 76
6.2?冷色调 77
6.3?协调色 78
6.4?互补色 80
■?第7章
善于利用画面中的对比关系 81
7.1?明暗对比 82
7.2?大小对比 83
7.3?色彩对比 84
7.4?虚实对比 86
7.5?远近对比 87
7.6?动静对比 88
■?第8章
巧妙回避手机拍摄的劣势 89
8.1?选择zui大图像存储格式确保画面品质 90
8.2?避免多种软件后台运行导致耗电增加 91
8.3?利用弱光环境下产生的噪点表达特殊效果 91
8.4?避免拍摄不适合手机拍摄的题材 92
8.5?搭配外挂镜头让手机不受焦距和焦段的限制 93
8.6?借助周围环境光源充当补光设备 94
■?第9章
丰富多样的手机App让作品锦上添花 95
9.1?使用比较广泛的手机后期处理软件 96
9.2?要清楚照片需要调整什么 97
9.2.1?通过裁切或旋转等设置达到构图目的 97
9.2.2?调整照片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 98
9.2.3?选择适合的滤镜效果让照片更加精彩 99
9.2.4?单滤镜效果 100
9.2.5?多滤镜合成 101
9.3?介绍两款非常实用的后期软件——Fotor和
Snapseed 103
9.3.1?Fotor 103
9.3.2?Snapseed 106
■?第10章
要善于发现美并随时用手机记录下来 109
10.1?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110
10.1.1?发现瞬间 110
10.1.2?发现趣味 111
10.1.3?发现构成 112
10.1.4?发现倒影 113
10.1.5?发现细节 114
10.1.6?发现光影 115
10.2?学会应运所学的拍摄知识加以实践 116
■?第11章
照片背后的故事——风光 117
■?第12章
照片背后的故事——建筑 147
■?第13章
照片背后的故事——人文记录 161
■?第14章
照片背后的故事——小品 181
■?第15章
照片背后的故事——异国风情 200
■?第16章
照片背后的故事——组照 219
16.1??地铁中的人们 220
16.2??“笔中之冠”——湖笔 223
16.3??徽班的孩子 227
16.4??一个人的皮影戏 230
16.5??玉器作坊 232
■?第17章
分享成果,成为手机摄影大师 235
我之前学摄影总有一种“技术崇拜”的倾向,总觉得是不是需要上万块的镜头才能出好片。这本《包邮 拿起手机拍大片》对我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去魅化”,它把摄影从一个高高在上的技术门槛,拉回到了日常生活。书中用了很大篇幅去讲解如何利用环境光,也就是那些我们平时不加留意的光线——比如商场的橱窗灯、电脑屏幕的光、甚至电梯里的LED灯。作者鼓励我们把这些“不专业”的光源当作成像的元素。举个例子,他展示了如何用手机拍摄一张充满赛博朋克感的夜景人像,秘诀仅仅是站在一家亮着蓝色招牌的小店门口,利用那独特的色温作为主光源。这种“废物利用”的精神,极大地解放了我的创作思维。我开始不再抱怨手机的传感器不够大,而是开始探索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榨取出最大的视觉潜力。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限制创造了更强的表达欲”。
评分说实话,我买书前最担心的是内容太浅显,或者太偏重于某一个特定手机品牌。但《包邮 拿起手机拍大片》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的普适性和实操性。它并没有过多地纠缠于App的界面操作,而是聚焦于“摄影思维”的建立。比如它有一段文字,我印象特别深刻,是关于“如何避免手机摄影的通病——平庸化”。作者指出,很多手机直出的照片之所以感觉“差点意思”,是因为缺乏主体意识和情绪表达。他提供了一套“观察-思考-执行”的流程。观察就是要学会捕捉那些“不完美”的瞬间,比如光线穿过树叶的斑驳,或者雨后地面反射出的霓虹。思考则是要确定你这张照片到底想讲什么故事,你的主角是谁。执行才是最后的按下快门。这种层层递进的逻辑,彻底改变了我以往那种“随便拍拍”的习惯。我现在出门,即使不带任何外置设备,也会下意识地进行光线分析和场景重构,这比学会一堆后期滤镜管用多了。这书不是教你做后期,是教你如何拍出“不用做后期”的照片。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配图简直是业界良心,非常适合我这种“视觉学习者”。它不是那种密密麻麻全是文字的理工科教材,而更像一本精美的摄影杂志。每介绍一个技巧,马上就会配上“错误示范”和“正确示范”的对比图,而且这些对比图都标注了具体的拍摄参数或者光线环境说明。我特别喜欢它对“景深”的讲解,手机摄像头通常很难实现传统单反的物理虚化效果,但这本书巧妙地利用了前景遮挡、背景分离和后期裁剪的技巧来模拟出这种效果。有一张关于拍摄静物的例子,作者用了一个简单的玻璃杯和背景的窗帘,通过调整手机与杯子的距离和角度,完美地营造出了奶油般柔和的背景虚化感。我照着做了几次,立刻掌握了其中的奥妙。这种图文并茂、即学即用的编排方式,极大地缩短了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时间,让我感觉自己拿起手机的瞬间,就拥有了专业摄影师的“透视眼”。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现在网上的免费教程多如牛毛,花钱买本书总有点犹豫。但是翻开第一页我就知道我这次赌对了。它完全不是那种干巴巴地罗列参数和晦涩理论的教科书。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仿佛身边就坐着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手把手教你如何用手上这块“小黑砖”拍出能发朋友圈炫耀的照片。特别是关于构图的部分,他没有仅仅停留在“三分法”这种基础概念上,而是深入解析了如何利用引导线、前景和背景的层次感来营造画面的纵深和故事性。有一章专门讲了光线的运用,用了很多白天和傍晚不同时段的实拍对比图,清晰地展示了顺光、侧光和逆光对主体情绪的影响。我按照书里的建议,在一次日落时分拍摄了一组人像,那组照片的光影层次感和氛围感,连我那平时毒舌的摄影师朋友都忍不住点了个赞。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让你明白,决定照片好坏的不是设备,而是你如何“看”世界的方式,而这本书,正是帮你打开这扇“看”世界的窗户的钥匙。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的很多摄影教程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对“后期”的依赖性太强,很多时候感觉像是在买椟还珠。而这本教程的立意非常高,它强调“按下快门那一刻的决定性”。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来探讨“预判”的重要性。比如,在拍摄动态物体时,如何预判运动轨迹,提前将焦点锁定在画面最精彩的一帧;在拍摄人文瞬间时,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和环境布局,引导出人物最自然的状态。我特别欣赏它关于“抓拍”的部分。它不是空泛地讲“快点拍”,而是详细分析了手机相机在不同模式下(比如连拍、HDR开启或关闭)的响应延迟,并给出实战建议,让你知道在什么场景下应该选择哪种拍摄模式以确保能抓住那个稍纵即逝的表情或动作。通过这本书的训练,我的“拍摄时机感”有了显著提高,成功率大大增加,这对于捕捉孩子成长的瞬间或者城市街头的戏剧性场景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评分快递速度快,
评分感觉书还是不错的
评分很不错
评分还行吧。。。
评分书挺棒的……
评分实用性强 不错
评分好
评分很不错
评分感觉书还是不错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