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拿起手机拍大片 跟摄影师学手机摄影技巧 智能手机拍照教程书籍 拍摄书籍

包邮 拿起手机拍大片 跟摄影师学手机摄影技巧 智能手机拍照教程书籍 拍摄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壬杰 著
图书标签:
  • 手机摄影
  • 手机拍照
  • 拍照技巧
  • 摄影教程
  • 摄影技巧
  • 智能手机
  • 摄影入门
  • 手机摄影技巧
  • 摄影
  • 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布克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22149
商品编码:10462178254
包装:01
开本:04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拿起手机拍大片 跟摄影师学手机摄影技巧(彩印)
定价 59.00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版次 第1版第1次
出版时间 2016年7月
开本 小16 开
作者 郑壬杰
装帧 平装
页数 239 页
字数 288 千字
ISBN编码 9787115422149



内容介绍

本书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技术与器材委员会委员、《大众摄影》杂志社副社长、执行主编、中国当代知名人物及风景摄影家郑壬杰倾力打造,展示了手机摄影实用、便捷的多种前期技术及后期技法。

本书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如今手机摄影的发展趋势及其多款智能手机的推荐。

第二部分:手机摄影的实拍技术——掌控手机的拍摄功能。

第三部分:手机摄影的实拍艺术——详解构图、用光、色彩等摄影技巧。

第四部分:介绍几款实用、有趣且功能强大的手机后期App软件

本书适合所有专业和非专业的手机摄影爱好者阅读和学习。



目录

■?第1章

日渐融入生活的手机摄影 9

1.1?手机拍摄功能的日益强大 10

1.2?手机拍摄的优势 11

1.3?手机拍照功能中一些主要的硬件信息 14


■?第2章

很受欢迎的几款拍照手机介绍 17


■?第3章

熟练操作手机中的各种拍摄功能 21

3.1?自动对焦功能确保主体清晰 22

3.2?测光功能画面更加准确 24

3.3?安卓手机中的测光区域选择功能 25

3.4?iPhone手机中的曝光锁定和对焦锁定 27

3.5?保留更多画面细节的HDR模式 28

3.6?利用曝光补偿控制画面亮暗 29

3.7?多种滤镜效果让画面更加精彩 30

3.8?高速连拍模式抓拍精彩瞬间 32

3.9?全景拍摄记录更多的画面信息 33

3.10?定时器的使用 34

3.11?利用闪光灯为画面补光 35

3.12?辅助我们构图拍摄的网格线 36


■?第4章

这样构图让画面更专业 37

4.1?黄金分割法构图 39

4.2?中心点构图 40

4.3?井字形构图 41

4.4?水平线构图 42

4.5?垂直线构图 43

4.6?多点式构图 44

4.7?对角线构图 45

4.8?S形曲线构图 46

4.9?三角形构图 47

4.10?汇聚线构图 49

4.11?对称式构图 50

4.12?框架式构图 51

4.13?开放式构图 52

4.14?封闭式构图 53

4.15?平视拍摄 54

4.16?仰视拍摄 55

4.17?俯视拍摄 56


■?第5章

手机拍摄用光很重要 57

5.1?了解光的性质 58

5.1.1?柔光 58

5.1.2?硬光 60

5.2?选择合适的光位 61

5.2.1?顺光 61

5.2.2?侧光 62

5.2.3?逆光 64

5.2.4?侧逆光 66

5.2.5?顶光 67

5.3?拍摄时要学会控制光比 68

5.4?在光照条件不佳的室内如何拍摄 70

5.4.1?注意拍摄时的测光 70

5.4.2?靠近窗户拍摄 70

5.4.3?利用室内灯光拍摄 71

5.5?在室外拍摄时如何利用自然光 72

5.5.1?太阳刚升起时拍摄 72

5.5.2?正午时拍摄 73

5.5.3?黄昏时拍摄 74


■?第6章

了解这些色彩知识让画面更具美感 75

6.1?暖色调 76

6.2?冷色调 77

6.3?协调色 78

6.4?互补色 80


■?第7章

善于利用画面中的对比关系 81

7.1?明暗对比 82

7.2?大小对比 83

7.3?色彩对比 84

7.4?虚实对比 86

7.5?远近对比 87

7.6?动静对比 88


■?第8章

巧妙回避手机拍摄的劣势 89

8.1?选择zui大图像存储格式确保画面品质 90

8.2?避免多种软件后台运行导致耗电增加 91

8.3?利用弱光环境下产生的噪点表达特殊效果 91

8.4?避免拍摄不适合手机拍摄的题材 92

8.5?搭配外挂镜头让手机不受焦距和焦段的限制 93

8.6?借助周围环境光源充当补光设备 94


■?第9章

丰富多样的手机App让作品锦上添花   95

9.1?使用比较广泛的手机后期处理软件 96

9.2?要清楚照片需要调整什么 97

9.2.1?通过裁切或旋转等设置达到构图目的 97

9.2.2?调整照片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 98

9.2.3?选择适合的滤镜效果让照片更加精彩 99

9.2.4?单滤镜效果 100

9.2.5?多滤镜合成 101

9.3?介绍两款非常实用的后期软件——Fotor和

 Snapseed 103

9.3.1?Fotor 103

9.3.2?Snapseed 106

■?第10章

要善于发现美并随时用手机记录下来 109

10.1?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110

10.1.1?发现瞬间 110

10.1.2?发现趣味 111

10.1.3?发现构成 112

10.1.4?发现倒影 113

10.1.5?发现细节 114

10.1.6?发现光影 115

10.2?学会应运所学的拍摄知识加以实践 116


■?第11章

照片背后的故事——风光 117


■?第12章

照片背后的故事——建筑 147


■?第13章

照片背后的故事——人文记录 161


■?第14章

照片背后的故事——小品 181


■?第15章

照片背后的故事——异国风情 200


■?第16章

照片背后的故事——组照 219

16.1??地铁中的人们 220

16.2??“笔中之冠”——湖笔 223

16.3??徽班的孩子 227

16.4??一个人的皮影戏 230

16.5??玉器作坊 232


■?第17章

分享成果,成为手机摄影大师 235



《光影随心:用手机捕捉生活中的惊艳瞬间》 一、 什么是“手机摄影”?它为何如此重要? 在智能手机早已成为我们生活必需品的今天,它早已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更是我们记录生活、表达情感、分享见闻的强大载体。而“手机摄影”,便是利用我们手中轻便、易得的智能手机,去捕捉、去创造、去传递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它将专业摄影的门槛大大降低,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自己生活的导演,用镜头语言诉说属于自己的故事。 为什么说手机摄影如此重要? 普及性与易得性: 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意味着强大的摄影能力触手可及,不再受制于昂贵的专业设备。 便捷性与即时性: 随时随地,灵感乍现即可按下快门,不错过每一个精彩瞬间。从旅行的风景到孩子的笑脸,从街头的偶遇再到餐桌上的美味,都能被即时定格。 分享性与互动性: 手机摄影作品可以轻松地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与亲朋好友、甚至全球的爱好者互动交流,获得反馈,激发灵感。 创作的无限可能: 随着手机硬件的不断升级和摄影App的层出不穷,手机摄影在画质、色彩、景深、后期处理等方面都展现出惊人的潜力,足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创作需求。 艺术的民主化: 手机摄影打破了传统摄影的壁垒,让艺术创作变得更加民主和自由,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角和创意,赋予照片独特的生命力。 二、 告别“随手拍”,拥抱“有意识的拍摄” 许多人拿起手机拍照,只是简单地按下快门,留下一个模糊的记录。而真正的手机摄影,是带着“想法”去拍摄,是用“心”去观察。它意味着你不再只是被动地记录,而是主动地去构思、去表达。 “有意识的拍摄”并非高深莫测的理论,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的拍摄目标: 在按下快门前,问问自己:“我想要拍出什么?”是为了记录当下的气氛?是为了展现某个物体的细节?是为了表达一种情绪?明确的目标会引导你的构图、光线选择和后期方向。 主动的观察与发现: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美。留意光影的变化、线条的构成、色彩的搭配、人物的情绪,这些都是构成好照片的素材。 对元素的掌控: 即使是手机,你也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掌控画面中的各种元素。比如,通过调整角度来改变透视;通过构图来引导视线;通过对焦来突出主体。 主题的提炼与表达: 尝试为你的照片赋予一个主题,无论是“夏日午后慵懒的猫”、“城市黄昏的车流”、“雨后青石板路上的倒影”,还是“一次温暖的拥抱”。清晰的主题能让你的照片更具故事性和感染力。 三、 认识你的“魔法棒”——手机相机的功能与潜力 智能手机的相机功能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拍照,它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等待你去发掘。 基础设置的理解与运用: 对焦与曝光: 了解手机如何自动对焦,并学会手动点击屏幕来精确对焦,同时掌握如何调整曝光补偿,避免画面过曝或欠曝。 HDR模式: 知道何时开启HDR,它能帮助你在高对比度环境下捕捉更多细节,例如明亮的窗户和阴影下的物体。 网格线: 开启网格线,利用“三分法”等构图原则,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和平衡感。 闪光灯: 了解什么时候不该用闪光灯(例如拍摄人像时容易造成面部扁平),以及如何利用它来补光。 进阶功能的探索: 人像模式/景深模式: 学习如何利用人像模式模拟背景虚化,突出人物主体,让照片更具专业感。 夜景模式: 掌握夜景模式的拍摄技巧,在弱光环境下拍出清晰明亮的画面。 全景模式: 探索如何利用全景模式捕捉壮丽的风景或广阔的场景。 延时摄影/慢动作: 尝试利用这些模式来记录时间流逝或捕捉瞬间的动态美。 镜头语言的感知: 广角镜头: 适用于拍摄壮丽的风景、建筑,以及在狭小空间内扩大视野。 主摄/长焦镜头: 适用于拍摄人像、特写,以及远距离的物体,能有效虚化背景。 微距镜头(部分手机): 探索微观世界的奇妙,捕捉花卉、昆虫等细节。 四、 构图的艺术:让画面“说话” 构图是照片的骨架,是引导观众视线的灵魂。好的构图能让平淡的场景变得生动有趣,让平凡的主体焕发光彩。 经典构图法则的应用: 三分法(黄金分割): 将画面用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分成九宫格,将主体放置在交叉点或线上,使画面更具视觉吸引力。 居中构图: 适用于对称的景物或需要强调主体的情况,但要注意避免呆板。 对角线构图: 利用画面中的对角线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深度。 S形构图/C形构图: 利用自然的线条(如河流、道路、山峦)引导视线,营造空间感和层次感。 框架式构图: 利用前景中的元素(如门框、窗户、树枝)形成画框,将主体框入其中,增加景深和故事感。 如何寻找“有趣的线条”: 留意画面中能够吸引人眼球的线条,无论是建筑的轮廓、道路的延伸、人物的身体姿态,还是光影投射形成的几何图形。 留白的力量: 画面中的空白区域并非多余,它能为画面带来呼吸感,突出主体,营造意境。 视角与景别: 低角度拍摄: 仰视拍摄能使主体显得高大、雄伟,例如拍摄建筑或儿童。 高角度拍摄: 俯视拍摄能展现全景、俯瞰感,或使主体显得渺小,例如拍摄人群或城市。 平视拍摄: 最接近人眼的观察视角,能带来亲切感。 特写/近景/中景/远景: 不同的景别传达不同的信息和情感,学会根据拍摄对象和想要表达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景别。 五、 光影的魔法:捕捉瞬间的灵魂 光线是摄影的生命,它塑造了形体,营造了氛围,赋予了照片情感。理解并利用光线,是提升手机摄影水平的关键。 自然光的运用: 顺光: 光线从拍摄者身后照射到被摄体上,色彩饱和,细节清晰,但可能缺乏立体感。 侧光: 光线从被摄体侧面照射,能突出被摄体的轮廓和质感,营造立体感和空间感。 逆光: 光线从被摄体背后照射,可以拍出轮廓光、剪影效果,或营造梦幻的氛围,但需要注意曝光补偿,避免主体过暗。 顶光/散射光: 中午的顶光容易产生阴影,此时应寻找阴影处拍摄。而阴天或黄昏的散射光则柔和均匀,非常适合拍摄人像。 黄金时刻与蓝色时刻: 黄金时刻(Golden Hour): 日出后和日落前一小时左右,光线柔和温暖,色彩丰富,是拍摄风景和人像的绝佳时机。 蓝色时刻(Blue Hour): 日落后或日出前,天空呈现深邃的蓝色,是拍摄城市夜景、建筑的独特时机。 人造光的巧妙利用: 学习如何在室内或夜间,利用灯光(台灯、窗户透进的光、霓虹灯等)来创造有趣的光影效果,为照片增添戏剧性。 利用阴影: 阴影本身也是画面重要的构成元素,它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引导视线,甚至成为画面的主体。 六、 色彩的语言:让画面“歌唱” 色彩能直接触动观者的情绪,传递不同的信息。学会控制和运用色彩,能让你的照片更具感染力。 色彩的搭配原则: 对比色: 强烈的对比色能瞬间抓住眼球,如红与绿、蓝与橙,但要注意比例,避免过于刺眼。 邻近色: 相近的颜色搭配,如蓝与绿、黄与橙,能营造和谐、宁静的氛围。 单色调: 大面积运用同一种色系,能创造出统一、简洁、富有艺术感的画面。 色彩的情感联想: 了解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情感意义,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黄色代表活泼、绿色代表生机等,并将其融入你的拍摄中。 寻找纯净的色彩: 在生活中寻找鲜艳、饱和的色彩,或者利用后期来增强色彩的活力。 黑白摄影的魅力: 褪去色彩的干扰,专注于光影、线条和纹理,黑白照片能呈现出更纯粹的视觉语言和深刻的情感。 七、 后期处理的魔力:画龙点睛之笔 手机摄影的强大之处,不仅在于拍摄,更在于其便捷的后期处理能力。恰当的后期,能让你的照片更上一层楼,但切记“适度”原则。 选择合适的App: 熟悉并掌握几款主流的手机修图App(如Snapseed, VSCO, Lightroom Mobile等),它们各有特色,能满足不同的后期需求。 基础调整: 裁剪与旋转: 优化构图,去除干扰元素。 亮度与对比度: 调整画面的明暗关系,让细节更清晰。 饱和度与色温: 调整色彩的鲜艳度和冷暖调,营造氛围。 锐化: 增强画面的清晰度,但要避免过度。 进阶调整: 局部调整: 针对画面中的特定区域进行提亮、压暗、色彩调整等,如提亮人物的面部、压暗背景。 蒙版与渐变滤镜: 模拟专业相机的效果,如渐变灰滤镜来压暗天空。 色彩曲线: 更精细地控制画面的明暗和色彩变化。 添加纹理与特效: 谨慎使用,以避免画面失真。 保持风格一致性: 逐渐形成自己喜欢的后期风格,让你的作品系列具有辨识度。 “少即是多”的原则: 后期是为了优化照片,而不是“造假”。过度修饰往往会破坏照片的真实感和自然美。 八、 实践出真知:拍摄不止,学习不止 掌握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它们付诸实践。 多拍多练: 带着目的去拍摄,不断尝试不同的构图、光线和拍摄对象。 反思与总结: 拍摄完成后,回看自己的照片,分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向优秀作品学习: 关注优秀的手机摄影师,学习他们的拍摄思路和技巧。 参与摄影活动与挑战: 加入摄影社区,参与线上线下的摄影活动,与同好交流,获得灵感和动力。 保持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摄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永远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不断挑战自己,发掘手机摄影的更多可能性。 结语: 手机摄影,是记录生活,更是表达自我。它不要求你拥有昂贵的设备,只要求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乐于探索的心,以及一颗想要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定格下来的热情。《光影随心:用手机捕捉生活中的惊艳瞬间》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手机摄影世界的大门,愿你从此,能用手中的手机,捕捉到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光影奇迹。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学摄影总有一种“技术崇拜”的倾向,总觉得是不是需要上万块的镜头才能出好片。这本《包邮 拿起手机拍大片》对我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去魅化”,它把摄影从一个高高在上的技术门槛,拉回到了日常生活。书中用了很大篇幅去讲解如何利用环境光,也就是那些我们平时不加留意的光线——比如商场的橱窗灯、电脑屏幕的光、甚至电梯里的LED灯。作者鼓励我们把这些“不专业”的光源当作成像的元素。举个例子,他展示了如何用手机拍摄一张充满赛博朋克感的夜景人像,秘诀仅仅是站在一家亮着蓝色招牌的小店门口,利用那独特的色温作为主光源。这种“废物利用”的精神,极大地解放了我的创作思维。我开始不再抱怨手机的传感器不够大,而是开始探索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榨取出最大的视觉潜力。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是“限制创造了更强的表达欲”。

评分

说实话,我买书前最担心的是内容太浅显,或者太偏重于某一个特定手机品牌。但《包邮 拿起手机拍大片》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的普适性和实操性。它并没有过多地纠缠于App的界面操作,而是聚焦于“摄影思维”的建立。比如它有一段文字,我印象特别深刻,是关于“如何避免手机摄影的通病——平庸化”。作者指出,很多手机直出的照片之所以感觉“差点意思”,是因为缺乏主体意识和情绪表达。他提供了一套“观察-思考-执行”的流程。观察就是要学会捕捉那些“不完美”的瞬间,比如光线穿过树叶的斑驳,或者雨后地面反射出的霓虹。思考则是要确定你这张照片到底想讲什么故事,你的主角是谁。执行才是最后的按下快门。这种层层递进的逻辑,彻底改变了我以往那种“随便拍拍”的习惯。我现在出门,即使不带任何外置设备,也会下意识地进行光线分析和场景重构,这比学会一堆后期滤镜管用多了。这书不是教你做后期,是教你如何拍出“不用做后期”的照片。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配图简直是业界良心,非常适合我这种“视觉学习者”。它不是那种密密麻麻全是文字的理工科教材,而更像一本精美的摄影杂志。每介绍一个技巧,马上就会配上“错误示范”和“正确示范”的对比图,而且这些对比图都标注了具体的拍摄参数或者光线环境说明。我特别喜欢它对“景深”的讲解,手机摄像头通常很难实现传统单反的物理虚化效果,但这本书巧妙地利用了前景遮挡、背景分离和后期裁剪的技巧来模拟出这种效果。有一张关于拍摄静物的例子,作者用了一个简单的玻璃杯和背景的窗帘,通过调整手机与杯子的距离和角度,完美地营造出了奶油般柔和的背景虚化感。我照着做了几次,立刻掌握了其中的奥妙。这种图文并茂、即学即用的编排方式,极大地缩短了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时间,让我感觉自己拿起手机的瞬间,就拥有了专业摄影师的“透视眼”。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现在网上的免费教程多如牛毛,花钱买本书总有点犹豫。但是翻开第一页我就知道我这次赌对了。它完全不是那种干巴巴地罗列参数和晦涩理论的教科书。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仿佛身边就坐着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手把手教你如何用手上这块“小黑砖”拍出能发朋友圈炫耀的照片。特别是关于构图的部分,他没有仅仅停留在“三分法”这种基础概念上,而是深入解析了如何利用引导线、前景和背景的层次感来营造画面的纵深和故事性。有一章专门讲了光线的运用,用了很多白天和傍晚不同时段的实拍对比图,清晰地展示了顺光、侧光和逆光对主体情绪的影响。我按照书里的建议,在一次日落时分拍摄了一组人像,那组照片的光影层次感和氛围感,连我那平时毒舌的摄影师朋友都忍不住点了个赞。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让你明白,决定照片好坏的不是设备,而是你如何“看”世界的方式,而这本书,正是帮你打开这扇“看”世界的窗户的钥匙。

评分

坦白说,市面上的很多摄影教程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对“后期”的依赖性太强,很多时候感觉像是在买椟还珠。而这本教程的立意非常高,它强调“按下快门那一刻的决定性”。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来探讨“预判”的重要性。比如,在拍摄动态物体时,如何预判运动轨迹,提前将焦点锁定在画面最精彩的一帧;在拍摄人文瞬间时,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和环境布局,引导出人物最自然的状态。我特别欣赏它关于“抓拍”的部分。它不是空泛地讲“快点拍”,而是详细分析了手机相机在不同模式下(比如连拍、HDR开启或关闭)的响应延迟,并给出实战建议,让你知道在什么场景下应该选择哪种拍摄模式以确保能抓住那个稍纵即逝的表情或动作。通过这本书的训练,我的“拍摄时机感”有了显著提高,成功率大大增加,这对于捕捉孩子成长的瞬间或者城市街头的戏剧性场景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评分

快递速度快,

评分

感觉书还是不错的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还行吧。。。

评分

书挺棒的……

评分

实用性强 不错

评分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感觉书还是不错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