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歌麯:民歌與創作2

中國西部歌麯:民歌與創作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石夫 編
圖書標籤:
  • 西部民歌
  • 中國民歌
  • 西部歌麯
  • 音樂
  • 民族音樂
  • 文化
  • 藝術
  • 西北
  • 民俗
  • 音樂欣賞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央音樂學院齣版社
ISBN:9787810960632
版次:1
商品編碼:1054629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4-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0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石夫先生主編的《中國西部歌麯》序列輯錄他本人懼的民歌和國內其他作麯傢整理改編的民歌以及用西部音樂素材創作的反映西部人生活的歌麯。匯編這樣一個集子,工程浩大,繁雜艱辛,但意義非凡。
   石夫先生曾長時間在新疆工作,吸收瞭充足的西部民間音樂的養料,潛心研究西部音樂,積纍瞭豐富的知識和資料,在創作上涉及西部題材的音樂作品也很多,他熱情地編選瞭這部豐富的歌集,我很高興為這個紀念碑性質的歌集作序。
   中國西部的地理概念,廣義地講,是以黑龍江的愛琿至雲南的騰衝一綫以西的廣大地區,包括西北大部分和西南的一部分及東北和華北一小部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從古都長安進河西走廊至敦煌,入新疆齣蔥嶺,達中亞和西亞這條綫路兩側是古代所稱的漠北、土蕃地帶,漢、唐以來曾經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中國西部這塊瑰麗而富饒的土地上,居住著眾多勤勞純樸的少數民族,他們用自己的雙手開發創建瞭這塊大地,同時以驚人的音樂天纔謳歌著自己的生活,給人們留下瞭寶貴而豐富的音樂財富,民歌就是其中一個有特色的品種。
   石夫先生編輯的西部民間歌麯,是以自己長期生活過的大西北的基點,收集以“絲綢之路”兩側地區的各族民歌為內容,所命名的《中國西部歌麯》就是指這個概念。
   《中國西部歌麯》介紹絲綢之路兩側各地的民歌及創作歌麯,使音樂愛好者們能獲得一份比較集中的演唱資料和研究資料,這些地區的民間音樂魅力和獨特色彩,在中國音樂的寶庫裏閃爍著燦爛的光輝,許多優秀民歌在近百年內流傳在中華大地和海外,可稱得上是民間歌麯的精品。
   這本集子中的創作歌麯,很多都傳唱在群眾之中,這些歌麯散發著濃鬱的大西北泥土的芳香,可以聽齣它們也都是吸收民間音樂而抒發的音調。
   西部音樂傳入中原地區及其自身的發展,有著漫長的曆史。遠的不說,20世紀30年代起開始瞭現代的興盛期。建國後,西部音樂自身的大發展,進入第二個興盛期。今日西部音樂在新的機遇下,無疑將踏上新的颱階。
   西部音樂在任何條件下總是保持它自身的傳統來發展的,我們對待這個曆史,包含著繼承和齣新的意義,因為“沒有過去,我們就無從體認現在和創造未來”。近百年來,西部音樂發展的可喜現象,它的兩個方麵是“自身發展”和“內地的積極引進”同時存在,這種“源頭”和“尋找”是一種互為關係,序列集是一份有價值的曆史記錄,讓人們瞭解西部大地上的民間歌麯狀況,把這種結果告訴讀者,是石夫先生編撰的立電所在。在此,我熱烈祝賀序列集的齣版。

目錄

1.阿瓦日古裏
2.牧馬之歌
3.金色的草原
4.都達爾和瑪利亞
5.彈起我的鼕不拉
6.鞦曼古麗
7.放牧歌
8.舉杯祝賀
9.紅綢衫
10.雪蓮花
11.解放軍同誌請你停一停
12.夜歌
13.故鄉
14.朋友請你來
15.我還有一首美妙的歌
16.帕米你之歌
17.草原我的母親
18.雲雀呀雲雀
19.百靈鳥和夜鶯
20.挑好馬
21.阿爾泰之歌
22.我去情人傢
23.青春舞麯
24.歌唱吧!朋友
25.棕色的斑馬
26.唱支花兒迎春天
27.我上巴紮買花帽
28.你還沒有迴來

前言/序言


西部邊陲的音樂史詩:探尋中華大地深處的鏇律與故事 圖書名稱: 絲綢之路上的和聲: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研究 作者: 王德福 齣版社: 民族音樂學研究中心 齣版年份: 2023年 --- 內容簡介 《絲綢之路上的和聲: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研究》是一部深度聚焦於中國西北地區——特彆是甘肅、青海、寜夏、新疆及內濛古西部——少數民族音樂傳統、演變及其社會文化功能的學術專著。本書摒棄瞭對單一地域或特定音樂體裁的淺嘗輒止,而是以宏大的曆史視野和紮實的田野調查為基礎,構建瞭一幅詳盡而立體的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全景圖。 本書的核心在於探索“連接性”與“獨特性”之間的辯證關係。絲綢之路不僅是商貿的通道,更是文化、信仰與藝術形式交流融閤的生命綫。本書從這一宏大敘事齣發,深入剖析瞭居住在廣袤西北疆域內的濛古族、哈薩剋族、維吾爾族、迴族、藏族、裕固族等多個民族的音樂生態係統。 第一部分:曆史的河流與音樂的源頭 本部分溯源西北少數民族音樂的早期形態。我們考察瞭青銅時代馬背民族的樂器遺存,如早期骨笛、陶塤,並將其與後來的遊牧文化中的“長調”和“呼麥”傳統進行對比分析。重點研究瞭佛教東傳過程中,藏傳佛教音樂(如寺院唱經、法器使用)如何滲透並影響周邊非佛教民族的儀式音樂。書中詳細論述瞭唐宋以來,中原音樂文化(如燕樂、法麯)在河西走廊與西域腹地的交匯點上,所激發的本土音樂體係的改造與創新。 第二部分:族群音樂的精微結構與錶現力 本書的第二部分深入到不同民族音樂的內部肌理。 1. 濛古族音樂的草原史詩: 重點分析瞭長調的呼吸控製技巧、三段體結構中的敘事功能,以及對馬背生活的象徵性錶達。此外,本書首次係統性地整理瞭內濛古西部鄂爾多斯等地“烏拉特”音樂中對地方英雄事跡的口頭傳唱方式,並將其與濛古族敘事詩的韻律進行比對。 2. 維吾爾族十二木卡姆的傳承與當代性: 十二木卡姆被視為維吾爾音樂文化的集大成者。本書不僅對其宏大的結構、復雜的調式(如維吾爾細調)進行瞭音樂學分析,更關注瞭其在現代舞颱上如何應對文本簡化和器樂配器現代化的挑戰,探討瞭其“活態遺産”的延續性。 3. 哈薩剋族與柯爾剋孜族的吟唱藝術: 關注瞭“阿肯吟唱”傳統(Aitys)的即興創作能力和“庫依”(Küy,器樂麯)的敘事性。通過對不同地區阿肯間對詩、鬥纔的實地記錄,揭示瞭其音樂中蘊含的社會規範和道德教育功能。 4. 藏族音樂的多維度: 探討瞭藏族音樂在高原生態環境下的音色選擇,區分瞭“拉薩雅樂”的宮廷化特徵與“安多、康區”民間歌舞音樂中對生活場景的直接描摹。對藏族宗教音樂中的復調處理進行瞭詳盡的聲學分析。 第三部分:器樂的對話與交融 西北地區是樂器種類最為豐富的區域之一。《絲綢之路上的和聲》詳盡描繪瞭“弓弦樂器”與“彈撥樂器”的交流史。例如,琵琶(如彈布爾)的形製演變,以及維吾爾木卡姆樂隊與漢族絲竹樂團在20世紀中葉的器樂融閤實驗。書中收錄瞭對熱瓦普、都塔爾、揚琴、以及被稱為“東方提琴”的拉伊(用於哈薩剋族和柯爾剋孜族音樂)的詳細描述和聲學參數記錄。 第四部分:音樂、儀式與社會權力 本書超越純粹的音樂分析,探討瞭音樂在社會結構中的作用。 宗教儀式中的音樂: 對伊斯蘭教蘇菲派的“贊念”(Dhikr)音樂的音高、節奏模式進行瞭記錄,分析其催眠效果與群體凝聚力。 遊牧的律法與歌聲: 研究瞭牧民在放牧、祭祀、婚喪嫁娶中音樂的“契約”功能,例如如何通過歌謠確定牲畜的歸屬或解決部落間的糾紛。 國傢建構與音樂的“標準化”: 批判性地審視瞭20世紀中後期,中央力量對地方音樂進行整理、記錄、乃至“規範化”的過程,探討這種乾預對地方音樂風格的衝擊與保護。 總結與展望 《絲綢之路上的和聲》不僅是一部音樂學著作,更是一部民族誌的側寫。它強調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是動態的、適應性強的文化係統,而非靜止的“古董”。作者通過對大量一手田野資料的梳理與比較,試圖揭示齣隱藏在不同鏇律和節奏背後的,是同一片土地上不同族群對生存、信仰與美的共同追求。本書為民族音樂學、文化人類學及曆史學研究者提供瞭深入理解中國西部多元音樂景觀的權威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不得不說,《中國西部歌麯:民歌與創作2》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它的內容豐富,角度獨特,將西部民歌的傳承與發展這條脈絡梳理得清晰明瞭。書中對民歌的分析,既有宏觀的曆史縱覽,也有微觀的音樂細節剖析。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一些經典西部民歌的“前世今生”的解讀,它們不僅講述瞭歌麯的創作故事,還闡述瞭其在曆史長河中如何演變,以及在不同時期被賦予的意義。這種曆史的厚重感,讓我對這些歌麯産生瞭更深的敬意。而對於“創作”的部分,這本書更是展現瞭當代音樂傢們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我被那些將西部音樂元素與世界音樂理念相結閤的作品所打動,它們既保留瞭西部音樂的靈魂,又具有國際化的視野。閱讀這本書,讓我對中國西部音樂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層,而是深入到瞭其文化內核和藝術價值。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並且會不斷給我帶來新啓發的音樂寶典。

評分

我通常不太會主動去閱讀這類音樂類的書籍,但《中國西部歌麯:民歌與創作2》卻讓我眼前一亮。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音樂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西部文化的百科全書。書中對於西部各個地區民歌的分類和介紹,細緻入微,從黃土高原的信天遊,到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再到藏區的鍋莊,涵蓋麵非常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民歌創作背景的描述,比如在特定的節日、特殊的場閤,人們是如何用歌聲來錶達情感的。這種對民俗的深入挖掘,讓我對西部人民的生活有瞭更深的瞭解。而對於創作歌麯的部分,我則看到瞭現代音樂人如何將這些古老的音樂基因進行現代化重塑。那些將地方戲麯元素巧妙融入的創作,或是用現代交響樂的手法來錶現西部風情的作品,都讓我耳目一新。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給音樂愛好者看的,即使是對曆史、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很多有趣的知識。

評分

這本書《中國西部歌麯:民歌與創作2》帶給我的,是一種純粹的、觸動靈魂的音樂體驗。我一直覺得,民歌最能代錶一個地方的靈魂,而西部的民歌,更是承載瞭太多高原的蒼茫、牧民的豪情、絲路的悠遠。書裏詳盡地介紹瞭一些我從未聽過的西部民歌,每一首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古老的故事。那些遼闊的鏇律,在我的腦海中迴蕩,讓我仿佛置身於一望無際的草原,或是古老的城鎮。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不僅僅是介紹歌麯本身,還描繪瞭創作這些歌麯的時代背景,以及演唱者們的生活狀態。這種人文關懷,讓冰冷的音符變得鮮活起來。而對於那些新創作的西部歌麯,我更是驚嘆於它們在保留西部獨特韻味的同時,又展現齣瞭現代的創新和活力。那些巧妙的編麯,那些富有張力的演唱,都讓我感受到瞭中國西部音樂蓬勃發展的生命力。我非常喜歡書裏提供的很多例證,那些具體的麯譜和音樂分析,讓我更能體會到音樂的魅力。

評分

這本《中國西部歌麯:民歌與創作2》著實讓我驚喜!作為一名對民族音樂情有獨鍾的愛好者,我一直苦苦尋覓能夠深入瞭解中國西部地區音樂魅力的寶藏。這本書簡直就是我期待已久的!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歌麯,而是將曆史、文化、地理環境以及作麯傢的創作心路曆程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那些古老民歌的解讀,它們像是穿越時空的信使,將韆百年前人們的生活、情感和信仰傳遞給我們。那些關於牧歌、關於高原的鏇律,總能勾起我內心深處最淳樸的渴望。而創作歌麯的部分,更是讓我看到瞭現代音樂人如何汲取傳統養分,又如何賦予它們新的生命力。那些充滿地域特色的鏇律,結閤瞭現代的編麯手法,聽起來既熟悉又新穎,令人耳目一新。我能感受到作麯傢們對西部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以及他們希望通過音樂來展現這片土地獨特風貌的努力。閱讀這本書,就如同踏上瞭一段探索西部音樂的奇妙旅程,每一次翻頁都充滿瞭未知與驚喜。

評分

老實說,一開始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翻開《中國西部歌麯:民歌與創作2》,沒想到立刻被它嚴謹而又不失生動的學術風格吸引住瞭。書中的內容詳實,考證嚴謹,對於每一首民歌的來源、流傳、變遷都有著深入的研究。作者不僅引用瞭大量的史料文獻,還結閤瞭實地考察的資料,使得書中的內容具有極高的可信度和學術價值。對於那些對西部民歌感興趣的學者、音樂研究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參考書。但更讓我意外的是,即使我不是專業的音樂人,也能在閱讀中感受到作者的熱情和對音樂的熱愛。書中對於一些鏇律的分析,雖然使用瞭專業的音樂術語,但作者總是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解釋,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窺探到音樂的精妙之處。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創作歌麯的分析,作者不僅僅是介紹作品,而是深入剖析瞭作麯傢們的創作思路、靈感來源,以及他們如何將西部獨特的音樂元素融入到現代創作中。這種深度的解讀,讓我對西部音樂的理解提升瞭一個層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